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7:04:36 4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中藥類的治療頭痛疾病的中成藥。它是一種除腦瘤、腦外傷而外能治療多種病因所引發頭痛症的口服液劑速效中藥成品。
在我國中醫學上治療各種頭痛疾病古今都有記載,其組方甚多,療效各異。隨著中醫中藥的挖掘和發展,現在市面上已有多種服用方便、能治療不同病因引發頭痛症的中成藥問世。但其臨床適應症寬、療效好的則是「正天丸」和「太極通天液」兩種中成藥。前者組方主要是由川芎、白芷、羌活、細辛配伍,主治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頸椎痛、風寒感冒頭痛及頭頂痛疾病。後者組方主要是由川芎、當歸、紅花、細辛、防風、附子配伍,主治偏頭痛、頸椎痛、風寒頭痛、慢性頭痛及痛經疾病。這兩種藥品雖然治療頭痛疾病的適應症有相同或有所不同,其療效也得到中醫學界的肯定。但價格高(特別是太極通天液),療程長(一般需服用2-3個療程,一個療程為15天),而對於既有血管性頭痛、又有慢性頭痛(或其頭痛症)患者則需服用這兩種成藥。一般工薪階層因藥價問題難以承受,特別是對廣大農村的農民,則因價格問題用不起所述的藥品。
本發明的目的意在避免上述現有藥品的不足,申請人經過了長達二十多年的中醫研究及多年的臨床實踐,提供出一種既適應頭痛綜合症、又療程短、療效高、價格低廉的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該藥品的名稱為「芎芷飲液」。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以純中藥材為原料經加工而成口服液成品。
組方由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石膏、菊花、藁本、細辛中藥藥物配伍。藥物的用量配比(按重量份計)川芎4-6份、荊芥2-3份、白芷2-3份、羌活2-3份、防風1.5-2.5份、石膏20-30份、菊花2-3份、藁本2-3份、細辛2-3份。
組方還包括薄荷、梔子、連翹、黃芩、蔓荊、甘草六味藥物。在上述藥物量再配比(按重量份計)薄荷5-8份、梔子2.5-4份、連翹3-5份、黃芩3-5份、蔓荊1-2份、甘草2-3。
本發明芎芷液中成藥的製作方法,包括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裝瓶加工工序製得成品,其操作步驟如下配料按上述的配比稱量備料,藥物總重量與水(煎藥所用)配比(按藥物與水容量份數計)1∶8-12。
碎末將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藁本(可包括梔子、連翹、黃芩、蔓荊、甘草)藥物打碎成粗末;浸泡將已碎末的藥物用冷水浸泡至少1小時,煎藥分三步進行(1)、先包煎石膏,即將石膏碎末用布包紮好置煎藥容器內,煮沸10-20分鐘;(2)、然後將已浸泡藥物與浸泡過藥物的水加入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4-10分鐘;(3)、最後加入浸泡溼的細辛(可包括薄荷)藥物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4-10分鐘。
過濾將已煎好的藥物過濾,提取藥液。
裝瓶將藥液裝瓶密封。
本發明的方解為疏散風邪,以治療頭疼為主的方劑。頭痛的原因很多,有內傷、外感的不同。本發明適於久治頭疼為外感風邪所致。本方集中了許多祛散風邪之藥,以散風而目頭疼。正如《醫方集解》所說「頭疼必用風藥者,以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也」。這說明了本方的立法意旨。本方中川芎善治少陽經頭痛(頭頂兩側痛)溫竄相併,其力上升、下降外達、內透無所不至,其特點在能引人身清輕之氣上至於腦;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疼(後腦、前額痛)祛除風溼;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疼(眉稜額骨痛)鼻炎鼻塞;藁本善治偏正頭痛(巔頂痛),散寒除溼,均為主藥;細辛、荊芥、防風升散上行,疏散上部之風邪,協助上述各藥,以增強疏風止痛,並能解表,均為輔藥;薄荷氣清鬱香竄,少用則涼,多用則熱,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解者之要藥。若少用亦善調和內傷,一切火鬱熱之痰,又善消毒菌,逐除惡氣,一切霍亂痧症,亦為要藥。為其味辛而涼,又善透表疹癮,皮膚瘙癢,為兒科常用之品。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頭痛頭暈,梔子清熱瀉火,利溼退黃,黃芩中空最善清肺經氣分之熱,由脾而下通三焦,達到膀胱,以利小便,連翹能升浮宣善,疏通氣血,治十二經血凝氣聚,為瘡家的要藥。能透表解肌,清熱逐風,又為治風熱要藥,也能託毒外出,又是發表透疹癮的要藥,為其涼而升浮,故又善治頭目之疾,凡頭疼、目疼、齒疼、鼻淵或流濁涕成腦漏症,皆能治之,能與梔子引諸藥,下行快從小便排除,石膏其性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為清陽明胃腑實熱之聖藥,無論內傷、外感用之皆效,即它臟腑實熱用之亦有效。本方諸藥合用,共成疏風清熱達到止痛的作用。
本發明的組方是本申請人經長達二十多年所集論諸家經典之精華。其配方科學合理,是專於祛散上部風邪,適用於風邪上患頭目所致的頭痛(除腦瘤、腦外傷頭痛外);其原料易得,製作工藝簡單,成本低。本成品藥與現有的中成藥「正天丸」和「太極通天液」相對比(見表一)具有適應症寬、價格低(芎芷飲液僅為太極通天液的1/10左右)、療程短、療效好等特點。本芎芷飲液藥品服用後2分鐘內分解,吸收迅速完全,廣泛分布於體液和各個組織中;作用時間長,血中藥物含量高,在2-3分鐘內生效,高效持續;因是純中草藥,無任何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安全,是男女老幼的必備的頭痛良藥。本芎芷飲液經多年來近2000例不同頭痛症狀的臨床應用,有效率達95%左右(待補附件)。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配方取川芎4份、荊芥2.5份、白芷2份、羌活2份、防風1.5份、石膏20份、菊花2.5份、藁本2.5份、細辛2.5份。
製作方法,包括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檢驗裝瓶、貼標籤加工工序製得成品。其操作步驟A、配料按所述藥物配方稱量備料,藥物總重量與水(煎藥所用)比例1∶10左右。B、碎末是將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藁本藥物打碎成粗末。C、浸泡是將已碎末的藥物用冷水(煎藥用水的一部分)在常溫下浸泡至少1小時(根據不同季節掌握浸泡時間),如有藥物浮面則稍加攪拌。D、煎藥分三步進行(煎藥時將藥物放入鍋內加水應浸過藥面)(1)、包煎將石膏碎末後用紗布包好置煎藥容器(砂鍋或塘瓷器皿)內先煎,煮沸15分鐘左右。包煎為防止煎後藥液混濁及減少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2)、然後將已浸泡後的藥物和浸泡過藥物的水加入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5分鐘左右;(3)、最後加入用水浸泡溼的細辛藥物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5分鐘左右。E、將已煎好的藥物過濾、去藥渣,提取有效成份藥液(並在藥液加入防腐劑),檢驗藥液的原藥含量(在每100ml藥液中含原生藥川芎約24g、荊芥約12g、白芷約12g、羌活約12g、防風約10g、石膏約120g、菊花約12g、藁本約12g、細辛約12g)。F、將藥液分裝入容積為10ml的透明玻璃小瓶,並用鋁皮封口,再將每5支小瓶裝入一個盒內。
實施例二配方取川芎4份、荊芥2份、白芷2份、羌活2份、防風1.5份、石膏20份、菊花2份、藁本2份、細辛2份。藥液的製作方法同實施例一。實施例三配方取川芎4份、荊芥3、白芷3、羌活份3、防風2份、石膏23份、菊花3份、藁本3份、細辛3.5份、薄荷6份、梔子3.5份、連翹4份、黃芩3.5份、蔓荊1份、甘草3份。
製作方法包括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檢驗裝瓶、貼標籤加工工序製得成品。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A按本例所述配方稱量備料;B中藥物還包括梔子、連翹、黃芩、蔓荊、甘草;在(3)中浸泡溼的藥物有薄荷。每100ml藥液中還含有原生藥薄荷約30g、梔子約16g、連翹約20g、黃芩約20g、蔓荊約6g、甘草約12g。其它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四配方取川芎4份、荊芥2、白芷2、羌活份2、防風1.7份、石膏20份、菊花2份、藁本2份、細辛2份、薄菏5份、梔子2.6份、連翹3.3份、黃芩3.3份、蔓荊1份、甘草2份。
製作方法包括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檢驗裝瓶、貼標籤加工工序製得成品。具體操作同實施例一、三。
實施例五配方取川芎5份、荊芥2、白芷2、羌活份2、防風2份、石膏28份、菊花2.5份、藁本2.5份、細辛3份、薄荷6份、梔子3份、連翹4份、黃芩4份、蔓荊4份、甘草2份。藥液製作方法同實施例一、三。
本芎芷液中成藥的原生藥最佳含量在每100ml藥液中含原生藥川芎24g、荊芥12g、白芷12g、羌活12g、防風10g、石膏120g、菊花12g、藁本12g、細辛12g。
本芎芷液中成藥的原生藥最佳含量在每100ml藥液中含原生藥川芎24g、荊芥12g、白芷12g、羌活12g、防風10g、石膏120g、菊花12g、藁本12g、細辛12g、薄荷30g、梔子16g、連翹20g、黃芩20g、蔓荊6g、甘草12g。
本芎芷液中成藥性狀為棕色液體、氣香、味辛微苦;主治風邪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巔頂痛、慢性鼻炎頭痛、血管性頭痛、外感頭痛、頸椎痛、緊張性頭痛、各種急慢性頭痛,還可防治高血壓、腦血栓疾病;服量為每日3次,每次10ml,服用後2分鐘內分解,吸收迅速完全,廣泛分布於體液和各個組織中,作用時間長。
表一 「芎芷飲液」與同類藥物「正天丸」、「太極通天液」的對比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以川芎、白芷、羌活、細辛等中藥藥物為原料經加工而成,其特徵在於中藥還包括荊芥、防風、石膏、菊花、藁本五味藥物,藥物的用量配比(按重量份計)川芎4-6份、荊芥2-3份、白芷2-3份、羌活2-3份、防風1.5-2.5份、石膏20-30份、菊花2-3份、藁本2-3份、細辛2-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其特徵在於中藥還包括薄荷、梔子、連翹、黃芩、蔓荊、甘草六味藥物,藥物的用量配比(按重量份計)薄菏5-8份、梔子2.5-4份、連翹3-5份、黃芩3-5份、蔓荊1-2份、甘草2-3份。
3.一種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包括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裝瓶加工工序製得成品,其特徵在於A、配料按所述權利要求1的配方稱量備料,B、碎末是將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藁本、甘草藥物打碎成粗末,C、浸泡是將已碎末的藥物用冷水浸泡至少1小時,D、煎藥分三步進行(1)、先包煎石膏,即將石膏碎末用布包紮好置煎藥容器內,煮沸10-20分鐘,(2)、然後將已浸泡藥物和浸泡藥物的水加入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4-10分鐘,(3)、最後加入浸泡溼的細辛藥物同煎,待煮沸後用微火熬4-10分鐘。E、將已煎好的藥物過濾,提取藥液。F、藥液裝瓶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在A中按所述權利要求1、2配方稱量備料,在B中藥物還包括梔子、連翹、黃芩、蔓荊、甘草,在(3)中浸泡溼的藥物包括薄荷。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在每100ml藥液中含原藥川芎24g、荊芥12g、白芷12g、羌活12g、防風10g、石膏120g、菊花12g、藁本12g、細辛12g。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頭痛的芎芷液中成藥,其特徵在於在每100ml藥液中還含有原藥薄荷30g、梔子16g、連翹20g、黃芩20g、蔓荊6g、甘草12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頭痛症的芎芷液中成藥,是由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石膏、菊花、藁本、細辛等中藥材為原料按一定比例,經配料、碎末、浸泡、煎藥、過濾、等加工工序製得成品。該藥品具有適應症寬、無毒副作用、價格低、療程短、療效高等特點。經多年來上千例臨床應用,有效率在95%左右。它是一種除腦瘤、腦外傷而外能治療多種病因所引發頭痛症的口服液劑速效良藥。
文檔編號A61P29/00GK1243745SQ9911503
公開日2000年2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22日
發明者蔣勤 申請人: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