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速錠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1:11:31 2
專利名稱:一種高速錠子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錠子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錠子裝置,其錠子機構通過調節孔和調節螺栓調節其錠杆和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使錠杆相對於錠子橫梁呈弧形排列。但採用這種結構,其安裝和調試難度極高,很難獲得最佳的錠杆位置,從而使錠杆的弧形排列難以最佳化,並因而影響龍帶與錠杆的配合狀態,導致龍帶對錠杆的傳動效率降低,錠杆的轉速受到影響,且不同錠子機構的錠杆轉速差異大,這對於紡紗質量有很大影響。此外,傳統的錠子裝置,錠杆外套著套圈,龍帶和套圈摩擦配合,套圈的存在增大了錠杆的附帶重量,也影響了錠杆的轉速,並且,套圈處在錠杆與軸承的連接位之上或之下,處於懸臂支撐狀態,在與龍帶摩擦配合被帶動時,容易產生晃動,也降低了龍帶的傳動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傳動效率高的高速錠子裝置。為此,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多個錠子機構、錠子橫梁、龍帶,所述錠子機構包括錠杆、腳座、錠杆的軸承座,所述多個錠子機構的錠杆的連線相對於錠子橫梁呈折線,所述錠子裝置設有補償墊塊,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之間,所述補償墊塊的厚度對應其所屬的錠子機構的錠杆與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在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採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除錠杆與錠子橫梁距離最近的錠子機構之外的錠子機構和錠子橫
梁之間,錠杆與錠子橫梁的距離不同,其對應的補償墊塊的厚度不同。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的腳座和錠子橫梁之間,軸承座和腳座連接。所述錠子裝置用螺栓將補償墊塊、腳座和錠子橫梁連接在一起。所述錠子裝置設有同軸的上軸承和下軸承,所述軸承座包括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柱,上軸承和下軸承分別安裝在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中,所述錠杆與上軸承和下軸承連接,所述龍帶和上軸承和下軸承之間的錠杆直接摩擦配合。所述連接柱面向龍帶的一側開放,使錠杆在連接柱處被暴露出。錠子機構的所述軸承座設置在腳座的背面外並與腳座鉸接,所述腳座的背面與軸承座可相靠和分離並在相靠時使錠杆保持垂直姿態,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與軸承座鉸接的剎車機構,所述剎車機構設有剎車手柄,所述剎車機構驅動軸承座轉動而使錠杆脫離與龍帶的接觸,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錠杆處於剎車狀態和錠杆處於正常運轉時的剎車機構狀態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設有推抵剎車機構使其鎖定的彈簧。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座,所述剎車座的頂端具有剎車片。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端與腳座鉸接的連杆,所述剎車座通過連接件活套在連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軸承座處於腳座的背面和剎車座之間,所述連杆上套有所述起推抵作用的彈簧,所述連杆處於軸承座與腳座鉸接軸的上方,所述剎車手柄與剎車座連接。所述剎車座的頂端為面向錠杆的斜面,所述軸承座具有供剎車座的頂端伸入而與錠杆摩擦配合的孔。由於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發明通過預先製成的不同厚度的補償墊塊精確控制錠杆和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使錠杆相對於錠子橫梁的排列儘可能地接近理想狀態,使龍帶與錠杆的配合狀態處於最佳,提高龍帶對所有錠杆的傳動效率,使不同錠子機構的錠杆的轉速能夠最大化並儘可能地一致,提高紡紗質量。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實施例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顯示了錠子機構的結構。圖4為本發明錠子機構實施例的俯視圖。圖5為在錠杆處於正常運轉時的錠子機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為在錠杆處於剎車狀態時的錠子機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本發明包括多個錠子機構、錠子橫梁1、龍帶2。如圖所示,所述錠子裝置具有前後2根錠子橫梁,每根錠子橫梁與10個錠子機構連接,所述10個錠子機構中的錠杆3的連線相對於錠子橫梁1呈折線。所述錠子機構包括錠杆3、腳座4、錠杆的軸承座5,所述錠子裝置設有補償墊塊6, 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1之間,所述補償墊塊的厚度對應其所屬的錠子機構的錠杆3與錠子橫梁1之間的間距。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除錠杆與錠子橫梁距離最近的錠子機構之外的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之間,錠杆與錠子橫梁的距離不同,其對應的補償墊塊的厚度不同。如圖2所示,以上方的橫梁所連接的10個錠子機構為例,它們的錠杆3的連線相對於錠子橫梁1呈折線,因而緊貼錠杆3的龍帶2呈彎曲狀態,自左至右的錠子機構分別編號為 D1、D2、D3、D4、D5、D6、D7、D8、D9、D10,其中,D3,D4 和 D7,D8 的錠子機構的錠杆 3 與錠子橫梁1的距離最近,而不具有墊塊。其它的錠子機構的補償墊塊的厚度增減關係如下 D1=D10>D2=D5=D6=D9。當然,也可每個錠子機構都墊補償墊塊,錠杆與錠子橫梁距離最近的錠子機構的補償墊塊最薄。所述補償墊塊6墊在錠子機構的腳座4和錠子橫梁1之間,用螺栓10將補償墊塊 6、腳座4和錠子橫梁1連接在一起。所述軸承座和腳座4連接。所述錠子裝置設有同軸的上軸承71和下軸承72,所述軸承座包括上軸承座51和下軸承座52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柱53,上軸承71和下軸承72分別安裝在上軸承座51和下軸承座52中,所述錠杆3與上軸承71和下軸承72連接,所述龍帶2和上軸承71和下軸承72之間的錠杆3直接摩擦配合。這樣,一方面錠杆與龍帶的受力點處於其兩個與軸承連接的支撐點之間,使得錠杆受到龍帶的摩擦傳動時,其姿態更加穩定,不易晃動,提高傳動效率,另一方面也減小了錠杆的附帶重量,提高了轉速。
所述連接柱53面向龍帶2的一側開放,使錠杆3在連接柱處被暴露出。所述軸承座5設置在腳座4的背面外並與腳座4鉸接,所述腳座4的背面與軸承座5可相靠和分離並在相靠時使錠杆3保持垂直姿態,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與軸承座5鉸接的剎車機構,所述剎車機構設有剎車手柄11,所述剎車機構驅動軸承座5轉動而使錠杆3 脫離與龍帶2的接觸,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錠杆3處於剎車狀態和錠杆3處於正常運轉時的剎車機構狀態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設有推抵剎車機構使其鎖定的彈簧61。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座1,所述剎車座1的頂端具有剎車片12。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端與腳座4鉸接的連杆6,所述剎車座1通過連接件13活套在連杆6的另一端上,所述軸承座5處於腳座4的背面和剎車座1之間,所述連杆上套有所述起推抵作用的彈簧61,所述連杆處於軸承座與腳座鉸接軸45的上方,所述剎車手柄11與剎車座1連接。所述剎車座1的頂端為面向錠杆3的斜面,所述軸承座5具有供剎車座1的頂端伸入而與錠杆3摩擦配合的孔。這樣,本發明通過自帶的剎車機構制動錠杆,並且剎車機構能夠被鎖定而保持狀態,使得剎車時操作非常簡單和安全,不會因誤操作而損壞錠子機構,且剎車後可騰出雙手進行剎車後的後續工作。從而使得本發明成為一種既高速又安全的錠子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包括多個錠子機構、錠子橫梁、龍帶,所述錠子機構包括錠杆、腳座、錠杆的軸承座,所述多個錠子機構的錠杆的連線相對於錠子橫梁呈折線,其特徵在於所述錠子裝置設有補償墊塊,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之間,所述補償墊塊的厚度對應其所屬的錠子機構的錠杆與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除錠杆與錠子橫梁距離最近的錠子機構之外的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之間,錠杆與錠子橫梁的距離不同,其對應的補償墊塊的厚度不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的腳座和錠子橫梁之間,軸承座和腳座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錠子裝置用螺栓將補償墊塊、腳座和錠子橫梁連接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錠子裝置設有同軸的上軸承和下軸承,所述軸承座包括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柱,上軸承和下軸承分別安裝在上軸承座和下軸承座中,所述錠杆與上軸承和下軸承連接,所述龍帶和上軸承和下軸承之間的錠杆直接摩擦配合。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柱面向龍帶的一側開放,使錠杆在連接柱處被暴露出。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錠子機構的所述軸承座設置在腳座的背面外並與腳座鉸接,所述腳座的背面與軸承座可相靠和分離並在相靠時使錠杆保持垂直姿態,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與軸承座鉸接的剎車機構,所述剎車機構設有剎車手柄, 所述剎車機構驅動軸承座轉動而使錠杆脫離與龍帶的接觸,所述錠子機構還設有錠杆處於剎車狀態和錠杆處於正常運轉時的剎車機構狀態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設有推抵剎車機構使其鎖定的彈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剎車座,所述剎車座的頂端具有剎車片。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安全的錠子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定機構包括一端與腳座鉸接的連杆,所述剎車座通過連接件活套在連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軸承座處於腳座的背面和剎車座之間,所述連杆上套有所述起推抵作用的彈簧,所述連杆處於軸承座與腳座鉸接軸的上方,所述剎車手柄與剎車座連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剎車座的頂端為面向錠杆的斜面,所述軸承座具有供剎車座的頂端伸入而與錠杆摩擦配合的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速錠子裝置。它包括多個錠子機構、錠子橫梁、龍帶,所述錠子機構包括錠杆、腳座、錠杆的軸承座,所述多個錠子機構的錠杆的連線相對於錠子橫梁呈折線,所述錠子裝置設有補償墊塊,所述補償墊塊墊在錠子機構和錠子橫梁之間,所述補償墊塊的厚度對應其所屬的錠子機構的錠杆與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本發明通過預先製成的不同厚度的補償墊塊精確控制錠杆和錠子橫梁之間的間距,使錠杆相對於錠子橫梁的排列儘可能地接近理想狀態,使龍帶與錠杆的配合狀態處於最佳,提高龍帶對所有錠杆的傳動效率,使不同錠子機構的錠杆的轉速能夠最大化並儘可能地一致,提高紡紗質量。
文檔編號D01H7/22GK102242426SQ20111016003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14日
發明者王向東 申請人:浙江匯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