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繩與彈簧協同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0:38:11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機械設計技術領域的拉繩與彈簧協同控制系統,特別是一種適用於增壓發動機廢氣旁通系統的拉繩與彈簧協同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渦輪增壓是一種利用內燃機運作所產生的廢氣驅動空氣壓縮機的技術。渦輪增壓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發動機進氣量,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讓車子更有勁。一臺發動機裝上渦輪增壓器後,其最大功率與未裝增壓器的時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這樣也就意味著同樣一臺的發動機在經過增壓之後能夠輸出更大的功率。就拿我們最常見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來說,經過增壓之後,動力可以達到2.4l發動機的水平,但是耗油量卻並不比1.8l發動機高多少,在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就是提高燃油經濟性和降低尾氣排放。不過在經過了增壓之後,發動機在工作時的壓力和溫度都大大升高,因此發動機壽命會比同樣排量沒有經過增壓的發動機要短,而且機械性能、潤滑性能都會受到影響,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渦輪增壓技術在發動機上的應用。想要為發動機的燃燒提供足夠空氣,使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較好,渦輪增壓技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現有的渦輪增壓系統都不能較好地兼顧發動機的高低轉速工況。
在現有的技術中,為了兼顧發動機的高低轉速工況,渦輪增壓器往往有帶有廢氣旁通閥,但是廢氣旁通閥都離渦輪較近,造成閥體溫度較高,且必須通過發動機進氣壓力來調節,不能根據發動機的轉速進行自我調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拉繩與彈簧協同控制系統,使渦輪廢氣旁通系統可以根據發動機轉速進行自我調節。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包括進氣管、空濾、壓氣機、發動機、排氣管、渦輪、催化包、放氣管、調節體、調節板、旋轉軸、控制體、拉伸軸、拉伸杆、離心腔、離心塊、第一彈簧、拉繩、滑輪、鍵銷、滾珠、旋轉體、拉伸體、第二彈簧,發動機的進排氣道分別與進氣管、排氣管相連通,空濾、壓氣機依次連接在進氣管上,渦輪、催化包依次連接在排氣管上,放氣管的一端與發動機、渦輪之間的排氣管相連通,放氣管的另一端與渦輪、催化包之間的排氣管相連通,放氣管的中間部位與調節體相連通,調節板布置在調節體內,控制體為雙層柱狀結構,旋轉軸的一端通過鏈條與發動機的曲軸相連接,旋轉軸的另一端穿過控制體的上壁面後鑲嵌在它的下壁面,離心腔布置在控制體的上側腔體內並與旋轉軸固結在一起,離心塊陣列式布置在離心腔內,離心塊外壁面通過第一彈簧與離心腔的內壁面相連接,滑輪與離心腔的上壁面固結在一起,鍵銷布置在控制體的下側腔體內並與旋轉軸固結在一起,旋轉體通過鍵銷布置在旋轉軸上,拉伸體布置在控制體的下側腔體內,拉伸體的內側帶有凹槽,旋轉體的外側布置在拉伸體的凹槽內,旋轉體的外側上下壁面均通過滾珠與拉伸體的凹槽壁面相接觸,拉繩的一端與離心塊相連接,拉繩的另一端繞過滑輪後與旋轉體相連接,拉伸軸的一端與拉伸體相連接,拉伸軸的另一端與拉伸杆的頂端相連接,拉伸杆的底端穿過調節體的上壁面後與調節板相連接。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中,控制體的上側柱狀體較大,控制體的下側柱狀體較小,旋轉軸的軸線與控制體的軸線重合,離心腔內部腔體橫截面為圓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為: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廢氣旁通系統可以根據發動機轉速進行連續可調,從而兼顧發動機的各種運行工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控制體的剖面圖;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3中b-b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c-c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進氣管,2、空濾,3、壓氣機,4、發動機,5、排氣管,6、渦輪,7、催化包,8、旁通管,9、調節體,10、調節板,11、旋轉軸,12、控制體,13、拉伸軸,14、拉伸杆,15、離心腔,16、離心塊,17、第一彈簧,18、拉繩,19、滑輪,20、鍵銷,21、滾珠,22、旋轉體,23、拉伸體,24、第二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明包括進氣管1、空濾2、壓氣機3、發動機4、排氣管5、渦輪6、催化包7、放氣管8、調節體9、調節板10、旋轉軸11、控制體12、拉伸軸13、拉伸杆14、離心腔15、離心塊16、第一彈簧17、拉繩18、滑輪19、鍵銷20、滾珠21、旋轉體22、拉伸體23、第二彈簧24,發動機4的進排氣道分別與進氣管1、排氣管5相連通,空濾2、壓氣機3依次連接在進氣管1上,渦輪6、催化包7依次連接在排氣管5上,放氣管8的一端與發動機4、渦輪6之間的排氣管5相連通,放氣管8的另一端與渦輪6、催化包7之間的排氣管5相連通,放氣管8的中間部位與調節體9相連通,調節板10布置在調節體9內,控制體12為雙層柱狀結構,旋轉軸11的一端通過鏈條與發動機4的曲軸相連接,旋轉軸11的另一端穿過控制體12的上壁面後鑲嵌在它的下壁面,離心腔15布置在控制體12的上側腔體內並與旋轉軸11固結在一起,離心塊16陣列式布置在離心腔15內,離心塊16外壁面通過第一彈簧17與離心腔15的內壁面相連接,滑輪19與離心腔15的上壁面固結在一起,鍵銷20布置在控制體12的下側腔體內並與旋轉軸11固結在一起,旋轉體22通過鍵銷20布置在旋轉軸11上,拉伸體23布置在控制體12的下側腔體內,拉伸體23的內側帶有凹槽,旋轉體22的外側布置在拉伸體23的凹槽內,旋轉體22的外側上下壁面均通過滾珠21與拉伸體23的凹槽壁面相接觸,拉繩18的一端與離心塊16相連接,拉繩18的另一端繞過滑輪19後與旋轉體22相連接,拉伸軸13的一端與拉伸體23相連接,拉伸軸13的另一端與拉伸杆14的頂端相連接,拉伸杆14的底端穿過調節體9的上壁面後與調節板10相連接;控制體12的上側柱狀體較大,控制體12的下側柱狀體較小,旋轉軸11的軸線與控制體12的軸線重合,離心腔15內部腔體橫截面為圓形。
在本發明的工作過程中,在旋轉軸11、離心腔15、鍵銷20、旋轉體22同軸轉動的同時,旋轉體22還可以沿著鍵銷20上下移動。發動機4轉速較高時,旋轉軸11、離心腔15的轉速也較高,離心塊16受到的離心力較大,離心塊16向外移動並壓縮第一彈簧17、拉伸拉繩18,拉繩18拉動旋轉體22沿著鍵銷20向上移動,旋轉體22推動拉伸體23向上移動並拉伸第二彈簧24,拉伸體23帶動拉伸軸13、拉伸杆14、調節板10一起向上移動,從而使較多的發動機排氣從旁通管中流過,發動機泵氣損失較低;發動機4轉速較低時,離心塊16受到的離心力較小,在第一彈簧17、第二彈簧24的作用下,拉伸體23帶動拉伸軸13、拉伸杆14、調節板10一起向下移動,從而使較少的發動機排氣從旁通管中流過,渦輪6可以充分利用發動機排氣的脈衝能量。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一種機械設計技術領域的拉繩與彈簧協同控制系統,包括調節體、調節板、旋轉軸、控制體、拉伸軸、拉伸杆、離心腔、離心塊、彈簧、拉繩、滑輪、鍵銷、滾珠、旋轉體、拉伸體,調節板布置在調節體內,控制體為雙層柱狀結構,離心腔布置在控制體的上側腔體內並與旋轉軸固結在一起,離心塊陣列式布置在離心腔內,旋轉體通過鍵銷布置在旋轉軸上,拉伸體布置在控制體的下側腔體內,拉繩的一端與離心塊相連接,拉繩的另一端繞過滑輪後與旋轉體相連接。當發動機轉速較高時,移動板上移,渦輪放氣較多;當發動機轉速較板時,移動體下移,渦輪放氣較小。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適用於廢氣旁通系統的優化設計。
技術研發人員:謝海江;李道軍;李文雅;李偉莉;趙彥文;羅軍;崔小毛;王豔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技術研發日:2017.02.28
技術公布日: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