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用圖像板及包括其的轉輪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0:02:16 2

本發明涉及轉輪用圖像板及包括其的轉輪,更詳細地,涉及安裝於在汽車或自行車等移動機構設置的轉輪,從而,以與上述轉輪的旋轉無關的方式顯示靜止狀態的圖像的轉輪用圖像板及包括其的轉輪。
背景技術:
圖1及圖2為以往轉輪用圖像板10的結構。參照圖1,以往的圖像板10直立配置於在汽車1安裝的輪轂20的外側部,並能夠以軸承(未圖示)為介質進行旋轉。並且,在下部安裝具有規定負荷的負荷11,在外部面配置標記、徽章或廣告圖像等多種形態的設計圖像I。
因此,在汽車1行駛的過程中,即使輪轂20進行旋轉,以往的圖像板10藉助負荷11的負荷不進行旋轉,且處於固定狀態,並可通過顯示停止狀態的圖像I來提供廣告效果或作為裝飾品的裝飾效果。
但是,軸承以使輪轂20和圖像板10進行相對旋轉運動的方式進行旋轉並在內部的球軸承產生摩擦力,如圖2所示,隨著汽車1的行駛所流入的行駛風力與向外部露出的圖像板10摩擦,在圖像板10生成旋轉力F1,從而存在當進行低速行駛時不進行旋轉的圖像板10反而在進行高速旋轉時向輪轂20的旋轉方向一同旋轉的問題。
並且,若汽車1在行駛過程中停止,則在上述負荷11產生向前方移動的慣性作用,從而存在圖像板10向與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的問題。
進而,上述負荷11配置於從圖像板10偏離的下部位置,因此,在上述軸承發生故障,從而使負荷11與圖像板10一同旋轉的情況下,藉助負荷11的偏離的負荷變化而發生振動,負荷11的負荷越大,所產生的振動越大,從而存在對汽車1的轉向功能產生消極影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本發明用於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即使在底板藉助軸承的摩擦力、行駛風力及慣性進行旋轉的過程中,安裝於上述底板的下部位置的主配重一同旋轉,藉助補償配重施加負荷,以便主配重複原的原位置,因此,可一直顯示固定狀態的圖像的轉輪用圖像板及包括其的轉輪。
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特徵,本發明提供轉輪用圖像板,上述轉輪用圖像板安裝於移動機構1的轉輪200,以與上述轉輪200的旋轉無關的方式顯示靜止狀態的圖像I,上述轉輪用圖像板包括:底板110,以直立的方式配置於在上述轉輪200設置的輪轂210的外部側或內部側,由此可相對於輪轂210獨立旋轉,在一側面或兩側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包括以旋轉軸線L為中心來沿著圓周方向延伸形成移動空間111的腔體112;主配重120,固定安裝於上述底板110的下部,用於向底板110的下部施加負荷;以及補償配重130,配置於上述移動空間111的內部,隨著上述主配重120向任意方向旋轉,上述補償配重130以在上述移動空間111內進行移動的方式施加負荷,以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特徵,本發明提供轉輪用圖像板,其特徵在於,上述主配重120為藉助隨著移動機構1的行駛而流入的行駛風力來向與上述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旋轉的葉輪120。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徵,,本發明提供轉輪用圖像板,其特徵在於,上述補償配重130為向上述移動空間111的內部注入規定量並以隨著上述主配重120的旋轉而藉助負荷使水面平行的方式進行位置移動來向上述底板110施加負荷的流體130。
根據本發明的還有一特徵,,本發明提供轉輪用圖像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擴張板113,上述擴張板113處於直立配置狀態,呈直徑相對大於上述底板110的板狀,安裝於底板110的一側面或邊緣,並在一側面或兩側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特徵,本發明提供轉輪,上述轉輪裝於移動機構1的下部,隨著旋轉,使上述移動機構1行駛,並顯示靜止狀態的圖像I,上述轉輪包括:輪轂210,在周圍夾著輪胎212,通過接收動力來進行旋轉;以及圖像板100,包括底板110、主配重120及補償配重130,上述底板110以直立的方式配置於在上述轉輪200設置的輪轂210的外部側或內部側,由此,能夠相對於輪轂210獨立旋轉,在一側面或兩側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包括以旋轉軸線L為中心,沿著圓周方向延伸形成移動空間111的腔體112,上述主配重120固定安裝於上述底板110的下部,用於向底板110的下部施加負荷;以及上述補償配重130配置於上述移動空間111的內部,隨著上述主配重120向任意方向旋轉,上述補償配重130以在上述移動空間111內進行移動的方式施加負荷,以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
發明的效果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
第一,即使在底板110藉助隨著移動機構1的行駛所產生的軸承的摩擦力及行駛風力或隨著在移動機構1的行駛過程中停止所產生的慣性進行旋轉的過程中,安裝於下部位置的主配重120也一同旋轉,配置於上述底板110的腔體112的內部的補償配重130在腔體112的移動空間111內進行移動,由此施加使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負荷,因此可顯示一直固定狀態的圖像I。
第二,在將藉助隨著上述移動機構1的行駛流入的行駛風力,向與輪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葉輪120用作上述主配重120的情況下,在以使輪轂210高速旋轉的方式增加葉輪120的旋轉速度的過正中,在葉輪120產生的慣性力及摩擦力F2一同會增加,因此,可使隨著高速行駛,底板110進行旋轉的旋轉力F1最小化。
第三,在將向上述移動空間111的內部注入的規定量流體130用作上述補償配重130的情況下,隨著主配重120進行旋轉,上述流體130瞬間可在移動空間111內以使水面平行的方式進行移動並施加負荷,因此,可使以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方式施加負荷的動作反應速度極大化。
第四,在上述底板110的一側面或邊緣周圍安裝呈直立配置的板狀且在外部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的擴張板113,因此,擴張板113的厚度可以小於底板110的厚度,同時,能夠使以與輪轂210的直徑相匹配的方式可配置圖像I的區域大幅度擴大。
並且,上述擴張板113可從底板110拆裝,從而,使用人員可變更任意配置的圖像I,在上述底板110直立配置於輪轂210的內部的情況下,可通過形成於擴張板113的一側缺槽115來貫通輪轂210的輪輻215,以此向輪胎內部插入擴張板113,因此增加使用人員的方便性,且提供容易交替擴張板113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及圖2為示出以往轉輪用圖像板的結構及動作原理的立體圖及側視圖。
圖3及圖4為示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的轉輪用圖像板安裝於輪轂的外側部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及側面剖視圖。
圖5及圖6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轉輪用圖像板安裝於多種移動機構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7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轉輪用圖像板安裝於輪轂的外部側的其他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8及圖9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轉輪用圖像板安裝於輪轂的內部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及側面剖視圖。
圖10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主配重呈葉輪形狀的立體圖。
圖11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呈葉輪形狀的主配重的動作原理的側視圖。
圖12至圖13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擴張板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側面剖視圖及立體圖。
圖14及圖15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補償配重的動作原理的側視圖。
圖16及圖17為示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圓板及球狀的補償配重的動作原理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以下的詳細說明,上述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及優點變得更加明確。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下。
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轉輪200為安裝於汽車或自行車等的移動機構1的下部並進行旋轉,且使移動機構1行駛並顯示靜止狀態的圖像I的轉輪,包括輪轂210及圖像板100。
其中,上述移動機構1為可藉助輪轂200行駛,並包括可安裝圖像板100的輪轂210的移動裝置,上述移動機構1不僅包括圖1、圖5及圖6所示的汽車、自行車及老式車,而且還包括如摩託車、高爾夫車、輪椅及輔助學步車等安裝有輪轂210的轉輪200的所有移動機構。
上述輪轂210為在周圍夾著輪胎212,且接收動力進行旋轉的輪部件,上述圖像板100以能夠獨立旋轉的方式安裝,根據移動機構1的種類,如汽車的輪轂,框架呈一體形,上述框架與驅動軸以能夠軸結合的紡絲旋轉,或者如自行車的輪轂,可包括:鋼圈214,用於夾著輪胎212;旋轉軸211,配置於上述鋼圈214的中央,從鎖鏈或引擎接收旋轉力來進行旋轉;以及多個輪輻215,連接上述旋轉軸211和鋼圈214,用於支撐負荷。
上述圖像板100為以能夠獨立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輪轂210,以與輪轂210的旋轉無關的方式顯示固定狀態的圖像I的單元,如圖3至圖9所示,包括底板110、主配重120及補償配重130。
上述底板110為形成圖像板100的本體的板狀部件,直立配置於在上述轉輪200設置的輪轂210的外側部或內部,相對於輪轂210,上述底板110可獨立旋轉。
而且,在底板110的一側面或兩側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包括具有以旋轉軸線L為中心,沿著圓周方向延伸形成的移動空間111的腔體112。
其中,上述底板110緊固於軸承150,由此,在直立配置於輪轂210的外側部或內部的狀態下,以軸承150為介質,可相對於輪轂210獨立旋轉。
上述圖像I為如標記、徽章或廣告圖像等的多種形態的設計圖像,在底板110的表面按圖案印刷上述圖像I,或者印刷上述圖像I的印張附著於底板110,或者在額外的圖像板印刷圖像I的狀態下,圖像板安裝於底板110,或者具有特定形狀的造型物以突出的方式安裝。
並且,優選地,如汽車的輪轂210,在與驅動軸相連接的內側部並未露出(能見),而是外側向外部露出的情況下,上述圖像I配置於底板110的外側面,如自行車的輪轂210,在兩側通過輪輻215同時向外部露出的情況下,上述圖像I分別配置於底板110的兩側面,從而增加圖像顯示效果。
而且,上述腔體112為提供用於移動補償配重130的空間及路徑的結構,上述腔體配112置於上述底板110的側部或中央部,並包括以底板110的旋轉軸線L為中心盡心旋轉的環狀移動空間111。
圖中示出上述底板110呈圓板形狀,但並不局限於此,上述底板110還呈橢圓形、三角形、四角形、多角形等的整體形狀。只是,優選地,如「O」字或「C」字形狀,上述腔體112整體成圓形狀。
同時,如圖3及圖4所示,在僅向外部露出外側部的輪轂210的情況下,圖像板100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輪轂210的外側部,為此,還包括緊固板140、軸承150及固定軸160。
更具體地,上述緊固板140為以直立的方式緊固於輪轂210的側部,以使圖像板100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輪轂210的板材,上述緊固板140呈板形狀,在周圍形成用於向在輪轂210突出配置的緊固螺栓217插入的多個緊固孔141,在中央形成用於緊固上述軸承150的緊固孔142。
並且,上述軸承150為緊固於緊固板140的中央部,從輪轂210的旋轉運動以物理的方式隔開圖像板的結構,外側周圍以固定於緊固板140的中央部的方式被緊固,在內側扣入結合固定軸160。
其中,在上述軸承150的情況下,具有不同內徑的多個個別軸承151、152連續緊固於內部,藉助基於各個個別軸承151、152的旋轉的摩擦力及慣性來減少使圖像板100旋轉的旋轉力F1(參照圖11)。
上述固定軸160為配置於軸承150和底板110之間,以與上述軸承150的中央部扣入結合的軸承150為介質,相對於上述緊固板140以能夠旋轉的方式緊固的側面部,如圖3所示,一端與軸承150的內側扣入結合,另一端緊固於底板110的中央部。
而且,在上述固定軸160的另一端形成用於螺絲結合的緊固孔161,如圖4所示,可藉助連續貫通在底板110中形成於與上述緊固孔161相對應位置的緊固孔113來旋轉結合的緊固螺栓162堅固地緊固於極板110的內側。
另一方面,在通過如自行車、摩託車、高爾夫車、輪椅及老式車等的輪輻215,輪轂210的兩側部同時露出的情況下,如圖7所示,圖像板100可安裝於輪轂210的外側部,但是,如圖8及圖9所示,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於輪轂210的內部。
更具體地,如圖7所示,軸承150的內側扣入結合於輪轂210的旋轉軸211,底板110的中央與軸承150的外側扣入結合,由此,在直立配置於上述輪轂210的外側部的黃臺下,可獨立旋轉。
其中,如緊固於上述汽車的輪轂210的方式,還可包括用於使軸承150的內側更加堅固地固定於旋轉軸211,或者用於使軸承150的外側更加堅固地安裝於底板110的額外的緊固板(未圖示)。
而且,如圖8及圖9所示,上述底板110直立配置於輪轂210的內部,由此不向外部突出,並可藉助輪輻215對圖像板100進行保護,且使外觀變得更加美麗。
為此,在上述軸承150中,內側的插入孔向側方向插入於在輪轂210水平配置的旋轉軸211並扣入結合,上述底板110緊固於軸承150的外側,由此,在直立配置於上述輪轂210的內部的狀態下,以軸承150為介質,相對於輪轂210,可獨立旋轉。
上述主配重120為即使輪轂210進行旋轉,以能夠使配置於圖像板100的圖像I一直以固定的狀態顯示的方式向底板110的下部施加負荷的負荷,如圖3及圖4所示,上述主配重120固定安裝於在向外部顯示的圖像I直立配置的狀態的底板110偏離的下部位置,並起到向底板110的下部施加負荷的功能。
其中,圖中示出上述主配重120呈彎曲的杆形狀,但並不局限於此,還呈如圓板或球狀等向底板110的下部施加負荷並可以使與外部空氣的摩擦最小化的形狀。
而且,如圖10至圖11所示,上述主配重120隨著可以為藉助隨著上述移動機構1的行駛所流入的行駛風力,向與上述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葉輪120。
在上述葉輪120的情況下,即使輪轂210高速旋轉,為使配置於底板110的圖像I以一直固定的狀態顯示,生成用於抵消隨著輪轂210的旋轉產生的旋轉力F1的相反方向的旋轉力F2(參照圖11)。
更具體地,上述葉輪120的旋轉軸121的端部固定設置於底板110的下部,在旋轉軸121的周圍配置以與從前方刮來的行駛風力進行摩擦並向與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相反旋轉的方式彎曲或具有傾斜形態的多個旋轉翼122。因此,上述旋轉翼122以旋轉軸121為中心,藉助行駛風力旋轉並生成上述旋轉力F2。
如上所述,安裝配置於底板110的下部,並藉助隨著移動機構1的行駛流入的行駛風力向與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的葉輪120,由此,藉助基於上述葉輪120的旋轉的慣性力F2和向旋轉翼122施加的摩擦力F2,抵消隨著移動機構1的行駛,在輪轂210進行旋轉的過程中產生的旋轉力F1,因此,以與上述輪轂210的旋轉無關的方式可顯示一直固定狀態的圖像1。其中,隨著上述旋轉翼122的旋轉,向與輪轂210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生成的慣性力F2因陀螺儀現象而產生。
另一方面,還可包括與上述底板110相比,呈直徑相對大的板狀,從而直立安裝於底板110的一側面或邊緣,一側面或兩側面配置規定的圖像I的擴張板113。
更具體地,如圖7所示,擴張板113呈直徑大的圓板形狀,由此,內側面的中央能夠以覆蓋底板110的一側面的形態緊固於底板110,且可在外側面配置上述圖像I。
並且,如圖12及圖13所示,上述擴張板113呈環形狀,內徑周圍安裝於底板110的邊緣,外部面與配置於上述底板110的圖像I相連接,或者可配置獨立形狀的圖像I。其中,如圖所示,在底板110的邊緣端部形成用於支撐所安裝的擴張板113的內徑周圍一側的臺階116,在內徑周圍的一側被上述臺階116支撐的狀態下,上述擴張板113藉助環狀的緊固環對內徑周圍的另一側施加壓力並螺絲結合,從而可堅固地固定於底板110。
其中,優選地,如圖12所示,在上述底板110安裝於擴張板113的情況下,向下部施加負荷的主配重120可安裝於擴張板113的偏離的下部位置,與通過上述擴張板113安裝於腔體112的下部位置的情況相比,隨著更從旋轉軸線L隔開,向底板110施加比上述旋轉力F2更大的力。
並且,優選地,在上述擴張板113呈環形狀,由此,內徑周圍安裝於底板110的邊緣的情況下,如圖13所示,由柔性材質形成且在圓周周圍上的一位置配置向寬度方向切開的缺槽115,從而通過上述缺槽115向輪輻215的內部插入,從而以拆裝的方式可交替設置於底板110。
上述補償配重130配置於移動卡空間111的內部,隨著上述主配重120與上述底板110一同向任意方向旋轉,在移動空間111內進行移動,從而,以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方式施加負荷。
其中,如圖3及圖4所示,上述補償配重130向移動空間111的內部注入規定量,從而,隨著上述主配重120旋轉,藉助負荷,以使水面平行的方式進行移動,由此,能夠以使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方式向底板110施加負荷的流體130。
因此,如圖14所示,在底板110旋轉的過程中,主配重120向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在移動空間111內,因流體130的右側部分下降,左側部分會上升的移動位置,向底板110的下部方向施加流體130的負荷,主配重120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並向原位置復原,由此,底板110的圖像I可維持原來狀態。
相反,在上述主配重120向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在移動空間111內,因流體130的左側部分下降,右側部分會上升的移動位置,向底板110的下部方向施加流體130的負荷,上述主配重120向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復原到原位置,由此,底板110的圖像I可維持原來狀態。
並且,作為上述流體130,與如水的一般流體相比,利用結冰溫度相對低的防凍液(Antifreezing Liquid),由此,在冬天等的寒冷天氣或如俄羅斯的寒冷地區,流體130以未結冰的狀態使圖像板100正常動作。
如上所述,作為上述補償配重130,利用向腔體112的移動空間111內部注入規定量的流體130,由此,隨著上述主配重120旋轉,以水面瞬間在移動空間111內平行的方式進行移動,因此,可使以能夠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方式施加負荷的動作反應速度極大化。
另一方面,如圖16及圖17所示,上述補償配重130呈圓板或球狀,配置於移動空間111內部,由此,隨著主配重120進行旋轉,沿著移動空間111的內部面滑動,並向移動空間111的下部進行移動,從而,能夠以使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的方式向輪蓋部140提供負荷。
並且,可根據使上述主配重(120)復原到原位置所需要的負荷的大小調整圓板或球的大小,或者可一同配置於移動空間111。
以上,上述本發明並不局限於如上所述的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超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進行置換、變形及變更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