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是不是很火(狂飆能逆風翻盤)
2023-05-23 10:30:51 1
頂著《三體》和有「神仙姐姐」劉亦菲坐鎮的《去有風的地方》的風頭,一部既沒有流量明星又不是知名IP、題材還是「掃黑」這樣相當硬核的電視劇,竟然在社交網絡逆風翻盤了。
對,說的就是《狂飆》。
自今年1月14日開播以來,《狂飆》在中央八套的收視率峰值一度破3,豆瓣評分也一路飈到過9.1的高分。上至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下至十幾二十歲的小年輕,幾乎都能就著《狂飆》說上兩嘴,網絡世界也幾乎都被它包圍……
儘管它並不是在一開始就能驚豔眾人的那種劇。
大約半個月前刷春晚段子的時候,看到過這樣一條微博:
觀眾群以中年人為主,比春晚可能好看那麼一點——這大概是我最早對《狂飆》的印象。在這之前,和《狂飆》同期開播的劇版《三體》是被人們談論最多的,另一部劉亦菲和李現主演的現代劇《去有風的地方》相關詞條也總是掛在熱搜。
相比之下《狂飆》則沒那麼出圈。
後來就到了春節檔,《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開始你追我趕輪番佔據觀眾視線,王一博的粉絲也在每天很努力地為《無名》衝榜。這個時候《狂飆》還是默默無聞。
本以為這又會是一部播過不留痕的電視劇,可就在春節假期臨近尾聲的時候,《狂飆》突然間就成了人人都在討論的對象。
當時《狂飆》已經播到了二十多集,也就是後來普遍被觀眾認為最精彩的2000年的那條時間線剛剛快要講完。興許是在家陪爸媽看了一個假期《狂飆》的打工人們面對即將開工的現實,非常需要找到新的話題,本身質量不差又剛好播到高潮的《狂飆》於是就成了那個「幸運兒」。
或許《狂飆》的主創們也沒有想到,這劇出圈的時間點卡得剛剛好。
甚至用簡單的「出圈」已經不能形容這部劇,可以說它是從裡到外全方位火了個透徹。
最開始還只有一些網友截圖配字自創的表情包在社交網絡上流傳:
接著一些動手能力更強的網友發起了二創視頻。比如在B站熱門已經掛了好幾天、累計觀看已超過162萬的一個視頻,用周杰倫的《以父之名》當配樂做了《狂飆》中人物的群像混剪,不能不說是相當適配。
除以此外還有「看《狂飆》前的你vs看《狂飆》後的你」,「高啟強高能混剪」,「《狂飆》唇語解讀」,甚至還有長達兩個多小時的「一口氣看完全集系列」等等等等,都在一點點堆起《狂飆》的熱度。
各種梗當然也不能缺席。有人開始用「吃魚」取代《隱秘的角落》中的「爬山」,成為「殺人」的代名詞;讓網友看不慣的娛樂新聞下也出現了「安欣能不能管管娛樂圈」之類的評論;還有人根據《狂飆》造出了一個新詞叫「蝦系劇」,即把劇情「掐頭去尾」,就能越往後「恰」越肥美(聽起來很有道理)……
不僅劇火,劇裡的演員和各種場景道具也勾起了大家源源不斷的探索欲。
張頌文在出演高啟強以前是那種「好像在電視裡見過但叫不上名字來」的演員,也少有擔任男一號的經歷,但從《狂飆》播出後,觀眾才開始真正注意到這位「寶藏」演員,紛紛考古起了他的微博、以前演過的角色和各種採訪,他也成了熱搜常客。
有人形容這位1976年出生的演員是「老來得粉」,還有人調侃說「建議嚴查張頌文,他不像是演的」——依據可能是他在職高畢業後曾先後在印刷廠、大排檔、飲料廠等地方工作,最後還一口氣做過5年導遊(誤)。
和劇裡高啟強經營的「強盛集團」同名的一家公司「山東強盛集團有限公司」也來蹭了一把《狂飆》的熱度。讓人驚奇的是,這家公司的老闆孫紅雷(不是那個演員孫紅雷)早前在抖音直播說自己也是從初中畢業以後就在市場賣魚(和高啟強的早年經歷一樣)。
後來這家山東強盛集團有限公司還開通了微博關注了張頌文。
《狂飆》還帶火了取景地的腸粉、豬腳面、海鮮粥火鍋和盆菜。
《狂飆》的取景地在廣東江門,不過據當地網友表示,這些美食並不是只有江門才有,倒是江門的旅遊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有數據顯示,今年1月14日至1月30日,江門的相關景區消費人次環比增長了近5倍,江門的搜索熱度月環比增長近130%,而在劇中出鏡率較高的江門碉樓群近半月的訂單量也較前半月增長了近5倍。
之後就是「雖遲但到」的小紅書博主們:
《狂飆》甚至還一路火到了淘寶。如果你現在打開淘寶,大概率會在熱搜榜看到高啟強同款《孫子兵法》、大嫂同款口紅、大嫂同款蛋捲髮棒和強哥同款豬腳面等等。
《狂飆》到這裡已經全方面包圍了你的社交網絡(甚至是購物平臺),終於有一直堅持沒看劇的人放下了最後的倔強,發出感嘆,「感覺狂飆已經不得不看了……」
不僅沒看的人想看,開始看的人也要趕著進度看。
全世界最寂寞的大概就是每天剛看完《狂飆》更新的人,對於還在苦苦追進度的觀眾來說,就算是看個朋友圈都會被劇透,每天不是在被劇透就是在被劇透的路上。
「每天早上走到辦公室都有新鮮的劇透。」
「我才第七集,天天和微博上的劇情混著來,意識恍惚得,怎麼還沒飆車?怎么弟弟還在?」
「只是想看微博,然後就知道了全員be(註:bad ending的意思)。」
「我爸看了狂飆以後中午不吃食堂了跑回家吃中飯,怕我和我媽偷偷趕進度。」
自己明明才看到第3集,卻已經在微博抖音看到了第33集;才看到大嫂陳書婷剛出場對著警察耍威風,拿起手機卻看到彈出的熱搜通知「#陳書婷怎麼死的#」;甚至可以不用看劇,就能在熱搜看完高啟強「傳奇」的一生——#高啟強賣魚#,#高啟強一錯再錯#,#高啟強認泰叔為乾爹#,#高啟強在京海市一手遮天#,#高啟強女兒被綁架#,#過山峰讓高啟強跳樓#,#高啟強被刺殺#……
《狂飆》的詞條太多,以至於熱搜都快要放不下了。
這些是許多《狂飆》觀眾都有過的糟心事,以至於有觀眾決定隔離社交網絡,「看完《狂飆》之前不看微博了。」
《狂飆》的「劇透式」熱搜會頻繁出現,顯然並不單純只是熱心觀眾的行為。如果你去翻《狂飆》的官方微博,就會發現有很多帶劇透的詞條其實都是官方放出的。就比如在安欣和孟鈺分手那一集,《狂飆》的微博在預告時就帶上了#安欣說和孟鈺不是愛情#和#安欣為什麼拒絕孟鈺#的詞條。
而每當到劇情進展到有黑惡勢力參與者落馬時,官微還會在當天發一條「今日落網者」的小結。
「劇透式」宣傳不失為是劇方吸引觀眾的一種手段,尤其是《狂飆》這樣熱門的劇。大概率有觀眾為了不被劇透,便去平臺充會員,甚至購買大結局點映,隨時準備好花錢同步最新劇集。
當然,「劇透式」宣傳也不是只有《狂飆》這部劇這麼做。對比之前的《三體》,熱搜也會出現類似#汪淼看到宇宙閃爍崩潰了#和#汪淼史強進三體遊戲#之類的詞條;《去有風的地方》也有#許紅豆要創業當大老闆#和#許紅豆主動吻謝之遙#等等上過熱搜。
而之所以觀眾會對《狂飆》的劇透有這麼大的反應,還是說明這部劇太火太出圈了。
適量的劇透其實完全沒問題,可以提起觀眾的觀看興趣,就像大部分電視劇也都會有下集預告,觀眾提前知道結局不僅不會有影響,反而會更加好奇中間的劇情是如何一步步導向這樣的結局的。
至於過度的劇透,觀眾可能就要自己看著辦了。
總之,不論如何還是建議大家去看原劇,畢竟劇透再多,也比不上一集45分鐘的信息量,就像你已經知道了高啟強最後黑化了,卻並不能只靠一句劇透就看出當中的曲折。《狂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多年後它留在我們記憶裡的也不會只是劇透裡提到的那些結局,而是更多我們看這部劇時嘗到的深刻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