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8:50:46 1
專利名稱: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ー種對裝載機底部進行保護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裝載機經常工作在礦山、隧道、石場等惡劣エ況。這些エ況下,路面凸凹不平,有很多突起障礙物。裝載機通過時,布置在車架底部較低的零件有可能被障礙物碰到,導致損壞。裝載機工作環境一般都比較惡劣,所在之處常常有大量塵土飛揚。如果在裝載機底部沒有阻隔防塵裝置,會有大量塵土從車架底部進入車架內影響零部件使用,縮短其使用壽命。 另外,裝載機外噪聲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高分貝的噪聲為環保要求所不容。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明顯有效地防護車架內重要零部件,阻隔大量塵土進入車內,同時降低機外噪音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在車架前端變速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護裝置,所述的前防護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後端柴油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後防護裝置,所述的後防護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驅動橋前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和第三板,所述的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和第三板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內附吸隔音材料。在車架驅動橋後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所述的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內側附吸隔音材料。所述的前防護裝置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第二板依次由前向後排布,第一板、第二板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連接固定。所述的後防護裝置包括後防護板,所述的後防護板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的左右側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易於加工、操作方便、實用可靠,可以承受路面障礙的衝擊,保護車架內零部件。同時可以與車架底部件配合,阻隔車架底部的大量塵土進入車架內,防止其對車架內零部件產生不良影響,延長零部件使用壽命。在防護板和防護罩內側附有吸隔音材料,起到半開式隔聲罩的作用,從而大幅度降低整機外部噪聲。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裝配到裝載機底部的立體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裝在到裝載機上從右往左視圖。[0013]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外側的立體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內側的立體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的立體圖。附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板I、第二板2、第五板3、防護罩4、防護罩5、螺栓墊片組合6、彎板7和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第四支板11、第一彎板12、第二彎板13、第四板14、第三彎板15、第四彎板16、第五板17,第一吸隔音材料18,第二吸隔音材料19。本實用新型在車架前端變速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護裝置,所述的前防護 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後端柴油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後防護裝置,所述的後防護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驅動橋前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和第三板3,所述的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和第三板3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所述的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第三板3內側附吸隔音材料。在車架驅動橋後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內側附吸隔音材料,所述的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本實施例中,如附圖I所示,所述的前防護裝置包括第一板I、第二板2,第一板I、第二板2依次由前向後排布,第一板I、第二板2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前防護裝置部分採用較厚的板件製成,布置在車架最低處,使之能承受路面障礙物的衝擊,保護車架內部件,所述的前防護裝置的第一板I、第二板2內側附吸隔音材料。第三板3和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緊接在第二板2的後端,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為附圖3和附圖4所述的結構,是根據驅動橋前擺動架的形狀用第一彎板12、第二彎板13、第四板14、第三彎板15焊接而成,其內側附有第一吸隔音材料18,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採用較薄的薄板製成,主要起防塵作用。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的結構如附圖5、附圖6所示,是根據驅動橋後擺動架的形狀用第四彎板16和第五板17焊接而成,其內側附有第二吸隔音材料19,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採用較薄的薄板製成,主要起防塵作用。所述的後防護裝置包括與車架後端連接的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第一支板8與第三支板10高度相等,第二支板9的高度與第四支板11的高度相等,第一支板8高度大於第二支板9的高度;所述的後防護板7的兩側邊是與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連接後再與車架左右端連接固定,固定後的後防護板7呈斜面形,第三支板10、第四支板11用於將後防護板7固定在車架上,如附圖2所示,後防護裝置部分採用較厚的板件製成,布置在後車架最低處,使之能承受路面障礙物的衝擊,保護車架內部件。上述所有防護板和防護罩用螺栓墊片組合6安裝固定在固定塊上。
權利要求1.一種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車架前端變速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護裝置,所述的前防護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後端柴油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後防護裝置,所述的後防護裝置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底部的左右側連接成封閉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防護裝置包括第一板(I)、第二板(2),第一板(I)、第二板(2)依次由前向後排布,第一板(I)、第二板(2)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連接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防護裝置包括後防護板(7),所述的後防護板(7)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的左右側連接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後防護裝置包括與車架後端連接的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第一支板(8)與第三支板(10)高度相等,第二支板(9)的高度與第四支板(11)的高度相等,第一 支板(8)高度大於第二支板(9)的高度;所述的後防護板(7)的兩側邊是與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連接後再與車架左右端連接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車架驅動橋前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和第三板(3),所述的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和第三板(3)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車架驅動橋後擺動架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所述的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底部的左右側連接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橋前擺動架防護罩(4)、第三板(3)內側附吸隔音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橋後擺動架防護罩(5)內側附吸隔音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防護裝置的第一板(I)、第二板(2)內側附吸隔音材料。
專利摘要一種對裝載機底部進行保護的裝載機底部防護裝置。其特點是在車架前端變速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護裝置,所述的前防護裝置和第三板的兩側分別與車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連接成封閉狀;在車架後端柴油箱所對應的位置的下方有後防護裝置,所述的後防護裝置兩側分別與車架後端底部的左右端連接成封閉狀。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易於加工、操作方便、實用可靠,可以承受路面障礙的衝擊,保護車架內零部件。同時可以與車架底部件配合,阻隔車架底部的大量塵土進入車架內,防止其對車架內零部件產生不良影響,延長零部件使用壽命。在防護板和防護罩內側附有吸隔音材料,起到半開式隔聲罩的作用,從而大幅度降低整機外部噪聲。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2401512SQ201120421058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31日
發明者汪勇, 譚建, 韓國勝, 黃意業 申請人: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