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箱式變電站變壓器轉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0:04: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運裝置,特別是一種箱式變電站變壓器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電力系統中,箱式變電站具有節省用地、用電安全的特點,廣泛運用於配電系統中,但是,箱式變電站在裝配過程中,如何安全、方便地將變壓器裝入、移出殼體中,均存在以下缺陷:
箱式變電站一般均由變壓器室、低壓開關櫃室和高壓開關室組成,製造廠家為了節約成本、減少產品的佔地面積,均將箱式變電站的外殼儘可能的縮小,同時,為了確保安全用電,操作、維護方便,箱式變電站的外殼內部均採用隔板將高壓室、低壓室及變壓器隔離開,形成互不相通三個部分,且為了確保高低壓開關櫃的操作與維護方便,一般箱式變電站中的變壓器室會非常緊湊,除去安全距離與必要的高壓電纜連接、低壓進線母線的安裝空間後,變壓器作為不操作與非常規維護的元件,其安裝空間非常狹小;
箱式變電站一般採用非金屬材料製作或採用金屬薄板拼裝而成,考慮其機械強度的因素,箱體進入變壓器室的門(一般為發泡複合材料)須儘量縮小,一般尺寸控制在1300(寬)*1700(高),箱式變電站考慮到防雨與強度的因素,其頂蓋不可拆卸;
由於變壓器裝入時,應考慮到其安裝孔與箱式變電站外殼的底座要完全對應,否則變壓器無法固定,且嚴重影響低壓進線櫃的進線母排的製作。
如何將變壓器準確、安全、方便地裝入箱式變電站箱體中,現在生產廠家採用的方法一般是採用叉車將變壓器送入殼體,由於安裝空間與叉車臂的移出原因,不可能一步將變壓器送至準確位置,變壓器放至箱體後,只能採用人工方法利用撬棍將變壓器逐步移至準確位置,消耗大量體力,同時不適用多人操作,勞動強度高、勞動量大、效率低,同時存在人工操作過程中碰損變壓器、變壓器很難準確到位,變壓器無法安裝的問題,因此市場上出現大量的箱式變電站中的變壓器被焊死在底座上,一旦變壓器故障,無法移出維護或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能將變壓器安全、快速、準確的送至箱式變電站中準確位置,且能方便裝入或移出變壓器的變壓器轉運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箱式變電站變壓器轉運裝置,其包括用於承載變壓器的轉運小車、用於將轉運小車導入箱式變電站的導軌、用於提起變壓器的手動葫蘆及用於設置手動葫蘆的支撐架;
該轉運小車包括一底座,且該底座的兩側分別裝有兩個活動輪;
該導軌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第一、二導軌座,第一、二導軌座的頂部設置導向凹槽,且兩平行導軌座之間的距離等於轉運小車兩側活動輪之間的距離,第一、二導軌座的高度基本與箱式變電站外殼底座平齊;
該支撐架包括人字型的頂橫梁,該頂橫梁的中部焊有葫蘆安裝軸,該葫蘆安裝軸上安裝手動葫蘆,頂橫梁的兩側底部焊有第一安裝板,該頂橫梁的底部設置支撐杆,該支撐杆包括第一、二支撐杆,第一、二支撐杆的頂端焊有與頂橫梁底部的第一安裝板相匹配的第二安裝板,支撐杆與頂橫梁通過第一安裝板與第二安裝板的連接固定而形成一整體。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第一、二導軌座的一端鉸接180度轉動的導向板,使第一、二導軌座與箱式變電站外殼底座無縫對接。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頂橫梁兩側底部的第一安裝板水平設置,第一、二支撐杆頂端的第二安裝板相應水平設置。
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該第一、二支撐杆分別包括一主杆、對稱設置於主杆兩側的副杆、設置於主杆及副杆底部的底杆,主杆的頂端設置第二安裝板。
本實用新型採用一組導軌、一付支撐架、一臺轉運小車且一個手動葫蘆,將變壓器置於轉運小車上,導軌置於箱式變電站外殼的底座邊,轉運小車沿導軌人工緩緩推入箱式變電站殼體內,再用先裝於殼體內的支撐架上的手動葫蘆通過鋼絲繩將變壓器吊離地,移出轉運小車,將變壓器安裝孔與底座安裝孔對齊後,放下變壓器至準確位置,即可完成其安裝。反之,將變壓器吊離,裝入轉運小車,移出變壓器。這樣,本實用新型就能將變壓器安全、快速、準確的送至箱式變電站中準確位置,且能方便將變壓器裝入或移出箱式變電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轉運小車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二導軌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架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頂橫梁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二支撐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箱式變電站變壓器轉運裝置一實施例包括轉運小車1、導軌2、手動葫蘆3及支撐架4。
該轉運小車1包括一底座11,該底座11由角鋼焊接而成,且該底座11的兩側分別裝有兩個φ120的活動輪12。
該導軌2包括兩平行設置的第一、二導軌座21,第一、二導軌座21的頂部設置導向凹槽22,且兩平行導軌座21之間的距離等於轉運小車1的兩側活動輪12之間的距離,以方便轉運小車1沿導軌2移動。第一、二導軌座21的高度為200mm(一般箱式變電站外殼底座採用20或18號槽鋼),以使導軌2的高度基本與箱式變電站外殼底座平齊。為消除地面高度誤差,第一、二導軌座21的一端鉸接可180度轉動的導向板23,以確保第一、二導軌座21與箱式變電站外殼底座無縫對接。
該手動葫蘆3為現有結構,在此不作過多介紹。
該支撐架4包括人字型的頂橫梁41,該頂橫梁41由10#槽鋼焊接而成,且頂橫梁41的中部用φ50圓鋼焊有的葫蘆安裝軸411,該葫蘆安裝軸411上安裝手動葫蘆3,頂橫梁41的兩側底部焊有可裝入M16螺杆的第一安裝板412,且兩側第一安裝板412處於水平位置。該頂橫梁41的底部設置支撐杆42,該支撐杆42包括第一、二支撐杆,該第一、二支撐杆分別包括一主杆421、對稱設置於主杆421兩側的副杆422、設置於主杆421及副杆422底部的底杆423組成。該主杆421由10#槽鋼焊接而成,其高度為1800mm,底杆423的槽鋼長度為1000mm,呈臥式布置,利於支撐杆42的穩定。主杆421的頂端焊有與頂橫梁41的底部第一安裝板412相匹配的第二安裝板424,支撐杆42與頂橫梁41通過將第一安裝板412與第二安裝板424用M16螺栓連接而形成一整體。
工作時,先將需裝入的變壓器5吊裝至轉運小車1上;然後打開箱式變電站的變壓器室外門,放入支撐架4;接著將導軌2置於箱式變電站的變壓器室外門邊,並將導向板23搭接於箱式變電站變壓器室底座上;再用手動液壓車將轉運小車(含變壓器)1的高度調至與第一、二導軌座21的高度一致,並將轉運小車1的活動輪12對準第一、二導軌座21的導向凹槽22,緩緩推動變壓器沿第一、二導軌座21移動至箱式變電站的變壓器室;最後將鋼絲繩6穿入變壓器的啟吊板,將手動葫蘆3移至支撐架4的中部,用手動葫蘆3底部掛鈎鉤住鋼絲繩,拉動手動葫蘆3,變壓器離地後,推出轉運小車1,轉動變壓器5,至其安裝孔與箱變底座安裝孔對齊,緩緩放下變壓器,移出支撐架4,裝入變壓安裝螺絲。反之,移出變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