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0:22:26 2
專利名稱: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伸縮裝置,尢其涉及一種用於交通橋梁道路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
(二)技術現狀在已建造的橋梁中,很多橋梁伸縮縫採用的伸縮裝置是沿用前蘇聯、德國和美國60-70年代的平板型梳齒伸縮裝置,這種裝置結構簡單,施工方便。但隨著重型車輛及拖掛列車的迅速增長,此類裝置已遠遠滿足不了工程施工的需要,在使用中發現,受汽車動載荷的衝擊力,出現振動和燥聲,汽車從上面經過時明顯的跳車,並且經常壞,需要隨時修理;90年代修建的一些公路大橋伸縮裝置採用了德國生產的毛拉伸縮裝置或橡膠伸縮裝置通過使用發現了不少問題,如橡膠條拉裂、老化、開裂、螺絲鬆動等問題。真對上述伸縮裝置存在的問題,本發明人於2000年12月27日申報了一種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專利號00266179.9),該裝置主要包括兩個開口鋼管交叉相套,其中兩管相套重疊部分是一橢圓形,在所形成的橢圓形內設有一彈簧杆、彈簧杆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銷子上,每個銷子一端穿在橢圓形的一側、另一端穿在橢圓形的另一側,在兩開口鋼管內填充有消音潤滑填充料。這種管筒式伸縮裝置優點是堅固、耐用;承受壓力大;且造價低。但是,這種裝置在實驗中發現位於兩管筒交叉形成的橢圓形空心柱內的彈簧杆的復位效果較差,即當伸縮裝置伸縮時,兩管筒作相對轉動,彈簧杆起不到使一管筒的開口與另一管筒筒壁復位保持吻合狀態,因而車輛在上面行駛時容易跳動,且容易受損。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的結構更為簡單、且復位性能好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它主要包括兩個交叉相套的開口鋼管,其中兩開口鋼管中一鋼管與一側框架上的靠板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鋼管被支承在另一側框架上的靠板內而成為活動鋼管,在活動鋼管與框架之間連接一拉簧以使伸縮裝置在伸縮時、活動鋼管轉動並及時復位,保證兩管上面吻合,路面平穩。
框架上的靠板為弧形靠板。
拉簧穿過弧形靠板與活動鋼管通過鋼管上的軸銷連接。
活動鋼管兩端通過其上的軸銷與兩拉簧連接。
位於弧形靠板內的鋼管開口朝上、另一鋼管開口朝下,朝上開口小於朝下開口。
拉簧與水平向夾角為45°框架底板設有螺孔以使伸縮裝置通過螺釘固定在混凝土梁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造價低,尤其是活動鋼管在轉動伸縮時復位靈活、及時,保證路面的平穩和、避免開口鋼管因復位不及時造成損壞嚴重後果,延長其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由圖1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兩個交叉相套的開口鋼管(6、7),兩開口鋼管內填充有消音填充料8,其中兩開口鋼管中一鋼管6與一側框架4上的弧形靠板5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鋼管7被支承在另一側框架上的弧形靠板內而成為活動鋼管,在活動鋼管7兩端與框架之間連接一拉簧9以使伸縮裝置在伸縮、活動鋼管轉動後及時復位,保證兩管上面吻合,路面平穩;拉簧9穿過弧形靠板5與鋼管7連接;位於弧形靠板5內的鋼管7開口朝上、另一鋼管開口朝下,朝上開口小於朝下開口;拉簧與水平向最佳夾角為45°角;框架底板2設有螺孔以使伸縮裝置通過螺釘3固定在混凝土梁體1上。
權利要求1.一種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它主要包括兩個交叉相套的開口鋼管(6、7),其特徵在於兩開口鋼管中一鋼管(6)與一側框架(4)上的靠板(5)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鋼管(7)被支承在另一側框架上的靠板內而成為活動鋼管,在活動鋼管(7)與框架之間連接一拉簧(9)以使伸縮裝置在伸縮、活動鋼管轉動時立即復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上的靠板(5)為弧形靠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其特徵在於活動鋼管(7)兩端通過其上的軸銷與兩拉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其特徵在於拉簧(9)穿過弧形靠板(5)與活動鋼管(7)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其特徵在於活動鋼管(7)開口朝上、另一固定鋼管(6)開口朝下,朝上開口小於朝下開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其特徵在於拉簧(4)與水平向夾角為4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筒式橋梁伸縮裝置,它主要包括兩個交叉相套的開口鋼管,其中兩開口鋼管中一鋼管與一側框架上的弧形靠板固定連接為一體,另一鋼管被支承在另一側框架上的弧形靠板內而成為活動鋼管,在活動鋼管與框架之間連接一拉簧以使伸縮裝置在伸縮時、活動鋼管轉動並及時復位,保證兩管上面吻合,路面平穩。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尤其是活動鋼管在轉動伸縮時復位靈活、及時,使路面的平穩性增加、使用壽命延長。
文檔編號E01D19/06GK2576784SQ02279560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14日
發明者李秋琴 申請人:李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