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1:45:26 1
專利名稱: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鍋爐部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
(二)
背景技術:
鍋爐尤其是熱水鍋爐其尾部布置有大量的對流受熱面1,以往對流受熱
面1的支承主要是依靠由型鋼或鋼板組成的鋼梁3,通過管夾固定來實現的,如圖l、圖2結構所示。由於鋼梁3布置在高溫煙道中,受高溫煙氣的烘烤,為防止鋼梁3受熱變形,影響剛度,在鋼梁3外部包縛耐火材料和保溫材料,內部進行通風冷卻,系統複雜。另外,由於鋼梁3支撐在兩邊的爐牆上,鋼梁3受熱後需膨脹,則在鋼梁3與爐牆2間需留縫隙,這樣就極易造成鍋爐漏風,降低了鍋爐熱效率。
(三)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其簡化了系統結構,提高了鍋爐熱效率,使得設備運行可靠。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鍋爐尾部包牆內的冷卻管,與鍋爐尾部受熱面對應的所述包牆內的冷卻管向鍋爐內部折彎後其端部搭接於位於其對側的鍋爐包牆上的支撐架,所述冷卻管折彎後形成空檔,鋼板密封覆蓋所述空檔。
其進一步特徵在於所述鋼板布置有檢修門孔;所述支撐架是由爐牆內的冷卻管折彎而成。
本發明的上述結構中,採用爐牆內部的冷卻管折彎作支撐架,而該冷卻管與爐牆之間預留有膨脹間隙,而這種間隙在爐牆內,而位於爐牆外部的冷卻管搭接於內部的支撐架,解決了原結構中的膨脹和密封問題;而折彎後形成的空擋處設置的鋼板布置檢修門孔,可以解決尾部空間緊張的困難。
(四)
圖1為現有鍋爐尾部受熱面傳統支承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l右視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鍋爐尾部受熱面自支承結構主視的示意圖;圖4為圖3右視的結構示意圖5為本發明鍋爐尾部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密封與固定示意圖6為圖5的右視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見圖3、圖4、圖5、圖6,本發明包括鍋爐尾部包牆內的冷卻管2,與鍋爐尾部受熱面3對應的冷卻管2向鍋爐內部折彎後其端部搭接於位於其對側的鍋爐包牆上的支撐架6 (支撐架6是由爐牆內的冷卻管折彎而成),冷卻管2折彎後形成空檔,1為冷卻管2向內的折彎部分,鋼板4密封覆蓋空檔。鋼板4布置有檢修門孔5。圖1-圖6中的箭頭代表煙氣的走向。
權利要求
1、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其包括鍋爐尾部包牆內的冷卻管,與鍋爐尾部受熱面對應的所述包牆內的冷卻管向鍋爐內部折彎後其端部搭接於位於其對側的鍋爐包牆上的支撐架,所述冷卻管折彎後形成空檔,鋼板密封覆蓋所述空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板布置有檢修門孔。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撐架是由爐牆內的冷卻管折彎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鍋爐尾部對流受熱面自支承結構。其簡化了系統結構,提高了鍋爐熱效率,使得設備運行可靠。其包括鍋爐尾部包牆內的冷卻管,與鍋爐尾部受熱面對應的所述包牆內的冷卻管向鍋爐內部折彎後其端部搭接於位於其對側的鍋爐包牆上的支撐架,所述冷卻管折彎後形成空檔,鋼板密封覆蓋所述空檔。
文檔編號F24H9/18GK101504188SQ200810020599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4日
發明者何雁飛, 張學明, 俊 李, 潘文龍 申請人:無錫華光鍋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