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用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8:48:31 1
專利名稱:一種發動機用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冷卻系統。更具體來講,涉及一種發動機平行流動冷卻系統。在該系統中通過水泵出來的冷卻液,分兩條道分別流向氣缸體和氣缸蓋作平行流動冷卻方式並通過缸蓋上端出口控制氣缸體水套和氣缸蓋水套的流量,以達到最佳的冷卻效果。
背景技術:
現有的發動機冷卻系統,一般採用的冷卻水流方案是首先將散熱器冷卻後溫度較低的水,通過水泵泵入缸體前端送到缸筒一側的分水套中,然後主要的水流流經缸筒間的間隙轉到缸筒的另一側,經過缸體與缸蓋間的過水孔向上流入缸蓋,再流過各缸中心附近的高溫區域,最後集中起來由缸蓋的出水管流出。其缺點為缸體、缸蓋冷卻液流量難於控制,各缸冷卻的均勻性和冷卻性能的一致性不宣很好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控制方便的發動機用冷卻系統,達到對發動機氣缸體、氣缸蓋水套分別同時供水,保證冷卻液均勻流動分布,避免發動機局部過熱的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發動機用冷卻系統,包括水泵、氣缸體水套、汽缸蓋水套、調溫器、散熱器、機油冷卻器、儲液瓶、暖通器和小循環管等,其中將氣缸體水套和汽缸蓋水套設計為相互獨立的,它們在缸體與缸蓋間無過水孔相互貫通,水泵接有兩路冷卻液供應管,一路接氣缸蓋水套進口,水泵的另一路冷卻液供應管則接氣缸體水套進口,氣缸蓋水套出口和氣缸體水套出口再通過集中出水口連接調溫器,形成平行流動冷卻系統的主體,按照現有技術的方式,與散熱器、機油冷卻器、儲液瓶、暖通器、小循環管等形成冷卻系統。可見在本系統中,水泵可分別供應兩股冷卻液,一路經氣缸蓋水套進口、氣缸蓋水套到氣缸蓋水套出口形成氣缸蓋獨立的水套,而另一路經氣缸體水套進口、氣缸體水套到氣缸體水套出口形成氣缸體獨立的水套,形成平行流動冷卻。
在本系統中,氣缸體與氣缸蓋水套冷卻液流量分布按4∶6比例控制。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冷卻系統將各組件合理地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整體,結構緊湊,利於冷卻液分布;同時該結構可以方便地根據氣缸體、氣缸蓋水套設計的流量需要,根據其分別的壓力降情況,調整氣缸體、氣缸蓋水套出口截面積,同時供應冷卻液並控制流量,以達到最佳的冷卻效果。
圖1是本發明的冷卻系統結構圖;圖2是本發明的平行流動水套圖;圖3是本發明在氣缸體上的水套局部剖面圖;圖4是本發明在氣缸體上與氣缸蓋間的水套局部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本發動機用冷卻系統包括有水泵101、氣缸體水套103、汽缸蓋水套102、調溫器104、散熱器109、機油冷卻器106、儲液瓶108、暖通器105和小循環管107。其中調溫器104、散熱器109、機油冷卻器106、儲液瓶108、暖通器105和小循環管107採用現有通常的布置形式相互連通。在水泵101處分別接有兩股冷卻液供應管路,結合圖2可見,一路冷卻液供應管接汽缸蓋水套進口201,冷卻液流經氣缸蓋水套102到氣缸蓋水套出口203形成氣缸蓋獨立的水套結構(見圖4),同時另一股冷卻液供應管接氣缸體水套進口202,冷卻液流經氣缸體水套103到氣缸體水套出口204形成氣缸體獨立的水套結構(見圖3),這兩個水套結構是互不相通的,冷卻液在汽缸蓋水套出口203和氣缸體水套出口202處再通過集中出水口連接調溫器104。設計時控制好氣缸體水套、氣缸蓋水套的壓力降,再通過集中在缸蓋上端水套出口203、204的截面積調整控制冷卻液流量,氣缸體水套和氣缸蓋水套的流量按4∶6比例,即氣缸體水套佔水泵泵水量40%、氣缸蓋水套佔水泵泵水量60%來冷卻發動機主體在合併到調溫器104返回散熱器等形成冷卻系統迴路。這樣通過氣缸體、氣缸蓋水套的平行流動分別同時供水達到了冷卻液均勻流動分布的需要,可避免發動機局部過熱的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用冷卻系統,包括有水泵、氣缸體水套、汽缸蓋水套、調溫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缸體水套(103)和汽缸蓋水套(102)是相互獨立的,水泵(101)接有兩路冷卻液供應管,一路接氣缸蓋水套進口(201),另一路則接氣缸體水套進口(202),氣缸蓋水套出口(203)和氣缸體水套出(204)再通過集中出水口連接調溫器(104),形成平行流動冷卻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用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氣缸體水套(103)與氣缸蓋水套(102)的冷卻液流量分布按4∶6比例控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動機用冷卻系統,包括水泵、氣缸體水套、汽缸蓋水套、調溫器等,其中將氣缸體水套和汽缸蓋水套設計為相互獨立,水泵分別供應兩股冷卻液,一路經氣缸蓋水套進口、氣缸蓋水套到氣缸蓋水套出口形成氣缸蓋獨立的水套,另一路經氣缸體水套進口、氣缸體水套到氣缸體水套出口形成氣缸體獨立的水套,形成平行流動冷卻。本發明的優點是將各組件合理地集合在一起,形成一整體,結構緊湊,利於冷卻液分布;同時該結構可以方便地根據氣缸體、氣缸蓋水套設計的流量需要,調整氣缸體、氣缸蓋水套出口截面積,同時供應冷卻液並控制流量,以達到最佳的冷卻效果。
文檔編號F01P7/16GK1786433SQ20051005744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14日
發明者李文兵, 鄧偉, 韋頌, 高功榮 申請人: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