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錶測試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6:19:31
專利名稱:電錶測試工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印刷電路板的檢測裝置,尤其是一種電錶測試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各電能表生產廠家在生產電錶的過程中,需要對印刷電路板的電路進行檢測。這種檢測通常是人工用萬用表、時鐘測試儀、通訊設備等多個設備進行測試,工作量大、
檢測速度慢、易出錯。而且,測試過程中,電路板是上電的,可能會對測試人員造成觸電的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錶測試工裝,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電錶的印刷電路板,同時又能保證測試人員的安全。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定位槽,該定位槽用於安放待檢測電錶的印刷電路板;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可上下移動的固定板;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下方並隨之一起移動的探針板,所述探針板正對著所述定位槽的上方;以及多個探針,所述探針從所述探針板的底面露出,其數量和分布與待檢測電錶印刷電路板的構造相對應;以及主控單元安裝在所述底座內部,所述主控單元與所述各探針電連接,用於接收所述探針測得的檢測數據。較佳地,所述框架上方安裝有用於使所述固定板上下移動的氣動元件。較佳地,所述框架上方安裝有用於使所述固定板上下移動的拉杆。較佳地,所述探針板通過連杆連接到所述固定板。較佳地,所述框架包括穿設通過所述固定板的導杆。較佳地,所述主控單元包括微控制器;通過信號分壓放大模塊連接到微控制器的電壓電流輸入模塊;分別與微控制器直接連接的電源模塊、數據存儲模塊、總線通信接口、PC機通信接口、紅外通信模塊、時鐘模塊、按鍵檢測模塊、條碼掃描模塊和顯示模塊。較佳地,所述探針板上還包括探針電路板,各探針連接到該探針電路板上,並通過探針電路板接口與所述主控單元相連接。 較佳地,所述探針通過導線直接與所述主控單元相連接。較佳地,所述時鐘模塊用於檢測並校正待檢測電錶的秒信號。較佳地,所述顯示模塊包括設置在底座的IXD顯示器。較佳地,所述信號分壓放大模塊能在過壓、過流或短路情況下發出警報和/或切斷電源。較佳地,所述條碼掃描模塊包括設置在底座側面的條碼掃描口。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I.採用本電錶測試工裝,可以一次操作就能完成所需的各項檢測項目,檢測快速準確,節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0018]2.不需要手工進行檢測,當發生過壓過流時能切斷電源,保證了測試人員的安全。3.將測試結果存儲在存儲器中,並可傳輸保存到PC機或其他存儲介質中,能夠快速地得到各項測試結果,並便於查詢。4.探針板上設置有探針電路板和探針電路板接口,通過該探針電路板和探針電路板接口與主控單元相連接。較之延伸入探針板而容易斷裂的導線連接,這種方式更為方便可靠。
圖I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錶測試工裝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錶測試工裝包括底座I。底座I的上表面形成定位槽11,用於安放待測試電錶的印刷電路板9。框架2安裝在底座I上。框架2包括一塊可上下移動的固定板20。框架2內可設置穿設過固定板20的兩根導杆21引導固定板20,使之移動更為平穩可靠。探針板22位於固定板20的下方,並正對著定位槽11。探針板22中形成多根探針23,該探針23的數量和分布位置與待測試電錶的元件數量和位置相關聯。探針板22通過連杆25可拆卸地連接到固定板20上的。當檢測不同的印刷電路板9時,可以將探針板22拆下,更換與之相對應的探針板22。框架2的上方安裝有氣動元件3。框架的固定板20連接到氣動元件3的活塞杆31。當氣動元件3啟動時,固定板20根據活塞杆31的動作而上下移動。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氣動元件3可以由一個拉杆(未顯示)來代替,拉杆的頂端設置一個槓桿手柄,通過手柄的操作來實現固定板的上下移動。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探針可分別通過導線直接與所述主控單元4相連接。但是隨著探針板的上下移動,延伸到探針板22內的導線容易斷裂損壞。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探針板22上還包括探針電路板24,各探針23連接到該探針電路板24上,並通過探針電路板接口 26與所述主控單元4相連接。接口板26位於探針電路板24的邊緣並通過外部導線(未示出)與主控單元4相連接。較之伸入探針板22內部的導線,這種方式中的導線沒有延伸到探針板中,不容易折斷,更為方便可靠。主控元件4安裝在底座I內,並與各探針23電連接,接收探針測得的信號。該主控元件4的電路示意圖參見圖2。主控元件2包括微控制器40。電壓電流輸入模塊421通過信號分壓放大模塊422連接到微控制器40,用於測量電錶的電池電壓和電流、計量電壓和電流等。該主控元件4還包括與微控制器40直接連接的電源模塊41、數據存儲模塊43、總線(本實施例中為485總線)通信接口 441、PC機通信接口 442、紅外通信模塊45、秒信號輸入及波形處理(時鐘模塊)46、按鍵檢測模塊47、條碼掃描模塊48和顯不模塊50。電源模塊41用於對整個裝置供電。信號分壓放大模塊422除了放大電壓和電流信號之外,在過壓、過流或短路情況下還能發出警報和/或切斷電源,避免發生安全事故。數據存儲模塊43用於存儲檢測過程中測得的數據。通過總線通信接口 441讀取電錶的一些參數值,例如A項電壓、L項電流、N項電流、開蓋次數等。PC機通信接口 442用於使裝置與PC機相連接,可以對微處理器40的參數進行設置,也可以用於將數據存儲模塊中的數據導出到PC機中。紅外通信模塊45用於對電錶的紅外通信功能進行讀表測試。按鍵檢測模塊47則對控制按鍵的操作進行檢測以作出正確的動作。秒信號輸入及波形處理模塊46,又稱為時鐘模塊,用於檢測和校正電錶的時鐘。條碼掃描模塊48用於掃描電錶的條碼,使之與記錄的數據相對應。如圖I所示,底座側面設有掃描電錶條碼的條碼掃描口 480。顯示模塊50用於顯示測量結果,其包括安裝在底座I上的IXD顯示器5。使用時,固定板20和探針板22處於上方位置。將待測的電錶印刷板9安放到定位槽11中。然後啟動氣動元件3或者拉下拉杆讓固定板20和探針板22下落,各個探針23接觸到電錶印刷板9上的相應觸點,得到所需的各項測試參數。各項測試參數可以直接顯示於LCD顯示器5,可以當場判斷出電錶印刷板9是否合格。此外,測得的數據自動存放於數據存儲模塊43。等到全部待測電錶印刷板都測試完畢後,或者一段時間(例如一天)內 的測試完成後,將數據存儲模塊43內的數據導出到PC機中,供進一步分析查詢。
權利要求1.一種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具有定位槽(11),該定位槽用於安放待檢測電錶的印刷電路板(9); 安裝在所述底座(I)上方的框架(2),所述框架包括可上下移動的固定板(20);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固定板(20)下方並隨之一起移動的探針板(22),所述探針板(22)正對著所述定位槽(11)的上方;以及多個探針(23),所述探針(23)從所述探針板的底面露出,其數量和分布與待檢測電錶印刷電路板的構造相對應;以及 主控單元(4)安裝在所述底座內部,所述主控單元與所述各探針(23)電連接,用於接收所述探針測得的檢測數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2)上方安裝有用於使所述固定板(20)上下移動的氣動元件(3)。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2)上方安裝有用於使所述固定板(20)上下移動的拉杆。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探針板(22)通過連杆(25)連接到所述固定板(20)。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框架(2)包括穿設通過所述固定板(20)的導杆(25)。
6.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控單元(4)包括微控制器(40);通過信號分壓放大模塊(422)連接到微控制器(40)的電壓電流輸入模塊(421);分別與微控制器直接連接的電源模塊(40)、數據存儲模塊(43)、總線通信接口(441)、PC機通信接口(442)、紅外通信模塊(45)、時鐘模塊(46)、按鍵檢測模塊(47)、條碼掃描模塊(48)和顯不模塊(50)。
7.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探針板(22)上還包括探針電路板(24),各探針(23)連接到該探針電路板(24)上,並通過探針電路板接口(26)與所述主控單元(4)相連接。
8.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探針(23)通過導線直接與所述主控單元(4)相連接。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時鐘模塊(46)用於檢測並校正待檢測電錶的秒信號。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顯示模塊(50)包括設置在底座⑴的IXD顯示器(5)。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信號分壓放大模塊(422)能在過壓、過流或短路情況下發出警報和/或切斷電源。
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錶測試工裝,其特徵在於所述條碼掃描模塊(48)包括設置在底座側面的條碼掃描口(48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電錶測試工裝,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定位槽,該定位槽用於安放待檢測電錶的印刷電路板;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可上下移動的固定板;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固定板下方並隨之一起移動的探針板,所述探針板正對著所述定位槽的上方;以及多個探針,所述探針從所述探針板的底面露出,其數量和分布與待檢測電錶印刷電路板的構造相對應;以及主控單元安裝在所述底座內部,所述主控單元與所述各探針電連接,用於接收所述探針測得的檢測數據。採用本電錶測試工裝,可以一次操作就能完成所需的各項檢測項目,檢測快速準確,節省了大量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
文檔編號G01R35/04GK202512233SQ20122002836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張中其, 彭曾橋, 徐家喜, 李虎江, 陸迪付 申請人:上海格州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