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膠攪拌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9:23:2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膠攪拌器,尤指一種具有兩個電機驅動的植物膠攪拌器。
背景技術:
:植物膠(包括田菁膠、瓜爾膠、胡麻膠、香豆膠)是一類天然植物膠,水是植物膠的唯一溶劑。而這一類的植物膠一般被製作成粉末狀,以方便儲藏和運輸。當使用植物膠時,向植物膠粉末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即可使植物膠溶脹水合形成高粘度的溶膠液,其粘度隨粉劑濃度增加而顯著增加。由於植物膠比重輕,親水性強,故一般採用常規的攪拌溶解方式溶解植物膠即可,現有的攪拌器一般包含一容器和安裝於容器內的一攪拌機構,攪拌機構包括一電機和一轉動軸,轉動軸上設有一攪拌棒,通過電機帶動攪拌棒在容器內旋轉以達到攪拌植物膠的目的。然而,由於所述攪拌機構採用單電機驅動攪拌棒進行攪拌,生產過程中極易產生水包粉,也就是膠粉結團的現象,造成膠粉溶解不完全,溶膠作業不順暢,導致植物膠加工攪拌效率低,而且植物膠攪拌純化的不均勻,有害殘留物高,降低植物膠的品質,並且攪拌棒受到容器尺寸的限制僅能在其長度範圍內攪拌液體,而超過攪拌棒長度範圍的植物膠無法完全溶解,故降低了植物膠溶解率。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改良的植物膠攪拌器,以克服上述問題。技術實現要素:針對
背景技術:
所面臨的問題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快速攪拌,並且能夠增大攪拌範圍,使植物膠粉充分溶解的植物膠攪拌器。為實現上述效果,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植物膠攪拌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一桶體,所述桶體上下兩端分別安裝一蓋體,所述蓋體用以密封所述桶體上下兩端,所述桶體頂部設有一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與一第一轉軸相連,所述第一轉軸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一葉輪,每一所述第一葉輪向下傾斜設有一第一金屬片,所述桶體底部設有一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一第二轉軸相連,所述第二轉軸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一轉軸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相平行,所述第二轉軸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二葉輪,每一所述第二葉輪向上傾斜設有一第二金屬片,所述第二金屬片與所述第二葉輪之間的夾角和所述第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一葉輪之間的夾角相等,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金屬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與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金屬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疊。進一步,所述第二金屬片與所述第二葉輪之間的夾角和所述第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一葉輪之間的夾角均為30°進一步,所述第一轉軸兩側的多個所述第一葉輪相互錯位設置。進一步,所述第二轉軸兩側的多個所述第二葉輪相互錯位設置,且所述第二葉輪與所述第一葉輪相互平行。進一步,所述第一金屬片和所述第二金屬片均為三角形。進一步,所述第一電機的旋轉方向與所述第二電機的旋轉方向相同。進一步,所述第一電機的旋轉方向與所述第二電機的旋轉方向相反。進一步,所述第一葉輪與所述第一轉軸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葉輪與所述第二轉軸相互垂直。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桶體頂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與一第一轉軸相連,所述第一轉軸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一葉輪,所述桶體底部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與一第二轉軸相連,所述第二轉軸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二葉輪,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分別帶動所述第一葉輪和所述第二葉輪旋轉以實現快速攪拌,減少了攪拌時間,使植物膠粉能夠快速溶解,所述第二轉軸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一轉軸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相平行,減小了所述第一葉輪和所述第二葉輪在攪拌時遇到的阻力,降低了所述第一電機和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功率,所述第一葉輪向下傾斜設有第一金屬片,所述第二葉輪向上傾斜設有第二金屬片,不僅增大了所述第一葉輪和所述第二葉輪的攪拌範圍,使攪拌更充分,而且能夠切割、打碎以分散未充分溶解的固體顆粒,使植物膠粉完全溶解,提高了植物膠的溶解率,所述第二金屬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與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金屬片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疊,從而實現全方位的攪拌,使得桶體內的植物膠攪拌均勻,保證了植物膠的產品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植物膠攪拌器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的詳細說明桶體1蓋體11第一電機2第一轉軸3第一葉輪4第一金屬片5第二電機6第二轉軸7第二葉輪8第二金屬片9具體實施方式為便於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徵以及功效等,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植物膠攪拌器,包括一桶體1,所述桶體1上下兩端分別安裝一蓋體11,所述蓋體11用以密封所述桶體1上下兩端,所述桶體1頂部設有一第一電機2,所述第一電機2與一第一轉軸3相連,用以驅動所述第一轉軸3旋轉,所述第一轉軸3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一葉輪4,所述第一轉軸3帶動所述第一葉輪4旋轉,每一所述第一葉輪4向下傾斜設有一第一金屬片5,所述桶體1底部設有一第二電機6,所述第二電機6與一第二轉軸7相連,用以驅動所述第二轉軸7旋轉,所述第二轉軸7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二葉輪8,所述第二轉軸7帶動所述第二葉輪8旋轉,所述第一電機2和所述第二電機6分別帶動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旋轉以實現快速攪拌,減少了攪拌時間,使植物膠粉能夠快速溶解。所述第二轉軸7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與所述第一轉軸3沿豎直方向的中心線相平行,即所述第二轉軸7與第一轉軸3在水平方向具有一間隙,避免所述第一葉輪4在旋轉時碰到所述第二葉輪8,並且減小了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在攪拌時遇到的阻力,降低了所述第一電機2和所述第二電機6的輸出功率。每一所述第二葉輪8向上傾斜設有一第二金屬片9,所述第二金屬片9與所述第二葉輪8之間的夾角和所述第一金屬片5與所述第一葉輪4之間的夾角相等,所述第一葉輪4向下傾斜設有第一金屬片5,所述第二葉輪8向上傾斜設有第二金屬片9,不僅增大了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的攪拌範圍,使攪拌更充分,而且能夠切割、打碎以分散未充分溶解的固體顆粒,使植物膠粉完全溶解,提高了植物膠的溶解率。至少一個所述第二金屬片9在水平方向的投影與至少一個所述第一金屬片5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疊從而實現全方位的攪拌,使得桶體1內的植物膠攪拌均勻,保證了植物膠的產品質量。在本實施例中,位於所述第二轉軸7末端的所述第二金屬片9與位於所述第一轉軸3末端的所述第一金屬片5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疊,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有多個所述第二金屬片9與多個所述第一金屬片5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部分重疊。請參閱圖1,所述第一葉輪4與所述第一轉軸3相互垂直,所述第二葉輪8與所述第二轉軸7相互垂直,故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能夠在所述桶體1內沿水平方向以最大半徑進行攪拌,促進植物膠溶解。所述第二金屬片9與所述第二葉輪8之間的夾角和所述第一金屬片5與所述第一葉輪4之間的夾角均為30°,所述第一轉軸3兩側的多個所述第一葉輪4相互錯位設置。所述第二轉軸7兩側的多個所述第二葉輪8相互錯位設置,且所述第二葉輪8與所述第一葉輪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金屬片5和所述第二金屬片9均為三角形,以方便切割植物膠的固態顆粒。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2的旋轉方向與所述第二電機6的旋轉方向相同。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機2的旋轉方向與所述第二電機6的旋轉方向相反。綜上所述,藉助於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桶體1頂部設有第一電機2,所述第一電機2與一第一轉軸3相連,所述第一轉軸3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一葉輪4,所述桶體1底部設有第二電機6,所述第二電機6與一第二轉軸7相連,所述第二轉軸7兩側分別設有多個錯位設置的第二葉輪8,所述第一電機2和所述第二電機6分別帶動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旋轉以實現快速攪拌,減少了攪拌時間,使植物膠粉能夠快速溶解,並且所述第一金屬片5和所述第二金屬片9的設置增大了所述第一葉輪4和所述第二葉輪8的攪拌範圍,使攪拌更充分,而且能夠切割、打碎以分散未充分溶解的固體顆粒,使植物膠粉完全溶解,提高了植物膠的溶解率,從而實現全方位的攪拌,使得桶體1內的植物膠攪拌均勻,保證了植物膠的產品質量。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