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0:16:36 1
專利名稱: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參鮑魚混養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
背景技術:
當前,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養殖研究是海水養殖可持續發展基礎研究新的發展方向。發展生態系統水平的海水養殖是保證規模化生產和實現可持續產出的必由之路,它不僅是國際水產養殖發展與研究的新趨勢,同時也是我國海水養殖所特有的種類結構與生產方式所必須做出的選擇。但是,目前鮑魚和海參混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有效地調控養殖水體的水質,使養殖水體不能循環利用,這種粗放型的混養模式一方面造成鮑魚海參的 某些疾病的成因,另一方面排放的養殖汙水又對環境造成破壞,使養殖生態系統處於惡性循環當中。因此,為了適應鮑魚海參混養「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有必要提供一種基於生態系統水平的鮑魚海參集約化混養系統,以推進鮑魚海參集約化養殖產業的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循環供給養殖水的同時確保養殖水質的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包括原水處理系統,循環水處理系統,底部增氧系統,以及控制上述原水處理系統、上述循環水處理系統和上述底部增氧系統工作的控制單元,其中原水處理系統包括埋設在水源底部的帶孔眼的過濾管,以及連接此過濾管的出水端的導水管;循環水處理系統包括供水泵、紫外滅菌裝置、循環管路和膜過濾裝置;該供水泵的進水端連接上述導水管的出水端,該供水泵的出水端與該紫外滅菌裝置的進水端相連通,該紫外滅菌裝置的出水端與該循環管路的進水端相連通,該循環管路對應養殖池一側的池壁上設有兩個出水端;養殖池另一側的池壁上設有排汙管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排水管,該排汙管和該排水管的出水端分別與該膜過濾裝置的進水端相連通,該膜過濾裝置的出水端再與該供水泵的進水端對應連通;底部增氧系統包括供氧泵和連接此供氧泵的供氧管路,該供氧管路的出氣端位於養殖池底部;控制單元的相應端分別連接供水泵、紫外滅菌裝置和供氧泵的相應端;控制單元的相應端還連接有溶氧儀,該溶氧儀位於養殖池內的養殖水中。[0012]所述過濾管外套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管外套有4至8層過濾網。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過過濾管進行沙濾,經紫外滅菌裝置進行紫外滅菌後再供給至養殖池內;其次,利用排汙管及時排放沉澱、糞便、殘餌等,能有效控制養殖水質,特別是控制底質水質、防治疾病,從而實現鮑魚海參養殖增產增效;再次,通過控制單元形成循環水模式,通過膜過濾裝置對養殖汙水進行過濾,截留有機顆粒,降低BOD排放,以確保水質底質,滿足鮑魚海參健康生長的需要,創造友好型的養殖生態環境;總之,本實用新型基於生態系統,有助於推進多營養層次的鮑魚海參的混養養殖,進一步推進低碳漁業和碳匯漁業的發展。
圖I為本實用新型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的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過濾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套有過濾網的過濾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循環水處理系統的示意框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底部增氧系統的示意框圖。圖中養殖池Ia 原水處理系統 I過濾管11 導水管12過濾網13 循環水處理系統 2供水泵21 紫外滅菌裝置 22循環管路 23 排水管24排汙管25 膜過濾裝置26底部增氧系統3 供氧泵31供氧管路 32 控制單元4溶氧儀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如圖I至5所示,本實用新型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包括原水處理系統I、循環水處理系統2、底部增氧系統3和控制單元4。原水處理系統I包括過濾管11和導水管12,過濾管11埋設在水源底部,導水管12連接過濾管11的出水端。過濾管11外套4至8層過濾網13。循環水處理系統2包括供水泵21、紫外滅菌裝置22、循環管路23、排水管24、排汙管25和膜過濾裝置26。供水泵21的進水端依次連接導水管12的出水端,供水泵21的出水端與紫外滅菌裝置22的進水端相連通,紫外滅菌裝置22的出水端與循環管路23的進水端相連通,循環管路23對應養殖池Ia —側的池壁上設有兩個出水端;養殖池Ia另一側的池壁上設有排水管24和排汙管25,排水管24設在養殖池Ia的中部或中部以上,排汙管25設在養殖池Ia的底部;養殖池Ia內的水通過排水管24和排汙管25排至地面上設置的排水溝內然後匯集至水槽內再與膜過濾裝置26的進水端相連通,膜過濾裝置26的出水端再與供水泵21的進水端對應連通,這樣養殖水可以循環利用。其中,膜過濾裝置26中設有多層纖維膜,紫外滅菌裝置22設有紫外燈等,紫外滅菌裝置22和膜過濾裝置26均採用現有技術,作為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首先從水源抓起,通過過濾管11將水源進行沙濾,經紫外滅菌裝置22進行紫外滅菌,然後再供給至養殖池Ia內;其次,利用排汙管25及時排放沉澱、糞便、餌料殘質等,能有效控制養殖水質,特別是控制底質水質、防治疾病,從而實現鮑魚海參養殖增產增效;再次,利用循環水處理系統2形成循環水模式,利用膜過濾裝置26中的多層纖維膜對養殖汙水進行過濾,截留有機顆粒,降低BOD排放,以確保水質底質,滿足鮑魚海參健康生長的需要,創造友好型的養殖生態環境。底部增氧系統3包括供氧泵31和供氧管路32。供氧管路32進氣端連接供氧泵 31,供氧管路32的出氣端位於養殖池底部la。控制單元4的相應端分別連接供水泵21、紫外滅菌裝置22和供氧泵31的相應端,以實現循環利用養殖水。控制單元4的相應端還連接有溶氧儀41,溶氧儀41位於養殖池Ia內的養殖水中。其中,溶氧儀41和控制單元4採用現有的儀器設備,作為公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通過溶氧儀41檢測養殖池Ia內的氧氣含量,並將檢測值輸入控制單元4 ;當檢測值低於正常氧氣含量時,控制單元4啟動供氧泵21,使其工作對養殖水內進行供氧;反之,則控制供氧泵21停止工作,停止對養殖水內供氧。總之,本實用新型能根據養殖水的水質情況自動調控氣氛的供給,以確保養殖水的水質,滿足鮑魚海參健康生長的需要,創造友好型的養殖生態環境。本實用新型鮑魚海參集約化混養系統基於生態系統,有助於推進多營養層次的鮑魚海參的混養養殖,進一步推進低碳漁業和碳匯漁業的發展。上述實施例和附圖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原水處理系統,循環水處理系統,底部增氧系統,以及控制上述原水處理系統、上述循環水處理系統和上述底部增氧系統工作的控制單元,其中 原水處理系統包括埋設在水源底部的帶孔眼的過濾管,以及連接此過濾管的出水端的導水管; 循環水處理系統包括供水泵、紫外滅菌裝置、循環管路和膜過濾裝置;該供水泵的進水端連接上述導水管的出水端,該供水泵的出水端與該紫外滅菌裝置的進水端相連通,該紫外滅菌裝置的出水端與該循環管路的進水端相連通,該循環管路對應養殖池一側的池壁上設有兩個出水端;養殖池另一側的池壁上設有排汙管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排水管,該排汙管和該排水管的出水端分別與該膜過濾裝置的進水端相連通,該膜過濾裝置的出水端再與該供水泵的進水端對應連通; 底部增氧系統包括供氧泵和連接此供氧泵的供氧管路,該供氧管路的出氣端位於養殖池底部; 控制單元的相應端分別連接供水泵、紫外滅菌裝置和供氧泵的相應端;控制單元的相應端還連接有溶氧儀,該溶氧儀位於養殖池內的養殖水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濾管外套有過濾網。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過濾管外套有4至8層過濾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鮑魚海參工廠化立體混養的水質淨化系統,包括原水處理系統,循環水處理系統,底部增氧系統,及控制原水處理系統、循環水處理系統和底部增氧系統工作的控制單元;原水處理系統包括埋設在水源底部的過濾管及連接過濾管的導水管;循環水處理系統包括供水泵、紫外滅菌裝置、循環管路和膜過濾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過濾管進行沙濾,紫外滅菌裝置紫外滅菌後再供給至養殖池內;利用排汙管及時排放沉澱、糞便、殘餌等,能有效控制養殖水質;通過控制單元形成循環水模式,通過膜過濾裝置對養殖汙水進行過濾,降低BOD排放,滿足鮑魚海參健康生長的需要,有助於推進多營養層次的鮑魚海參的混養養殖,進一步推進低碳漁業和碳匯漁業的發展。
文檔編號A01K63/04GK202664013SQ2012203340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明者李培章 申請人:石獅市永誠水產育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