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最好吃的麵包(為什麼這塊麵包能稱霸粵港澳)
2023-04-20 03:18:29 2
嘉頓利是糖,大紅罐裝的嘉頓餅乾,是兒時記憶裡過年的色彩。如果說利是糖和餅乾是童年最熱切的期待,那麼嘉頓生命麵包,一定是童年最長久的陪伴。
圖©anubisxchow
每天上學前,媽媽把生命麵包和瓶裝鮮奶放在桌子上,然後進廚房煎雞蛋,半島君在飯桌前剝著麵包紙,剛打開口子,就聞到了陣陣奶香~
厚薄均勻、整齊排列的麵包片,頂部鼓成好看的圓弧形,像一頂廚師帽,輕盈柔軟的質感,讓我忍不住吃了一片又一片,往往煎蛋還沒出鍋,就吃了半袋。
經典的包裝、樸素的蛋奶香、實在的分量...每一個沒睡飽就要起床的時刻,因為生命麵包的存在,而變得容易一些。
你能猜到這個童年味道是哪一年正式面世的嗎?答案是上世紀60年代,生命麵包絕對算得上袋裝麵包的「始祖」。
除此以外,其他嘉頓麵包,如芝麻包、熱狗包,也造就了漢堡包、熱狗等茶餐廳美食。今期,半島君想和你聊聊,關於嘉頓麵包的歲月回憶和美味故事~
童年的美味,不朽的經典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生命麵包的名字是有原因的。
60年代,香港還是一個為飽腹發愁、缺乏營養認知的時代,當時的麵包只有飽肚作用,而嘉頓開闢了在麵包中加入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先河,希望更多人借食用麵包補充營養素,所以取名「生命麵包」。
▼
60年代的廣告
生命麵包的包裝設計也別出心裁,考慮到南方氣候潮溼,嘉頓採用防潮的蠟紙包裝,完美保證了麵包的新鮮鬆軟,經過59年,包裝仍然保持當初的格仔設計,只是以前用的蠟紙袋,變成現在的塑料裝。
▼
現在還有蠟紙裝的生命麵包,
口感也是最好的
集好吃、有營養、可儲存等優點於一身的生命麵包,不僅深受大眾喜歡,還獲得了政府青睞,作為主要賑災食物。
一罐鷹嘜煉奶、兩袋生命麵包,曾陪伴香港人度過不少艱難的歲月。
▼
70年代市民領取救災食物
發展至今,生命麵包已經有3個口味:綠色包裝的「蜜糖雞蛋」口味香濃,有著濃鬱蛋香和蜜糖甜味,口感最好;橙色包裝的「麥纖維」主打高纖,加入麥粉、麥糠和麥芽,容易消化;藍色包裝的「高蛋白質」,主打補充蛋白質的功效。
即便現在樓下就有麵包店,但半島君還是時不時往家裡帶一袋生命麵包,每一個加完班回家的深夜,每一次出遠門的歸程,這一份陪伴總能讓我感到安慰。
圖©chimanomart
拿2片生命麵包,在其中一片塗上頂好花生醬,蓋上另一片微微壓實,蘸滿雞蛋液,放到油鍋裡用小火慢煎,煎至金黃酥脆時出鍋,沿對角線切個十字,細細淋上幾圈煉奶,一份最簡單的港式西多士就做好了,加一杯微波爐叮好的牛奶,屬於一個人的深夜食堂。
一口咬下去,麵包片的柔軟襯託出雞蛋的酥香,花生醬的香濃絲毫不膩,煉奶的奶甜在舌尖上跳躍,那無數漂泊、疲倦、孤獨的夜,都因為有西多士這一抹金色照進來,而多了一分溫馨香甜。
圖©eatwhattonight
除了生命麵包,嘉頓還有小小個的手指餐包、芝士煙肉味和香辣牛肉味都一樣棒呆的奶油麵包,等等幾十種不同口味,多到半島君現在還沒探索完。
香港茶餐廳的靈魂:嘉頓麵包
西多士、漢堡、熱狗…吃慣茶記的朋友都知道,不少經典的美食的製作都離不開麵包。在香港,大多數茶餐廳為了品質穩定,都會選擇嘉頓麵包。
最經典的莫屬港式漢堡包。
據說,這款小食是當年麥當勞剛來香港開店時,茶餐廳的師傅用嘉頓芝麻包和街市牛肉模仿的產物。
別看它既沒有漢堡王安格斯牛肉的特色,也沒有麥記的名氣,但憑著烘得熱辣燙手的麵包片,全熟牛肉扒的家常風味,和香港人愛創新的「獅子山精神」,在香港小食龍虎榜也佔得一席之地。
圖©nofood.nome
香港人喜歡用沙爹牛肉為基底,衍生出牛肉包、牛肉麵、牛肉串燒等美食,其中味道爆燈的沙爹牛肉包,就是用牛肉配合嘉頓芝麻包製成的。
起油鍋,滑入牛霖肉片,加沙嗲醬,配合淡奶和蠔油增香,快手爆炒,夾在烘烤得鬆脆的嘉頓麵包裡,哇,醬汁濃厚,肉片細嫩,豐富的味道一浪接一浪地衝擊著味蕾。
圖©_do.bao_
麵包夾香腸製成的港式熱狗,已不止是食物,更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和文化象徵流行在年輕人當中。
一根牛油煎香的腸仔,夾在烘烤過的嘉頓熱狗包裡,再擠上S形的番茄醬或美乃滋,整個製作過程不用5分鐘,香脆燙口的港式熱狗已經送到嘴邊。
圖©rayhowm
嘉頓中心,老街坊的嗅覺回憶
有句話說,「人對氣味的記憶永遠不會遺忘」,也許話說得太過絕對,不過氣味確實是一種特殊的記憶。
我們記住的不僅僅是氣味本身,還有那些和它連在一起的情感和記憶,只要聞到那股熟悉的味道,內心深處的情愫會被瞬間勾起。
在深水埗,周邊老街坊所擁有的共同記憶,就是嘉頓中心。30-60年代,嘉頓中心烘焙時,濃鬱的蛋奶甜香和穀物焦香瀰漫整個街區。
嘉頓中心的頂層是一個顯眼的鐘樓,以前大家談生意,或者談戀愛,都會約在嘉頓見面,久而久之,嘉頓中心作為一個地標性建築,幾十年佇立風雨之中,見證了無數人的擁抱笑淚和際遇浮沉。
到了70年代,嘉頓中心的烘焙廠房搬到了深井,現在的嘉頓中心已經改為品牌展館和cafe,對外開放,對嘉頓有情意結的朋友,不妨到此一遊~
展館裡可以看到嘉頓公司的發展歷史,和各種糖果餅乾麵包歷年的包裝設計,在裡面逛上一圈,和嘉頓有關的回憶湧上心頭。
cafe提供種類不多的咖啡蛋糕和西餐,咖啡的紙杯還印著生命麵包經典的藍白格仔花紋,可愛~捧著藍白紙杯,喝上一口熱啡,被嘉頓勾起的一切記憶,隨著咖啡的熱度傳遍身體。
圖©marieangepoirier
嘉頓的故事,不止麵包
嘉頓麵包的故事,起步於60年代,事實上,嘉頓創始於20年代,風風雨雨90幾年,歷經風光磨難,歷史變遷。
比如,經歷了大火之後廢墟上的重建,在抗日戰爭中晝夜不停為前線輸送餅乾,在擴張規模的同時,不忘研發有益的維他命麵包等等。
對我而言,嘉頓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美食標誌,它更像是一位陪伴成長和見證回憶的老朋友。
微信公眾號改版了,朋友們,按照下面的動圖給半島便利店設置星標(只需3步),不然會很容易錯過半島君的文章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