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7:4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養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
背景技術:
粗飼料經過微生物發酵而製成的飼料為發酵飼料,粗飼料中富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物質,木質素等粗纖維和蛋白質,但難以被動物直接消化吸收,動物吃了會增加腸道負擔,引起腸道疾病,該產品不但可以彌補常規飼料中容易缺乏的胺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飼料原料營養成份迅速轉化,達到增強消化吸收利用效果。發酵飼料是以微生物、複合酶為生物飼料發酵劑菌種,將飼料原料轉化為微生物菌體蛋白、生物活性小肽類胺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複合酶製劑為一體生物發酵飼料。發酵飼料不但可以彌補常規飼料中容易缺乏的胺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飼料原料營養成份迅速轉化,達到增強消化吸收利用效果。但是由於粗飼料在添加發酵菌時酵母菌只能接觸到粗飼料表面,容易出現混合不充分的情況,從而導致發酵率不高。
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於開發一種提高粗飼料與發酵菌混合效果的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粗飼料與發酵菌混合效果的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包括發酵罐,所述發酵罐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該發酵罐的容器壁下部開設有出料口,所述發酵罐的頂端設有開口,該發酵罐一側設置有提拉裝置,所述提拉裝置的端頭位於開口的上方,且在提拉裝置的端頭處設置有提拉輪,所述提拉輪上纏繞有提拉線,該提拉線的另一端從提拉輪的下方繞出與吊籃相連,所述吊籃從開口沉入到發酵罐內,所述發酵罐的開口由封閉膜封閉,且在封閉膜上開設有供提拉線通過的小孔,在吊籃內裝有微生物酵母球。
採用上述結構的發酵飼料高效混合和生產系統,使用時,將吊籃中的微生物酵母球沉入到發酵罐內部,通過吊籃和酵母球的重力,將酵母球沉入到粗飼料中,從而提高發酵的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提拉裝置包括轉向輪架,且該轉向輪架為倒置的「L」形,所述轉向輪架的水平段位於發酵罐的上方,在水平段的端頭處裝設有提拉輪,所述轉向輪架的豎直段位於發酵罐一側,在豎直段與水平段的連接處裝設有轉向輪,在豎直段的下端裝設有主動輪,所述主動輪的輪盤上偏心設置有把手,且提拉線依次繞經主動輪、轉向輪和提拉輪。當微生物酵母球浸泡過久後,在微生物酵母球的表面會積累過多的雜質,影響微生物酵母球的效果,此時轉動把手,將吊籃提起後,對吊籃中的微生物酵母球進行清洗和更換。
作為優選,所述主動輪一側設置有伺服電機,該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套裝有輪盤,所述輪盤的直徑與的主動輪直徑相同,該輪盤與主動輪通過水平設置的連接軸相連,且該連接軸的兩端分別偏心連接在輪盤與主動輪上。當微生物酵母球的質量過大,通過手搖把手難以搖起時,通過伺服電機的正轉和反轉來提拉吊籃。
作為優選,述微生物酵母球由發酵菌材料製成。
作為優選,所述吊籃為篩網狀。
作為優選,所述吊籃的底部為扣合式,該吊籃的底板上設置有凸起的扣條,該扣條扣合到吊籃外壁上的凹槽內。可以通過吊籃的下部來對微生物酵母球進行更換,免去了從吊籃上部拿去的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提拉裝置來對吊籃進行提拉,從而將微生物酵母球浸泡到發酵罐內進行發酵,極大地提高了粗飼料與酵母菌的混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不含伺服電機9)。
圖2是圖1中吊籃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局部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發酵罐1、轉向輪架2、提拉輪3、主動輪4、把手5、提拉線6、吊籃7、微生物酵母球8、伺服電機9、輪盤10、轉向輪11、連接軸12和封閉膜13等部件,所述發酵罐1的上部設置有進料口1a,該發酵罐1的容器壁下部開設有出料口1b,所述發酵罐1的頂端設有開口1c,所述發酵罐1的開口由封閉膜13封閉,且在封閉膜13上開設有供提拉線6通過的小孔13a。
該發酵罐1一側設置有轉向輪架2,且該轉向輪架2為倒置的「L」形,所述轉向輪架2的水平段2a位於發酵罐1的上方,在水平段2a的端頭處裝設有提拉輪3,所述轉向輪架2的豎直段2b位於發酵罐1一側,在豎直段2b與水平段2a的連接處裝設有轉向輪11,在豎直段2b的下端裝設有主動輪4,所述主動輪4的輪盤上偏心設置有把手5,該主動輪4上纏繞有提拉線6,該提拉線6的另一端依次繞經轉向輪11和提拉輪3,從提拉輪3的下方繞出與吊籃7相連。
所述吊籃7從開口1a沉入到發酵罐1內,該吊籃7為篩網狀,該吊籃7的底部為扣合式,該吊籃7的底板上設置有凸起的扣條7a,該扣條7a扣合到吊籃7外壁上的凹槽7b內。在吊籃7內裝有微生物酵母球8,該微生物酵母球8由發酵菌材料製成。
所述主動輪4一側還設置有伺服電機9,該伺服電機9的輸出軸上套裝有輪盤10,所述輪盤10的直徑與的主動輪5直徑相同,該輪盤10與主動輪5通過水平設置的連接軸12相連,且該連接軸12的兩端分別偏心連接在輪盤10與主動輪5上。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