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4 00:16:26 2
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所述噴霧降塵裝置包括噴霧裝置和液壓支架,所述液壓支架包括前梁、頂梁和尾梁,且前梁、頂梁和尾梁活動連接;所述噴霧裝置包括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噴霧點、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和放頂煤噴霧點,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的前梁前端;所述割煤-移架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的前梁中端,用於煤機割煤和液壓支架移架時的噴霧除塵;所述第一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頂梁左側側護板上,所述第二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頂梁右側側護板上;所述放頂煤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尾梁兩側;本實用新型能夠合理設置噴霧點,進行塵源跟蹤,且提高降塵效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綜放工作面自動噴霧降塵設備,尤其是一種綜放工作面 多點噴霧降塵裝置。 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煤礦井下綜放工作面有三個主要塵源,分別是:採煤機割煤時產生的大量煤塵、液 壓支架降柱、移架以及液壓支架移架過程中收、放側護板時產生大量煤塵、液壓支架放頂煤 時產生的大量煤塵。針對這些塵源,一般在採煤機、液壓支架處布設相應的灑水降塵裝置, 以降低空氣中的粉塵濃度,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和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但是現有的灑水降 塵裝置會產生以下的弊端: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自動化程度有局限性;噴霧點的布設不合 理,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塵源跟蹤;沒有對即將開採的煤壁進行加溼預處理,將塵源遏制在 萌芽狀態;降塵效率低,水資源浪費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能夠 合理設置噴霧點,進行塵源跟蹤,且提高降塵效率,避免水資源的浪費。
[0004]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0005] -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所述噴霧降塵裝置包括噴霧裝置和液壓支 架,所述液壓支架包括前梁、頂梁和尾梁,且前梁、頂梁和尾梁活動連接;所述噴霧裝置包括 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噴霧點、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和放頂煤噴霧點, 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的前梁前端;所述割煤-移架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的前 梁中端,用於煤機割煤和液壓支架移架時的噴霧除塵;所述第一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 頂梁左側側護板上,所述第二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頂梁右側側護板上;所述放頂煤噴 霧點置於液壓支架尾梁兩側;
[0006] 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割煤-移架噴霧 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第一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一護 板噴霧電動球閥、第二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和放頂煤噴霧 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
[0007] 所述噴霧降塵裝置上設置有噴霧總站控制箱,在液壓支架的頂梁前段中間位置設 置有噴霧分站控制箱,所述噴霧總站控制箱與各噴霧分站控制箱通信連接;
[0008] 所述噴霧降塵裝置的煤機上設置有煤機位置傳感器,所述煤機位置傳感器為紅外 線發射器,所述各噴霧分站控制箱內設有紅外線接收器,各噴霧分站控制箱內的紅外線接 收器能夠接收煤機位置傳感器發射的紅外線;
[0009] 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由煤機位置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噴霧分站控制箱 控制;割煤-移架噴霧點電動球閥由煤機位置傳感器、降架信號傳感器和升架完成信號傳 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控制箱完成控制;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 閥由降架信號傳感器、升架完成信號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控制箱完成控制;放頂煤 噴霧電動球閥由放頂煤信號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控制箱控制;
[0010] 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上安裝有多嘴噴頭,所述多嘴噴頭面向支架前端煤壁與垂直 方向呈45度設置;
[0011] 所述割煤-移架噴霧點在液壓支架前梁中端兩側均安裝有一組多嘴噴頭,其朝向 液壓支架前側運煤鎦子;
[0012] 所述第一護板噴霧點上安裝有一噴霧管,所述噴霧管上設置有4-7個朝向護板外 側設置的噴嘴,且所述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設置;
[0013] 所述第二護板噴霧點上安裝有一噴霧管,所述噴霧管上設置有4-7個朝向護板外 側設置的噴嘴,且所述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設置;
[0014] 所述放頂煤噴霧點上安裝有多嘴噴頭,所述多嘴噴頭與垂直面成15-20度設置朝 向液壓支架外前側運煤鎦子。
[0015]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本實用新型的噴霧降塵裝置設置了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噴霧點、第一護 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和放頂煤噴霧點,合理的進行了布設,依據採煤機位置的變化情 況進行配合操作,從而實現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噴霧點、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 板噴霧點和放頂煤噴霧點的自動噴霧,有效的提高了降塵效率,同時也節約了水資源。尤其 是設置的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很好的解決了液壓支架在降架、移架時相鄰兩 個支架的側護板空隙中的落煤及粉塵的有效加溼、除塵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所示為護板噴霧點結構示意圖;
[0019]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電氣原理示意圖;
[0020]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工作流程圖;
[0021] 其中:1為煤機位置傳感器,2為降架信號傳感器,3為升架完成信號傳感器,4為放 頂煤信號傳感器,5為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6為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7為第一護板 噴霧電動球閥,8為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9為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10為煤壁預溼噴霧, 11為割煤-移架噴霧,12為第一護板噴霧,13為第二護板噴霧,14為放頂煤噴霧,15為紅外 線接收器,16為液壓支架,17為噴霧孔,18為噴霧嘴。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附圖非限制性地公開了本實用新型所涉及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以下將結合 附圖詳細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23] 本實用新型所述噴霧降塵裝置包括噴霧裝置和液壓支架16,液壓支架16包括前 梁、頂梁和尾梁,且前梁、頂梁和尾梁活動連接;噴霧裝置包括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 噴霧點、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和放頂煤噴霧點,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置於液壓 支架16的前梁前端,用於煤壁預溼;所述割煤-移架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16的前梁後端, 用於液壓支架16移架時的噴霧除塵;所述第一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16頂梁的一側,所 述第二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16頂梁的另一側,用於液壓支架16移架過程中落煤的加 溼除塵;所述放頂煤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16尾梁兩側,用於控制放頂煤時產生的粉塵。
[0024] 噴霧降塵裝置的煤機上設置有煤機位置傳感器1,所述煤機位置傳感器1為紅外 線發射器,所述各噴霧分站控制箱內設有紅外線接收器15,各噴霧分站控制箱內的紅外線 接收器15能夠接收煤機位置傳感器1發射的紅外線。
[0025] 煤壁預溼噴霧點:位於液壓支架16的前梁前端,在噴霧點上安裝有一組多嘴噴 頭,其與風流方向呈15度,與垂直方向呈45度設置,且多嘴噴頭朝向支架前端的煤壁進行 高壓噴灑,實現對待採煤壁進行提前預溼的作用,從而減少採煤作業時的揚塵。
[0026] 割煤-移架噴霧點:位於液壓支架16前梁後端,左右兩側各安裝一組多嘴噴頭,且 多嘴噴頭朝向支架外側水平高壓噴灑,能夠實現採煤機割煤、液壓支架16移架時的噴霧除 塵。
[0027] 第一護板噴霧點:位於液壓支架16頂梁左側,安裝有一噴霧管,噴霧管上設有朝 向側護板外側進行高壓噴灑的噴霧嘴18,實現移架過程中收放側護板時相鄰兩支架的側護 板空隙中的落煤及粉塵的有效加溼除塵。在噴霧管上設有4-7個一字排開的噴嘴,噴嘴為 扇形廣角旋口陶瓷芯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角,側護板上對應噴霧嘴18開設相同數 量的噴霧孔,噴霧孔用於嵌入噴霧嘴18,噴霧管通過扣件固定在側護板的背面。
[0028] 第二護板噴霧點:位於液壓支架16頂梁右側,安裝有一噴霧管,噴霧管上設有朝 向側護板外側進行高壓噴灑的噴霧嘴18,實現移架過程中收放側護板時相鄰兩支架的側護 板空隙中的落煤及粉塵的有效加溼除塵。在噴霧管上設有4-7個一字排開的噴霧嘴18,噴 霧嘴18為扇形廣角旋口陶瓷芯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角,側護板上對應噴霧嘴18開 設相同數量的噴霧孔17,噴霧孔17用於嵌入噴霧嘴18,噴霧管通過扣件固定在側護板的背 面。
[0029] 放頂煤噴霧點:位於液壓支架16尾梁的左右兩側,安裝一組多嘴噴頭,與垂直方 向呈15-20度角度高壓噴灑,控制放頂煤時產生的粉塵。
[0030] 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5、割煤-移架噴 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6、第一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 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7、第二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8和放 頂煤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9。
[0031] 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5由煤機位置信號傳感器控制,當採煤機經過編號為N#單 元的分站控制箱時,N#分站控制箱接收到採煤機發來的紅外線信號,從而捕捉煤機位置信 息上傳至總站控制箱,總站控制箱根據預設參數向N#分站控制箱下行單元的1-9個分站控 制箱分站控制箱發送開啟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5閥門指令,實施煤壁預溼自動噴霧,煤 壁預溼噴霧預設參數有:噴霧間隔、同噴單元和噴霧延時。
[0032] 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的割煤信號由降架信號傳感器2控制,移架信號由升架 完成信號傳感器3控制,當某個單元進行液壓支架16的降架、升架動作時,本單元分站控制 箱接收降架信號傳感器2和升架完成信號傳感器3信號,將升架動作、升架動作信號上傳至 總站控制箱,總站控制箱根據預設參數向本單元及本單元下風流1-5個單元分站控制箱發 送開啟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閥門指令,實施割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的自動噴霧。
[0033] 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7由降架信號傳感器2控制,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由升 架完成信號傳感器3控制,當液壓支架16降架動作時,降架信號傳感器2即感知本支架的 移架動作開始信號,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7和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實施自動噴霧。升 架完成時,升架完成信號傳感器3感知本支架的移架動作完成信號,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 閥7和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關閉閥門停止噴霧。
[0034] 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9由放頂煤信號傳感器4控制,當放頂煤動作時,系統即感知 到本支架放頂煤信號傳感器4發來的本支架的放煤動作開始信號,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9 開啟閥門實施放頂煤自動噴霧。
【權利要求】
1. 一種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噴霧降塵裝置包括噴霧裝置 和液壓支架,所述液壓支架包括前梁、頂梁和尾梁,且前梁、頂梁和尾梁活動連接;所述噴霧 裝置包括煤壁預溼噴霧點、割煤-移架噴霧點、第一護板噴霧點、第二護板噴霧點和放頂煤 噴霧點,所述煤壁預溼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的前梁前端;所述割煤-移架噴霧點置於液壓 支架的前梁中端,用於煤機割煤和液壓支架移架時的噴霧除塵;所述第一護板噴霧點置於 液壓支架頂梁左側側護板上,所述第二護板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頂梁右側側護板上;所述 放頂煤噴霧點置於液壓支架尾梁兩側。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煤壁預溼 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煤壁預溼噴霧電動球閥、割煤-移架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割 煤-移架噴霧電動球閥、第一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第二 護板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和放頂煤噴霧點的水路執行元件是 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噴霧降塵 裝置上設置有噴霧總站控制箱,在液壓支架的頂梁前段中間位置設置有噴霧分站控制箱, 所述噴霧總站控制箱與各噴霧分站控制箱通信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噴霧降塵 裝置的煤機上設置有煤機位置傳感器,所述煤機位置傳感器為紅外線發射器,所述各噴霧 分站控制箱內設有紅外線接收器,各噴霧分站控制箱內的紅外線接收器能夠接收煤機位置 傳感器發射的紅外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煤壁預溼 噴霧電動球閥由煤機位置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噴霧分站控制箱控制;割煤-移架噴霧點 電動球閥由煤機位置傳感器、降架信號傳感器和升架完成信號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 控制箱完成控制;第一護板噴霧電動球閥、第二護板噴霧電動球閥由降架信號傳感器、升架 完成信號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控制箱完成控制;放頂煤噴霧電動球閥由放頂煤信號 傳感器獲取信號發送至分站控制箱控制。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煤壁預溼 噴霧點上安裝有多嘴噴頭,所述多嘴噴頭面向支架前端煤壁與垂直方向呈45度設置。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割煤-移 架噴霧點在液壓支架前梁中端兩側均安裝有一組多嘴噴頭,其朝向液壓支架前側運煤鎦 子。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護板 噴霧點上安裝有一噴霧管,所述噴霧管上設置有4-7個朝向護板外側設置的噴嘴,且所述 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設置。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護板 噴霧點上安裝有一噴霧管,所述噴霧管上設置有4-7個朝向護板外側設置的噴嘴,且所述 噴嘴與垂直方向呈15-20度設置。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放工作面多點噴霧降塵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放頂煤噴 霧點上安裝有多嘴噴頭,所述多嘴噴頭與垂直面成15-20度設置朝向液壓支架外前側運煤 鎦子。
【文檔編號】E21C35/22GK203891919SQ201420185740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7日
【發明者】李曉軍, 居俊華 申請人:南通神華電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