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06 05:20:46 3
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包括槓桿、外拉力彈簧、內壓縮彈簧、設有上下活塞腔的缸體、上活塞和下活塞以及點觸開關,所述第一翻轉體的下端設有銷釘,所述缸體置於第二翻轉體上,下活塞腔內置有阻尼油,下活塞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孔,所述內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下活塞和缸體的底端連接,所述槓桿轉動連接於第二翻轉體上,形成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所述外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翻轉體和槓桿的所述第二力臂,第二力臂的端部可抵接上活塞,所述第一力臂端部與所述銷釘相對應,所述點觸開關設於上活塞的上方。有益效果為:使得第一翻轉體在翻轉至第二翻轉體位置時,增加一小段傳動機構的工作時間,消除二者間的間隙,增加了可靠性。
【專利說明】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日常生活品和一些工業產品中常常存在著具有相互轉動關係的結構,兩個具有相互轉動關係的轉動體在一轉動機構的驅動下相互間通過轉動而相互貼合或相互分離,在做相互貼合轉動時,往往由於轉動機構轉動不到位,會產生轉動間隙,使兩轉動體不能完全貼合。
[0003]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麻將機,為了便於運輸和在非使用狀態時節省放置空間,一些麻將機的桌面做成可翻轉的。在非使用狀態時將桌面能翻轉到基本與地面垂直的狀態,使之能擱置於一邊,使用時再通過桌面下部支撐座內的轉動機構驅動桌面轉向水平位置,直至與支撐座上平面完全貼合。但轉動機構往往很難準確地使桌面轉動到位,一般不會轉動過了,因為那樣會產生運動幹涉,常常留有間隙,由此桌面不易呈水平狀態,而桌面與支撐座之間一旦存在轉動間隙,當桌面四側的人伏在桌面上時,桌面會產生蹺動,使桌面不平穩,壓於桌面一側常常會嘎嘎作響,從而影響產品質量。如若在一些工業產品上存在這樣的轉動間隙,不但會帶來產品質量問題,更甚者會存在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克服以上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具體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所述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設置於具有相互轉動關係的第一轉動體和第二轉動體之間,且第一轉動體由電機驅動的傳動機構帶動做相對第二轉動體的轉動,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間隙消除裝置包括槓桿、外拉力彈簧、內壓縮彈簧、設有上下活塞腔的缸體、相互連接並分別置於所述上、下活塞腔內的上活塞和下活塞以及點觸開關,所述第一轉動體上設有銷釘,所述缸體置於第二轉動體上,下活塞腔內置有阻尼油,下活塞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孔,所述內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下活塞和缸體的底端連接,所述槓桿轉動連接在第二轉動體上,形成以轉動連接點為受力支點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所述外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轉動體和槓桿的所述第二力臂,第二力臂的端部可抵接上活塞,所述第一力臂端部與所述銷釘相對應,所述點觸開關設於上活塞的上方。
[0006]所述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杆傳動機構或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第一轉動體與蝸輪蝸杆傳動機構中的蝸輪連接;或所述第一轉動體與齒輪傳動機構中的輸出齒輪連接。
[0007]所述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轉動間隙消除裝置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於下活塞腔的腔口處與下活塞密封連接。
[0008]所述轉動間隙消除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觸點開關串接在所述電機的電源電路上。[0009]所述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的進一步設計在於,所述槓桿上第二力臂受力處設有凹槽,所述外拉力彈簧通過拉環掛接於該凹槽中,將外拉力彈簧的拉力施加於槓桿上。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增設了一項「保險」措施,利用裝置中上活塞的機械運動使觸點開關一小段時間內處於閉合狀態,使得第一翻轉體在翻轉至第二翻轉體位置時,增加一小段傳動機構的工作時間,消除二者間的間隙,增加了可靠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於第一翻轉體開始閉合時的A向示意圖。
[0013]圖2為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處於圖3所示狀態時延遲開關缸體內部的機構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所示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於第一翻轉體將要閉合時的A向示意圖。
[0015]圖4為麻將機摺疊機構處於圖5所示狀態時延遲開關缸體內部的機構示意圖。
[0016]圖5為圖1所示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於第一翻轉體完全閉合時的A向示意圖。
[0017]圖6為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處於圖7所示狀態時延遲開關缸體內部的機構示意圖。
[0018]圖7為第一、第二翻轉體間蝸輪蝸杆的傳動結構。
[0019]圖8為第一、第二翻轉體間齒輪的傳動結構。
[0020]圖中,1-缸體,2-上活塞,3-下活塞,4-外拉力彈簧,5-內壓縮彈簧,6-密封圈,7-阻尼油,8-槓桿,9-連通孔,10-銷釘,11-上活塞腔,12-下活塞腔,13-點觸開關,14-第二翻轉體,15-第一翻轉體,16-點觸開關,17-拉環,18-凹槽,19-蝸輪,20-蝸杆,21-電機,22-從動齒,23-主動齒,24-電機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0022]本實施例提供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第一翻轉體15的一側鉸接於第二翻轉體14,另一側為活動端,第一轉動體由電機驅動的傳動機構帶動做相對第二轉動體的轉動。該第一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包括槓桿8、外拉力彈簧4、內壓縮彈簧5、設有上下活塞腔的缸體
1、相互連接並分別置於上、下活塞腔的上活塞2和下活塞3以及點觸開關16。第一翻轉體15的下端設有銷釘10,缸體I置於第二翻轉體14上。下活塞腔12內置有阻尼油,下活塞3設有一個連通孔9。該孔用於連通由下活塞3分隔的下活塞腔12。內壓縮彈簧5的兩端分別與下活塞3和缸體I的底端連接。槓桿8轉動連接於第二翻轉體14上,形成以轉動連接點為受力支點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外拉力彈簧4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翻轉體14和槓桿8的第二力臂,第二力臂的端部可抵接上活塞2,第一力臂端部與銷釘10相對應,點觸開關13設於上活塞的上方。
[0023]本實施例採用的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杆傳動機構或齒輪傳動機構,第一轉動體與蝸輪蝸杆傳動機構中的蝸輪連接並可繞蝸輪轉動中心相對第二轉動體轉動;或第一轉動體與齒輪傳動機構中的輸出齒輪連接並可繞輸出齒輪轉動中心相對第二轉動體轉動,如圖7、8。
[0024]進一步的,該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還包括密封圈6,密封圈6設於下活塞腔的腔口處與下活塞密封連接。
[0025]進一步的,觸點開關13串接在電機的電源電路上,使得點觸開關13在閉合過程中驅動機構會驅動第一翻轉體15轉動。
[0026]進一步的,槓桿8上設有凹槽,外拉力彈簧與槓桿第二力臂的對應端設有拉環17,外拉力彈簧4與第二力臂通過拉環17與凹槽18卡接實現連接。
[0027]本實施例提供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在第一翻轉體15將要由豎直位置翻轉至與第二翻轉體貼合時如圖1、圖2,第一翻轉體15下端面的銷釘10仍未牴觸槓桿8的第一力臂,槓桿8的第二力臂牴觸上活塞2,使與上活塞2相連的下活塞3推擠內壓縮彈簧5進行儲能,此時由於下活塞腔及上腔體的體積減小,阻尼油7的下方及上腔體內形成高壓。當第一翻轉體15將翻轉至與第二翻轉體14留有一定間隙時,如圖3、圖4,銷釘10開始牴觸槓桿8的第一力臂,第二力臂開始脫離上活塞2,在內壓縮彈簧5的彈性勢能釋放及下活塞腔、上腔體的氣壓作用下,上下活塞開始向上移動,逐步貼近直至牴觸點觸開關13的觸片,如圖5、圖6使電機繼續工作。由於慣性,上下活塞會繼續向上一小段距離,此時下活塞腔、上腔體的氣壓氣壓減小,內壓縮彈簧85拉升對上、下活塞產生阻力並最終使其下降達到平衡狀態。當第一翻轉體15由豎直位置翻轉至水平位置時,銷釘10脫離槓桿8的第一力臂,此時外拉力彈簧4則會作用於槓桿8的第一力臂使其將上下活塞由平衡位置壓入缸體I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設置於具有相互轉動關係的第一轉動體和第二轉動體之間,且第一轉動體由電機驅動的傳動機構帶動做相對第二轉動體的轉動,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間隙消除裝置包括槓桿、外拉力彈簧、內壓縮彈簧、設有上下活塞腔的缸體、相互連接並分別置於所述上、下活塞腔內的上活塞和下活塞以及點觸開關,所述第一轉動體上設有銷釘,所述缸體置於第二轉動體上,下活塞腔內置有阻尼油,下活塞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孔,所述內壓縮彈簧的兩端分別與下活塞和缸體的底端連接,所述槓桿轉動連接在第二轉動體上,形成以轉動連接點為受力支點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所述外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轉動體和槓桿的所述第二力臂,第二力臂的端部可抵接上活塞,所述第一力臂端部與所述銷釘相對應,所述點觸開關設於上活塞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機構為蝸輪蝸杆傳動機構或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第一轉動體與蝸輪蝸杆傳動機構中的蝸輪連接;或所述第一轉動體與齒輪傳動機構中的輸出齒輪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間隙消除裝置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設於下活塞腔的腔口處與下活塞密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觸點開關串接在所述電機的電源電路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翻轉體間隙消除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槓桿上第二力臂受力處設有凹槽,所述外拉力彈簧通過拉環掛接於該凹槽中,將外拉力彈簧的拉力施加於槓桿上。
【文檔編號】A47B25/00GK203483050SQ201320556799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明者】楊開建 申請人:江蘇唐邦機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