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小麥麩皮製備膳食纖維的方法
2023-05-15 16:49:16 1
專利名稱:一種利用小麥麩皮製備膳食纖維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本發明涉及涉及一種膳食纖維的製備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以小麥麩皮為原料的膳食纖維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膳食纖維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是指不能被人體內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細胞、多糖、木質素以及相關物質的總和,作為第七大營養素,是健康飲食不可缺少的,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能預防多種疾病,對人體代謝必不可少。膳食纖維具有預防便秘、降低血清膽固醇、調節血糖水平、預防膽結石、吸附鈉離子、降血壓、減肥和抗癌等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日常飲食結構發生了巨大 變化,由不科學飲食引起的「文明病」不斷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危害。膳食纖維是維持人體功能徵程運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養成分,經營養學家的深入研究,膳食纖維的保健作用得以肯定。目前製備麩皮膳食纖維的方法包括酶法、化學法、化學酶法結合法等。由於一般的化學試劑破壞麩皮膳食纖維的生理活性,而且造成嚴重汙染,因此不提倡對麩皮採用化學法進行膳食纖維的製備,傳統膳食纖維製備工藝多採用酸和鹼溶液交替水解的方法除去澱粉和蛋白質,但水解後廣品的品質較差,廣品得率和質量不易控制。本發明完成了以農業廢棄物麩皮等為原料酶解生產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方法,纖維酶解率在80%以上,2. 857噸麩皮可生產I噸高純度水溶性膳食纖維。小麥麩皮製備膳食纖維的方法發明,能夠充分合理的利用農業廢棄物麩皮,提高農業廢棄物及副產物的深加工率及利用率,充分合理的利用資源並可產生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小麥麩皮製備膳食纖維的方法,以此方法製得的膳食纖維純度可達90%以上,可以作為多種食品、飲品等的營養強化劑。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I、麩皮預處理麩皮與水I : 3進行混合,控制溫度為60°C -65°C,pH5. O左右,澱粉酶、糖化酶加量按10U/g、130IU/g麩皮原料,保溫攪拌2h後過濾。2、磨漿將上述溼料加水後進行磨漿,控制磨漿濃度為10-20%,磨漿粒度為60目-70目。3、水解控制溫度為60°C _70°C,pH5. 0-5. 5,蛋白酶加量按15IU/g麩皮原料,保溫攪拌2h。4、過濾用真空抽濾裝置進行過濾,濾渣用2倍體積水洗滌一次。5、滅酶將渣與水按I : 2比例混合後,110°C滅酶30min,並使纖維疏解。
6、酶解將麩皮磨漿至60目,按I 8-10的加水比對麩皮漿進行稀釋,纖維素酶酶解PH值為4. 8 5. 2之間,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300IU/g麩皮量分三次加入,酶解時間為8h ;木聚糖酶酶解pH值為7. O 7. 5之間,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300IU/g麩皮量分3次加入,酶解時間6h。7、脫色酶解液採用真空抽濾裝置進行過濾,收集粗水溶性膳食纖維稀液,然後採用真空蒸發器濃縮至15-20%,接著用糖用活性炭303,添加量I. 5%對固型物,溫度80°C,脫色處理45min。8、色譜分離採用新型四床式連續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純化水溶性膳食纖維,操作條件為壓力2. OMPa,進料濃度50% -70%,溫度60°C _70°C,可以實現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副產物的有效分離,產品純度可達到90%以上。將分離濃縮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進行噴霧乾燥,進風溫度150-200°C,出風溫度80-100°C,產品可用於各類飲料、食品及保健品領域。
實例I :將小麥麩皮IOOOg加水進行預處理,料液比為I : 3,溫度60°C,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加量分別為10000IUU300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進行磨漿,粒度為60目。加入蛋白酶水解,蛋白酶加量按150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用水洗滌一次,將渣與水按I : 2比例混合,110°C滅酶30min。滅酶後濾渣按I : 8的加水比對麩皮漿進行稀釋,加入纖維素酶酶解,PH值調節4. 8,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300000IU,分三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8h,然後繼續加入木聚糖酶酶解,pH值調節為7. 0,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300000IU分3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6h。酶解液採用真空蒸發器濃縮至20%,糖用15g活性炭303脫色,溫度80°C,脫色45min。脫色後膳食纖維粗液採用新型四床式連續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純化,操作條件為壓力2. OMPa,溫度60°C,進料濃度60%,進料流速1.2L/h,進水流速2L/h,可以實現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副產物的有效分離,分離後產品純度達90. I %。實例2 :將小麥麩皮1500g加水進行預處理,料液比為I : 4,溫度62°C,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加量分別為15000UU950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進行磨漿,粒度為65目。加入蛋白酶水解,蛋白酶加量按75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用水洗滌一次,將渣與水按I : 2比例混合,110°C滅酶30min。滅酶後濾渣按I : 9的加水比對麩皮漿進行稀釋,加入纖維素酶酶解,pH值調節5. 0,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450000IU分三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8h,然後繼續加入木聚糖酶酶解,pH值調節為7. 3,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450000IU分3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6h。酶解液採用真空蒸發器濃縮至20%,糖用
22.5g活性炭303脫色,溫度80。。,脫色45min。脫色後膳食纖維粗液採用新型四床式連續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純化,操作條件為壓力2. OMPa,溫度60°C,進料濃度50%,進料流速I. 4L/h,進水流速2L/h,可以實現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副產物的有效分離,分離後產品純度達92. 8%。實例3 :將小麥麩皮2000g加水進行預處理,料液比為I : 5,溫度65°C,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加量分別為20000U、2600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進行磨漿,粒度為70目。加入蛋白酶水解,蛋白酶加量按30000IU,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用水洗滌一次,將渣與水按I : 2比例混合,110°C滅酶30min。滅酶後濾渣按I : 10的加水比對麩皮漿進行稀釋,加入纖維素酶酶解,pH值調節5. 2,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600000IU分三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8h,然後繼續加入木聚糖酶酶解,pH值調節為7. 5,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600000IU分3次依次加入,酶解時間6h。酶解液採用真空蒸發器濃縮至20%,糖用30g活性炭303脫色,溫度80°C,脫色45min。
脫色後膳食纖維粗液採用新型四床式連續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純化,操作條件為壓力2. OMPa,溫度65°C,進料濃度70%,進料流速I. OL/h,進水流速2L/h,可以實現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副產物的有效分離,分離後產品純度達94%。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小麥麩皮製備膳食纖維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小麥麩皮與水混合先進行預處理,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進行磨漿,同時加入蛋白酶水解,過濾滅酶後濾渣再加入纖維素酶、木聚糖酶進行協同酶解得到粗水溶性膳食纖維稀液,經濃縮、脫色處理後採用色譜分離製備高純度水溶性膳食纖維。
2.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小麥麩皮與水按I: 3-5比例進行混合,控制溫度60°C -65°C,pH5. 0-5. 5,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的量分別按10U/g、130IU/g麩皮原料,保溫攪拌2h後過濾。
3.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小麥麩皮預處理後的溼料濾渣加水進行磨漿,控制磨漿濃度為10-20%,磨漿粒度為60目-70目。
4.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磨漿後控制溫度為60°C,pH5.0,進行蛋白酶水解,蛋白酶加量按15IU/g麩皮原料,保溫攪拌2h。
5.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蛋白酶水解結束採用真空抽濾裝置進行過濾,濾渣用水洗滌一次。將渣與水按I : 2比例混合,110°C滅酶30min,並使纖維疏解。
6.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滅酶後濾渣按I: 8-10的加水比對麩皮漿進行稀釋,加入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進行協同酶解。纖維素酶酶解PH值為4. 8 5.2之間,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300IU/g麩皮量分三次加入,酶解時間為8h ;木聚糖酶酶解PH值為7. O 7. 5之間,酶解溫度為50°C,加酶量為按300IU/g麩皮量分3次加入,酶解時間6h。
7.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酶解液採用真空抽濾裝置進行過濾,收集粗水溶性膳食纖維稀液,然後採用真空蒸發器濃縮至15-20%,接著用糖用活性炭·303,添加量I. 5%對固型物,溫度80°C,45min進行脫色處理。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新型四床式連續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提純脫色後的膳食纖維,操作條件為壓力2. OMPa,進料濃度50% -70%,溫度·60 V -70 °C,可以實現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副產物的有效分離,產品純度可達90%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麥麩皮膳食纖維的製備方法,小麥麩皮與水混合先進行預處理,加入澱粉酶與糖化酶保溫攪拌2h後過濾。濾渣進行磨漿,同時加入蛋白酶水解,過濾滅酶後濾渣再加入纖維素酶、木聚糖酶進行協同酶解得到粗水溶性膳食纖維稀液,經濃縮、脫色處理後採用色譜分離製備高純度水溶性膳食纖維。由以上方法製取的膳食纖維純度達90%以上,可作為多種食品的膳食纖維營養強化劑。
文檔編號A23L1/308GK102805290SQ2011101522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1日
發明者劉宗利, 王乃強, 袁衛濤, 欒慶民 申請人: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