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轉運病床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21:48:3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輔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轉運病床。
背景技術:
轉運床是用於醫院轉送患者的運輸裝置,在現有的裝運病床上,都沒有氧氣供應裝置,或者都是通過小推車人工推動的,費時費力,運送麻煩;在用病床轉運重病人過程中,監護儀容易摔落損壞,或在室外環境下,因光線過強,監護儀上的數據看不清,為此我們提出多功能轉運病床,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多功能轉運病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多功能轉運病床,包括承載板,承載板的底端通過支架安裝有萬向輪,承載板的一側頂端設有儀器放置盒,承載板的另一側設有氧氣放置架,所述儀器放置盒包括盒體,盒體的頂端設有開口,盒體的內部底端設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的頂端連接有支撐板,支撐板上開有第一通孔,盒體的兩側側壁上均開有第二通孔,支撐板和盒體之間通過轉軸連接,轉軸的一端設有第二手柄,且第二手柄位於盒體的外部,支撐板的頂端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靠近第一固定板的一側設有第二彈簧,第二彈簧的另一端連接有移動板。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氧氣放置架上放置有氧氣瓶,氧氣瓶上設有壓力表,氧氣放置架包括環形固定圈、掛鈎、支撐杆和底座,掛鈎的底端設有支撐杆,支撐杆上設有環形固定圈,支撐杆的底端連接有底座,底座上設有第一緩衝墊,所述環形固定圈包括抱箍、連接塊和固定環,抱箍的一側通過連接塊連接有固定環,抱箍遠離連接塊的一側設有開口,開口處設有螺釘,固定環內壁上設有第二緩衝墊,固定環遠離連接塊的一側開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設有連接杆,連接杆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連接杆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弧形定位板和第一手柄,弧形定位板位於固定環的內部,第一手柄位於固定環的外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板的頂端設有滑軌,且滑軌位於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移動板的底部設有滑塊,滑塊和滑軌相配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盒體上的第二通孔內設有軸承,轉軸的一端安裝在一側軸承上,轉軸的另一端穿過軸承連接有第二手柄。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承載板的兩側均設有護欄,且護欄與承載板活動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移動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側壁上設有限位塊,且限位塊位於第一固定板和移動板的側壁頂端。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底端設有裝輪,且轉輪位於支撐杆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過在承載板上設有儀器放置盒,儀器放置盒的內部設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移動板、第二彈簧和支撐板,第一固定板和移動板在第二彈簧的作用下能夾持不同大小的儀器,同時支撐板上設有轉軸,轉軸上連接有第二手柄,通過第二手柄調整支撐板的角度,支撐板帶動監控儀轉動,使監控儀的屏幕在陽光下也能看清;
2、通過在承載板的一側設有氧氣放置架,氧氣放置架上設有環形固定圈,環形固定圈上包括抱箍、弧形定位板和固定環,抱箍能夠在支撐杆上上下移動,弧形定位板和固定環能夠對不同尺寸的氧氣瓶進行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功能轉運病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功能轉運病床的儀器放置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功能轉運病床的儀器放置盒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功能轉運病床的氧氣放置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功能轉運病床的環形固定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萬向輪、2承載板、3儀器放置盒、4氧氣放置架、5掛鈎、6支撐杆、7氧氣瓶、8壓力表、9第一緩衝墊、10底座、11螺紋孔、12螺釘、13抱箍、14連接塊、15固定環、16第二緩衝墊、17弧形定位板、18連接杆、19第一手柄、20盒體、21第一彈簧、22轉軸、23第一固定板、24移動板、25第二彈簧、26第二固定板、27支撐板、28第二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5,多功能轉運病床,包括承載板2,承載板2的底端通過支架安裝有萬向輪1,承載板2的一側頂端設有儀器放置盒3,承載板2的另一側設有氧氣放置架4,儀器放置盒3包括盒體20,盒體20的頂端設有開口,盒體20的內部底端設有第一彈簧21,第一彈簧21的頂端連接有支撐板27,支撐板27上開有第一通孔,盒體20的兩側側壁上均開有第二通孔,支撐板27和盒體20之間通過轉軸22連接,轉軸22的一端設有第二手柄28,且第二手柄28位於盒體20的外部,支撐板27的頂端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固定板23和第二固定板26,第二固定板26靠近第一固定板23的一側設有第二彈簧25,第二彈簧25的另一端連接有移動板24,氧氣放置架4上放置有氧氣瓶7,氧氣瓶7上設有壓力表8,氧氣放置架4包括環形固定圈、掛鈎5、支撐杆6和底座10,掛鈎5的底端設有支撐杆6,支撐杆6上設有環形固定圈,支撐杆6的底端連接有底座10,底座10上設有第一緩衝墊9,環形固定圈包括抱箍13、連接塊14和固定環15,抱箍13的一側通過連接塊14連接有固定環15,抱箍13遠離連接塊14的一側設有開口,開口處設有螺釘12,固定環15內壁上設有第二緩衝墊16,固定環15遠離連接塊14的一側開有螺紋孔11,螺紋孔11內設有連接杆18,連接杆18的外側壁上設有螺紋,連接杆18的兩端分別安裝有弧形定位板17和第一手柄19,弧形定位板17位於固定環15的內部,第一手柄19位於固定環15的外部,支撐板27的頂端設有滑軌,且滑軌位於第一固定板23和第二固定板26之間,移動板24的底部設有滑塊,滑塊和滑軌相配合,盒體20上的第二通孔內設有軸承,轉軸22的一端安裝在一側軸承上,轉軸22的另一端穿過軸承連接有第二手柄28,承載板2的兩側均設有護欄,且護欄與承載板2活動連接,第一固定板23和移動板24相互靠近的一側側壁上設有限位塊,且限位塊位於第一固定板23和移動板24的側壁頂端,底座10的底端設有裝輪,且轉輪位於支撐杆6的下方。
工作原理:1、將監護儀放置在盒體20的內部,監護儀的底部位於支撐板27上,第二彈簧25帶動移動板24在滑軌上滑動,將監護儀夾持在第一固定板23和移動板24之間,通過第二手柄28轉動轉軸22,轉軸22帶動支撐板27轉動,支撐板27帶動監護儀轉動,調整光線角度,使監護儀的屏幕在陽光下也能看清;
2、將氧氣瓶放置在底座10上,通過抱箍13調整兩個環形固定圈在支撐杆6上位置,使環形固定圈與氧氣瓶的高度相適應,通過固定環15上的連接杆18和弧形定位板17,使得不同大小的氧氣瓶在固定環15內都能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