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簡答題(教師每日十問10今天做教學反思了嗎)

2023-04-21 03:53:49 4

教師成長=經驗 + 反思

反思,《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教師反思就是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反省自已的教育教學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教育行為及教育效果,以便調整 、改進和提升。教師反思的本質是—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解自我與實現自我心靈上的溝通。值得指出的是,反思並非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般意義的思考和回顧,而是根據反思對象的不同,採取相應的反思方法和策略,達到反思的目的。教師的反思能力是其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也是現代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就必須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創造性和時代性的特點。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斷地反思,細心地審視和分析正在發生的一切教育教學現象、自己實施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

是否有利於學生們個性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所以,反思能力是教師持續發展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學會反思,一個人才能不斷矯正錯誤,不斷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我的眼裡只有"誰"?

——勒家彥老師評課反思小記

作為老師,我已在講臺上學習、成長了三年有餘,自認為已成熟了不少,可謂合格教師了。尤其是今年學校給了我不少講課的機會,在此期間又有許多經驗頗豐的老師和領導不斷給我指點,最後還取得了一點成績。所以我便有些飄飄然了,再談起講課來好像很輕鬆似的;覺得研究一課不外乎將教案爛記於心,則大功告成。 可後來的一節課讓我不由得深深反思。

勒家彥老師又來了!上學期他就來學校講過一節公開課,當時我就被他精妙的課堂掌控技巧所折服。也許是初生牛犢的原因,我真正佩服的人並不 多,可他———我服。所以當時就有一個想法;什麼時候能讓這位高人聽我的課給我指點指點,那該多好! 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年,這個願望真實現了,學校把這次講課任務交給了我。我懷著一百二十分的興奮以及同樣的緊張接受了任務。不過我心裡還是有底的∶因為我要講的那節課在此前已磨鍊過多回,而且在區裡賽講中取得了好成績。有這碗酒墊底兒,我相對放心了許多,

不過即便是這樣,我還是將教案重新熟悉了好多遍。

帶著爛記於心的教案,帶著一顆渴望求教的心,帶著百分之九十八的自信,我把這節"身經百戰"的課展現在了全校老師面前,展現在了勒老師面前。

老師教學環節嚴緊,同學配合天衣無縫,教學高潮一浪勝過一浪。不知不覺,哎呀,我忘記控制學生交流、回答的時間了,校長已衝我舉了兩次手,可我教案中關鍵的兩個環節還沒完成。怎麼辦?

慌! 亂! ………壞了,我語無倫次忘詞了!我紅著臉看著大家,心中還是使勁兒地想我的教案。幸好大家善意地笑著,尷尬的局面很快過去了,最後我還是比較順利地結束了我的課,那節歷經磨鍊的課,那節身經百戰的課。

評課時勒老師大大地鼓勵了我,也肯定了這節課的許多閃光點。可我自己的課自己清楚。這節課雖然嚴謹,雖然完整,但就是沒有那種"自然"。即使是學生的靈光閃現,教學的環環相扣給人的感覺總是"人工製造"。我把困惑告訴了勒老師。他卻只用了一句話就解開了我的困擾;"走上課堂,你的眼裡只有誰? 是教案還是學生?"啊!原來"學生心中繞"就是秘訣,而我卻抱錯了"佛腿"。教案應是精心的準備而不應是課堂的包袱。當然勒老師也不是讓我們放任學生跟著學生跑,那樣的課堂更不"自然"而是"野生"了。

我追求的"自然"應該是這樣吧∶打鈴上課,老師和學生在課堂做好準備,然後就一起開始跑步,當學生跑得起勁兒時,老師就是拉拉隊員,為他們喝彩,吶喊;當學生躍出跑道時,老師又是導路向標給他們指點,引導;當學生跑得動情時,老師成了瘋子傻子因他們興奮,激動!

我反思了。我是那樣愚蠢得盲目自信。

我反思了。我是那樣愚蠢得"目中無人"。我明白了。我的孩子們,從此我的眼裡只有你!

我明白了。勒老師,我會不懈努力,希望能像你說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那麼,怎樣培養教學反思能力呢?

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教師要永遠保持學習的狀態,要不斷學習教育改革的理論。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對理論理解的淺陋和偏離,只有將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尋到根源,使主體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在多學習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反思自己,將學與思,學與教,學與研結合起來。要以新教育理念為出發點,以新課程的基本主張為參照點,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實施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判、思考活動。

二、要善於總結經驗,向榜樣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教育實踐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實踐智慧中涵容了教師反思內容的所有方面,體現了教育事業之價值的廣博和豐富。對於這些典型要仔細觀察、細心體會、積極思考、用心揣摩、反覆推敲、探其精微、尋其奧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後博採眾長,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

三、要有鮮明的問題意識,善於捕捉反思對象

有問題、有障礙才會有思考、有分析。教師在開展教育反思活動時,要注意形成自身的問題意識,要善於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在貌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就拿教學來說,如果教師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就可能在教學的方方面面發現問題。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師生互動等方面。教師只有"跟自己過不去",不斷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奮鬥目標,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四、要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持續不斷的系統化思考偶爾的反思並不困難,也是絕大多數教師能做到的,但持續不斷的系統反思卻不見得是每個人輕易都可以做到的。課程改革從理念到實踐,從個體到全局,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到管理、到評價,都是全新的變革,都是脫胎換骨的改造。作為研究的反思,應該是持續的、不間斷的、系統的,它擺脫了零散片斷反思的狀態,將反思湧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教育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過程,是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歷程,通過反思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自覺性和科學性;通過反思可以培養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的思考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成熟到理性;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揚長避短,不斷修正錯誤,不斷創新。

每天花一點兒時間審視自己

德漠克利特曾經說過∶"審視自己就像浩瀚的大漠審視變幻的蒼穹,就像殘破的古堡審視沉重的背影,就像垂暮的老者審視多舛的命運,就像壯美的江山審視變遷的歷史。"這飄逸著古香的強烈而又中肯的話語,使人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這不由得想起一個名字——德謨克利特。

德漠克利特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晚年他把自己的兩隻眼睛弄瞎了。有人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哲學家平靜地回答∶"為了看得更清楚!"哲學家的智慧同樣來自於對自我的思考和總結,他得花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去審視自己、關注內心,做一個完全擁有自己內心的人。哲學家的這種觀察稱之為"觀心"。在他看來,"觀心"是根本就不需要眼睛的,一隻眼睛也用不著。用不著的東西猶如奢侈的擺設,留之又有何用?哲學家最終毀掉了自己的雙眼。

哲學家是睿智的,也是孤獨的。我們不必贊同或仿效哲學家的做法,但是我們總應該每天花一點兒時間關注一下自己的心靈,清醒地審視自己。

小時候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隻貓頭鷹在搬家的途中遇到了斑鳩,斑鳩問它要搬到哪兒去,貓頭鷹說∶"我要搬到東方去。"斑鳩又問∶"西方才是你的故鄉,你為什麼要搬到東方去呢?"貓頭鷹回答說;"西方的人不喜歡我的歌聲,尤其討厭我夜間歌唱!"斑鳩勸道;"你的歌聲的確很難聽,大家自然不喜歡你。但是,如果你改變一下自己,改變一下你的歌聲,或停止在夜間歌唱,大家就不討厭你了,你就可以繼續住在這裡。否則的話,即使你搬到東方,東方的人也會討厭你的。"

寓言中的貓頭鷹需要反省一下自己。而現實生活中的人,的確也需要經常地審視自己。就如同我們需要照鏡子一樣,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審視自己需要反思

審視自己需要反思。教師自我發展,就要不斷地對自己已具有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諸方面進行審視,也就是批判性反思,每次反思,都會有新的發現。然後,針對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補充、完善,才能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重視"做中學",在工作中學習、實踐,進行自我反思,進行合作探究,在創新中得到發展。

二、審視自己需要關注細節

教學細節是指教學中的一個細小的片段。細節雖小,卻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視,值得教師鑽研和突破。教師審視自己就要關注教學細節。若能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開發好每一個教學細節,那麼,我們的課堂就不會枯燥無味,就能煥發出新的活力。否則,良好的教育教學契機,就會在教師的經意和不經意中流失。有這樣一個案例∶

生1∶1毫升等於多少克?

師∶我舉個例子,1 小時等於多少米?(學生笑)

生 2∶時間單位不能與長度單位相等。毫升是容積單位,克是質量單位,它們是不能相等的。

師∶(對著生 2)你說得真好。(對著生1)你理解了嗎?生1∶茫然地點點頭。 .....

該例中生1真的理解了嗎?教師在教學中好像處理得很機警、很幽默、很妥當,可是仔細回味一下,覺得似乎有些不足。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有了問題才會去探索,只有經過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當時該教師是以水作為認識1毫升的物質。1 毫升的水實際上就是1克,雖然毫升與克是計量物質不同特性的計量單位,但是,不同的計量單位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尤其是體積(容積)與質量更是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如果教師在生 1的問題上稍加修改,變為"1毫升的水等於多少克?"學生就一目了然了。對具體的物質而言,就有答案了。如∶1 毫升的油等於多少克?1毫升的酒等於多少克?1 毫升的水銀等於多少克?……這樣既讓學生區別毫升與克是表示物質的不同的屬性,又讓學生明確了毫升與克的內在聯繫。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再設計一個這樣的課外延伸∶讓學生取100 毫升的水,100 毫升的油,或者100 毫升的其他液體,分別稱一稱。它們的質量各是多少?再算出1毫升的該種液體是多少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然明白毫升與克是不同的計量單位,而且還明白不同的液體1毫升的質量是不同的。這就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也有利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因此,教學需要審視。審視需要關注細節,需要教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抓住轉瞬即逝的教學細節。這樣,才能畫龍點睛,點石成金,使細節成為教學的突破口,成為學生的興奮點,從而創造精彩互動的課堂。

三、審視自己需要超越

審視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如果在工作中出現失誤或是遇到挫折,不認真地審視自己,不積極地從主觀上查找原因,而是一味地尋找客觀理由,怨領導支持不夠,怪同事配合不好………這樣,工作沒有成就,自己就成了別人"無能"的"受害者",實際上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是對自己無知與淺薄的縱容,其結果,受到更大打擊和傷害的只能是自己。而學會用合理的,甚至挑剔的眼光審視自己,在痛苦中,你會發現孤獨的自己;在閒適中,你會發現空虛的自己;在奮進中,你會發現充實的自己;

在安逸中,你會發現迷失的自己。只有不斷地審視,不斷地發現,才能不斷地調整,不斷地進步。

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

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努力做一個反思型教師,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反思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同。那反思什麼?怎樣反思?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

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有助於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使自己從經驗型向科研型方向發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班級實際情況,認真修改教學預案,然後把教學過程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學生之見。

我們先來看一位教師的做法∶

今天,我上了《我是什麼》這一課。教完這節課後,我反思了整個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就這堂課的教學目的而言,我的理解是,它首先是課程改革綱要中所指出的∶"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課文內容既是語文課,又是常識課,既是課堂上的書本教學,又是貼近生活的環保教育、節水教育。而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只居於主導和啟發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既有聲,又有畫,既有課文,又有謎語,聽覺和視覺的交替衝擊,適合兒童情趣的方法反覆運用,使學生們對"水"的概念,領會得尤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熱愛自然,也同步進行了啟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也許過於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課文以"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密切關係。文中不點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好吃沒滋味,髒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導入形式簡潔、有趣,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紛紛搶著回答。

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雲;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還有的學生回答∶"我"還會變成露珠、霜。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們知道的真多!根據聲畫同步的教學方法,我很快將水的不同形態以簡筆畫形式展現在黑板上,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一目了然,課堂裡的氣氛更加活躍。

我不失時機地追問∶"如果你是它,你最想變成什麼呢?為什麼?找出相關的句子與小組同學讀一讀,說一說。"於是,教室裡一片熱鬧的場面。他們有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感情地朗讀;有的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他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願意變成雲,因為雲在不同時候能夠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特別奇妙! 於是,我及時引導∶那你們知道雲是怎麼形成的麼?配合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對雲的形成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也有的學生說想變成雪,因為下雪能夠淨化空氣,景色很美。我就鼓勵他們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還有的學生說願意變成雨,我又問∶"那你知道雨是怎麼來的嗎?"有個學生說∶"大概是好多雲糾纏在一起產生的雨吧。"還有個學生說∶"我想是雲和冷風打架打輸了,它哭了,這樣就下雨了吧 ..….."這樣的答案,在教學改革中極富典型意義又極富挑戰性。因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只能說幼稚甚至荒謬,但從文學角度而言,這樣的答案又充滿了想像力,甚至於,這種想像力還不限於文學,它又能回歸到科學的靈感火花上去。曾經不止一位科學史上巨匠說過∶正是想像力,才是科學發明的原動力。所以,它的挑戰性就表現在這裡∶既要對學生指出他們在科學角度上的答案錯誤,又要充分肯定他們答案中豐富的想像力。學生們的想法豐富多彩,還恰恰說明了他們對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認真觀察。這裡面,就有了教師本人全面專業素質的問題∶要懂一點自然科學(至少是課文內容所涉及的),要懂一點文學,要懂一點兒童心理學,更要懂得當遇到類似的挑戰時,如何在它們的交匯點上,破解這樣的難題。

結尾一段是讓學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類的一面,讓他們有較為直觀的認識,突破他們因年齡局限或生活環境局限所無法看到的實景,我運用了多媒體展現洪水泛濫、江河汙染的一些畫面。面對這些畫面,學生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有的說可以修建大堤、水庫,有的學生引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多的學生結合自身談了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水資源.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作為教師,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有助於調整自己的教學心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促使自己教學和科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任課的老師對自己所教的《我是什麼》一課進行了細細的梳理∶他從新課的導入開始,以謎語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他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拋出∶"我"會變成什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他有效地運用了聲畫同步的教學方法,並讓同學們將閱讀、想像和表演活動有機地聯繫在—起,構成了本節課的亮點。結尾部分的處理也使整個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可以說,這位老師成功的教學反思會使其以後的教學趨於完美,課堂會更精彩、有效。同時也更加有利於他自身的專業發展。

注重行動後之反思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對課堂教學而言,則是"教而不思則罔"。教師的反思應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就課堂教學而言,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如果教師只注重課堂教學的實踐,不注重教學後的"行動後反思",那麼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永遠會停滯不前或進步緩慢,課堂也永遠沒有生氣與活力。

所以,教師必須注重"行動後反思"。而"行動後反思"重在反思課堂中的問題。教師講的是否適量?布置的作業量是否適中?作業的難度是否適中?學生的操作技能是否穩步提高?教師是否有協調意識?教師所講的是否落實到位?是否注意調節學生的情緒?是否批評多,表揚少?是否一味地讓學生服從,結果造成學生的逆反情緒?是否對未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調查?是否在課堂上留有時間讓學生思考?課堂效益如何?每堂課的廢話有多少?是否說過學生認為們不該說的話?是否聽完我們的課後,學生對我們所教學科的興趣大增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把它們梳理為校本教研的專題,立足學生實際,集全校教師的智慧探討方法,尋求對策,這樣的校本研究才是最有實效的。

反思課堂的問題僅是"行動後反思"的一部分,而不是"行動後反思"的全部,它還需要教師及時總結,認真歸納,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力爭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實現校本研究的過程——"問題——設計——行動——總結"的循環往復。

"行動後反思"呈現方式有∶

1.教後記。反思的最簡單形式是寫教後記。它既是一種特殊的備課形式,又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全面反思過程;寫教後記,貴在及時,貴在堅持。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2.撰寫反思記錄或反思日記。把自己的所學、所感、所悟隨時記錄下來。並在實踐中反覆嘗試,積累一定數量後進行提煉、歸併。

3.寫專題總結。將寫經驗總結改為寫專題總結,就會有意識、相對集中地思考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教育理論,寫出來高質量的成果。

4.寫教學案例。從身邊的教育、教學故事中選取典型的、生動的、對自己有所觸動的、對他人有所啟迪的教育事件作為案例來進行研究和撰寫。

校本教研必須在"實"字上下工夫,教師要注重"行動後反思",只有從平時抓起,把每一節課打造成高質量的課,學生才會真正受益,我們的教育教學才能為學生一生發展服務,信息技術學科也會在校本教研中升華,校本教研也會顯露出無限的魅力!

要反思,更要正思

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被稱之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要素。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學反思成為一種時尚與潮流,教師每堂課後,都會認真反思,找出課堂中的得與失,當然更多的則是定位於自己的不足,尋求今後努力與改進的方向。教育專家與教育管理者認為,教師只有積極反思,才能實現教學的突破,摸清教育教學的規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對此,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卻不以為然。

魏書生老師提倡"正思",所謂的"正思"意即正面思考,魏老師在當教育局長時,要求全市的教師每節課的教案之後只寫一類話;"我成功、我快樂在何處?"魏老師要求教師不說失敗,不說缺陷,不說問題,只說優點,只說長處,只說成功。其實,魏老師的"正思"理論頗有一番道理。"正思"相較於"反思"而言,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正思"有助於幫助教師尋找教學的自信心。自信心比什麼都重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擁有自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而自信應當是尊重需求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自我實現需求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善於發現自我的成功,學會欣賞自己,才能獲得自我的尊重與滿足,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教學是缺陷的藝術,每一位教師的每一節課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也許是自己意識不到的,而有些問題即使能夠意識到,也不見得就一定能夠改掉,因而,與其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沉溺於自責的煩惱與失敗的痛苦之中,倒不如學會自我欣賞,提高自我滿足感與自信心,從而激發自己的職業激情以及持續努力的欲望。

"正思"有利於幫助教師尋找教育的規律性。教育教學是門科學,具有潛在規律,不可違背。教學中的成功是順應規律的結果,而失敗則是有違規律的必然。教師將眼光定格在教學的成功之處,有利於及時總結成功背後的規律,從而由點到面,由此及彼,在今後的同類教育教學中運用自如,有效拓展。日子越久,教師所總結的教育教學成功經驗便會越來越多,而課堂上的亮點也會越來越多,對於教學的駕馭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對於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也會越來越科學,這無疑會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相反,教師課堂上的失誤正是教師對於教學潛在規律性認識的偏頗,如若教師僅僅盯著自己的課堂不足與缺陷,極有可能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尷尬,甚至會陷入盲目認定以及錯誤解讀的誤區,倒不如從正面突破,在不斷的成功中總結規律,實現教育實踐到教育理念的飛躍與提升。

"正思"有利於幫助教師尋找專業的生長點。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其最強的優勢領域,多花點時間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去彌補劣勢。而彌補劣勢,雖然有時確有必要,但它只能使我們避免失敗,而不能使我們出類拔萃。教師要實現專業的不斷生長,就不能僅僅"反思"失誤,彌補過失,還要學會揚長避短,在自己的專長與優勢中不斷努力,實現自我的長足發展。"正思"就如同一面放大鏡,將課堂中的成功擴大、拓展,將教師的優點與特長刻意放大,將教師的優勢加以明確,並作為著力點予以強化,不斷深化,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

"正思"可以幫助教師尋找到教學的自信,教育的規律,專業的生長點。可見,"正思"對於教師同樣重要,教師要"反思",更要"正思"。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