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回收池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6:28:46 2

本發明屬於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汙水處理回收池。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大量建有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的小城鎮,配套的處理小城鎮生活汙水顯得越來越重要,但這些小城鎮汙水收集管網不健全,汙水處理設施缺乏,給當地水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這些汙水具有排放不規律、水質水量變化大等特點,有些還有特殊的工業廢水進入。
在對汙水進行淨化處理之前,需要在汙水內加入氧化劑、催化劑、絮凝劑等物質,並使各種物料混合均勻後,才開始進行後續工藝的操作;但是當汙水內含有大量的有機大分子物質、顆粒狀或者粉末狀物質時。尤其是當汙水內含有大量的有機大分子物質時,如果汙水與氧化劑、催化劑或者絮凝劑的混合不夠充分,有機大分子物質就不能與氧化劑、催化劑或者絮凝劑充分反應,從而會將一部分大分子物質遺留下來,這就不能達到徹底淨化汙水的效果。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使用沉澱池來沉澱顆粒狀物質,但是沉澱淨化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而且淨化效果並不理想;因此,也有一部分處理廠採用化學的方法處理上述汙水,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物料混合器並不能使汙水、淤泥和氧化劑、催化劑以及絮凝劑達到充分的混合,而混合不充分就會影響後續汙水處理的效果。
目前絕大多數鄉鎮生活汙水處理工藝沿用城市汙水廠的處理工藝,但這些處理工藝與鄉鎮生活汙水的特性並不能有效適應。因此,在傳統處理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技術革新,開發出一套高效、低耗、投資少、佔地省、管理維護簡單、適應鄉鎮生活汙水特性的處理方法,從源頭控制和治理小城鎮水汙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目前汙水處理存在系統複雜和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循環處理功能的汙水處理回收池。
為實現上述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汙水處理回收池,包括汙水池、淤泥泵和過濾網,還包括循環濾清裝置和交替式循環除淤泥裝置;所述循環濾清裝置包括一個安裝在汙水池內的濾淤機構,所述濾淤機構包括斜面過水通道,其下端為入口,上端為出口,斜面過水通道的底部為傾斜底面,傾斜底面分布有垂流口,而且垂流孔從下向上的開口寬度逐漸變窄;在每個垂流口底部上側邊設置有向下彎曲的下導流板;與淤泥泵出口連接的出水管於所述斜面過水通道的入口連通,在斜面過水通道的出口處依次設置有靠下的泥通道和靠上的淨水通道,在泥通道和淨水通道之間設置有過濾網一;位於所述淨水通道的下方設置有傾斜的過濾網二,過濾網二將淨水通道下方分割為上淤泥區和淨水回收區,上淤泥區與垂直淤泥通道連通,淨水區設置有淨水輸出管;在所述垂直淤泥通道底部設置有傾斜的過濾網三,位於過濾網三上側的區域為下淤泥區;位於過濾網三下方的區域與汙水池內部連通;所述交替式循環除淤泥裝置是在汙水池底部設置與汙水池等長度的淤泥清理通道,同時在汙水池外側設置輔助淤泥通道;所述輔助淤泥通道與淤泥清理通道高度和寬度相同,而且兩者連通;輔助淤泥通道的長度不小於淤泥清理通道的長度;在所述淤泥清理通道和輔助淤泥通道的中心貫穿有推拉杆,在推拉杆的端部和中部分別固定有端部推拉板和中部推拉板,所述端部推拉板和中部推拉板與所述淤泥清理通道和輔助淤泥通道內壁匹配;所述端部推拉板和中部推拉板分別位於汙水池前後壁的下方;在所述輔助淤泥通道的底部設置有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在所述輔助汙水通道的頂部設置有帶過濾功能的呼吸閥;所述汙水池設置汙水進口和加藥口。
在所述斜面過水通道內的頂部設置有流量調節板,該流量調節板的前後端分別焊接有螺栓,螺栓向上貫穿於斜面過水通道頂板的外側,在各螺栓上安裝有調節螺母。
在所述下淤泥區的側壁設置有淤泥封蓋,該淤泥封蓋的上端鉸接在汙水池外壁,其下端通過扣件固定在下淤泥區出口的邊緣。
所述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是在輔助淤泥通道的底部設置有釋放底板並通過鎖緊件密封固定。
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是在所述輔助淤泥通道的底部設置有淤泥暫存區,淤泥暫存區底部設置有釋放底板並通過鎖緊件密封固定;在所述淤泥暫存區與輔助淤泥通道之間設置有支撐篦。
有益效果:1、本發明的汙水處理回收池能夠實現汙水循環過濾功能,通過循環工作可以將汙水中的相對清水與淤泥逐漸分離。從而本發明提供一種通過物理分離的系統,降低對藥物用量,節約成本。
2、交替式循環除淤泥裝置是通過交替往復驅動兩個推拉板,能夠使汙水池底部的淤泥不斷地向輔助汙水通道一側轉移。在轉移過程中由於輔助汙水通道為封閉式,所以基本不影響汙水池內水壓狀態,當兩個推拉板回位後,中部的推拉板密封了汙水池和輔助淤泥通道,此時可以控制輔助淤泥通道的釋放底板將淤泥排出。這種構造適合採用自動化排汙控制操作。
3、循環濾清裝置中的斜面過水通道內的淤泥和汙水一起從底部向上傾斜推進的過程中,由於水壓作用,質量較輕的汙水更容易直接從上層排出,而質量較重的淤泥會沿傾斜底板向上移動,淤泥移動過程中速度逐漸降低,大部分都會沿垂流口向下排入汙水池內。部分汙水突破斜面過水通道後,含淤泥較多的部分汙水因速度較低而進入汙水通道,另一部分含淤泥較少的汙水因流速較快會進入淨水通道。
4、本發明還分別對淨水通道和垂直淤泥通道有設置了對應的過濾網,從而實現淨水通道下方的淨水過濾和垂直淤泥通道下方的淤泥過濾作用。介於淨水與淤泥之間的渾濁液回流進入汙水池內。
5、另外,本發明還在斜面過水通道內設置了流量調節板,通過認為或者電控調節斜面過水通道內水流壓力,從而能夠與水泵壓力、垂流口角度和流量、淤泥通道和淨水通道的距離關係相結合調節,實現最佳的循環控制。從而也能夠實現自動化控制調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除淤泥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為汙水池,2為淤泥泵,3為出水管,4為斜面過水通道,5為垂直淤泥通道,6為淨水通道,7為淨水回收區,8為淨水輸出管,9為下淤泥區,10為淤泥清理通道,11為推拉杆,12為輔助淤泥通道,13為淤泥暫存區,14為端部推拉板,15為中部推拉板,16為汙水進口,17為加藥口,18為傾斜底面,19為垂流口,20為下導流板,21為弧形導流板,22為過濾網一,23為過濾網二,24為過濾網三,25為淤泥封蓋,26為支撐篦,27為釋放底板,28為鎖緊件,29為上淤泥區,30為流量調節板,31為帶過濾功能的呼吸閥。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汙水處理回收池,如圖1所示,包括汙水池1、淤泥泵2和過濾網等。在汙水池1內設置循環濾清裝置,在汙水池1底部設置交替式循環除淤泥裝置。汙水池1設置汙水進口16和加藥口17。
如圖1所示的循環濾清裝置包括一個安裝在汙水池1內的濾淤機構,所述濾淤機構包括斜面過水通道4,其下端為入口,上端為出口,斜面過水通道4的底部為傾斜底面18,傾斜底面18分布有垂流口19,而且垂流孔從下向上的開口寬度逐漸變窄。在每個垂流口19底部上側邊設置有向下彎曲的下導流板20。與淤泥泵2出口連接的出水管3於所述斜面過水通道4的入口連通,在斜面過水通道4的出口處依次設置有靠下的泥通道和靠上的淨水通道6在泥通道和淨水通道6之間設置有過濾網一22。
位於所述淨水通道6的下方設置有傾斜的過濾網二23,過濾網二23將淨水通道6下方分割為上淤泥區29和淨水回收區7,上淤泥區29與垂直淤泥通道5連通,淨水區設置有淨水輸出管8。
在所述垂直淤泥通道5底部設置有傾斜的過濾網三24,位於過濾網三24上側的區域為下淤泥區9。位於過濾網三24下方的區域與汙水池1內部連通。
如圖2所示的交替式循環除淤泥裝置是在汙水池1底部設置與汙水池1等長度的淤泥清理通道10,同時在汙水池1外側設置輔助淤泥通道12。
輔助淤泥通道與淤泥清理通道高度和寬度相同,而且兩者連通。輔助淤泥通道12的長度不小於淤泥清理通道的長度。
在所述淤泥清理通道10和輔助淤泥通道12的中心貫穿有推拉杆11,在推拉杆11的端部和中部分別固定有端部推拉板14和中部推拉板15,端部推拉板14和中部推拉板15與所述淤泥清理通道10和輔助淤泥通道12內壁匹配。端部推拉板14和中部推拉板15分別位於汙水池1前後壁的下方。在輔助淤泥通道12的底部設置有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
在輔助汙水通道的頂部設置有帶過濾功能的呼吸閥31。
在所述下淤泥區9的側壁設置有淤泥封蓋,該淤泥封蓋的上端鉸接在汙水池1外壁,其下端通過扣件固定在下淤泥區9出口的邊緣。
所述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是在輔助淤泥通道12的底部設置有釋放底板27並通過鎖緊件密封固定。
實施例2:在實施例1基礎上,又在斜面過水通道4內的頂部設置有流量調節板30,該流量調節板30的前後端分別焊接有螺栓,螺栓向上貫穿於斜面過水通道4頂板的外側,在各螺栓上安裝有調節螺母。
實施例3:在實施例1基礎上,參見圖2,可控開閉的密封機構是在所述輔助淤泥通道12的底部設置有淤泥暫存區13,淤泥暫存區13底部設置有釋放底板27並通過鎖緊件密封固定;在所述淤泥暫存區13與輔助淤泥通道12之間設置有支撐篦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