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平車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0:04: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轉運平車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離心式混凝土預製構件作為一種新興的水泥製品,廣泛的應用於各種基礎建設工程領域。在生產離心式混凝土預製構件的過程中,需要將混凝土經過攪拌,均勻分布於一種上、下對稱的鋼筒狀模具內,通過離心、蒸汽養護等多道工序製作完成。
如圖1和圖2所示,這種鋼筒模具分為蓋模與底模,模具1的外沿具有突出的間斷布置的模具跑輪2,在離心工序時,該模塊跑輪2安放在離心機的跑輪上,離心機轉動後,跑輪間通過摩擦力傳動,帶動模具1旋轉,進而達到密實混凝土的目的。
在傳統生產工藝中,模具通過布料點固定,模具放置在平車上,平車沿軌道進行前、後移動,向模具內灌輸砼料後,平車移動到原位,模具需要轉移到下一道工序作業,由於模具重量較重,模具的左、右方向的轉移需使用起重機吊往下一道工序。但是,這種方式增加了起重機的工作量,生產效率降低。
在另一種生產工藝中,向模具內灌輸砼料時需要通過鏈條機輸送前進或後退,砼料灌輸完成後,鏈條機將模具輸送到預定位置,橫向移動的液壓頂升裝置將模具頂起,使模具在垂直方向上脫離鏈條機,液壓頂升小車向左或向右移動,模具即向左或向右移動,移動到下一道工序工作位置時,頂升裝置下降,模具即被放置在下一道工序工作位置的託架上,進入下一道工序。但是,這種方式的基礎建設工作量及鏈條機設備的投資均較大,且後期設備維護工作量也隨之加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轉運平車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混凝土預製構件的生產效率較低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運平車設備,包括車體,轉運平車設備還包括:翻轉裝置,翻轉裝置可翻轉地設置在車體上,翻轉裝置用於支撐對離心式混凝土預製構件進行加工的模具;對接裝置,對接裝置設置在翻轉裝置的一側,模具在翻轉裝置翻轉後滾動至對接裝置上。
進一步地,對接裝置為對接滾道,對接滾道上設置有模具定位凹槽。
進一步地,對接滾道的遠離翻轉裝置的一端向下傾斜地設置。
進一步地,車體上設置有固定臺,翻轉裝置安裝在固定臺上。
進一步地,固定臺上設置有翻轉座,翻轉裝置與翻轉座鉸接。
進一步地,翻轉裝置包括翻轉塊,翻轉塊可翻轉地安裝在固定臺上。
進一步地,轉運平車設備還包括:活塞缸,活塞缸與翻轉塊連接,以驅動翻轉塊翻轉運動。
進一步地,翻轉塊上設置有止擋塊,止擋塊與固定臺限位配合。
進一步地,活塞缸的活塞杆與翻轉塊的遠離對接裝置的一端連接;止擋塊設置在翻轉塊的遠離對接裝置的一端。
進一步地,翻轉裝置為多個,多個翻轉裝置沿車體的延伸方向間隔布置。
本實用新型中的轉運平車設備包括翻轉裝置和對接滾道,由於翻轉裝置可翻轉地設置在車體上,對接滾道設置在翻轉裝置的側面,將模具放置在翻轉裝置上,當翻轉裝置翻轉後,模具便可以從翻轉裝置滾落到對接滾道上,從而實現模具的換位,使其進行下一道工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混凝土預製構件的加工效率較低的問題。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用於支撐對混凝土進行加工的模具的俯視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的模具的主視圖;
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轉運平車設備的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轉運平車設備的實施例的主視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車體;11、固定臺;12、翻轉座;13、腳輪;20、翻轉裝置;21、翻轉塊;22、止擋塊;30、對接裝置;31、模具定位凹槽;40、模具;41、跑輪;50、活塞缸;60、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轉運平車設備,包括車體10,請參考圖1至圖4,該轉運平車設備還包括:翻轉裝置20,翻轉裝置20可翻轉地設置在車體10上,翻轉裝置20用於支撐對離心式混凝土預製構件進行加工的模具40;對接裝置30,對接裝置30設置在翻轉裝置20的一側,模具40在翻轉裝置20翻轉後滾動至對接裝置30上。
本實施例中的轉運平車設備包括翻轉裝置20和對接裝置30,由於翻轉裝置20可翻轉地設置在車體10上,對接裝置30設置在翻轉裝置20的側面,將模具40放置在翻轉裝置20上,當翻轉裝置20翻轉後,模具40便可以從翻轉裝置20滾落到對接裝置30上,從而實現模具40的換位,使其進行下一道工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混凝土預製構件的加工效率較低的問題。
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對接裝置30為對接滾道,對接滾道上設置有模具定位凹槽31。採用對接滾道的形式,可以比較方便地使模具40滾到該對接滾道上,並通過設置模具定位凹槽31的形式,可以便於對模具40的定位。
對接滾道一端能夠與翻轉裝置的翻轉位置平滑過渡對接,保證模具40在翻轉裝置上滾到對接滾道上時,能夠平穩的過渡,減少衝擊對模具和滾道的損壞。
為了保證模具40在對接滾道上沿遠離翻轉裝置20的方向滾動,對接滾道的遠離翻轉裝置20的一端向下傾斜地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車體10上設置有固定臺11,翻轉裝置20安裝在固定臺11上。本實施例通過設置固定臺11,可以比較方便地支撐翻轉裝置20。
為了保證翻轉裝置20可以進行翻轉運動,固定臺11上設置有翻轉座12,翻轉裝置20與翻轉座12鉸接。這樣,便可以實現翻轉裝置20的翻轉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翻轉裝置20包括翻轉塊21,翻轉塊21可翻轉地安裝在固定臺11上。優選地,該翻轉塊21為V型塊。本實施例通過使翻轉塊21可樞轉地安裝在固定臺11上,可以比較方便地實現翻轉塊21的翻轉運動。
為了驅動翻轉裝置20發生翻轉運動,轉運平車設備還包括:活塞缸50,活塞缸50與翻轉塊21連接,以驅動翻轉塊21翻轉運動。
在本實施例中,翻轉塊21上設置有止擋塊22,止擋塊22與固定臺11限位配合。本實施例通過在翻轉塊21上設置止擋塊22,使之與固定臺11限位配合,可以對翻轉塊21形成限位作用,防止翻轉塊21轉過位。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活塞缸50的活塞杆與翻轉塊21的遠離對接裝置30的一端連接;止擋塊22設置在翻轉塊21的遠離對接裝置30的一端。
可見,活塞缸的活塞杆與翻轉塊21的位置和止擋塊22均位於翻轉塊21的同一端,進而可以對活塞缸起到保護作用,防止翻轉塊21轉過位後對活塞缸造成損壞。
在本實施例中,翻轉裝置20為多個,多個翻轉裝置20沿車體10的延伸方向間隔布置。本實施例通過設置多個翻轉裝置20,可以比較方便地翻動模具40,進而使模具40滾落到對接滾道上。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投資費用少、提高生產效率、較少起重機吊運量的轉運平車系統。
本實施例中的轉運平車設備的具體結構為:轉運平車設備包括車體10和對接滾道,多個翻轉裝置20沿與對接滾道垂直方向上間隔布置,各所述翻轉裝置20包括翻轉塊21,各翻轉塊21可樞轉地設置在所述翻轉板臺座(固定臺11)上。
各翻轉塊21上設有轉軸,轉軸與固定在翻轉板臺座上的軸承座(翻轉座12)進行配合,各所述翻轉塊21上設有止擋塊22,止擋塊22能夠限制翻轉塊21的翻轉角度。
各所述翻轉塊21與對接滾道相對側設有液壓缸(活塞缸),液壓缸通過推拉力實現翻轉塊21的翻轉動作;車體10上設有腳輪13,腳輪13與軌道60進行配合,保證轉運平車能夠沿軌道方向前進或後退。
翻轉塊21可樞轉與軸承座(翻轉座12)連接,翻轉塊21可沿兩側軸承座的中心線連線樞轉。翻轉塊21上設置有止擋塊22,止擋塊22能夠防止布料前模具被放置在平車上時對液壓缸的衝擊,對液壓缸起到保護作用。液壓缸通過推拉動作,控制翻轉塊的翻轉及復位動作。
另外,對接滾道與車體輪廓線之間存在間隙,防止車體運行時撞到對接滾道。對接滾道具有一定的坡度,能夠讓構件模具通過重力作用在對接滾道上滾動。對接滾道與翻轉裝置20在俯視方向上為間隔布置,保證模具40的跑輪41能夠與其相對接。
液壓系統可採用壓縮空氣系統替代,相應的液壓缸採用氣缸替代;液壓缸可採用電動推桿替代,相應的液壓系統採用電動推桿電控系統替代。
本實施例中的模具為通過離心方式生產的混凝土預製構件模具,包括但不限於管樁、方樁、電桿、通信杆模具等。
如圖1和圖2所示,模具40是一種長筒狀模具,沿模具40的長度方向其表面均布有直徑大於模具40外表面的跑輪41,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平面上,跑輪41在重力的作用下可隨模具向低處滾動。
當放置有模具40的轉運平車運行到工作位置時,液壓缸的活塞杆頂出,翻轉塊21也隨之翻動,將裝載的模具40卸下,由於對接滾道在正視方向上的投影與翻轉塊21翻轉到位位置平滑過渡對接,同時因模具40為一個整體,所以模具40能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有一定向下坡度的對接滾道滾動,直到模具40到工作位置停止,進行下一道工序,該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投資費用低,同時減少了起重機吊運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起重機將模具40放置在轉運平車上,具體方式為模具40的跑輪41擱置在翻轉塊21上,當轉運平車上的模具40砼料灌輸完成,後退到工作位置時,液壓系統驅動液壓缸頂起,液壓缸推動翻轉塊21翻轉,翻轉塊21將擱置的模具40翻下。
與此同時,由於翻轉塊21的翻轉到位位置與對接滾道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能夠平滑過渡對接,因此,模具40能夠平穩的被轉移到對接滾道上,對接滾道存在一定的坡度,模具跑輪外圓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滾動,直到滾到下一個工作位置停止,此時液壓缸縮回,拉動翻轉塊21復位。
當翻轉塊21上的止擋塊22碰到翻轉板臺座時,翻轉塊21停止復位,等待承放下一條模具40,上述模具轉運過程全程自動完成。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實用新型中的轉運平車設備為一種翻轉式轉運平車系統,減少了起重機的吊運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率,能夠大大減少固定資產的投資成本。
在具體實施時,翻轉裝置20的具體設置方式為:多個翻轉裝置20在水平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各翻轉裝置20包括各翻轉塊21,各翻轉塊21通過軸承座(翻轉座12)可樞轉地設置在翻轉板臺座上,各翻轉板的轉動軸線在平行於水平第一方向。液壓系統通過液壓力驅動液壓缸伸縮,液壓缸推拉翻轉塊21翻轉或復位。
轉運平車腳輪可樞轉地設置在轉運平車(車體10)上,轉運平車腳輪轉動軸線方向在垂直於水平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液壓系統安裝轉運平車上,跟著轉運平車共同前進或後退。對接滾道一端與翻轉塊21位於翻轉位置時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平滑過渡對接。對接滾道上表面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坡度。
應用本實施例的轉運平車設備,起重機將模具40放置在轉運平車上,模具40各跑輪41放置在翻轉塊21上,驅動裝置驅動轉運平車前進,到達預定位置時,開始灌輸砼料,當砼料灌輸完成,驅動裝置驅動轉運平車回退至原位時,轉運平車停止移動。此時,模具40雙數模具跑輪與對接滾道在水平第二方向上在一條直線上。
此時,液壓系統驅動液壓缸頂起,液壓缸推動翻轉塊21翻轉,翻轉塊21將擱置的模具40翻下,與此同時,由於翻轉塊21的翻轉到位位置與對接滾道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能夠平滑過渡對接,因此,模具40能夠平穩的被轉移到對接滾道上,對接滾道存在一定的坡度,模具40在重力的作用下滾動,直到滾到下一個工作位置停止,此時液壓缸縮回,拉動翻轉塊21隨之復位,當翻轉塊21上的止擋塊22到翻轉板臺座時,翻轉塊21停止復位,等待承放下一條模具,上述模具轉運過程全程自動完成。
上述模具轉運過程無需起重機吊運。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實施例的一種翻轉式轉運平車能夠減少起重機的吊運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固定資產投資費用。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
本實施例的翻轉式轉運平車系統操作簡便、自動化程度較高、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工序運行時間,與前後工序的銜接更為順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