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旅遊必備攻略(內江好耍就在城區)
2023-04-17 01:34:17 1
出門玩還是老三樣
逛街吃飯看電影?
NO!NO!NO!
即日起
我們將每周推出
「【內江好耍】」
為你篩選
內江最特別的遊玩資訊
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正值好時節
大朋友小朋友們的夏日旅行
是時候開始了
今年有些特殊
大家都不願出遠門
剛好有更多機會發現身邊的美
那麼這個端午假期
不如跟陪家人一起暢遊城市綠肺
內江的大小公園
LET'S GO~
梅山公園
梅山公園
公園,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梅山公園是內江「老牌」公園之一
已服務市民數十年
綠地面積達23000平方米
綠化覆蓋率達到50.2%
是端午假期「洗肺」的上佳之選
梅山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更因園中的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碑)成為重要的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幹部群眾深受教育,使築路民工的功績永存,促寶貴精神代代傳承。
綠地面積超兩萬平方米,
梅山公園成市民休閒好去處
梅山公園已經60多歲了,其前身是始建於1954年的梅家山苗圃。1988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內江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將此處定為城市公共綠地。1997年,梅家山苗圃被正式更名為梅山公園。
公園綠地面積為23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50.2%。銀杏、藍花楹、香樟等樹木讓公園處處皆是景、四季有風情,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此休閒健身。
一碑一堂鑄就公園之魂
未來將打造為成渝鐵路紅色文化公園
梅山公園與其他公園最大的不同便是,這裡有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和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碑,這一堂一碑正是公園的「靈魂」。
從正門進入公園,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碑首先映入眼帘。紀念碑碑高14米,為黃砂石質。碑分四級:一、二、三級為正方形,轉角為八稜柱形,依次疊收;第四級為長方柱體,正、背面均隸書陰刻「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碑」,第二級碑身正面有毛澤東題詞「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天成鐵路」,背面刻有「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奠基」。
歷經數十年風雨,紀念碑依然巍然屹立,如同成渝鐵路築路民工那可貴的拼搏精神和奉獻精神般永垂不朽。
從紀念碑往裡走數十米,便是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紀念堂外觀以紅白兩色為主,佔地面積11450平方米,建築面積833平方米,坐南朝北,沿南北中軸線對稱布局,平面呈「工」字形布局,設前廳、側室、門樓、大廳及舞臺。紀念堂的設計造型莊重,融合了蘇式建築風格,是內江具有歷史代表性的紀念建築,具有較強的文化藝術價值。
梅嶺公園
梅嶺公園
想要一睹梅之芳姿
於梅林香海間獨自沉醉
內江市首個以梅花為主題的公園
梅嶺公園
便是你最佳的選擇
借得梅花一縷魂
盡顯城市公園品格
梅嶺公園位於內江高新區勝利片區東城路旁、內江高鐵北站西北側。公園依山而建,以美人梅、紅梅、臘梅、榆葉梅、三角梅五種梅花打造梅林主題,與美成內江高鐵「門戶」的千水湖公園一街之隔,相對而「坐」。
幾枝梅花刻印在公園腳下的牆體上,雖筆畫寥寥,卻已將梅花獨有的傲骨之姿盡皆展現眼前。一旁,一首同樣刻印在牆體上、由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所作的《卜算子·詠梅》,吸引著遊人細細品讀,感悟詩人雖一生坎坷,卻如梅花般堅貞如鐵、物我融一的境界和品格。
文韻一角
梅樹
梅嶺公園遊人較多的季節,要數冬末春初梅花正好時,空氣中隱隱浮動的梅花香令人沉醉,就連梅花樹下休閒遊玩的市民也少了在其他公園時的那般歡鬧,而是靜下心來,在梅林香海間感受梅花傲骨帶給我們的沉思。
遊人
看了梅花一定要來看高鐵
看了高鐵一定不能錯過梅林美景
梅嶺公園於2021年初開放,是內江市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7934.54萬元,佔地面積約66450平方米,僅綠地面積就達54370平方米。
平坦步道
公園設計以回歸自然為理念,讓市民在休憩遊玩的同時,感受到城建融於自然的層層遞進之美。
在這裡,你不僅可以與古香古韻的蘇式園林建築自由拍照合影,在文韻一角鏤空的「窗戶」內,尋找來自春花、夏草、秋葉、冬雪的芬芳,感受人在景中、景在畫中的恬靜愜意,同時邂逅開滿梅花的「高鐵」。
蘇式園林風格衛生間
「哇,快看快看,高鐵來了,高鐵來了!」
遠觀高鐵運行
沿著梅嶺公園山腳盤旋而上的綠色步道緩慢而行,常常會被眼前飛馳而過的高鐵和孩子們的尖叫、歡呼聲所吸引。看了梅花一定要來看高鐵,看了高鐵一定不能錯過梅林美景,似乎成了來梅嶺公園遊玩之人的共同樂趣。
觀景亭
行至公園至高處,在以蘇式園林風格建造的觀景亭內,坐看雲捲雲舒,靜聽花開花落,於詩意朦朧中體會生命的極致浪漫,連日的勞累和煩憂在這一刻早已煙消雲散。
如今的梅嶺公園,不再只是市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網紅打卡地,更是人們精神文明的涵養地。
塔山公園
大美塔山 風光無限
位於市中區城南新區的塔山公園
佔地約1512畝
是川南最大的城市山地公園
自2017年,塔山公園建成開放以來,這一傳承城市文化、連接新舊城區、重塑山水格局的自然景觀軸帶和城市綠肺不斷改造提升,持續在「文」字上作文章,實現自然景觀、特色文化和法治文化的有機統一,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健身的好去處,推進改善內江人居環境,為打造生態內江、甜蜜內江提供了有力支撐。
寬約6米、長7.2公裡
複合綠道連接獨特自然景觀
塔山公園如鑲嵌在樂賢半島上的一顆巨大碧綠明珠。沿複合綠道漫步前行,各類草本、灌木、喬木肆意生長,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滿眼的綠色讓人心情舒暢。
▲黃金菊花開正盛
大片的綠中間,點綴著些許繽紛的色彩。杜鵑花、黃金菊、紅葉李等各類紅葉植物搖曳生姿,煥發出勃勃生機。
行至山頂遠眺,兩側玉帶般的沱江若隱若現,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城南新區盡收眼底,讓人真切感受到內江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
依山而建的複合綠道,串起悠閒觀光之路。
▲綠意盎然
複合綠道寬約6米、長約7.2公裡,北起廟兒山,南至樂賢半島萬裡坡,部分路段與巴蜀古驛道重合,道路蜿蜒曲折,坡度起伏不停,綠色植被飽滿,溝壑變化萬千,造就塔山公園獨特的自然景觀。
複合綠道是市民休閒、運動的重要場所。每天到塔山公園跑步已經成為很多市民的習慣。
文化底蘊深厚
人文景觀圍繞「文」字作文章
除自然景觀外,文蘊天梯、雅賢長廊、狀元梯、狀元坊、文運金榜、及第臺、狀元鍾、讀書臺等人文景觀也由複合綠道串聯起來,與三元塔、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為塔山的文化底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深厚文化底蘊,是塔山公園內核所在。
「塔山」因塔得名,這塔,便是屹立山頂的三元塔。三元塔始建於唐代,寓意著「天開文運,連中三元」。自唐代產生第一位狀元範金卿之後,直至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內江先後出現3名狀元和300多名舉人,還湧現出多名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三元塔便是內江崇文重教、文風鼎盛的象徵,是內江標誌性建築。
▲遠眺三元塔
三元塔為大型青磚砌成,塔身呈八面體形狀,塔基為正方形石座,底層正面開圓形石拱門,其餘每層皆開亮窗,塔內有140級石梯旋轉而上。仰望三元塔,飛簷翹角盡顯古建築之美,「天開文運」「氣凌霄雲」等成語表達出內江人對狀元及第的美好期盼。
在人文景觀的打造中,塔山公園圍繞「文」字作文章。
▲文蘊天梯
走進塔山公園北入口,便可見蜿蜒而上的文蘊天梯,護欄上鐫刻著文人墨客偏愛的梅蘭竹菊。雅賢長廊緊臨梯頂而建,廊回簷轉,為遊人提供休憩之所。山頂便是大千亭,張大千和畢卡索兩位畫壇巨匠近靠而立,一側童子吹樂,栩栩如生。古銅色石雕壁上,刻有《前調》《西江月》《荷花》《水竹幽居》等詩詞,傳遞傳統詩文之美。
▲雅賢長廊
狀元梯等景觀建於鄰近三元塔的山體一側。狀元梯從山腳蜿蜒而上,「鯉魚躍龍門」寓意學子艱辛求學歷程——洶湧波濤中,眾鯉迎浪而上,奮力挺躍。沿梯而上,狀元坊巍然聳立,梅蘭竹菊、二龍爭珠、鯉魚騰空等場景活靈活現。
文運金榜景觀上刻錄了從唐至清內江籍狀元、進士以及內江籍傑出代表人物,範崇凱、喻培倫、張大千、範長江等皆榜上有名。重現了古代文人趕考、考試、中狀元等場景,啟發內江學子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狀元梯、狀元坊
一步步走完狀元梯,便是及第臺。及第臺寬闊平坦,視野豁然開朗,寓意學子艱苦求學終有所得。
此外,塔山公園還建有狀元鍾、讀書臺等景觀,並充分融入具有內江特色的古道、糖坊、大院和詩、文、畫,將內江特色文化融入群眾休閒生活當中。
▲及第臺
目前,塔山公園已完成數次提升改造。「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提升公園綠道沿線風光帶品質和旅遊休閒品質,多渠道、多元化利用好景區優勢,豐富景區業態,培育景區新亮點,著力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樂賢半島旅遊區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法治文化公園
潛移默化提升群眾法治素養
實施法治文化建設是提升群眾法治素養的重要舉措,塔山公園還有一重身份——市中區法治文化公園。
公園北入口立有「內江市市中區法治文化公園」標牌,標牌上方還有各種字體的「法」字,莊重肅穆。
▲法治公園標牌
公園內法治元素隨處可見,步行道沿途設有「學法律,樹社風;建公序,促文明」等法治宣傳標語及「打擊毒品犯罪 維護社會穩定」等立形牌,讓市民感受到滿滿的法治氛圍。法治宣傳欄上「民法典與生活同行」等內容讓人受益無窮。法治趣味牆上「法治謎語猜猜看」讓人在趣味中學習法律知識……
▲禁毒宣傳
據悉,公園分法治薰陶區、法治普及區、禁毒警醒區、法治精神區和法治互動區,並分別以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禁毒、國家安全、信訪條例等為重點宣傳內容,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養。
如此「一園多面」的塔山公園
你喜歡嗎?快來打卡吧!
大千園
大千路上大千園
書畫飄香話大千
作為身處內江城區的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千園以翰墨飄香
詩書雅韻的文化底蘊
成為內江一張響亮的名片
走進大千園,你會發現,文字和鏡頭都記錄不出她的美,除非,你身臨其境——
順承自然之美: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落英繽紛,鳥雀呢喃。錯過了大千園的似錦繁花不要緊,這裡的嫩綠垂柳也已開始展露出風情。
楊柳依依,映襯著拱橋水岸;鳥雀啾啾,活躍在樹梢林間;小荷尖尖,隨著微風在水面起舞;薔薇團團,粉嫩的花瓣鋪滿一地;廣場上的人們,跟著節拍跳出健康的鼓點……
大千園,是大自然饋贈給內江市民的一塊瑰寶。這裡依山就勢,吸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擁西林之神韻,抱沱江之風光。主體為自然植被覆蓋的淺丘山林,景區內草地蔥綠,荷花飄香,曲橋渡水,奇石嶙峋,十分可人。園路曲折婉轉,形態自然,路面有起有伏,休閒遊憩空間有集有散。景區內,亭、臺、廊、榭應有盡有,曲水流觴、仿古連廊、愛痕亭、假山奇石等景觀讓遊客充分感受到園林之美。
站在山頂,俯瞰沱江,陽光映射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到了夜晚,兩岸燈光倒映在河面上,宛如布滿星星的夜空,讓人不禁想定格這美景。
春來,櫻花綻放,迎春含笑;夏至,荷塘蛙鳴,垂柳扶風;秋時,紅楓燃燒,落葉紛飛;冬臨,樹木蒼翠,寒梅飄香。
一園四季,各有千秋,美不勝收。
薈集人文之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在張大千紀念館的古樸裡,感受大師的藝術成就;在張大千美術館的畫作中,浸潤書畫的翰墨飄香;在太白樓的投影下,領略「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的詩情畫意……漫步大千園景區的曲徑裡,不僅能感受靜謐與寧靜,也能感受到濃烈的人文氣息。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大千園,是為紀念享譽世界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弘揚中華傳統書畫文化而修建。景區佔地面積280餘畝,其中分布有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美術館、張大千博物館、魏明倫碑文館和邱笑秋藝術館,以及西林寺(南宋)、鷺瀾洞(東漢)、百丈名山坊(明代)、太白樓等歷史文化遺存及人文景觀。
在這裡,以張大千書畫藝術和內江地域文化為主題,集書畫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為一體,文旅相融,獨具特色。
據張大千紀念館副館長、大千園旅遊景區服務中心主任李輝介紹,1986年9月,經批准,市委市政府在東興區東桐路圓頂山上徵用了30餘畝土地用於籌建張大千故居「大風堂」(後更名為「張大千紀念館」)。紀念館於1992年中秋節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與西林公園整合,成立內江大千文化旅遊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在以張大千紀念館為核心的基礎上啟動了大千園景區建設工作,相繼建設了張大千博物館、張大千故居、太白樓、魏明倫碑文館、邱笑秋藝術館、沿江旅遊棧道、旅遊生態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旅遊星級衛生間、景區遊客接待中心以及園區智慧旅遊系統等項目。
2014年,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旅遊發展大會,提出全市旅遊發展戰略規劃,按照「把城市變景區、把資源變產品、把旅客變遊客」的指導思想,以城區為核心,打造以大千文化體驗、城市商務休閒和城郊養心度假為核心的成渝經濟區新興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城市。
2015年5月,大千園景區成為規劃中要創建的8個國家AAAA級景區之一,正式啟動創建工作。經過一年多緊鑼密鼓的籌建,2017年1月,內江大千園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打造文化之美:
「行遍歐西南北美,看山須看故山青」
一次次嬗變後的大千園景區,景觀品質得到大幅提升,一年四季遊人不斷。
園內「一居兩館一樓」緊緊圍繞內江市委、市政府「大千故裡·文化內江」品牌打造,結合「展示大千書畫藝術、弘揚傳統書畫文化、塑造大千文化品牌、宣傳內江地域文化」的功能定位,統籌資源開辦展覽、收藏、研究、展示、宣傳、教育等一系列活動,年均到訪人數有近百萬人次,吸引了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50餘家中央、省、市媒體宣傳報導,進一步打響了「大千故裡·文化內江」城市品牌。
張大千紀念館自建成以來,先後成為中國書畫名家館聯會理事單位、國家三級博物館、內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為大千故裡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此外,它還是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四川省對臺交流基地,更是在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大千藝術精神、培育更多藝術人才、讓更多人享受文化成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資中縣春嵐公園
把公園插在城市中
把家安在公園裡
是一種什麼效果
資中這個「口袋公園」別具一格
鬧中取靜、見縫插綠
讓市民實現了
每天在蟲鳴鳥叫中醒來
在青草花香中睡去
籃球場上不只有年輕人動若脫兔的身影,更多了老年人拍著籃球投籃時的遊刃有餘;
運動空地上孃孃們有節奏的舞姿伴著悠揚的樂曲,跳出夏日清晨的動感輕快;
周邊樓宇環繞的公園山頂上,一套套輕靈圓活的太極拳被銀絲老人打出幾分剛勁……
旭日東升之時,來到春嵐公園運動休閒的人們,伴著清風拾級而上,可見步步綠意環繞。
石階頂上,豁然開闊的運動空地中,晨起鍛鍊的老人已經伴著悠揚的樂曲,開始了每日健康運動的第一場舞。空地旁邊的籃球場上,不時邁著悠閒步伐、手拍籃球入場的老人,也能在不斷的投籃、控球中過足籃球運動的癮。
若還覺風景不夠,那就沿著彩色步道一直向上走直達山頂,放眼四面,摩肩擦踵熱鬧非凡的早市、寬敞平直的市政交通道路、高聳入雲的城市樓宇盡皆現於眼前,站在大自然裡看人間煙火的幸福感由此而生。
2018年4月,春嵐公園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770萬元,公園選址資中縣春嵐北路北側與和鳴大道北段東側之間,是資中縣城市公園建設中為拓展城市生態空間,以小區配套為依託,隱藏在城市結構中為服務當地居民而建成的典型「口袋公園」。
近年來,資中縣在城市公園打造中,始終堅持以老百姓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本著變「城市中建公園」為「公園中建城市」的核心理念,深入實施公園城市建設的同時,採取城市微更新等手法,不斷拓展群眾綠色活動空間。
利用城市零碎地塊、閒置地、街角、道路兩旁等空間「見縫插綠」,為老百姓打造一批既貼近生活又美化城市的「口袋公園」「沿街花園」等景觀,通過厚植城區生態綠色底板,不斷推動社區公園、街頭公園、生態公園滲透疊加,形成「人、產、城」和諧統一的新型城市形態,真正實現城區內多元增綠、多點開花、全年有彩的自然生態局面。
如今,建設規模約10000平方米的春嵐公園,不僅成為市民運動休閒的好去處,還擔當著當地居民呼吸城市綠氧、展現城市文明的一扇明淨「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