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0:38:1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潛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
背景技術:
潛水全面罩是潛水呼吸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在水下的潛水員提供了呼吸接口和通訊接口。目前的潛水呼吸器主要採用咬嘴呼吸和全面罩呼吸兩種方式,咬嘴呼吸的方式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缺點是長時間呼吸後,會導致面部肌肉麻木;另外,採用咬嘴呼吸,無法在水下進行通信,對潛水作業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響。
採用全面罩呼吸方式,由於全面罩緊貼潛水員面部,並能提供通氣接口、通訊接口,因而可以提高水下呼吸的舒適性,並且能解決單純採用咬嘴呼吸時,無法通話的不足,對潛水作業的效率及安全性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潛水全面罩包括面罩及設置在面罩內側部的矽膠罩,矽膠罩上設置有呼吸腔,當潛水全面罩被多人使用時,會增加疾病感染的風險;或者當矽膠罩破損後需要維修時,需要替換整個矽膠罩,造成資源上的浪費,不利於消費者的直觀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可供潛水者在水下自由呼吸,通過組合式結構,可有效降低產品維護成本,提升產品使用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其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周側匹配貼合設置有矽膠罩,所述矽膠罩能與人臉部進行貼合設置,所述面罩周緣開設有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所述面罩上方設置有接頭管,所述第一通槽與第二通槽分別與接頭管連通,所述第一通槽與第二通槽之間通過隔板進行隔離;所述面罩底部開設有防水排水腔,所述防水排水腔外側部設置有排水防浪蓋,所述面罩內緣設置有呼吸腔及觀察腔,所述呼吸腔內卡持設置有呼吸罩,所述呼吸罩設置有呼吸套、第一連通管及第二連通管,所述第一連通管及第二連通管分別設置在呼吸套兩側,所述第一連通管一端及第二連通管一端分別與第一通槽及第二通槽連通,所述呼吸套與防水排水腔內側部之間通過扣合片固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水排水腔內側部設置有排水閥片,所述防水排水腔於排水閥片同一側周緣開設有卡槽,所述呼吸套底端部開設有卡孔及開口,所述呼吸套底端部貼合防水排水腔內側部設置,所述卡孔與卡槽對接,所述開口圍設在排水閥片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扣合片設置有基片,所述基片貼合設置在呼吸套內側,所述基片一側凸伸設有卡柱,所述卡柱貫穿卡孔容置在卡槽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內側部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槽內側部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連通管一端與第一通孔對接,所述第二連通管一端與第二通孔對接,所述呼吸套匹配第一連通管處固定設置有進氣閥片,所述呼吸套匹配第二連通管處固定設置有排氣閥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外側部開設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二通槽外側部開設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匹配第一通孔設置,所述第二卡口匹配第二通孔設置,所述第一卡口處設置有密封片,所述第二卡口處卡持有接合片,所述接合片外側固定設置有按壓柱,所述第二卡口於按壓柱一側圍設有密封罩。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呼吸套兩側還設置有洩溫閥片,所述洩溫閥片為單相導通閥片構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罩上方固定有呼吸管,所述接頭管與呼吸管匹配對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觀察腔採用方形平面鏡片構造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面罩為仿臉部形狀構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通過將呼吸罩及矽膠罩分離設置,通過扣合片將呼吸罩固定在面罩上,利用卡柱貫穿卡孔卡置於面罩上開設的卡槽內完成對呼吸套的固定作用,可根據需要對呼吸罩單獨進行更換,可有效降低產品維護成本,提升產品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隱藏呼吸管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隱藏呼吸管及矽膠罩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面罩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呼吸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呼吸套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扣合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包括面罩100及固定在面罩100上方的呼吸管200,所述面罩100為仿臉部形狀構造,所述面罩100周邊能與臉部進行貼合,從而和臉部形成密封腔室的組合體;所述呼吸管200與面罩100連通設置,所述面罩100周側匹配貼合設置有矽膠罩300,所述矽膠罩300能與人臉部進行貼合設置,以避免水流流入到密封腔室內影響用戶的直觀體驗。
所述面罩100周緣開設有第一通槽110及第二通槽120,所述面罩100上方設置有接頭管130,所述接頭管130與呼吸管200匹配對接,所述第一通槽110與第二通槽120分別與接頭管130連通,所述第一通槽110與第二通槽120之間通過隔板140進行隔離,所述面罩100內緣設置有呼吸腔150及觀察腔160,所述觀察腔160採用方形平面鏡片構造設置,使得光線折射角度更小,便於使用者視覺能很好的觀測前方景觀,提升了使用者的直觀體驗;所述面罩100底部開設有防水排水腔170,所述防水排水腔170外側部設置有排水防浪蓋171,用以降低外界水體流動的幹擾,增強防水排水腔170的防水效果,所述防水排水腔170內側部設置有排水閥片172,所述防水排水腔170於排水閥片172同一側周緣開設有卡槽173。
所述呼吸腔150內卡持設置有呼吸罩180,所述呼吸罩180設置有呼吸套181、第一連通管182及第二連通管183,所述第一連通管182及第二連通管183分別設置在呼吸套181兩側,所述呼吸套181與人嘴及鼻貼合設置,用以容納人嘴或鼻呼出的氣體,所述呼吸套181固定設置在面罩100內,具體地,所述呼吸套181底端部開設有卡孔184及開口185,所述呼吸套181底端部貼合防水排水腔170內側部設置,所述卡孔184與卡槽173對接,所述開口185圍設在排水閥片172處,所述呼吸套181與防水排水腔170內側部之間通過扣合片190固接,所述扣合片190設置有基片191,所述基片191貼合設置在呼吸套181內側,用以將呼吸套181壓緊固定在防水排水腔170一側,所述基片191一側凸伸設有卡柱192,所述卡柱192貫穿卡孔184容置在卡槽173內,用以將呼吸套181牢牢定位固定住,防止呼吸套181移位影響產品使用效果。
所述第一通槽110內側部開設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二通槽120內側部開設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一連通管182一端與第一通孔111對接,所述第二連通管183一端與第二通孔121對接,所述呼吸套181匹配第一連通管182處固定設置有進氣閥片186,所述呼吸套181匹配第二連通管183處固定設置有排氣閥片187,所述呼吸套181兩側還設置有不同於進氣閥片186的洩溫閥片188,所述洩溫閥片188為單相導通閥片構造,起排溫防霧作用,具體地,當用戶面部溫度升高,呼吸套181外側空間內空氣溫度也隨之升高,此時,呼吸套181外側空間內熱空氣則由洩溫閥片188進入到呼吸套181內,再經由排氣閥片187及第二連通管183排出,保證了產品的舒適性,同時避免了面罩100內外由於空氣溫差問題而在觀察腔160表面形成的霧化現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槽110外側部開設有第一卡口112,所述第二通槽120外側部開設有第二卡口122,所述第一卡口112匹配第一通孔111設置,所述第二卡口122匹配第二通孔121設置,所述第一卡口112處設置有密封片113,所述第二卡口122處卡持有接合片123,所述接合片123外側固定設置有按壓柱,所述第二卡口122於按壓柱一側圍設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片113及密封罩用以將面罩100外部水流隔離在第一通槽110及第二通槽120外側部,
按壓按壓柱以將接合片123與第二連通管183一端對接,此時,第二通槽120與第二連通管183無法連通,呼吸套181內的氣體無法經由排氣閥片187排出到第二通槽120內,當使用者呼氣時,鼻腔內的氣體由排水閥片172排出,用以將呼吸套181內的水經由排水閥片172排出。
本實用新型具體組裝時,首先將呼吸罩180固定在面罩100內側部,具體地,將第一連通管182卡接在第一通孔111上,使得第一連通管182與第一通槽110連通,將第二連通管183卡接在第二通孔121上,使得第二連通管183與第二通槽120連通;再將呼吸套181底端部與防水排水腔170對接,此時,卡孔184與防水排水腔170內側周緣的卡槽173對接,再將扣合片190與呼吸套181底端部對接,扣合片190上設置的卡柱192分別貫穿卡孔184後卡置在卡槽173內,完成呼吸套181與面罩100的卡接固定,提升了產品的裝配效率;最後將矽膠罩300匹配貼合在面罩100周側,來對第一通槽110及第二通槽120進行密封,避免漏氣造成產品質量的降低。
本實用新型拆卸時,只需要將扣合片190從卡槽173內進行脫離,使得呼吸套181與防水排水腔170內側部進行分離,再將第一連通管182及第二連通管183分別從第一通孔111及第二通孔121上脫離,完成呼吸罩180的拆卸工序;由於呼吸罩180與矽膠罩300採用分離設置,當呼吸罩180或矽膠罩300產生破損時,只需要更換對應破損的產品即可,同時,當需要多人共用同一潛水全面罩100時,可根據需要對呼吸罩180單獨進行更換,防止不必要的感染風險,以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易更換呼吸腔的潛水觀光全面罩通過將呼吸罩180及矽膠罩300分離設置,通過扣合片190將呼吸罩180固定在面罩100上,利用卡柱192貫穿卡孔184卡置於面罩100上開設的卡槽173內完成對呼吸套181的固定作用,可根據需要對呼吸罩180單獨進行更換,可有效降低產品維護成本,提升產品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