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失眠怎麼辦最快最有效(耳鳴讓失眠好不了)
2023-04-16 07:11:25 1
耳鳴雖然不算甚麼大病,但嗡嗡聲卻很擾人,尤其是夜深人靜,耳鳴聲變得明顯、導致無法入睡或讓睡眠中斷再難入睡時,更令人抓狂!至少半數以上的耳鳴患者都有睡眠障礙困擾,須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有痊癒的機會。
從臨床觀察,在耳鳴困擾的民眾中,竟有高達7~8成合併睡眠障礙,比例相當高;相對地,若單純詢問失眠患者是否有耳鳴現象,100人之中卻約僅有1、2位。耳鳴發生原因複雜、類型也多樣,雖然耳鳴會影響睡眠,卻不是每種類型的耳鳴都會引起失眠。最好的方式仍是必須正確就醫、精密檢查並接受完整治療,才有機會一起解決耳鳴與失眠之苦。
耳鳴好睏擾,合併失眠更痛苦
一般來說,耳鳴可分為搏動性與持續性兩大類。搏動性耳鳴比較少見,大多跟血管病變有關。持續性耳鳴較為常見,可再分成3種,屬於聽障性耳鳴的「代償性耳鳴」,受發炎物質刺激所造成的「發炎性耳鳴」,以及與腦內激素失調、胼胝體錯誤迴路或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轉化性耳鳴」。
上述3種耳鳴造成的失眠狀況不太一樣,醫生表示,基本上都與大腦皮質過度活躍及腦內激素失衡有關,導致患者入眠時因為受到幹擾而造成程度不等的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或者中斷後無法入睡等情形。
其中,與聽力障礙有關的代償性耳鳴現象,這類患者在入睡後,耳鳴狀況就會減輕許多,因此不至於會干擾到睡眠。而轉化性耳鳴幾乎與心理因素有關,患者把現實中的生活壓力、挫折、孤單與無奈感轉化成耳鳴,加重症狀形成「腦鳴」,這種耳鳴現象會在患者專注其他事情或很疲累時變小或消失,頂多會干擾入眠,很少會影響入眠後的睡眠品質。
至於發炎性耳鳴的狀況比較複雜,不會因為夜闌人靜而停止,反而會在缺乏環境噪音的遮蔽時,相對變得大聲,因此經常會妨礙入眠;或者即使入眠後,於夢境中或許還會聽見聲音。這類病患經常會反應,睡到一半被吵醒,又難以再入眠,是最令人困擾且須重視的耳鳴類型。
耳鳴重診斷,查出病因治失眠才會有效
代償性耳鳴很少引起失眠,但發炎性耳鳴就會,而轉化性耳鳴只會干擾入睡,「臨床觀察,只要耳鳴超過一個月,多數患者幾乎是合併2種或3種不同類型的耳鳴,且依狀況不同會造成程度不一的失眠困擾,又再讓耳鳴情況變得更複雜。」因此提醒有耳鳴及失眠的人,求診前先別急著索取安眠藥,必須要先做診斷,查出病因並同時治療耳鳴與失眠才有效。
那麼,耳鳴應該如何診斷在正常狀態下,一般人可以聽見頻率不低於20 Hz至20,000 Hz間的聲音,因此標準的聽力檢查會從250Hz開始,以兩倍間隔測試一次(如250Hz、500Hz、1,000Hz…等)直到8,000Hz為止,慣稱為「偶數頻」。但若要更詳細的檢查,就必須額外測試「奇數頻」(如125Hz、750Hz、1,500Hz…等),並加入超高頻(8,000Hz~20,000Hz) 只有「全頻聽力檢查」,才能通盤了解聽力狀況。
不過,若要進一步分析耳鳴屬於何種類型,還必須再加入「腦波檢查」,這並非一般用於檢查癲癇的神經科腦波,也不是用於評估聽障的聽性腦幹電波,而是專門用於耳鳴測定術的複雜性腦波分析,先確定診斷,方能制定精準的治療策略。
至於,不同類型的耳鳴治療方式也不一樣,治療時應會合理解決患者的失眠困擾,通常只要把耳鳴控制得好,失眠的狀況就會改善許多,甚至連安眠藥都不用吃。在治療上,代償性耳鳴患者若為一般頻率的聽障,只需藉助輔具(也就是助聽器)就能彌補缺損的聽力;曾秉濤說,轉化性耳鳴多採取複合式療法,包括以藥物、正念療法、催眠放鬆或「經顱磁刺激術」治療等。
耳鳴影響生活品質,及早治療方為良策
比較麻煩的是發炎性耳鳴,會導致聽力變差甚至耳聾。
雖然大多數的耳鳴即使沒有治療,很可能會在一兩星期內自動消失,但若超過一個月仍持續存在,且嚴重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時,大多是混和性耳鳴,務必要積極就醫,千萬別寄望自然痊癒或想與之和平共存,以免讓病情惡化遺憾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