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北極狐掉毛期(狐狸正在努力進化成狗)

2023-05-23 20:37:14

文 | 張超

從武漢大學校寵「珞珞」,到Instagram網紅「弗蕾雅」,狐狸已成為中外社交網絡最受歡迎的萌寵。

網紅狐狸「弗蕾雅」

在英國城市的大街小巷,狐狸如今就像流浪狗一樣常見,它們在花園裡睡覺,在馬路上遊蕩,在垃圾桶邊覓食……如今,每300名英國城市居民就有1隻狐狸。

英國城市裡的狐狸在覓食

這是一個驚人的事實,狐狸正在努力將自己進化成狗,以適應人類世界的生存。而這種反常而極端的主動進化,正是狐狸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回應,也是求生欲的最強烈表達。

至於那些進化速度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野生動物,要麼已經滅絕了,要么正在滅絕的路上。

前蘇聯專家花幾十年馴化狐狸

說起來,野生狐狸算是狗的近親,但它們並不親人,而且幾乎無法馴化。

比如銀狐(赤狐的一種變種),一百多年來因其毛皮價值而被人類廣泛飼養。

野外的銀狐

然而,哪怕祖祖輩輩都是人工養殖的銀狐,仍會保留著十足的野性,面對人類時,要麼上前撕咬,要麼蜷縮在角落。

這是野生動物最典型的特徵。

圈養的銀狐仍然有野性

按照達爾文的理論,野生動物具有非常敏感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戰鬥反應使其具有攻擊性,逃跑反應使其行為幾乎不受控制。

而馴化的過程,就是通過選擇性繁殖,一代代減少野生動物對人類的恐懼和壓力,培養出更溫和更穩定更易於管理的氣質。

1959年,前蘇聯遺傳學家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開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長期實驗——馴化銀狐。

貝利亞耶夫挑選了一批不太抗拒人類的銀狐,包括30隻公狐和100隻母狐,當它們長到性成熟時,又被分為「最馴服」、「馴服」、「不夠馴服」三個等級。

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

「最馴服」的銀狐,可以獲得繁殖權,而這樣的銀狐在每一代中大約只有10%-20%。

按照這樣的原則,當銀狐繁殖到第四代時,耳朵變得像狗一樣柔軟下垂。

耳朵下垂,是典型的馴化特徵。在野外,除了大象,幾乎沒有任何哺乳動物會有鬆軟的耳朵,因為垂下的耳瓣會阻擋聲音傳入,不利於在野外保持警惕。

The Verge對於德米特裡·貝利亞耶夫等科學家馴養銀狐的報導

而銀狐出現這一特徵,意味著它們不再將人類視作威脅。

到了第六代銀狐,幼崽會像小狗一樣搖尾巴、嗚咽和舔人,變得更加親人。

貝利亞耶夫在1985年去世後,這項實驗由他的學生、遺傳學家柳德米拉·特魯特繼續下去。

馴化的銀狐

目前,這批銀狐已經繁殖了58代,所有狐狸都表現出狗的特徵,行為友善,可以理解人類的手勢或口令、叫聲也完全不同於野生狐狸……

這是全世界唯一一批被人類馴化的狐狸。

BBC說,這是世界上唯一被馴化的狐狸

英國狐狸通過進化壯大了種群

如果狐狸不願意,人類很難把它們馴化成狗。

然而,英國狐狸卻被迫作出了選擇——過去的100多年,它們在城市生活中主動進化,正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像狗。

Inverse網站報導,英國的狐狸正變得像狗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通過比較倫敦城市和周圍鄉村的111個赤狐頭骨,發現城市狐狸的頭骨已明顯改變。

首先,城市狐狸性別二態性正在縮小,差距較鄉村狐狸縮小28%。

通俗地說,雄性狐狸和雌性狐狸長得越來越像,這是動物馴化中才會發生的事,就像寵物貓和寵物狗那樣。

英國城市居民區的狐狸

其次,為了提高城市生存技能,城市狐狸進化出了短而寬的吻部,以及較小的腦袋。

城市狐狸超過37%的食物來自人類食物殘渣。

短而寬的吻部,帶來更強的嗅覺和力量,有助於狐狸發現並挖掘垃圾桶和垃圾堆裡的食物殘渣。較小的腦袋,則可以方便狐狸把頭探到垃圾桶的最深處。

狐狸頭骨城鄉差異

這種變化,有利於城市環境生存,相反,不利於捕食快速移動的獵物,比如田鼠和野兔。

英國城市狐狸的這種進化,就是「馴化綜合症」,指野生動物為適應人類生活所引發的一系列變化。

研究人員說,這種迅速而極端的變化,是由人類活動造成。

1995年,英國只有33000隻城市狐狸,到了2017年,卻超過了150000隻,相當於每300名英國城市居民就有1隻狐狸。

與此同時,從1995年至2015年,英國狐狸的整體目擊率卻下降了43%。

英國杜倫大學認為,這個看似矛盾的數據說明,野外狐狸在大量減少,而城裡人卻對狐狸見怪不怪了。

狐狸大規模遷徙進城,是因為無法繼續生存在野外。

英國農村的耕作方式不斷變化,導致野兔、田鼠數量劇減。農藥也讓蚯蚓越來越少。而兔子、田鼠和蚯蚓,都是野生狐狸最主要的食物。

鄉村地區的狐狸在覓食

此外,英國人還喜歡在野外狩獵狐狸。既然野外活不下去了,野生狐狸索性把家搬到了城市綠化帶和居民區花園,靠垃圾堆和垃圾桶裡的食物殘渣壯大了種群。

我們正在親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英國狐狸的主動進化,只是為了在急速變化的世界中活下來。

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們組成了聯合研究團隊,剛剛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指出人為造成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

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研究表明人為造成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加速

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會徹底改變地球生物歷史的走向。

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大約85%的物種消失;

第二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這也是地球歷史上最大最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地球96%的物種消失,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就此滅絕;

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中,三葉蟲全部滅絕

第四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1.8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80%的爬行動物滅絕;

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這也是人類最熟悉的一次大滅絕,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徹底消失,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

暴龍骨架標本

每一次物種大滅絕,主要都是由於氣候變化和地質災難造成。第一次和第二次物種大滅絕,都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第三次物種大滅絕,是由於氣候突變、沙漠範圍擴大、火山爆發等一系列原因綜合推動;而第五次的恐龍大滅絕,有可能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全球生態系統崩潰導致的。

由人類活動引發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是現代人類真正經歷的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在20世紀的100年中,至少有543種陸生脊椎動物滅絕了。

1914年,北美旅鴿滅絕;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北美旅鴿的標本

1922年,中國犀牛滅絕;

中國犀牛概念圖

1933年,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狼滅絕;

塔斯馬尼亞狼

1937年,印尼峇里虎滅絕;

1920年代被獵殺的峇里虎

1948年,亞洲獵豹滅絕;

亞洲獵豹概念圖

如果按照正常進化過程,這些物種至少需要1萬年才會滅絕。

換言之,20世紀物種滅絕速度是以往的100倍。

21世紀,物種滅絕的速度再次加快。

美墨聯合研究團隊從2015年開始,檢查了29400種陸生脊椎動物,發現其中515種(約佔1.7%)在全球範圍內個體少於1000個,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蘇門答臘犀牛現存只有約80頭

按照目前的滅絕速度,這些物種堅持不了20年。

研究團隊說,「如果政府不採取行動阻止物種大滅絕,到本世紀中葉,地球1/5的物種將有滅絕危險;到2100年,一半或更多物種將有滅絕危險。」

神秘疾病只是一連串影響的開始

地球生物圈環環相扣,生物多樣性,是保證生物圈良性發展的唯一保證。

在人類活動影響下,每一個物種的消失,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連鎖影響,英國城市狐狸的異常進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英國城市街道上的狐狸

野生動物不想滅絕,就必須主動融入人類社會,但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比如,英國城市狐狸就會攜帶多種寄生蟲和疾病,比如鉤體病,狐狸可以通過尿液傳播給寵物和人類。

如果你看過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應該知道在過去的一萬年中,當人類從狩獵轉向農耕,在不斷馴化各種野生動物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新的疾病。

天花病毒

天花、麻疹、肺結核來源於馴化的牛;流感來源於馴化的豬和鴨;百日咳來源於豬和狗……

最近幾十年來,野生動物又將一些新的傳染病傳播給人類和家畜。

比如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來源於單峰駱駝;非典冠狀病毒來源於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也極有可能來源於野生蝙蝠、穿山甲等。

新型冠狀病毒圖示

我們正在迎來許多聞所未聞的神秘疾病,這還只是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便已成為人類不可承受之重。

美墨聯合研究團隊表示,為了保護物種多樣性,減少人類因此受到的各種威脅,需要全球共同協作,包括禁止野生物種的捕食和貿易。

多災多難的2020年,是地球向人類發出的嚴重警告。是時候作出決定了,到底留給子孫後代一個可持續的世界,還是一個荒涼的世界。

參考資料

News Week:The 'Human-Caused' Sixth Mass Extinction Is 'Likely Accelerating,' Study Suggests

Daily Mail:Urban foxes are developing smaller heads and wider snouts to help them forage for food in dustbins

The Verge:These domesticated foxes were 60 years in the making

Scientific American:Man's new best friend? A forgotten Russian experiment in fox domestication

BBC:A Soviet scientist created the only tame foxes in the world

Inverse:Rapid evolution is making red foxes more like dogs in 1 distinct way.

New Scientist:There are five times more urban foxes in England than we thought

,
同类文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貓咪多久需要擠肛門腺(貓咪肛門腺到底要不要擠)

鏟屎官最近聞到自家的貓咪散發出一股臭味,久久揮散不去,走哪帶哪。 貓咪也開始頻繁在地上摩擦自己的屁股,這是貓咪需要擠肛門腺了嘛? 鏟屎官立刻就某度了一下,結果有人說要擠!有人說不要擠!這給人整暈乎了,到底是擠還是不擠啊! 本篇文章就幫鏟屎官們理理清楚,先出結論:不用擠!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寧波流浪狗愛心救助直播(寧波最暖心物業)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那救狗一命呢? 天熱了 小動物們都很愛折騰啊 論壇上剛來了一隻最不要臉的邊牧犬 現在又有了一隻錯估自己頭型 伸進欄杆卻出不來的流浪狗 …… (拍的略糊,可這小眼神看著又慘又想笑) 東論網友@quyd拍攝 終於,這副慘狀引來好心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蜘蛛俠新角色首曝(蜘蛛俠新女友黑貓)

2021年還剩下幾天就將成為過去式,而未來式的2022年也是站在了接力點前,而伴隨著2022年虎年的到來,關於漫威這段時間的很多消息傳聞也是不斷湧現出來,有關於後續的項目作品的,也有關於之前漫威項目新消息的。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看看,漫威這段時間都有哪些新消息曝光: 【1】8個漫威秘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狗突然的對主人叫心臟都要嚇壞了(主人以為狗狗躺在血泊中)

家裡養了狗,那真就是隨時準備迎接新驚喜,尤其是柯基這種渾身上下散發著「智慧」氣質的狗狗。 這隻超可愛的柯基叫作Cartier,它的主人在泰國大城經營著一家咖啡館兒,平時它就跟主人在店裡呆著,四處遛遛什麼的。 前幾天主人像往常一樣讓Cartier出門自己上廁所然後等它回來。結果等了好久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貓超卡划算嗎(10元貓超卡又來了)

前言:收到顯示器,黑色背景下全是彩色亮點,換貨; 不過27寸4K的屏幕,用電腦真的爽,比筆記本爽多了,雖然我這個筆記本是16寸的。01 10元貓超卡又來? 一、活動概覽 活動地址: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eries/activity/serv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戰神貓熊滿級(娜貓的雙子指令形態登場)

在最新的特攝雜誌上,出現了比較有趣的劇照,首先就是關於女騎假面騎士娜貓的新形態。雖然是女騎,但其實她的新形態比較少,目前一直都是在使用這個節拍形態,終於有了新的形態了。另外就是之前因為基洛利而下線的假面騎士棕熊,似乎並沒有死亡,然後再度歸來。然後就是假面騎士極狐和邪魔徒的立場了,似乎是合作了?因為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世界排名前10最聰明的狗貴賓(能記住一千多個單詞)

2021年5月10日,Hub City Animal Project宣布展出一座銅像,以紀念「世界上最聰明的狗狗」——Chaser。 她有多聰明呢?她在1歲時就能記住約4百個單詞,在三歲時,她的詞彙量已經超過了一千個! Chaser飼主的女兒Bianchi還說道,除了知道哪個單詞對應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淘寶目前暢銷的玩具(天貓618四大類玩具熱賣榜)

截止6月20日23:59,天貓「618年中大促」落下帷幕。與往年鋪天蓋地的宣傳相比,今年整個活動周期都顯得有些安靜,平臺方甚至沒在活動結束第一時間發布最終成交額數據。這不免讓人忐忑:今年的行情是否很差? 從玩具業來看,不是很樂觀。中外玩具全媒體中心記者從部分廠商處獲悉,由於疫情對經濟造成的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愛養貓的女生什麼性格(養女兒如養貓)

在眾多想生兒子的家庭中,不全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有些夫妻感覺養女兒後經歷失望和傷心,許多方面要比養男孩更操心。 可女兒不是一直被稱為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嗎?為何會有人這樣比喻女兒呢?這不得不提有些女孩總在感情中犯傻的情況。 不久前的假期我參加了多場婚禮,現場有許多新娘新郎的長輩,在一聲聲祝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已滅絕的金剛鸚鵡(最高可賣上萬歐元)

金剛鸚鵡原產於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圖據《國家地理》網站 金剛鸚鵡是色彩豔麗的大型鸚鵡,羽毛五彩斑斕,像彩虹一樣漂亮。平均體長在90-100釐米左右。它們智商很高,模仿能力超強,平均壽命有65年之久。由於廣受喜歡,金剛鸚鵡長期以來成為不法分子走私的對象。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