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2:12:46 1
專利名稱:電機總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電機總成包括:電機,電機包括電機主體以及電機殼體,電機殼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第一容納腔的一端敞開,電機主體設於第一容納腔內,電機主體包括轉子組件以及定子組件,定子組件外套於轉子組件上,且定子組件與電機殼體固定連接;端蓋,端蓋的一端與電機殼體連接且封閉第一容納腔的敞開端,端蓋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容納腔,轉子組件的一端與端蓋可樞轉地連接,轉子組件的另一端與電機殼體可樞轉地連接;控制器,控制器在第二容納腔內與端蓋固定,控制器與電機主體電連接;蓋板,蓋板與端蓋連接且封閉第二容納腔,轉子組件包括:第一轉軸、轉子鐵芯、磁鋼及軸套。本實用新型的電機總成不僅結構緊湊,而且便於安裝配置。
【專利說明】電機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機總成。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電機與控制器為分體式結構,不便於整體安裝以及配置。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便於安裝、布局緊湊的電機總成。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以及電機殼體,所述電機殼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的一端敞開,所述電機主體設於所述第一容納腔內,所述電機主體包括轉子組件以及定子組件,所述定子組件外套於所述轉子組件上,且所述定子組件與所述電機殼體固定連接;端蓋,所述端蓋的一端與所述電機殼體連接且封閉所述第一容納腔的敞開端,所述端蓋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容納腔,所述轉子組件的一端與所述端蓋可樞轉地連接,所述轉子組件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機殼體可樞轉地連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容納腔內與所述端蓋固定,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機主體電連接;蓋板,所述蓋板與所述端蓋連接且封閉所述第二容納腔,轉子組件包括: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設有定位部,所述第一轉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電機殼體和所述端蓋樞轉連接;轉子鐵芯,所述轉子鐵芯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所述轉子鐵芯設有多個沿軸向的第三通孔;磁鋼,所述磁鋼設於所述第三通孔內;兩個隔磁擋板,兩個所述隔磁擋板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且分別與所述轉子鐵芯沿軸向的兩端相貼合;軸套,所述軸套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所述定位部與其中一個隔磁擋板相止抵,所述軸套與另一個隔磁擋板相止抵。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不僅結構緊湊,而且便於安裝配置。
[0006]優選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板;鋁基板,所述鋁基板與所述控制板平行設置,所述鋁基板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多個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一端與所述控制板連接且所述連接柱的另一端與所述鋁基板連接;導通件,所述導通件電連接所述鋁基板與所述控制板。
[0007]優選地,所述端蓋上設有第一接線孔,所述第一接線孔連通所述第一容納腔和所述第二容納腔;所述控制器的鋁基板上設有第一接線端子,所述定子組件上設有第二接線端子,所述第二接線端子經所述第一接線孔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接線端子與所述第二接線端子連接。
[0008]優選地,所述定子組件包括:定子鐵芯,所述定子鐵芯設有沿軸向的中間孔,所述中間孔與所述轉子組件套接;第一絕緣蓋,所述第一絕緣蓋與所述定子鐵芯沿軸向的一端固定;第二絕緣蓋,所述第二絕緣蓋與所述定子鐵芯沿軸向的另一端固定;接線座,所述接線座沿軸向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絕緣蓋連接;第二接線端子,所述第二接線端子與所述接線座沿軸向的另一端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第二接線端子上設有用於固定電機主體的線纜的掛鈎,所述掛鈎的開口背向所述定子鐵芯。
[0010]優選地,所述端蓋包括:第一板體;第一環形凸緣,所述第一環形凸緣與所述第一板體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一環形凸緣內套在所述第一容納腔上;第二環形凸緣,所述第二環形凸緣與所述第一板體的另一側連接且兩者之間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納腔;其中,所述蓋板包括第二板體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二板體的一側的第三環形凸緣,所述第三環形凸緣內套在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上。
[0011]優選地,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端蓋膠接;所述電機總成還包括絕緣密封板,所述絕緣密封板的邊緣與所述第一接線孔密封連接,所述絕緣密封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接線端子配合的第一通孔。
[0012]優選地,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上設有第二接線孔,所述第二接線孔貫通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且與所述第二容納腔連通;所述端蓋還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與所述第二接線孔密封連接,所述密封塞上設有供所述控制器的線纜引出的第二通孔。
[0013]優選地,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另一端設有第一開口,所述電機總成還包括聯軸器以及油泵,所述油泵包括油泵殼體以及第二轉軸,所述聯軸器穿過所述第一開口,且所述聯軸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另一端與所述轉子組件連接。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開口包括:第一孔段,所述聯軸器伸入所述第一孔段內;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與所述第一孔段的外端連接,所述第二孔段與所述第一孔段的連接處形成定位端面;所述油泵殼體與所述電機殼體固定連接,所述油泵殼體的一端設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內套在所述第二孔段上且所述定位凸部的端部與所述定位端面相止抵。
[0015]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的示意圖。
[0018]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轉子組件的示意圖。
[0019]圖3是圖2中沿A-A線的剖視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電機總成100,電機10,電機主體11,
[0022]轉子組件111、第一轉軸1111,轉子鐵芯1112,磁鋼1113,隔磁擋板1114,軸套1115,第三通孔1116,定位部1117,軸承1118,
[0023]定子組件112,定子鐵芯1121,第一絕緣蓋1122,第二絕緣蓋1123,接線座1124,第二接線端子1125,中間孔1126,掛鈎1127,
[0024]電機殼體12,第一容納腔121,敞開端122,第一開口 123,第一孔段1231,第二孔段1232,定位端面1233,第二軸承座124,
[0025]端蓋20,第二容納腔21,第一接線孔22,第一板體23,第一環形凸緣24,第二環形凸緣25,第二接線孔26,第一軸承座27,
[0026]控制器30,控制板31,鋁基板32,連接柱33,導通件34,第一接線端子35,
[0027]蓋板40,第二板體41,第三環形凸緣42,
[0028]絕緣密封板50,第一通孔51,
[0029]密封塞60,第二通孔61,密封板62,第一插入柱63,第二插入柱64,凸起65,
[0030]聯軸器70,油泵80,油泵殼體81,第二轉軸82,
[0031]密封件90。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3]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軸向」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0036]下面參考圖1-3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100。
[0037]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100,包括:電機10、端蓋20、控制器30以及蓋板40。電機10包括電機主體11以及電機殼體12,電機殼體12內設有第一容納腔121,第一容納腔121的一端敞開,電機主體11設於第一容納腔121內。端蓋20的一端與電機殼體12連接且封閉第一容納腔121的敞開端122,端蓋20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容納腔21。控制器30在第二容納腔21內與端蓋20固定,且控制器30與電機主體11電連接,蓋板40與端蓋20連接並封閉第二容納腔21。
[0038]其中,電機主體11包括轉子組件111以及定子組件112,定子組件112外套於轉子組件111上,且定子組件112與電機殼體12固定連接。轉子組件111的一端與端蓋20可樞轉地連接,轉子組件111的另一端與電機殼體12可樞轉地連接。具體的,參照圖2-3,轉子組件111包括:第一轉軸1111、轉子鐵芯1112、磁鋼1113、隔磁擋板1114以及軸套1115。如圖2所示,第一轉軸1111上設有定位部1117,第一轉軸1111的兩端分別與電機殼體12和端蓋20樞轉連接,轉子鐵芯1112外套在第一轉軸1111上。兩個隔磁擋板1114外套在第一轉軸1111上且分別與轉子鐵芯1112沿軸向的兩端相貼合,軸套1115外套在第一轉軸1111上,定位部1117與其中一個隔磁擋板1114相止抵,軸套1115與另一個隔磁擋板1114相止抵。如圖3所示,轉子鐵芯1112設有多個沿軸向的第三通孔1116,磁鋼1113設於第三通孔1116內。
[0039]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電機總成100,通過將電機主體11設於電機殼體12的第一容納腔121內,並利用端蓋20的一側將第一容納腔121的敞開端122密封;同時,通過將控制器30設於端蓋20的第二容納腔21上,並利用蓋板40將第二容納腔21密封,進而實現了電機10與控制器30的結構上的集成,除此之外,將控制器30與電機主體11電連接,實現了控制器30對電機主體11的控制。採用上述結構,將電機10與控制器30集成為一體式結構,不僅整體布局緊湊,而且便於安裝配置。
[0040]優選地,控制器30包括:控制板31、鋁基板32、連接柱33以及導通件34。如圖1所示,具體地,鋁基板32與控制板31平行設置,鋁基板32與端蓋20固定連接,連接柱33的一端與控制板31連接且連接柱33的另一端與鋁基板32連接,導通件34電連接鋁基板32與控制板31。在圖1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鋁基板32與端蓋20通過螺栓連接,且控制板31與鋁基板32平行設置,控制板31通過連接柱33固定在鋁基板32上。其中,連接柱33為塑料件,連接柱33的大端垂直插入鋁基板32內,連接柱33的小端垂直插入控制板31內。由此,鋁基板32與控制板31之間通過連接柱33進行機械連接且兩者之間通過導通件34進行電連接,同時,在保證控制器3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將鋁基板32與控制板31分層設置,進而減小了控制器30佔用的空間,使電機總成100結構緊湊、布局合理。
[0041]在一實施例中,參照圖1,端蓋20上設有第一接線孔22,第一接線孔22連通第一容納腔121和第二容納腔21 ;控制器30的鋁基板32上設有第一接線端子35,定子組件112上設有第二接線端子1125,第二接線端子1125經第一接線孔22伸入第二容納腔21,第一接線端子35與第二接線端子1125連接。具體地,第一接線端子35、第二接線端子1125可以是三相銅牌,第一接線端子35與鋁基板32連接並沿軸向延伸,第二接線端子1125與電機內的線纜連接並沿軸向延伸,第一接線端子35與第二接線端子1125部分貼合且兩者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進行連接。採用上述結構,通過第一接線端子35和第二接線端子1125將電機主體11與控制器30連接,使線路布置規整、有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鋁基板32與電機主體11的電連接方式不限於採用第一接線端子35和第二接線端子1125,還可以通過其他插接件插接連接。
[0042]在圖1所示的示例中,定子組件112包括:定子鐵芯1121、第一絕緣蓋1122、第二絕緣蓋1123、接線座1124以及第二接線端子1125。定子鐵芯1121設有沿軸向的中間孔1126,中間孔1126與轉子組件111套接,第一絕緣蓋1122與定子鐵芯1121沿軸向的一端固定,第二絕緣蓋1123與定子鐵芯1121沿軸向的另一端固定。接線座1124沿軸向的一端與第一絕緣蓋1122連接,第二接線端子1125與接線座1124沿軸向的另一端連接。
[0043]具體地,第一絕緣蓋1122和第二絕緣蓋1123插入定子鐵芯1121的安裝孔內且第一絕緣蓋1122和第二絕緣蓋1123的端部對定子鐵芯1121的端部形成覆蓋,同時,第二絕緣蓋1123上的邊緣設有供接線座1124插接的安裝孔,接線座1124—端插入第二絕緣蓋1123的安裝孔內,接線座1124的另一端設有供第二接線端子1125插入的插槽,第二接線端子1125的一端插入插槽內,第二接線端子1125的另一端穿過第一接線孔22並伸入到第二容納腔21內。由此,將第二接線端子1125設在定子鐵芯1121 —端的絕緣蓋上,不僅便於第二接線端子1125的線纜連接,而且避免了第二接線端子1125對定子組件112和轉子組件111磁場的擾亂。
[0044]有利地,如圖1所示,第二接線端子1125上設有用於固定電機主體11的線纜的掛鈎1127,掛鈎1127的開口背向定子鐵芯1121。第二接線端子1125採用上述結構有利於電機主體11上線纜的緊密固定,避免了線纜從開口處鬆脫。然而,第二接線端子1125的線纜連接結構不限於掛鈎1127,還可以是第二接線端子1125上的安裝通孔、凹槽等。
[0045]優選地,端蓋20包括:第一板體23、第一環形凸緣24以及第二環形凸緣25。如圖1所示,第一環形凸緣24與第一板體23的一側連接,第一環形凸緣24內套在第一容納腔121上,第二環形凸緣25與第一板體23的另一側連接且兩者之間限定出第二容納腔21。其中,蓋板40包括第二板體41以及連接在第二板體41的一側的第三環形凸緣42,第三環形凸緣42內套在第二環形凸緣25上。具體地,第一環形凸緣24、第二環形凸緣25、第三環形凸緣42均為套狀,第一環形凸緣24、第二環形凸緣25同軸設置且均垂直於第一板體23,第三環形凸緣42垂直於第二板體41。由此,端蓋20與電機殼體12、端蓋20與蓋板40之間均通過套接連接,便於裝拆。
[0046]在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控制器30與端蓋20膠接;電機總成100還包括絕緣密封板50,絕緣密封板50的邊緣與第一接線孔22密封連接,絕緣密封板50上設有與第二接線端子1125配合的第一通孔51。具體地,絕緣密封板50的形狀與第一接線孔22的形狀相一致,絕緣密封板50上的第一通孔51與第二接線端子1125的橫截面相一致。控制器30在第二容納腔21內與端蓋20不僅通過螺栓連接,而且第二容納腔21內注膠以將控制器30固定牢固,灌注的膠浸沒控制器30且膠與蓋板40不接觸。由此,利用絕緣密封板50將第一接線孔22密封,不僅增強了控制器30在第二容納腔21內膠注的密封性,而且提高了控制器30的連接穩定性以及抵抗衝擊的能力。
[0047]如圖1所示,優選地,第二環形凸緣25上設有第二接線孔26,第二接線孔26貫通第二環形凸緣25且與第二容納腔21連通。其中,端蓋20還包括密封塞60,密封塞60與第二接線孔26密封連接,密封塞60上設有供控制器30的線纜引出的第二通孔61。具體地,密封塞60包括依次連接的密封板62、第一插入柱63以及第二插入柱64,第一插入柱63與第二插入柱64同軸設置,第一插入柱63和第二插入柱64的橫截面為腰形。密封板62沿軸向的投影覆蓋第一插入柱63沿軸向的投影,第一插入柱63沿軸向的投影覆蓋第二插入柱64沿軸向的投影,相應地,第二接線孔26的形狀與密封塞60的形狀一致。採用密封塞60對端蓋20的第二接線孔26進行密封,不僅密封效果好,而且便於電纜線的引出。
[0048]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密封板62與第二環形凸緣25還通過沿軸向的螺栓固定以進一步增強密封塞60與第二凸緣連接的緊固性。有利地,第一插入柱63上還設有多個沿周向的環形凸起65。環形凸起65增強了密封塞60與第二環形凸緣25連接的密封性,防止外部灰塵進入第二容納腔21內。
[0049]具體地,端蓋20上設有第一軸承座27,電機殼體12上設有與第一軸承座27相對設置的第二軸承座124,第一轉軸1111的一端通過一個軸承1118連接到第一軸承座27上,第一轉軸1111的另一端通過另一軸承1118連接到第二軸承座124上。安裝時,將磁鋼1113內嵌入轉子鐵芯1112的第三通孔1116內且磁鋼1113的兩端通過隔磁擋板1114固定,進而形成了一個整體件,該整體件外套在第一轉軸1111上且該整體件的兩端分別通過軸套1115以及第一轉軸1111的定位部1117施以軸向固定。綜上,採用上述結構的轉子組件111,利用定位部1117以及軸套1115實現轉子鐵芯1112在第一轉軸1111上的固定,不僅結構簡單緊湊,而且便於裝拆。
[0050]優選地,如圖1所示,第一容納腔121的另一端設有第一開口 123,電機總成100還包括聯軸器70以及油泵80,油泵80包括油泵殼體81以及第二轉軸82,聯軸器70穿過第一開口 123,且聯軸器70的一端與第二轉軸82連接,聯軸器70的另一端與轉子組件111連接。由此,轉子組件111的第一轉軸1111與第二轉軸82通過聯軸器70連接,便於各個部件的維修以及更換。
[0051]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第一開口 123包括第一孔段1231以及第二孔段1232。聯軸器70伸入第一孔段1231內,第二孔段1232與第一孔段1231的外端連接,第二孔段1232與第一孔段1231的連接處形成定位端面1233。油泵殼體81與電機殼體12固定連接,油泵殼體81的一端設有定位凸部811,定位凸部811內套在第二孔段1232上且定位凸部811的端部與定位端面1233相止抵。第二孔段1232以及油泵殼體81採用上述結構,便於安裝定位。
[0052]如圖1所示,有利地,電機總成100還包括密封件90,油泵殼體81與電機殼體12的連接處、電機殼體12與端蓋20的連接處、端蓋20與蓋板40的連接處設有密封件90。具體地,第一環形凸緣24的周向外邊緣設有容納密封件90的環形凹槽,第三環形凸緣42的周向外邊緣設有容納另一密封件90的環形凹槽,油泵殼體81的端面設有容納密封件90的環形凹槽。
[0053]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54]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包括: 電機,所述電機包括電機主體以及電機殼體,所述電機殼體內設有第一容納腔,所述第一容納腔的一端敞開,所述電機主體設於所述第一容納腔內,所述電機主體包括轉子組件以及定子組件,所述定子組件外套於所述轉子組件上,且所述定子組件與所述電機殼體固定連接; 端蓋,所述端蓋的一端與所述電機殼體連接且封閉所述第一容納腔的敞開端,所述端蓋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容納腔,所述轉子組件的一端與所述端蓋可樞轉地連接,所述轉子組件的另一端與所述電機殼體可樞轉地連接;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二容納腔內與所述端蓋固定,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機主體電連接;及 蓋板,所述蓋板與所述端蓋連接且封閉所述第二容納腔; 所述轉子組件包括: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設有定位部,所述第一轉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電機殼體和所述端蓋樞轉連接; 轉子鐵芯,所述轉子鐵芯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所述轉子鐵芯設有多個沿軸向的第三通孔; 磁鋼,所述磁鋼設於所述第三通孔內; 兩個隔磁擋板,兩個所述隔磁擋板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且分別與所述轉子鐵芯沿軸向的兩端相貼合; 軸套,所述軸套外套在所述第一轉軸上,所述定位部與其中一個隔磁擋板相止抵,所述軸套與另一個隔磁擋板相止抵。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器包括: 控制板; 鋁基板,所述鋁基板與所述控制板平行設置,所述鋁基板與所述端蓋固定連接; 多個連接柱,所述連接柱的一端與所述控制板連接且所述連接柱的另一端與所述鋁基板連接; 導通件,所述導通件電連接所述鋁基板與所述控制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 所述端蓋上設有第一接線孔,所述第一接線孔連通所述第一容納腔和所述第二容納腔; 所述控制器的鋁基板上設有第一接線端子,所述定子組件上設有第二接線端子,所述第二接線端子經所述第一接線孔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所述第一接線端子與所述第二接線端子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定子組件包括: 定子鐵芯,所述定子鐵芯設有沿軸向的中間孔,所述中間孔與所述轉子組件套接; 第一絕緣蓋,所述第一絕緣蓋與所述定子鐵芯沿軸向的一端固定; 第二絕緣蓋,所述第二絕緣蓋與所述定子鐵芯沿軸向的另一端固定; 接線座,所述接線座沿軸向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絕緣蓋連接; 所述接線座沿軸向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接線端子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接線端子上設有用於固定電機主體的線纜的掛鈎,所述掛鈎的開口背向所述定子鐵芯。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包括: 第一板體; 第一環形凸緣,所述第一環形凸緣與所述第一板體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一環形凸緣內套在所述第一容納腔上; 第二環形凸緣,所述第二環形凸緣與所述第一板體的另一側連接且兩者之間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納腔; 其中,所述蓋板包括第二板體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二板體的一側的第三環形凸緣,所述第三環形凸緣內套在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上。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絕緣密封板,所述絕緣密封板的邊緣與所述第一接線孔密封連接,所述絕緣密封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接線端子配合的第一通孔。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上設有第二接線孔,所述第二接線孔貫通所述第二環形凸緣且與所述第二容納腔連通; 還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與所述第二接線孔密封連接,所述密封塞上設有供所述控制器的線纜引出的第二通孔。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容納腔的另一端設有第一開口, 所述電機總成還包括聯軸器以及油泵,所述油泵包括油泵殼體以及第二轉軸,所述聯軸器穿過所述第一開口,且所述聯軸器的一端與所述第二轉軸連接,所述聯軸器的另一端與所述轉子組件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機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開口包括: 第一孔段,所述聯軸器伸入所述第一孔段內; 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與所述第一孔段的外端連接,所述第二孔段與所述第一孔段的連接處形成定位端面; 所述油泵殼體與所述電機殼體固定連接,所述油泵殼體的一端設有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內套在所述第二孔段上且所述定位凸部的端部與所述定位端面相止抵。
【文檔編號】H02K11-00GK204290629SQ201420734098
【發明者】李加軍 [申請人]惠州比亞迪電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