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木條自動送料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1:28:0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木條加工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木條自動送料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在木加工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是採用人工的直接送料,或者一些簡單送料結構也有出現,但是都是自動化程度不高,而且結構不穩定,送料效果不好,使得送料過程出現材料的異常,例如材料跳動或者位置偏離等,進而影響後面材料加工的質量。
例如實用新型公開號CN 202985713 U公開了一種自動送料結構,包括可將木條切分及輸送的切分裝置,切分裝置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切分裝置的出口端設置有將切分後的各木條分別進行導向輸送的分片,分片將木條分開的各側分別設置有傳輸裝置,傳輸裝置具有進口端和出口端,傳輸裝置的進口端與分片配合,傳輸裝置的出口端設置有與其配合的表面處理裝置,自動化程度高。但是這種方式僅僅適用於單根木條的傳輸,而目前的木板通常是一整塊被分切成多根木條,而上述設備不能很好的將一批分切好的木板進行加工,從而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對切好的木板進行成批送料的設備,具有自動有序進料,起到了自動化程度和運輸效率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木條自動送料設備,其特徵在於,該木條自動送料設備具有依次設置的進料臺、待定料臺以及出料臺,在所述進料臺上排布有多根送料輥,在進料臺靠近待定料臺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傳輸機構,所述第一傳輸機構與待定料臺的第二傳輸機構相連通,在待定料臺上設置有一出料機構,所述出料機構具有一能做往復運動的打料板以作用於待定料臺上的物料,並使物料進入到出料臺;還包括: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設置在待定料臺上方靠近出料臺的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以用於檢測此處待定料臺上是否有物料並輸出相應的第一檢測信號;運行單元,所述運行單元響應所述第一檢測信號以啟閉第一傳輸機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進料臺以及待定料臺,實現了木板在進行切割之後形成多條木條,可以直接將木條以豎直於送料輥的方式進入到進料臺,並且經過第一傳輸機構和第二傳輸機構運輸之後,可以將木條無縫傳輸到待定料臺,再通過打料板的往復運動,將待定料臺上的木條一條一條的送入到出料臺,從而能進入到下一道對木條加工的工序當中,在待定料臺上靠近出料臺處設置有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從而實現了在待定料臺上的木條馬上輸送完時,即可以發出信號給運行單元,從而實現控制第一傳輸機構啟動,將位於進料臺末端的下一批木條送入到待定料臺當中,由於每一批木條是間隔從進料臺進入,故設計有這種方式能起到保證每一批木條進行無縫連接進行輸出,從而保證了送料的高效。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出料機構包括背向設置在待定料臺末端的操作板,在所述操作板上設置有一供打料板移動的滑軌,在操作板上還具有一曲柄連杆機構,所述曲柄連杆機構包括與一驅動電機連接的搖臂和與打料板連接的連杆。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驅動電機以及曲柄連杆機構,即能實現將搖臂的旋轉運動轉化成打料板的往復直線運動,從而實現了實現木條的被輸送入出料臺以及打料板回復到初始位置,並且曲柄連杆機構具有反應迅速,生產效率高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操作板上於打料板或搖臂所對應位置設置有紅外線計數傳感器。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紅外線計數傳感器,能有效的對於打料板或者搖臂一次往復運動進行記錄,從而能對於生產當中的木條數量進行有效簡便的統計。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出料臺上具有第三傳輸機構,在第三傳輸機構上設置有兩條限位條,並且在限位條上設置有至少兩塊壓板。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兩條限位條,從而實現了木條在出料的過程當中能實現水平位置保持不偏離,並且在限位條上方設置有至少兩塊壓板,從而實現了保證了木條在豎直方向上的限位,進而實現了出料過程當中木條的出料方向以及角度均保持一致,為下一工序對木條的加工提供了便利。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出料臺靠近待定料臺的一端設置有一壓輥,所述壓輥與出料臺之間形成一出料通道。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打料板將木條送入到出料臺時,木條會出現振動的情況,而設置有壓輥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木條更加平穩的進入到出料臺當中。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壓根的兩端均通過以支柱杆與出料臺相連接,並且在支柱杆與出料臺之間設置有彈性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於木條在進入到出料臺時具有豎直方向上的振動,進而在壓輥的支柱的兩端設置有彈性件,從而起到了形成的出料通道的高度可微調整,不僅僅能減少木條的振動餘量,並進一步的提升了進入到出料臺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在所述出料臺上方靠近壓輥處設置有第二紅外線檢測單元,以用於檢測此處出料臺上是否有物料並輸出相應的第二檢測信號,以及一顯示單元,所述顯示單元被配置為在檢測到有物料的情況下執行顯示動作。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靠近壓輥處設置有第二紅外線檢測單元,進而實現了當物料在較長一段時間沒有進入到出料臺上時,操作人就需要注意是否在某一臺設備上是否出現了木條卡主的情況,以便於故障的及時發現以及檢修。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第一傳輸設備、第二傳輸設備包括至少兩條傳送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至少兩條傳送帶,從而起到了在傳輸木條的時候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第一傳輸設備的傳送帶設置於送料輥之間。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於進料臺與待定料臺之間的夾角為90°,將第一傳輸設備的傳送帶設置在送料輥之間,進而實現了可以無縫實現木條的傳輸,提升了運輸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在於,所述第二傳輸設備的動力源以及與曲柄連杆機構連接的驅動電機均為步進電機。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由於第二傳輸設備需要將木條一根一根的輸送到打料板所在的位置,而驅動電機也需要間隔性的啟動,而步進電機具有頻繁啟動反應速度快、運轉噪音低、運行平穩、控制性能好的優點,更加適用於此設備的啟動情況。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設備不需要進行人工操作,由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控制使每一批木條之間的銜接更加合理,運輸效率高。
2、運輸過程更加穩定,木條方向和角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出料的木條更加整齊,為下一工序提供便利。
3、設置有計數傳感器,起到了能簡便的對木條輸送的量進行統計。
4、設置有第二紅外線檢測單元,能對於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便於及時發現故障。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木條送料設備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進料臺的單獨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待定料臺的單獨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的出料臺的單獨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的待定料臺的單獨示意圖。
圖中,1、進料臺;11、送料輥;12、第一傳輸機構;2、待定料臺;21、第二傳輸機構;22、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3、出料臺;31、限位條;32、壓板;33、壓輥;331、支柱;332、彈性件;34、第三傳輸機構;35、第二紅外線檢測單元;4、出料機構;41、操作板;42、滑軌;43、打料板;44、曲柄連杆機構;441、搖臂;442、連杆;45、驅動電機;46、驅動氣缸;47、紅外線計數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請參照附圖1,一種木條自動送料設備,包括依次設置的進料臺1、待定料臺2以及出料臺3,這三者形成一個運輸軌道,其中進料臺1與待定料臺2以及待定料臺2與出料臺3之間形成的運輸夾角均為90°,從而進料臺1與出料臺3相互平行,從而使木條仍然以同一方向或者背向的方式進行運輸,便於工廠內的流水線布局。
具體的說,請參照附圖2,在進料臺1上均勻排布有送料棍,並且進料臺1的靠近待定料臺2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傳輸機構12,並且待定料臺2上設置有第二傳輸機構21,第一傳輸機構12和第二傳輸機構21均為三條傳送帶組成,通過設置有三條傳送帶,從而在傳輸木條的過程當中更加穩定。並且第一傳輸設備的傳送帶設置於送料輥11之間。由於進料臺1與待定料臺2之間的夾角為90°,將第一傳輸設備的傳送帶設置在送料輥11之間,進而實現了可以無縫實現木條的傳輸,提升了運輸效率。
在待定料臺2的末端設置有出料機構4,用於將排列在待定料臺2上的木條一根根的送入到出料臺3,在出料臺3上設置有第三傳輸機構34,第三傳輸機構34為一條傳送帶,並且在出料臺3的上方設置有兩個限位條31,限位條31之間的寬度正好與木條的寬度相適配,從而實現了木條在出料的過程當中能實現水平位置保持不偏離,並且在限位條31的上方設置有至少兩塊壓板32,從而保證了木條在豎直方向上的限位,進而實現了出料過程當中木條的出料方向以及角度均保持一致,為下一工序對木條的加工提供了便利。
請參照附圖3,在出料臺3靠近待定料臺2的一端設置有一壓輥33,壓輥33與出料臺3之間形成一出料通道,並且在壓輥33的兩端設置有支柱331與出料臺3相配合,在支柱331與出料臺3之間設置有彈性件332,出料通道的高度略大於木條的高度,當打料板43將木條送入到出料臺3時,木條會出現振動的情況,而設置有壓輥33具有自旋轉的功能,能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使木條更加平穩的進入到出料臺3當中,彈性件332的設置起到了形成的出料通道的高度可微調整,不僅僅能減少木條的振動餘量,並進一步的提升了進入到出料臺3的穩定性。
請參照附圖4,在出料臺3上方靠近壓輥33處設置有第二紅外線檢測單元35,以用於檢測此處出料臺3上是否有物料並輸出相應的第二檢測信號,以及一發光器件,所述顯示屏在第二檢測信號檢測到物料的情況下執行顯示動作,這裡發光器件可以採用LED燈。進而實現了當物料在較長一段時間沒有進入到出料臺3上時,操作人就需要注意是否在某一臺設備上是否出現了木條卡主的情況,以便於故障的及時發現以及檢修。
請參照附圖3,出料機構4包括與待定料臺2末端緊貼的操作板41,在操作板41的朝向待定料臺2的一側設置有一滑軌42,在滑軌42上設置有一可以在滑軌42上移動的打料板43,在操作板41的背向待定料臺2的一側設置有一驅動電機45,驅動電機45的類型為步進電機,在操作板41上還設置有一曲柄連杆機構44,曲柄連杆機構44包括搖臂441和連杆442,其中搖臂441與驅動電機45相連接,連杆442與打料板43相連接,即能實現將搖臂441的旋轉運動轉化成打料板43的往復直線運動,從而實現了實現木條的被輸送入出料臺3以及打料板43回復到初始位置,並且曲柄連杆機構44具有反應迅速,生產效率高的優點。操作板41上於打料板43或搖臂441所對應位置設置有紅外線計數傳感器47。能有效的對於打料板43或者搖臂441一次往復運動進行記錄,從而能對於生產當中的木條數量進行有效簡便的統計。
並且相應的,第二傳輸機構21的傳送帶的驅動源也為步進電機,第二傳輸設備需要將木條一根一根的輸送到打料板43所在的位置,而驅動電機45也需要間隔性的啟動,而步進電機具有頻啟動反應速度快、運轉噪音低、運行平穩、控制性能好的優點,更加適用於此設備的啟動情況。
並且在待定料臺2上方靠近出料臺3設有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22,以用於檢測此處待定料臺2上是否有物料並輸出相應的第一檢測信號,以及一運行單元,所述運行單元響應所述第一檢測信號以啟閉第一傳輸機構12。
以下為對送料過程做進一步的描述,當木條被分割成若干條的情況下,特別是當一塊木板被切割機分割成若干條木條,若干條木條即可以直接進入到進料臺1上,並且通過送料棍將其運輸到第一傳輸機構12位置,然後改變90°的運輸方向,將木條送入到待定料臺2當中,在木條到達待定料臺2的末端之後,通過往復運動的打料板43將木條送入到出料臺3兩條限位條31形成的出料軌道當中,進而實現了全自動出料。待定料臺2上靠近出料臺3處設置有第一紅外線檢測單元22,從而實現了在待定料臺2上的木條馬上輸送完時,即可以發出信號給運行單元,從而實現控制第一傳輸機構12啟動,將位於進料臺1末端的下一批木條送入到待定料臺2當中,由於每一批木條是間隔從進料臺1進入,故設計有這種方式能起到保證每一批木條進行無縫連接進行輸出,從而保證了送料的高效。
實施例2:
請參照附圖5,通過在設置有驅動氣缸46可伸縮的活塞杆來實現打料板43的往復運動,進而實現木條的被輸送入出料臺3以及打料板43回復到初始位置,具有氣缸能源清潔,結構簡單的優點。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