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20:32:46 3
專利名稱: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具體涉及ー種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
背景技術:
水解酸化主要用於有機物濃度較高、SS較高的汙水處理工藝,水解酸化的目的主要是將原有廢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特別是エ業廢水,主要將其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便於下一歩的生化處理。因此,在エ業廢水處理工程中,在預處理格柵之後往往設置水解酸化池,在該池投入高效菌種,將難處理的大分子物質生物水解為易處理的低分子物質,同時去除廢水中原有的易降解物質,該池不曝氣,在不耗動能的情況下去除相當部分的汙染物,也為後續的生化處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水解酸化池設計的關鍵在於布水均勻性、進水與酸化汙泥的充分混合、酸化汙泥濃度及停留時間等。水解酸化池的布水系統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的功能,為了保障汙泥與廢水之間的充分接觸,水解酸化池的布水系統儘可能地布水均勻、克服死區,確保各単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以防止發生短路現象。現有水解酸化池的布水系統形式有多種,但是在布水均勻性上均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能均勻布水,確保水解酸化池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有效解決布水均勻性的難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ー種均勻布水系統,包括進水管、配水器和配水管,所述配水器包括外筒和內套於外筒的內筒,所述外筒與內筒之間設有隔斷,所述隔斷將外筒與內筒之間的空間均勻分隔為配水隔間,所述內筒底部與進水管連通,內筒上ロ為敞ロ,所述配水隔間與配水管--對應連通。進ー步,所述內筒上ロ低於外筒上ロ。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ー種使用上述均勻布水系統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均勻分為若干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若干個子單元,所述水解酸化池設有ー套ー級布水系統,每個子區域設有ー套ニ級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統和ニ級布水系統均為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與配水堰連通,ー級
布水系統的配水管與ニ級布水系統--對應且作為ニ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每個子區域內
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與子単元一一對應且伸入子単元底部。進ー步,所述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位於水解酸化池的平面中心,每個子區域內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位於子區域的平面中心;進ー步,所述水解酸化池均勻分為4、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16飛4個
子単元。[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中,廢水通過進水管進入配水器的內筒後,翻流至外筒與內筒之間的配水隔間,由於採用非淹沒流形式和每間隔大小相同,因此,進入每個配水隔間的水量相同,從而使每個配水管的出水量相同,保證了配水管配水的均勻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達到了均勻布水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使用上述均勻布水系統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其一級布水系統和ニ級布水系統均為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先利用ー級布水系統將廢水均勻分配到每個子區域,再利用ニ級布水系統將廢水均勻分配到每個子単元,確保了水解酸化池各単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有效解決了布水均勻性的難題;另外,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伸入子単元底部,滿足了水力攪拌的需要,保證了進水有機物與汙泥迅速混合。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詳細描述,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解酸化池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解酸化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包括進水管I、配水器2和配水管3,所述配水器2包括外筒21和內套於外筒21的內筒22,所述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設有隔斷(圖中未畫出),所述隔斷將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的空間均勻分隔為配水隔間,所述內筒22底部與進水管I連通,內筒22上ロ為敞ロ,所述配水隔間與配水管3—一對應連通;廢水通過進水管I進入配水器2的內筒22後,翻流至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的配水隔間,由於採用非淹沒流形式和每間隔大小相同,因此,進入每個配水隔間的水量相同,從而使每個配水管3的出水量相同,保證了配水管3配水的均勻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達到了均勻布水的目的。本實施例中,所述內筒22上ロ低於外筒21上ロ ;避免從內筒22中翻流出的廢水濺灑。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解酸化池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水解酸化池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上述均勻布水系統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4均勻分為4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36子単元(圖3中方格線所示),所述水解酸化池4設有ー套ー級布水系統,每個子區域設有ー套ニ級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統和ニ級布水系統均為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
統的進水管5與配水堰連通,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7與ニ級布水系統--對應且作為ニ
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每個子區域內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9與子単元一一對應且伸入子単元底部。廢水經配水堰分配進入ー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5,經過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6和配水管7均勻布水,將廢水均勻分配到每個子區域的ニ級布水系統,每個子區域內經過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8和配水管9均勻布水,將廢水均勻分配到每個子單元,確保了水解酸化池4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有效解決了布水均勻性的難題;另外,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9伸入子単元底部,滿足了水力攪拌的需要,保證了進水有機物與汙泥迅速混合。當然,根據水解酸化池的實際面積,在保證布水均勻性的前提下,還可以增加或減少ー級布水系統,或者增減劃分的子區域和子単元的數量,比如將水解酸化池均勻分為4、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16 64個子單元。本實施例中,所述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6位於水解酸化池4的平面中心,每個子區域內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8位於子區域的平面中心;容易保證布水的均勻性。本實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池4為升流式汙泥床形式的水解酸化池;圖中還包括汙泥管10和汙泥泵11。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通過參照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做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均勻布水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進水管(I)、配水器(2)和配水管(3),所述配水器(2)包括外筒(21)和內套於外筒(21)的內筒(22),所述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設有隔斷,所述隔斷將外筒(21)與內筒(22)之間的空間均勻分隔為配水隔間,所述內筒(22)底部與進水管(I)連通,內筒(22)上ロ為敞ロ,所述配水隔間與配水管(3)—一對應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筒(22)上ロ低於外筒(21)上ロ。
3.ー種使用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水解酸化池(4)均勻分為若干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若干個子單元,所述水解酸化池(4)設有ー套ー級布水系統,每個子區域設有ー套ニ級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統和ニ級布水系統均為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所述ー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5)與配水堰連通,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7)與ニ級布水系統--對應且作為ニ級布水系統的進水管,每個子區域內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管(9)與子単元一一對應且伸入子単元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ー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6)位於水解酸化池(4)的平面中心,每個子區域內ニ級布水系統的配水器(8)位於子區域的平面中心。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水解酸化池(4)均勻分為4、個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16 64個子單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及其布水系統;本實用新型的均勻布水系統包括進水管、配水器和配水管,所述配水器包括外筒和內套於外筒的內筒,所述外筒與內筒之間設有隔斷,所述隔斷將外筒與內筒之間的空間均勻分隔為配水隔間,所述內筒底部與進水管連通,內筒上口為敞口,所述配水隔間與配水管一一對應連通;本實用新型的一孔一管升流式水解酸化池均勻分為子區域,每個子區域又均勻分為子單元,所述水解酸化池設有一套一級布水系統,每個子區域設有一套二級布水系統,所述一級布水系統和二級布水系統均為所述的均勻布水系統;本實用新型能均勻布水,確保水解酸化池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有效解決布水均勻性的難題。
文檔編號C02F3/28GK202610020SQ201220173569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3日
發明者申紀軍, 趙雋賢, 唐唯森 申請人:重慶康達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