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4:20:01 1
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15-30份,姜半夏10-20份,九香蟲15-45份,大黃10-20份,枳實10-30份,地榆炭10-30份,海螵蛸10-40份。本發明的中藥方劑生津清熱、涼血止血、制酸止痛,治療腸胃出血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
【背景技術】
[0002]腸胃出血通常因腸胃本身的炎症、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常見病因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胃癌、直腸炎、直腸癌等。臨床表現為嘔血、便血,出血量400ml以內可無症狀,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貧血或進行性貧血、頭暈、軟弱無力,突然起立可產生暈厥、口渴、肢體冷感及血壓偏低等。大量出血達全身血量30%~50%即可產生休克,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四肢溼冷、口唇發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至測不到、脈壓差縮小及脈搏快而弱等,若處理不當,可導致死亡。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15-30份,姜半夏10-20份,九香蟲15-45份,大黃10-20份,枳實10-30份,地榆炭10-30份,海螵蛸10-40份。
[0005]優選的,所述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20份,姜半夏20份,九香蟲30份,大黃20份,枳實20份,地榆炭20份,海螵蛸30份。
[0006] 用法:水煎服,每日I劑,每日2次。
[0007]本發明中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0008]徐長卿,辛、溫,歸肝、胃經,祛風活血,利水消腫,散寒止痛,常用於風溼痺痛、牙痛、胃痛以及外科手術後疼痛。
[0009]姜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降逆止嘔,用於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0010]九香蟲,鹹,溫,歸肝、脾、腎經,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0011]大黃,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主治實熱便秘,熱結胸痞,溼熱瀉痢,胃熱嘔吐,吐血,咯血。《神農本草經》記載: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殺(《御覽》,此下有道字),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0012]枳實,苦,辛,寒,歸脾、胃、肝、心經,主治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瀉痢後重;結胸;胃下垂,《用藥心法》記載:枳實,潔古用去脾經積血,故能去心下痞,脾無積血,則心下不痞。
[0013]地榆炭,苦、酸,涼,歸肝、胃、大腸經,涼血止血,瀉火斂瘡,酸澀收斂,性涼清熱,昧苦沉降,直達下焦,治血熱妄行之證,專清下焦血熱,用於便血、尿血,崩漏諸證。[0014]海螵蛾,味鹹、潘,性微溫,歸肝、腎經,除溼,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綱目二》記載: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
[0015]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中藥方劑生津清熱、涼血止血、制酸止痛,治療腸胃出血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作描述,但是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0017]實施例1
[0018]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15份,姜半夏10份,九香蟲15份,大黃20份,枳實10份,地榆炭30份,海螵蛸20份。
[0019]實施例2
[0020]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30份,姜半夏15份,九香蟲45份,大黃15份,枳實30份,地榆炭30份,海螵蛸10份。
[0021]實施例3
[0022] 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20份,姜半夏20份,九香蟲30份,大黃20份,枳實20份,地榆炭20份,海螵蛸30份。
[0023]實施例4
[0024]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30份,姜半夏20份,九香蟲20份,大黃10份,枳實20份,地榆炭10份,海螵蛸40份。
[0025]方中,徐長卿有祛風活血、散寒止痛之功效;姜半夏降逆止嘔;九香蟲理氣止痛;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枳實消積除脹;地榆炭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作用,是治療血熱各種出血及水火燙傷等常用藥物;海螵蛸除溼,制酸,止血,斂瘡。諸藥配伍,共奏生津、清熱、涼血、止血、制酸、止痛的功效。
[0026]利用本發明的中藥製劑對114例腸胃出血患者臨床治療觀察,7天內治癒83例,15天內除I例無效外全部治癒,治療期間無不適反應,治癒後隨訪均無復發,該無效病例為腫瘤引起胃出血,行胃切除術。
[0027]典型病例I
[0028]李**,男,36歲,患有胃潰瘍多年,就診前發熱,體溫38°C,疑是感冒,自服康泰克等感冒藥。第二天嘔吐血,色黑,並上腹部隱隱作痛,即刻來診。泛酸,嘔心,舌質紅,苔薄白,脈弦,診斷為胃出血,即用此方加減治療,7天後複診,諸證皆除,隨訪2年無復發。
[0029]典型病例2
[0030]崔**,女,51歲,四年十二指腸潰瘍史,最近出現便血,初為黑色,後為暗紅色,用本發明的中藥製劑治療5天後,症狀基本消失,繼續服用兩天痊癒,隨訪2年無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卿15-30份,姜半夏10-20份,九香蟲15-45份,大黃10-20份,枳實10-30份,地榆炭10-30份,海螵蛸10-4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胃出血的中藥方劑,其特徵在於,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製成:徐長 卿20份,姜半夏20份,九香蟲30份,大黃20份,枳實20份,地榆炭20份,海螵蛸30份。
【文檔編號】A61P7/04GK103720974SQ201410019139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16日
【發明者】劉茂榮 申請人:劉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