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迷你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8:07:21 1
專利名稱:金屬迷你接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接頭,是一種金屬迷你接頭。
背景技術:
在機械領域,接頭是一種通過接合,將兩個獨立的傳輸媒介連接起來的裝置。根據其製造的材料不同分為金屬接頭、塑料接頭等,根據其結構不同分為快速接頭、螺紋接頭等,根據其用途不同分為氣管接頭、油路接頭等,根據其通道不同分為兩通接頭、三通接頭等。如現有金屬氣管接頭中,一些接頭由快速接頭座、卡圈、0形圈組成,氣管通過卡圈快速裝卸於快速接頭座內,並通過快速接頭座內的0形圈使快速接頭座與氣管之間密封。但此類金屬氣管接頭在氣管裝卸時快速接頭座使用較為不便,特別是裝卸氣管時卡圈的圈孔口較難準確的張開,以致裝卸困難且密封效果差。
發明內容為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向本領域提供一種小型的金屬接頭,或稱金屬迷你接頭,使其解決現有同類產品結構設計欠佳導致裝卸氣管時卡圈的圈孔口較難準確張開, 快速接頭座內0形圈密封效果較差,氣管裝卸不便的技術問題。其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金屬迷你接頭,該金屬接頭的卡圈一端與快速接頭座一端內的內壁腔扣合, 快速接頭座內的內壁腔設有第一 0形圈;卡圈的扣合端外徑設有圈口外凸筋,卡圈的扣合端內徑設有圈口內凸稜,卡圈的扣合端設有圈開口 ;塑料氣管通過卡圈插入快速接頭座內, 並止動於快速接頭座內,卡圈的圈開口張開,卡圈的圈口內凸稜與塑料氣管的外徑相抵,並通過第一 0形圈密封,塑料氣管過盈固定於卡圈,氣管的通孔與快速接頭座的通孔聯通。其結構設計要點是所述快速接頭座的內壁腔由0形圈內壁腔和卡圈內壁腔組成,0形圈內壁腔與卡圈內壁腔之間設有壁凸耳,壁凸耳向卡圈端翹起,第一 0形圈設置於0形圈內壁腔內。通過上述結構使原有的快速接頭座的內壁腔分隔為0形圈內壁腔和卡圈內壁腔,通過卡圈內壁腔的凸耳使塑料氣管快速裝卸。即通過塑料氣管帶動卡圈向快速接頭座的第二0 形圈端移動,卡圈的圈孔口與凸耳相抵後張開,握持住卡圈,拔出塑料氣管。所述卡圈內壁腔的卡圈端設有斜向內壁。當卡圈內的塑料氣管帶動卡圈移動至斜向內壁時,通過斜向內壁使卡圈的圈口外凸筋向內收緊,進一步鎖緊塑料氣管,防止塑料氣管脫離該金屬接頭。所述0形圈內壁腔的高度大於第一 0形圈的厚度。該設計使第一 0形圈在0形圈內壁腔內有傾斜移動空間,從而提高第一 0形圈的使用壽命,及其密封性,並利於其裝配。所述快速接頭座內設置第一 0形圈的第二 0形圈端凸臺設有倒角。通過倒角便於塑料氣管插入至快速接頭座內第二 0形圈端的止動面。所述快速接頭座的另一端設有外螺紋,外螺紋卡圈端的底部凹槽設有第二 0形圈。快速接頭座的外螺紋便於與電磁閥等機械設備連接,第二0形圈用於連接時的密封。[0009]所述卡圈的第一 0形圈端圈孔口設有斜面。圈孔口的斜面便於與快速接頭座的凸耳斜面配合,使卡圈的圈開口和圈孔口張開。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氣管裝卸方便,體積小,零部件少,生產成本低; 適用於各種氣管的快速裝配連接,及其同類接頭產品的結構改進。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現有接頭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部分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第一 0形圈傾斜移動剖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氣管卸下狀態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卡圈的圈孔口為張開狀態。附圖序號及名稱1、快速接頭座,101、內壁腔,1011、0形圈內壁腔,1012、卡圈內壁腔,102、壁凸耳,103、倒角,2、卡圈,201、圈口外凸筋,202、圈口內凸稜,203、圈開口,204、
圈孔口,3、第一 0形圈,4、第二 0形圈,5、塑料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結構與現有同類產品的區別技術特徵,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現有接頭結構為例,現接頭的快速接頭座1 一端設有外螺紋,外螺紋卡圈端的底部凹槽設有第二 0形圈4,快速接頭座的另一端設有卡圈2 ; 卡圈的圈口外凸筋201套入快速接頭座內的內壁腔101,並與快速接頭座內壁腔內的第一 0 形圈3相抵,其內壁腔的卡圈端設有斜向內壁。卡圈的第一0形圈端外徑設有圈口外凸筋 201,卡圈的第一 0形圈端內徑設有圈口內凸稜202,卡圈的第一 0形圈端設有圈開口 203。 而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與上述現有接頭結構的不同點在於快速接頭座1的內壁腔101 分隔為0形圈內壁腔1011和卡圈內壁腔1012,0形圈內壁腔與卡圈內壁腔之間設有壁凸耳 102,壁凸耳向卡圈端翹起,第一 0形圈3設置於0形圈內壁腔內,0形圈內壁腔的高度大於第一 0形圈的厚度,快速接頭座內設置第一 0形圈的第二 0形圈端凸臺設有倒角103,卡圈 2的第一 0形圈端圈孔口 204設有斜面。其工作原理和優點如下如圖3、圖5所示,塑料氣管5插入到所示位置,插入塑料氣管時,卡圈隨塑料氣管往下運動,部分插入力使卡圈的圈孔口斜面與快速接頭座內中部的壁凸耳的斜面配合,而使卡圈的圈孔口通過圈開口張開。快速接頭座的壁凸耳內徑大於、 等於或幾乎接近塑料氣管的外徑,從而消除卡圈對塑料氣管約四分之三以上,甚至全部的卡緊力。最終使插入力大大變小或為零,輕鬆插入,且易於插入到位,而且快速接頭座的壁凸耳對塑料氣管的外徑表面不存在損傷。通氣後,由於氣壓力的作用,塑料氣管及卡圈被氣壓力推至如圖4所示位置,而第一 0形圈在快速接頭座的0形圈內壁腔內作不確定位置的移動,且存在傾斜空間的範圍內移動,由於原內壁腔分隔為O形圈內壁腔和卡圈內壁腔,從而減少了 90%以上的移動空間, 即可忽略。同時,如圖4所示位置,由於快速接頭座內卡圈內壁腔的卡圈端設有斜向內壁, 通過斜向內壁的斜度鎖緊卡圈的圈開口,即隨著斜度增加,越往上鎖緊力越大,從而使卡圈的圈口內凸稜(圈口內凸稜的內徑小於塑料氣管的外徑)卡住塑料氣管,從而使塑料氣管鎖緊,並防止其脫離卡圈。此時,第一 0形圈密封住塑料氣管的外徑,從而使快速接頭座與塑料氣管之間不產生漏氣。以及,由於改進後第一 0形圈的自由移動空間減少了 90%以上,即使塑料氣管未插到位時存在較大的移動空間,塑料氣管的端面也始終與第一 0形圈保持接觸面,保證了快速接頭座與塑料氣管之間的百分百氣密性。如圖5所示,塑料氣管拔出時,卡圈按下至圖5所示的位置,此時卡圈的外徑不受快速接頭座內卡圈內壁腔的斜向內壁鎖緊制約,卡圈的圈孔口斜面與快速接頭座內中部的壁凸耳的斜面配合,卡圈的圈開口張開,越往下按,卡圈的圈孔口和圈開口撐開的距離越大 (即卡圈內徑的圈口內凸稜越大),最終使卡圈順利撐開(即卡圈內徑的圈口內凸稜內徑大於等於塑料氣管的外徑)而輕鬆拔出塑料氣管;此結構不僅使操作輕鬆,且拔出時保證了塑料氣管毫無損傷,而且百分百保證了氣密性。同時,在現有其它接頭類型中,利用類似卡圈的零件頭部撐開,而輕鬆拔出塑料氣管原理的產品很多;但此類產品中增添至少三個以上的零部件,不僅結構複雜和成本增加, 而且因為零部件的增加導致外形尺寸相對較大,最小外徑大於Φ8πιπι ;要不然就無法實現結構的功能;而本實用新型最小外徑達到Φ 5. 8mm,真正達到迷你效果,且成本低廉。
權利要求1.一種金屬迷你接頭,該金屬接頭的卡圈(2)—端與快速接頭座(1) 一端內的內壁腔 (101)扣合,快速接頭座內的內壁腔設有第一 0形圈(3);卡圈的扣合端外徑設有圈口外凸筋(201),卡圈的扣合端內徑設有圈口內凸稜(202),卡圈的扣合端設有圈開口(203);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接頭座(1)的內壁腔(101)由0形圈內壁腔(1011)和卡圈內壁腔(1012) 組成,0形圈內壁腔與卡圈內壁腔之間設有壁凸耳(102),壁凸耳向卡圈端翹起,第一 0形圈 (3)設置於0形圈內壁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迷你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圈內壁腔(1012)的卡圈端設有斜向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迷你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0形圈內壁腔(1011)的高度大於第一 0形圈(3)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迷你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接頭座(1)內設置第一 0形圈(3)的第二 0形圈端凸臺設有倒角(10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迷你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快速接頭座(1)的另一端設有外螺紋,外螺紋卡圈端的底部凹槽設有第二 0形圈(4)。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屬迷你接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圈(2)的第一0形圈端圈孔口(204)設有斜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接頭,是一種金屬迷你接頭,其為解決現有同類產品結構設計欠佳的技術問題而設計的。該金屬接頭的卡圈一端與快速接頭座一端內的內壁腔扣合,快速接頭座內的內壁腔設有第一O形圈;卡圈的扣合端外徑設有圈口外凸筋,卡圈的扣合端內徑設有圈口內凸稜,卡圈的扣合端設有圈開口;其要點是所述快速接頭座的內壁腔由O形圈內壁腔和卡圈內壁腔組成,O形圈內壁腔與卡圈內壁腔之間設有壁凸耳,壁凸耳向卡圈端翹起,第一O形圈設置於O形圈內壁腔內。其適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氣管裝卸方便,體積小,零部件少,生產成本低;適用於各種氣管的快速裝配連接,及其同類接頭產品的結構改進。
文檔編號F16L47/08GK202302468SQ2011204277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夏國偉 申請人:寧波利達氣動成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