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採用回收利用方法製造的成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23:17:51 2
專利名稱: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採用回收利用方法製造的成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和相關技術本發明涉及回收利用的方法(重新製造方法REM或RMF),其中,對在市場上使用的產品進行回收、拆卸、分類和重新組裝,以便製造看起來與原件相同的產品,或者製造與原件不同的產品。尤其是,本發明涉及成像裝置回收利用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由於環境原因,製造商從市場上回收它們的舊產品。對回收的舊產品進行拆卸並分類。可以象以前那樣重新使用的部件將被重新使用。不能象以前那樣重新使用的某些部件將用作新產品的材料,或者用作燃料,而其它部件則在通過粉碎、焚燒等方式減小容積後作為垃圾而丟棄。
不過,在過去,該回收產品的使用僅限於重新製造與該回收產品相同的產品,或者製造與該回收產品有某些公共部件的產品。換句話說,可回收利用的產品的數量有限。
而且,回收利用導致了用於回收和拆卸的費用以及用於確定該回收的舊產品能否重新使用的費用。因此,並不是所有產品都回收利用,某些產品將被丟棄。
而且,可回收利用的產品的數量有限,因此,需要進行回收以重新利用的可回收利用的產品的數量是變動的。換句話說,當發送貨物量減少時,回收的可重新利用的產品的數量過多,而當發送貨物量增加時,回收的可重新利用的產品將短缺(換句話說,回收的可重新使用的部件短缺),迫使製造商採用全新的部件來繼續製造該可回收利用的產品。換句話說,為了繼續製造而製造出新供給的可回收利用的部件。而且,當由於前一代產品價格下降而導致停止該前一代產品的生產之後將下一代產品投放市場時,回收的可重新利用的前一代產品和/或該產品的部件將不能使用,最終成為垃圾。此外,對於新一代的可回收利用的產品,用於回收利用前一代的可回收利用的產品的方法必須進行改變。該代的轉換導致附加的廢品。
某些成像裝置由大量成像所必須的功能單元和一個框架製成,該大量功能單元安裝在該框架上。因此,只要其中的單元和/或部件重新用於製造與抽取了它們的成像裝置相同的這種成像裝置,它們將很容易回收利用。不過,當其中的單元和/或部件重新用於製造與抽取了它們的成像裝置規格不同的成像裝置時,也就是當成像裝置的外形、安裝它們的框架部分、它們的裝配組合等不同時,該單元和/或部件的回收利用並不容易。因此,在後一種情況下,不能重新使用的單元和/或部件將被丟棄,從而減小了回收的舊成像裝置中的單元和/或部件的回收利用率。
發明簡介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回收利用方法,該回收利用的方法使得將要重新使用的回收部件不僅能用於重新製造規格與抽取了該部件的產品相同的裝置,而且能製造規格與抽取了該部件的產品不同的產品,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能夠利用該回收利用方法來重新製造或製造。
根據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的一個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用於回收利用包括大量部件的裝置的方法包括部件拆下步驟,用於從回收的裝置上拆下某些部件;以及部件安裝步驟,用於將規格與從回收的裝置上拆下的這些部件不同的部件安裝在拆下了某些部件的所回收的裝置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優選實施例,包括大量部件的成像裝置可通過以下步驟而回收利用部件拆下步驟,用於從回收的裝置上拆下某些部件;以及部件安裝步驟,用於將規格與從回收的裝置上拆下的這些部件不同的部件安裝在拆下了那些部件的所回收的裝置上。
通過下面對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說明並結合附圖,可以更了解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是表示成像裝置回收利用的步驟的圖表。
圖2是表示規格改變/製造的步驟的實例1的視圖。
圖3是表示規格改變/製造的步驟的實例2的視圖。
圖4是表示規格改變/製造的步驟的實例3的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視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視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視圖。
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視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視圖。
圖14是表示支承件的結構的視圖。
圖15是本發明第十實施例中的成像裝置的剖視圖。
圖16是圖15中的成像裝置的透視圖,外部面板從該成像裝置上拆下。
圖17是成像裝置的透視圖,外部面板從該成像裝置上拆下,且該成像裝置的主框架的前面板以雙點劃線畫出輪廓,以便表示該前板是透明的。
圖18是僅表示圖15中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的透視圖。
圖19是從圖15中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以及功能單元的透視圖,該功能單元的結構和/或位置與圖15的成像裝置不同。
圖20是從圖15中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以及功能單元的透視圖,該功能單元的結構和/或位置與圖15和19中不同。
圖21是成像裝置的剖視圖,該成像裝置包括從圖15中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以及結構和/或位置不同的功能單元。
圖22是成像裝置的另一實例的剖視圖。
優選實施例的說明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成像裝置回收利用的方法的圖表。參考標號1、2、3、4、5和6分別表示回收步驟;驗收步驟;拆卸/清潔步驟;分類/檢驗步驟;規格改變/製造步驟;以及銷售步驟。
從用戶處回收的產品在驗收步驟2中進行處理對它們進行簡單檢查,以便確定它們的規格。例如,它們中的一些可分類為M型黑白模擬複印機。
在分類成M型後,將它們傳送至拆卸/清潔步驟3,在該步驟中,將它們拆卸成框架、單元、部件等,並進行清潔。
在分類/檢驗步驟4中,對從回收的裝置上拆卸的框架、單元、部件等進行缺陷檢查,然後分類。對有問題的框架、單元、部件等進行修復,以便重新使用。
然後,將恢復成可重新使用狀態的框架、單元、部件等送至規格改變/製造步驟5。
在規格改變/製造步驟5中,它們的規格改變成與將它們安裝在原始裝置上時所屬的規格不同的規格。例如,新的規格是規格A,高速數字彩色複印機;規格B,中速數字彩色複印機;規格C,低速數字彩色複印機;規格D,高速數字黑白複印機;規格E,中速數字黑白複印機;規格F,低速數字黑白複印機等。
順便說明,規格的改變增加了某些前述處理的成本。因此,規格可以改變而增加下一代裝置的價值,這樣,儘管由於規格改變而引起成本增加,但是通過在這些步驟中進行的規格改變,可以通過增加的價值來保證收益率。
改變/製造步驟5使得回收部件的用途並不局限於重新製造與回收該部件的產品相同的產品。換句話說,該改變/製造步驟5使得回收部件能夠用於與抽取了該部件的裝置不同的裝置。這樣,即使一種型號的裝置的製造量波動時,從該型號的回收裝置中回收的框架、單元、部件等能夠用於製造其它型號的裝置,從而使回收利用工作穩定。
還有,通過提供改變/製造步驟5,即使在下一代裝置投放市場且前一代裝置的生命期快結束時,從前一代裝置回收的這些框架、單元、部件等也能夠用於製造下一代裝置,從而延長從可回收利用的裝置上回收的部件的使用壽命。
而且,提供了步驟5使得不需要改變回收利用方法中的其它步驟,並消除了可追溯到生產周期的廢品。
通過規格改變/製造步驟而製成的產品銷售給用戶(銷售步驟6)。
圖2-4表示了規格改變/製造步驟的實例。
規格改變/製造步驟的實例1(圖2)在該實例中,拆卸所回收的成像裝置,並將拆下的部件分類。然後,從框架1上拆下原始的前板、後板和側板,並將規格與從框架1上拆下的原始板不同的前板11、後板12和側板13安裝在框架1上,以便使該框架1可重新使用。
參考圖2,參考標號a、b和c表示框架1的底板、前板和後板。參考標號d和e表示右頂撐杆和右底撐杆,前板b和後板c牢固固定在該右頂撐杆和右底撐杆上,而參考標號f和g表示左頂撐杆和左底撐杆,前板b和後板c牢固固定在該左頂撐杆和左底撐杆上。參考標號h表示安裝在框架1的底板a上的腳輪。
將所回收的框架的規格改變,這樣,在進行改變後,回收的框架與下一代成像裝置的規格匹配,也就是,與拆下框架的成像裝置所屬的那一代之後的一代產品相匹配。改變後,回收的框架重新用於製造下一代的成像裝置。有時,將所回收的框架的規格改變,這樣,在進行改變後,回收的框架與同一代成像裝置的改變型的規格匹配。改變後,回收的框架重新用於製造同一代成像裝置的改變型裝置。
用於安裝所回收和改變的部件或全新部件的、回收框架1的部件安裝部分可以與拆下原始部件的、回收框架1的部件安裝部分相同,或者框架1可以預先提供有多個部件安裝部分,一個功能相同但規格不同的部件可安裝在其上,這樣,回收和改變的部件或者功能基本與原部件相同但規格不同的全新部件可以很容易地安裝到該回收的框架上,以便製造規格與抽取了框架1的產品不同的產品。還有,產品可以設計成這樣,即產品的給定原始部件的改變型或者用於代替給定原始部件的全新部件可以很容易地安裝在拆下了該原始部件的框架的部件安裝部分上,且安裝給定原始部件的框架的部件安裝部分不同於安裝與給定部件不同的部件的部件安裝部分。
規格改變/製造步驟的實例2(圖3)在該實例中,拆卸所回收的成像裝置,並將拆下的部件分類。然後,框架1的部分14通過雷射處理,以便製成可重新使用的框架1。換句話說,回收的框架1通過雷射而改變規格,以便使該框架1能夠重新用於製造規格與拆下了框架1的產品不同的產品。
也就是,為了使從回收的前一代成像裝置上拆下的框架1滿足下一代成像裝置的規格,對回收的成像裝置的框架1的部分14進行處理,這樣,從回收的前一代成像裝置上拆下的框架1能夠用於製造下一代的成像裝置,或者為了使回收的當代成像裝置的框架1滿足當代成像裝置的改變型的規格,對框架1的部分14進行處理,這樣,從回收的成像裝置上拆下的框架1能夠用於製造當代成像裝置的改變型。
規格改變/製造步驟的實例3(圖4)在該實例中,為了利用多個回收的部件來製造規格與該多個部件不同的部件,將該多個回收部件以與它們的原始組合方式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
參考圖4(a),回收的廢色劑容器2能夠切成三部分主體部分2a、左側板2b和右側板2b。下面參考圖4(b),拆下了右側板的主體部分2a和拆下了左側板的主體部分2a通過它們的由於拆下側板而形成的開口邊緣來進行連接(膠接或焊接),以便生成規格與原始廢色劑容器不同的廢色劑容器2A,也就是,該廢色劑容器的容積更大。
如上所述,該實例是一種利用多個回收的部件來製造規格與任何回收部件都不同的新部件(2A)。
實施例1圖5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參考標號1、2和3表示成像裝置等的主框架的底板、前板和後板。參考標號4和5分別表示主框架的右頂撐杆和右底撐杆,主框架的前板2和後板3牢固安裝在該右頂撐杆和右底撐杆上。參考標號6和7分別表示主框架的左頂撐杆和左底撐杆,主框架的前板2和後板3牢固安裝在該左頂撐杆和左底撐杆上。參考標號8表示安裝在框架的底板1上的腳輪。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所回收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主框架的原始前板2由局部與原始前板2不同的前板9替代;替代的前板9的部分9a的結構與原始前板2的部分2a不同。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僅參考成像裝置的主框架的前板2(9)而進行介紹。不過,該替換並不局限於主框架的前板2。換句話說,替換單個或多個與前板2不同的其它主框架結構部件或者將它們與前板2一起更換,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2圖6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5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5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主框架的前板2進行了局部改變。尤其是,為了回收利用成像裝置的主框架,對主框架的前板2進行處理,以便使前板2的部分2a具有與如圖6所示的前板9的矩形孔9a相同的矩形孔。
參考標號2a表示在對前板2進行處理以便回收利用之前的前板2部分,參考標號9a表示與將穿過前板2的部分2a而切成的矩形孔相同的矩形孔。儘管在本實施例中,僅穿過前板2的部分2a切成一個矩形孔,但是該孔的數目可以是兩個或更多,該孔的形狀可以與在本實施例中切成的孔的形狀不同。而且,進行了改變以回收利用的主框架部分也可以為除前板2之外的其它部分。換句話說,改變單個或多個與本實施例中的前板2的部分2a不同的其它主框架部分或者將它們與部分2a一起改變,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2圖7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5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5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參考標號10表示一平板,該平板構成主框架的前部件2的一部分。參考標號12和13表示一對平板,該對平板構成主框架後部件13的一個對一個的部分。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能夠回收利用所回收的主框架的前板2,構成所回收的主框架的前部件2的一部分的平板部件10由局部結構與該平板部件10不同的平板11替代。
平板11的部分11a的結構與平板10的部分10a不同,該平板11將代替構成前部件2的一部分的前板10。
儘管本發明的本實施例參考主框架的前部件2進行介紹,但是本實施例並不局限於在主框架的前部件2上實施本發明。換句話說,替換單個或多個與前部件2不同的其它主框架部件或者將它們與前部件2一起更換,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4圖8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7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7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所回收的主框架的前部件2,對構成前部件2的一部分的平板10進行處理,以便使它具有與如圖8所示的平板部件11的矩形孔11a相同的矩形孔,從而在回收利用之前局部改變主框架的前部件2的平板10的結構。
參考標號10a表示在對平板10進行處理之前的平板10部分,而參考標號11a表示與將通過處理而在平板10的部分10a上形成的孔相同的孔。
儘管本實施例是參考添加矩形孔10a而介紹的,但是這並不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換句話說,該孔的形狀可以與在本實施例中的形狀不同,該孔的數目也可以是兩個或更多。而且,該改變並不局限於前部件2。換句話說,改變與前部件2不同的其它主框架結構部件或者將它們與前部件2一起改變,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5圖9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7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7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參考標號14和15表示定位銷,用於使構成主框架後板的平板12相對於主框架的後部件3而定位,而參考標號16和17表示主框架的後部件3上的孔,定位銷14和15一個對一個地安裝在該孔內。
將定位銷14和15布置在後部件3的側部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6圖10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5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5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主框架的前部件2和後部件3之間的距離L由主框架的撐杆4和7確定;當撐杆4和7的縱向端布置成與前部件2的內表面2c和後部件3的內表面3c接觸時,將確定該距離L。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所回收的裝置的主框架,構成主框架的前板的平板2a由局部結構與平板2a不同的平板替代,而且,替代的板從前部件2的內表面2c側安裝在該前部件2上,也就是,從有助於固定前部件2和後部件3之間的距離L的表面進行安裝。
通過提供該結構的裝置,可以改進安裝在平板前表面上的部件相對於主框架的後部件定位的精確度。
構成主框架的前部件的前板的平板2a可以在它安裝在主框架的前部件2上之前或之後進行處理,或者它可以由結構與處理後的平板2a基本相同的部件代替。
儘管本實施例是參考主框架的前部件的前板而介紹的,但是這並不是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定為主框架的前部件的平板。換句話說,改變與主框架的前部件的平板不同的其它主框架部件或者將它們與主框架的前部件的平板一起改變,以及將它們從與將原始部件安裝在主框架上的一側不同的另一側安裝到主框架上,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7圖11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9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9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參考標號2a是構成主框架的前板的平板,而參考標號2d和2e是支承著主框架的平板2a或前板的支承件。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主框架,構成主框架的前板的平板2a由局部結構與該平板2a不同的平板替代,而且,構成前部件的支承件2d和2e製成大致L形截面,平板2a安裝在該支承件2d和2e上。
使前板支承件為大致L形截面將提高支承件的強度,從而能夠減小支承件的材料量,而主框架的強度更多地取決於該支承件。
儘管本實施例是參考主框架的前部件而介紹的,但是這並不是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定為主框架的前部件。換句話說,以局部結構與原件不同的部件來替換與主框架的前部件不同的其它主框架原始部件或者與主框架的前部件一起替換,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8圖12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11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11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主框架,構成主框架的前板的平板2a由局部結構與該平板2a不同的平板替代,而且,構成前部件的支承件2d和2e製成大致U形截面,平板2a安裝在該支承件2d和2e上。
使前板支承件為大致U形截面將提高支承件的強度,從而能夠減小支承件的材料量,而主框架的強度更多地取決於該支承件。
儘管本實施例是參考主框架的前部件而介紹的,但是這並不是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定為主框架的前部件。換句話說,以局部結構與原件不同的部件來替換與主框架的原始前部件不同的其它主框架原始部件或者與主框架的原始前部件一起替換,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實施例9
圖13是表示本實施例的特徵的最佳視圖。在該圖中,與圖11中類似的主框架結構部件以與圖11中所給的參考標號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避免重複相同的說明。
本實施例是一個回收利用方法的實例,其特徵在於為了回收利用主框架,構成主框架的前板的平板2a由局部結構與該平板2a不同的平板替代,而且,構成前部件的支承件2d和2e製成空心且大致方形的截面,平板2a安裝在該支承件2d和2e上。
使前板支承件為空心且大致方形的截面將提高支承件的強度,從而能夠減小支承件的材料量,而主框架的強度更多地取決於支承件。
顯然,由上述第七至第九實施例的說明可知,將主框架的前板支承件沿與支承件的縱向方向平行的一條或多條線彎折,從而使該支承件的橫截面有至少一個拐角,這將增加該支承件的強度。例如,對於L形截面形狀,該支承件的橫截面有一個拐角,對於U形橫截面形狀,它們有兩個拐角,而對於空心和方形的橫截面,它們有四個拐角。
儘管本實施例是參考主框架的前部件而介紹的,但是這並不是將本發明的範圍限定為主框架的前部件。換句話說,上述彎曲的主框架部件可以是與主框架的前部件不同的其它部件,或者包括該主框架的前部件,這也符號本發明的要旨。
至於在本實施例中的空心支承件2d和2e的一種結構,可以為如圖14所示結構,該結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7-271131所述,或者為類似結構。
圖22所示為適合上述回收利用方法的成像裝置的一個實例。從原稿供給裝置51傳送到閱讀部分的原稿中的圖像由閱讀/曝光裝置42讀出,並投射到已由充電裝置41充電的感光鼓40外周表面上,從而形成靜電潛像。該潛像通過顯影裝置43顯影成一調色劑圖像。調色劑圖像由轉印裝置44轉印到由一個匣子(cassette)47、48、49和50傳送的轉印介質上。轉印的調色劑圖像通過定影裝置46定影到轉印介質上。轉印殘留調色劑微粒,也就是在調色劑圖像轉印後仍殘留在感光鼓40的外周表面上的調色劑微粒將由清潔裝置45回收。所回收的轉印殘留調色劑微粒通過未示出的廢調色劑傳送裝置傳送給廢調色劑容器2,並收集在該廢調色劑容器中。該成像裝置的上述各裝置由成像裝置的主框架1支承。
實施例10圖15是成像裝置沿平行於其前表面的平面的垂直剖視圖,該成像裝置根據本發明而製成。該成像裝置是電子照相雷射束印表機。
(1)成像裝置的總體結構在圖15中,參考標號40表示電子照相成像裝置的主體組件,用於在紙張形式的圖像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該主體組件包含以下功能裝置和單元它們中的一些可由主體組件支承在外部。
1)電源單元10,用於向裝置的各個部分供電;2)控制單元20,用於對裝置的各個部分進行電控,儲存成像數據以及處理成像數據;3)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410,該單元410包括一柱形感光鼓,當暴露在光下時,該感光鼓的外周表面的電勢水平改變;以及一轉印輥,用於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上;另外還有調色劑,該調色劑通過粘附在感光部件的外周表面的暴露部分上而使像素可見;4)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用於以通過成像數據而調製的雷射束來對感光鼓的外周表面掃描;5)紙盒460,該紙盒460成盒子的形式,用於裝大量作為記錄介質的分層記錄紙P;6)紙張供給單元440,用於從紙盒460傳送記錄紙P,同時將它們一張張分離;7)對準輥單元400,用於在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在記錄紙P上之前使各記錄紙P的前緣相對於調色劑圖像而定位;8)定影單元430,用於通過利用加熱和加壓而將已經轉印在記錄紙P上的調色劑圖像定影在記錄紙P上;9)紙張輸出單元450,用於將具有已定影的調色劑圖像的記錄紙P輸出到裝置的主體組件之外;以及類似的裝置和/或單元。
成像裝置可以與能使該成像裝置從外部設備接收成像數據的裝置相連,與能通過讀出原稿而產生成像數據的裝置相連,或者與類似裝置相連,這樣,該成像裝置能夠獲得成像數據,並對它們進行處理。這些裝置可以是成像裝置的整體部件。
紙盒460包括紙箱460;保持板462,用於保持那些分層的記錄紙P;彈簧463,用於將保持板462向上壓,以便將保持板462上的記錄紙P向上壓;後緣調節板464,用於根據記錄紙的傳送方向而調節記錄紙P的後緣的位置;未示出的橫向邊緣調節板,用於根據與記錄紙傳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來調節該記錄紙P的位置;以及類似物。而且,紙盒460設置成使它在對該成像裝置補充記錄紙P時或類似情況時能夠從裝置主體組件中拉出,這樣,橫向邊緣調節板(未示出)和後緣調節板464能夠根據記錄紙的尺寸而移動。
紙盒460的紙張供給單元440有分離墊465、紙張供給輥441和傳送輥對442。該分離墊465有很高的摩擦係數。紙張供給輥441與分離墊465一起使紙盒460中最上面的記錄紙P與該紙盒460中的其餘記錄紙分離,並將記錄紙P供給到裝置主體組件中。當記錄紙P傳送給傳送輥對442時,該傳送輥對442將記錄紙P向裝置主體組件的成像部分傳送。紙張供給單元440還有記錄紙檢測裝置,用於檢測在記錄紙保持板462上是否有記錄紙P;記錄紙尺寸檢測裝置,用於檢測該紙盒460中的記錄紙P的尺寸,並將檢測的記錄紙尺寸提供給裝置主體組件;以及類似裝置。
對準輥單元400有記錄紙前緣檢測傳感器401和對準輥對402。當記錄紙P在與紙箱460內的其餘記錄紙P分離後一張張地通過紙盒的紙張供給單元440而經過傳感器401時,該記錄紙前緣檢測傳感器401檢測記錄紙P的前緣和後緣。對準輥對402使記錄紙P定位而使記錄紙P的前緣與記錄紙傳送方向垂直,然後將該記錄紙P傳送給成像部分,同時由記錄紙前緣檢測傳感器401檢測前一記錄紙P的後緣經過的時間。
在成像操作中,在成一體地包括感光鼓411的調色劑盒單元410中進行以下處理。首先,作為靜電潛像承載件的感光鼓411的外周表面由充電部件412均勻充電。然後,該感光鼓411的充電的外周表面由掃描雷射束曝光,該掃描雷射束由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發出,並通過成像數據而進行調製。因此,靜電潛像形成於感光鼓411上。然後,作為顯影劑的調色劑通過作為顯影劑承載件的顯影襯套113而粘附在感光鼓411上的靜電潛像上。因此,調色劑圖像形成於感光鼓411上。當形成調色劑圖像時,記錄紙P經過在感光鼓411的外周表面和轉印輥414之間的接觸區,同時由感光鼓411和轉印輥414夾緊。當記錄紙P通過接觸區時,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與感光鼓411接觸的記錄紙P表面上。然後,該記錄紙P朝著定影單元430傳送。
在定影單元430中,當記錄紙P從壓力輥432和定影輥431之間經過時,由壓力輥432和裝有加熱器的定影輥431向記錄紙P上的調色劑進行加熱和加壓。因此,調色劑圖像定影在記錄紙P上。
紙張輸出單元450有輸出輥451,用於將具有定影圖像的記錄紙P從裝置主體組件中輸出;以及紙張輸出輥452,該紙張輸出輥452通過輸出輥451的旋轉而旋轉。這樣,在定影單元430中對調色劑圖像進行了定影的記錄紙P通過輸出輥451和452而輸出到記錄紙堆積盤47(傳送盤)中。
傳送盤471位於成像裝置主體組件40的頂部。因此,記錄紙P開始從位於該裝置的主體組件40的底部的紙盒460的紙張供給部分向上傳送。然後,當在記錄紙P上形成圖像後,該記錄紙P向上輸出。在圖15中由箭頭W表示的方向就是記錄紙P輸出到傳送盤471中時的方向。
儘管未示出,但定影單元430和在定影單元430下遊側的紙張輸出單元450都分別有檢測裝置,用於檢測記錄紙P的前緣和後緣是否在預定時間內通過。
(2)單元支承結構圖16是圖15中的成像裝置的透視圖,外部面板已經從該成像裝置上拆下。圖17是圖16中的成像裝置透視圖,該成像裝置的前板以雙點劃線畫出輪廓,以便表示該前板是透明的,從而顯示出該前板後面的部件。圖18是僅表示圖15和16中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的透視圖。
參考標號500表示成像裝置的主框架,而參考標號501表示主框架500的底板。參考標號502表示垂直於底板501的後板,參考標號503表示平行於後板502且垂直於底板501的前板。在後板502和前板503之間有預定距離。參考標號504表示位於主框架頂部且與前板503和後板502相連的水平撐杆。
主框架500為骨架式框架,至少包括上述板501-503和撐杆504,它們形成為主框架的整體部件,或者為用於裝配形成主框架的離散部件。該骨架式框架稱為主框架。構成成像裝置的內部機構的各種單元以及外部面板都安裝在該主框架上,以便使成像裝置能作為商品。
主框架500的後板502和前板503分別有多個孔。後板502的孔的位置與前板503的孔的位置相對應,且一個對一個。從上述單元中伸出或穿過上述單元的杆穿過這些孔,以便通過後板502和前板503而將該單元支承在後板502和前板503之間的預定位置處。
例如,參考圖17,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有作為安裝/支承件的杆J1和J2,該杆J1和J2從單元420的前側縱向端表面上垂直伸出(垂直於前板503);儘管未示出,但多個與杆J1和J2類似的杆從單元420的後側縱向端表面上垂直伸出(垂直於後板502)。這些杆穿過前板503的孔h1和h2以及後板502的孔h3和h4。因此,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支承在主框架500中的預定位置處。
通過具有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類似的結構,控制單元20、對準輥單元400、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410、定影單元430、紙張供給單元440、紙張輸出單元450等支承於主框架500內的預定位置處。
(3)裝置主框架的重新使用將所回收的舊成像裝置拆卸成各部件、單元等,以便重新用於製造新的成像裝置。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裝置框架500重新用於製造「新」成像裝置。參考圖18,主框架500是通過拆卸所回收的舊成像裝置而獲得的一個主框架。在該主框架500中,多個前述功能單元和與前述單元不同的裝置一起支承在主框架500內的預定位置,該多個前述功能單元能夠一個個地執行在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所需的各種功能。然後,將這些單元和裝置進行接線,且將外部面板安裝在該主框架500上,從而形成作為「新」商品的成像裝置。
當最初製造主框架500時,主框架的一對相對側板502、503有大量的單元支承孔,且該支承孔的數目多於支承原始規格(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的多個功能單元所需的支承孔的最小數目時,當重新使用該主框架500來製造規格與第一規格不同(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將更容易以與原始單元不同的單元來替代安裝在回收利用的主框架500上的多個單元中的至少一個,更容易將多個單元中的至少一個布置在與原始位置不同的位置處,更容易增加一個或多個與原始單元不同的單元,更容易向原始單元中添加部件,或者更容易進行類似的改變。
圖19表示了重新使用主框架500的一個實例。這時,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通過將多個功能單元布置在原始位置處或者與原始位置不同的位置處而形成,該多個功能單元中的一些與該回收的舊成像裝置中的相應單元不同,也就是,與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中的相應單元不同。在圖19中,前面板503的輪廓由雙點劃線表示,如圖17所示,表示該前面板503製成為透明的,以顯示位於前面板503後面的單元。
在圖19中,參考標號1020表示與控制單元20不同的控制單元B,參考標號1400表示與對準輥單元400不同的對準輥單元B。參考標號1410表示與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410不同的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B,參考標號1420表示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不同的雷射束掃描儀單元B。參考標號1430表示與定影單元430不同的定影單元B,參考標號1440表示與紙張供給單元440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B。參考標號1450表示與紙張輸出單元450不同的紙張輸出單元B。
而且,雷射束掃描儀單元B1420在主框架500中布置於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不同的位置處,並由與後板502孔h1和h2不同的後板502孔以及與前板503孔h3和h4不同的前板503孔支承。
應當知道,安裝在從回收的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以便製造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的所有新單元並不都必須在規格和/或位置上與安裝在屬於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上的原始單元不同,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不同的新單元以及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相同的新單元可以適當組合併安裝在從回收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
圖20表示了重新使用主框架500的另一實例。這時,為了利用從回收的第一規格的舊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來製造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安裝在從回收的舊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500上的至少一個新單元在規格和/或位置上與安裝在回收利用的主框架500上的原始單元中的相應單元不同,或者,與任何原始單元和/或部件都不同的一個或多個新單元和/或部件將添加到安裝於回收利用的主框架500上的新單元和/或部件的目錄中,以便製造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
在圖20中,參考標號2020表示與控制單元20和B1020不同的控制單元C,參考標號2400表示與對準輥單元400和B1400不同的對準輥單元C。參考標號2410表示與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410和B1410不同的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C,參考標號2420表示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和B1420不同的雷射束掃描儀單元C。參考標號2430表示與定影單元430和B1430不同的定影單元C,參考標號2440表示與紙張供給單元440和B1440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C。參考標號2450表示與紙張輸出單元450和B1450不同的紙張輸出單元C。
例如,在主框架500上,雷射束掃描儀單元2420布置在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和B1420不同的位置處。
應當知道,安裝在從回收的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以便製造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的所有新單元並不都必須在規格和/或位置上與安裝在屬於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上的原始單元不同,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不同的新單元以及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相同的新單元可以適當組合併安裝在從回收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
圖21表示了通過將規格和/或位置與圖15、19和20中的成像裝置不同的新單元安裝在從回收的舊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而形成的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在紙張傳送通道方面與圖15中的成像裝置明顯不同。為了清楚表示該區別,作為成像裝置的垂直剖視圖的圖21表示了功能單元在成像裝置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在該圖中,主框架未示出。
在圖21中,參考標號3400表示與對準輥單元400、B1400和C2400不同的對準輥單元D。參考標號3410表示與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410、B1410和C2410不同的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D,參考標號3420表示與雷射束掃描儀單元420、B1420和C2420不同的雷射束掃描儀單元D。參考標號3430表示與定影單元430、B1430和C2430不同的定影單元D,參考標號3440表示與紙張供給單元440、B1440和C2440不同的紙張供給單元D。參考標號3450表示與紙張輸出單元450、B1450和C2450不同的紙張輸出單元D,參考標號3460表示使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D3410和定影單元3430相連的中間傳送器單元。參考標號3471表示傳送盤,輸出的記錄紙積累在該傳送盤中。
在功能單元如圖21所示布置的成像裝置中,圖像形成於記錄紙上,同時,記錄紙在開始從紙張供給部分傳送後基本水平傳送。圖像形成後,記錄介質以相同方向進一步傳送,也就是以水平方向傳送,並水平從裝置主體組件中排出。通過提供該結構,與記錄介質從功能單元如圖15所示布置的成像裝置中輸出的位置相比,記錄介質能夠輸出到相對於底表面更低的位置。換句話說,單元如圖21所示布置的成像裝置的優點是,它使得較矮的人更容易使用。
還應當知道,安裝在從回收的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以便製造第二規格的成像裝置的所有新單元並不都必須在規格和/或位置上與安裝在屬於第一規格的成像裝置的主框架上的原始單元不同,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不同的新單元以及規格和/或位置與原始單元相同的新單元可以適當組合併安裝在從回收的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的主框架上。
由上述對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可知,提供上述結構使得更容易以一個或多個與原始單元不同的單元來替代一個或多個原始單元,以便改變成像裝置。例如,可以很容易地替換原始控制單元,以便增加處理速度;可以很容易地替換原始雷射束掃描儀單元,以便增加解析度;可以很容易地替換原始紙張供給單元以改善紙張分離性能;和/或可以很容易地更換原始定影單元,以便減小耗電量。
而且,通過提供上述結構,不僅能夠以一個或多個在功能、性能和/或位置上與當前單元不同的單元來替代一個或多個當前單元或者重新布置當前單元,而且能夠增加一個或多個具有新功能的單元,以便製造規格與回收的舊成像裝置不同的成像裝置,主框架從該舊成像裝置上回收利用。例如,儘管本發明的前述實施例參考包括一個感光鼓保持單色調色劑盒單元的成像裝置來介紹,但是通過增加多個調色劑顏色不同的感光鼓保持調色劑盒單元,該單色成像裝置可以重新製成彩色成像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裝置主框架500的後板502和前板503預先提供有過多數量的孔,也就是,孔數多於製造圖15中的成像裝置所需的最少孔數,這樣,即使對於規格和/或位置與圖15中的成像裝置不同的單元,該後板502和前板503也能夠適應。
儘管本發明參考上述結構介紹,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本申請將覆蓋為了進行改進的各種變化或改變形式,或者本發明將覆蓋後面的權利要求所述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對有一部件的裝置進行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部件拆下步驟,其中,將部件從所述裝置上拆下;安裝步驟,其中,將規格與所拆下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安裝在所述裝置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所拆下的部件所安裝的位置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與所拆下的部件的安裝位置不同的位置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部件有配合部分,用於與所述裝置配合,所述裝置有一個孔部分,用於與該配合部分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的孔部分的數目多於安裝該部件所需的數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與所拆下的部件的安裝位置不同的位置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在安裝了有不同規格的部件之後的規格與該裝置在安裝具有不同規格的部件之前的規格不同。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配合部分在該部件的相對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配合部分是穿透該部件的杆件的相對端部分。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是成像裝置,該部件是多個有不同成像功能的單元中的一個單元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是成像裝置,所述部件是構成所述成像裝置的框架的一部分的板狀件。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作為板狀件的該部件的規格是它的形狀。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框架有側板部件,板狀件固定在該側板部件上,該側板部件的橫截面結構有至少一個彎曲部分。
14.通過一種方法來回收利用的成像裝置,該方法包括部件拆下步驟,其中,將部件從所述成像裝置上拆下;安裝步驟,其中,將規格與所拆下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安裝在所述裝置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所拆下的部件所安裝的位置處。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與所拆下的部件的安裝位置不同的位置處。
17.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部件有配合部分,用於與所述裝置配合,所述裝置有一個孔部分,用於與該配合部分配合。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的孔部分的數目多於安裝該部件所需的數目。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具有不同規格的該部件安裝在與所拆下的部件的安裝位置不同的位置處。
20.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在安裝了有不同規格的部件之後的規格與該裝置在安裝具有不同規格的部件之前的規格不同。
21.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配合部分在該部件的相對端。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配合部分是穿透該部件的杆件的相對端部分。
23.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是成像裝置,該部件是多個有不同成像功能的單元中的一個單元。
24.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是成像裝置,所述部件是構成所述成像裝置的框架的一部分的板狀件。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作為板狀件的該部件的規格是它的形狀。
26.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框架有側板部件,板狀件固定在該側板部件上,該側板部件的橫截面結構有至少一個彎曲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對有部件的裝置進行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將部件從所述裝置上拆下的部件拆下步驟;將規格與該拆下部件不同的部件安裝在該裝置上的安裝步驟。
文檔編號B09B5/00GK1403885SQ0214143
公開日2003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31日
發明者山本康義, 船越雅浩, 齋藤雅昭, 竹內鬱夫, 鵜林伸介, 加藤隆行, 吉川直彌, 清水昭博, 宮澤英朗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