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8:16:56 1
專利名稱: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
背景技術:
由於水環境汙染加劇且能源短缺,對汙水進行處理並回用,受到人們越來越高的關注,對工業廢水處理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於工業工業可生化性較差,為了改善汙水可生化性,一般汙水處理工藝中會增加厭氧預處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確保生物處理的效果。預處理工藝典型流程為:一厭氧酸化水解池一中間沉澱池一,沉澱池汙泥再回流到水解池。目前由於厭氧酸化水解池、中間沉澱池單獨布置,並採用管道連接。因此大多存在建設佔地面積大的問題,在城市用地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此問題尤為突顯;而且採用管道連接,會增加汙水處理系統的水頭損失,造成汙水廠水頭損失增加,不利於節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整體結構佔地小、有利於節能的用於汙水預處理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將厭氧酸化水解池和沉澱池組合在一體,最大限度節省佔地,同時減少構築物之間的管道連接,,達到節地和節能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主要包括池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內設有厭氧酸化水解區和設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上部的沉澱區。所述池體還設置有與沉澱區連通的汙泥渠道,同時通過汙泥回流泵與厭氧酸化水解區連接。該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包括並行設置的至少兩組池體,汙泥渠道、汙泥回流泵房和進水井設置在兩組相鄰池體之間。厭氧酸化水解區採用迴轉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線段和位於直線段兩端的圓弧段;沉澱區採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的直線段的上·部。汙泥渠道設置在兩組池體之間的中間隔牆上部。汙泥回流泵房和進水井分別設置在兩組池體厭氧酸化水解區的圓弧端之間。使用時,上部汙水通過閘門控制進入沉澱區進行泥水分離,下部汙水通過預留通道一直在厭氧酸化水解區內循環流動,保證酸化水解效果,兩者有機的整合在一個池體內,減小了典型汙水預處理功能區的佔地面積;減少管道及彎頭等配件設置,減小水頭損失。本實用新型將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內,兩個區域通過堰門連接,減小汙水預處理構築物的佔地面積,同時最大程度避免採用更多管道連接造成的水頭損失,使得水流更加順暢;同時將預處理單元簡化為一個構築物,便於運行中的管理和監測。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上層平面參考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下層平面參考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剖視參考圖。圖4為現有技術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總平面布置參考圖。[0011]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的總平面布置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池體,所述池體I內設有厭氧酸化水解區2和設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上部的沉澱區3。該沉澱池包括並行設置的至少兩組池體1,兩組相鄰池體之間設置汙泥渠道6、汙泥回流泵房7和進水井4。厭氧酸化水解區2採用迴轉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線段和位於直線段兩端的圓弧段;沉澱區3採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的直線段的上部。汙泥渠道6設置在兩組池體之間的中間隔牆上部。汙泥回流泵房7和進水井4分別設置在兩組池體厭氧酸化水解區2的圓弧端之間。進水井4通過閘門與沉澱區3的出水渠5連接。其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於:I組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包括池體I,厭氧酸化水解區2採用迴轉式廊道的布置型式。池體I數量為Ii1,厭氧酸化水解區2中迴轉式廊道數量為H2,沉澱區分格數量為《3。所述池體數量為% , 是1、2、4 ;每一池體內設置一個厭氧酸化水解迴轉式廊道區,每一厭氧酸化水解區迴轉式廊道區內設置廊道數量為. , 是2或4 ;沉澱區分格數量為n3 ,+ 是的I或2倍,即每個厭氧酸化水解區迴轉式廊道上可設置I個或2個沉澱區。池體設置二個主要功能分區,分別完成汙水厭氧酸化水解和沉澱的功能。需處理汙水進入採用迴轉式廊道布置型式的厭氧酸化水解區,進行汙水的預處理;經過處理後汙水通過可調節堰門進入沉澱區,進行泥水分離,經泥水分離後汙水流入下到處理單元處理;沉澱後汙泥通過設置在沉澱區的刮吸泥機將泥排入設置在中部的汙泥渠道6 ;汙泥渠的汙泥排入設置在端部的汙 泥泵房,通過設置的回流汙泥泵將汙泥回流至厭氧酸化水解區,保持池內汙泥濃度;泵房內同時設置剩餘汙泥泵,根據需要將多餘汙泥排放至汙泥處理單元。所述二個主要功能分區,厭氧酸化水解區池型為迴轉式廊道,沉澱區矩形池型,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直線廊道上部,二個主要功能分區者有機的整合在一個池體內。汙泥回流泵房7和進水井4布置在兩端的兩個圓形廊道之間,分別布置在一端,均與池體合建,而且可根據總圖布置需要兩者互換位置。進水井4與出水渠5之間設置閘門,使用時,若水質發生變化、厭氧酸化水解區或沉澱區發生故障時,可通過進水井和沉澱區出水渠道的閘門啟閉,實現對厭氧酸化水解區和沉澱區的超越,汙水直接進入下個處理單元。本實用新型池體結構可以避免各功能分區通過管道進、出水及配水,不用設置管道及彎頭,減小水頭損失;由於採用一體化設計,減小了池體的佔地面積,達到節能和節地的目的。效益下面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佔地面積省和節能方面的效益:汙水處理單元的佔地面積為構築物的佔地面積和構築物周邊道路面積的和,設汙水處理規模為5萬m3/d,採用常規布置,佔地面積約S1=TTeOm2;採用本實用新型池體,佔地面積約 S2=5495m2。故採用本實用新型池體的佔地節省率為:
權利要求1.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主要包括池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內設有厭氧酸化水解區和設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上部的沉澱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還設置有與沉澱區連通的汙泥渠道,同時通過汙泥回流泵與厭氧酸化水解區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其特徵在於:該沉澱池包括並行設置的至少兩組池體,汙泥渠道、汙泥回流泵房和進水井設置在兩組相鄰池體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其特徵在於:厭氧酸化水解區採用迴轉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線段和位於直線段兩端的圓弧段;沉澱區採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的直線段的上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其特徵在於:汙泥渠道設置在兩組池體之間的中間隔牆上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其特徵在於:汙泥回流泵房和進水井分別設置在兩組池體 厭氧酸化水解區的圓弧端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體化厭氧酸化水解沉澱池,主要包括池體,其特徵在於所述池體內設有厭氧酸化水解區和設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上部的沉澱區。該沉澱池包括並行設置的至少兩組池體,兩組相鄰池體之間設置汙泥渠道、汙泥回流泵房和進水井。厭氧酸化水解區採用迴轉式廊道布置型式,包括直線段和位於直線段兩端的圓弧段;沉澱區採用平流式矩形型式,沉澱區布置在厭氧酸化水解區的直線段的上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汙水的典型預處理的厭氧酸化水解池和沉澱池有機的結合起來,減小了典型汙水預處理功能區的佔地面積;減少管道及彎頭等配件設置,減小水頭損失。
文檔編號C02F9/14GK203159391SQ20132011582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明者金彪, 姚枝良, 秦樂福, 喻立軍, 高愛剛, 朱壽華 申請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