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乾燥的按摩穴位(嘗試按揉這些穴位自我調理)
2023-05-23 16:07:18 1
專家介紹
· 陳波燕
· 中共黨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主治中醫師
· 擅長以中醫為特色(中藥內服、外敷、針刺、艾灸、火針、埋線、放血、小兒推拿等)治療脊柱及其相關疾病、四肢筋傷、內外婦兒疾病及亞健康的調理等。
· 【出診時間】
骨傷科分院:周四、周日全天
嘴唇乾燥發生的原因有兩種:缺少維生素,缺少水分。
其中多見的成因有,很多人嘴唇乾燥不舒服,會下意識地舔唇,誰知道,往往越舔越幹,越幹越舔,使口唇周圍皮膚粗糙變厚,甚至嘴唇腫脹,形成醫學上的「舌舔皮炎」「慢性唇炎」。其次還有使用廉價劣質唇膏、做防曬保護時忘記嘴唇、過多使用不脫色唇膏,又或者是經常嘴唇上殘留牙膏,殘留在嘴唇上的牙膏會奪去寶貴和稀少的油脂和水分,造成嘴唇乾裂。
以上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嘴唇乾燥。嘴唇乾燥伴隨者有乾燥脫皮及嘴唇顏色黯啞現象。
中醫認識
嘴唇乾燥,中醫叫唇風,唇風又叫「驢嘴風」,主要表現為嘴唇乾燥、皸裂、有縱溝紋或裂溝、脫屑、出血、疼痛等症狀而久治不愈,有時還會伴有真菌感染,形成假膜且不易揭去,表現為紅腫、糜爛等症狀。《黃帝內經》裡記載:「脾氣開於口,其華在唇」。說明了嘴唇與脾胃關係密切,嘴唇的種種異常症狀說明了脾胃功能的失調。一般而言,唇風有以下3個常見病機:
1、風火溼熱,外犯唇口
足陽明胃經環唇挾口。如果胃經蘊熱,加上受到風邪侵襲,以致風火相搏,就會循經上犯,結於嘴唇,出現口唇乾燥。
2、陰虛血燥,唇口失養
如果臟腑火熱內蘊,日久就會耗傷津液,以致胃陰不足,津不上承,嘴唇就會失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體渴」,身體渴了,不光皮膚會幹燥發癢,嘴唇也是。
3、生化不足,唇口失養
「脾氣開於口,其華在唇」,脾胃為後天之本,若脾胃虛弱,運化失職,不能生化氣血,並上達至唇口,唇口就會失養,出現口唇乾燥。
嘴唇與經絡的關係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上如是描述胃經:「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讀作è,意為鼻梁、鼻根、眉心)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夾口,環唇,下交承漿……」
對於日常容易嘴唇乾燥的患者
陳醫生推薦一些穴位
日常可以多按揉自我調理
一、風火溼熱,嘴唇乾燥者,可以取地倉穴、內庭穴、大都穴。
地倉穴
定位:屬足陽明胃經,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功效:舒筋活絡,活血化瘀。
操作:雙手食指交替按揉地倉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內庭穴
定位:屬於足陽明胃經,胃經的滎穴,「滎主身熱」,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功效:清降胃火、通滌腑氣。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內庭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大都穴
定位:屬足太陰脾經,滎穴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功效:洩熱止痛,健脾和中。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大都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曲池穴
定位:屬於手陽明大腸經,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功效:清熱解表、疏經通絡。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曲池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二、陰虛血燥,唇口失養的嘴唇乾燥,可以選擇然谷穴。
然谷穴
定位:屬於足少陰腎經,位於在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功效:升清降濁。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然谷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三、生化不足,唇口失養嘴唇乾燥者,可以選擇足三裡。
足三裡
定位: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燥化脾溼,生發胃氣。
操作:雙手拇指交替按揉足三裡穴,3-5分鐘,局部酸脹為宜。
此外
還可以按揉神闕、關元、氣海幫助補脾陽
化生氣血,改善唇色
1、改掉幾個惡習:需要塗口紅的,在口紅或唇蜜之前部搽上護唇膏;隨身攜帶護唇產品及時給唇部補充適度油脂成分,以避免唇部隨時處於乾乾荒狀態;改掉詠撕掉嘴唇死皮的習慣;減少抿唇,避免越抿越幹。
2、避免天天抹口紅,讓嘴唇肌膚休息。
3、避免使用劣質唇膏,減少對嘴唇的傷害。
4、養成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保護口唇,保持嘴唇的溫度和溼度,以免缺水乾燥。
5、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蔬菜富含維生素,如黃豆芽、小白菜、白蘿蔔等。
責任編輯:李鎵洧
校對編輯:葉美琪
初審:曲崇正
審核:王劍
審定發布:範琳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