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點亮國慶(這個國慶紅色旅遊)
2023-05-21 21:55:37 5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綜合報導
今年適逢建黨100周年,這個國慶假期又有兩部主旋律電影熱映,對於不少長假出遊者來說,「紅色旅遊」成了他們的假期關鍵詞。
紅色旅遊,數據持續發力
國慶前,微博用戶西部旅行者_雄俊傑發起了#這才是國慶該去的地方#的話題,截至9月30日15時,話題數據總覽數據顯示,其閱讀次數已達3980.6萬。在該話題下,西部旅行者_雄俊傑發布了一條以《尋路》為題的熱門vlog,時長8分20秒,發布5小時就有超過145萬次觀看。跟隨拍攝者的腳步,觀眾「雲漫步」於禮州古鎮、西昌冕寧縣,見一面紅軍長徵禮州會議會址,看一眼口紅軍井,於彝海結盟紀念館前,聽一段彝海結盟親歷者沙瑪爾格的孫子沙瑪依姑口述的歷史。網友在留言中紛紛表示,這才是國慶該去的地方。
馬蜂窩旅遊此前發布的《旅遊新國潮》顯示,紅色旅遊線路等在平臺的搜索熱度居高不下。而驢媽媽旅遊網發布的《2021紅色旅遊大數據報告》統計,全家一起去紅色旅遊景點學習紅色文化,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
同程旅遊發布的《2021國慶出遊趨勢報告》中提到,「值得注意的是,紅色旅遊持續圈粉年輕客群。」其出遊趨勢數據表明,「西安、井岡山、延安、南昌、廬山入選紅色旅遊熱門目的地TOP5」,「紅色旅遊+革命聖地棗園或楊家嶺+王家坪+兵馬俑+華清宮+黃帝陵+壺口瀑布+明城牆+回民街+大唐不夜城雙飛5日跟團遊』』,「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五龍潭+廬山+三疊泉瀑布+錦繡谷+美廬別墅雙高5日跟團遊」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備受用戶關注。
旅遊博主的VLOG使許多人對紅色旅遊產生了興趣
國慶結束後,同程旅遊數據顯示,今年國慶假期紅色旅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了230%。飛豬平臺上,00後的國慶紅色旅遊訂單量同比漲超80%,長沙、湘潭、南昌、遵義、延安、嘉興、井岡山等成為紅色旅遊熱門目的地。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旅遊也備受遊客青睞,國慶期間,遊客登上湖心島瞻仰「紅船」,感受「紅船」精神,每天預約參觀的人數達到了1.3萬人。
新熱點、新線路,帶動紅色旅遊
電影《長津湖》的熱映,也帶動了紅色旅遊,瀋陽、丹東等城市迎來紅色旅遊熱潮。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瀋陽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等地,成為人們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的熱門去處。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每年國慶假期都有眾多市民前往此處為英雄們獻花。而今年從10月1日到10月5日,已經有6000多市民前來弔唁、獻花。
一位瀋陽市民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看了電影《長津湖》,感到非常震撼,這個國慶節沒有安排省外出遊,帶兒子到陵園祭拜,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先烈的敬意。我們想告訴他們,如今國家強大了,這繁華盛世如你們所願,祖國不會忘記,我們沒有忘記!」
《長津湖》帶火遼寧紅色旅遊打卡地
國慶紅色遊受追捧,和紅色旅遊更加親民、便捷也有很大關係。今年5月,文化和旅遊部聯合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包括52條「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鬥精神」主題線路,20條「走近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主題線路,28條「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線路。這些線路成為人們國慶假期「按圖索驥」的紅色「導遊圖」。
在上海,疫情以來,上海市民已經高度接受了把「建築可閱讀.城市微遊」作為體驗美好生活的一種方式。
在此基礎上,國慶期間,「建築可閱讀」產品以「今天是您的生日」為主題,每天推出不同線路的紅色系列,行程中既有走進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國歌展示館、周公館等經典紅色紀念地,也有前往古北市民中心追尋紅色足跡,更有打卡黑石公寓、楊樹浦水廠木棧道、幸福裡、上新生所等等,帶遊客從過去到現在,體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發展理念。
孩子們組織起來,乘坐紅色大巴,尋找紅色足跡
根據春秋旅遊數據,國慶7天假期中,已有過萬人次乘坐了紅色專線車,且絕大部分都為個人自發組織或者結伴出行。
Y701次是上海至嘉興的「南湖·1921」紅色旅遊列車,今年開通以來深受遊客歡迎。國慶前,列車做了升級,以更好地滿足遊客的需要。
在環境方面,在保留功能車廂氛圍的同時,列車對3至9號車廂的地面、兩側及車窗進行了內飾升級,選取列車途經的上海西、松江、嘉善、嘉興等車站以及一大代表們在嘉興行程的重要節點獅子匯渡口、南湖等,製作成一條貫穿整個3至9號車廂地面的「新時代重走一大路」路線地貼,車廂兩側鑲嵌有展示對應地貼站點的紅色景點畫框,車窗上點綴著「石庫門」「紅船」等標誌性紅色打卡點造型的中國傳統剪紙窗花,營造出黨的一大召開歷史時期的場景和氛圍,與1、2號功能車廂的主題陳列和布置風格相呼應。
車窗上點綴著「石庫門」「紅船」等標誌性紅色打卡點造型的中國傳統剪紙窗花
此外,為了便於團隊遊客在車上開展黨課和黨史教育,進一步打響「乘火車·學黨史」的品牌,在列車上所有的小桌板上都張貼了「列車微課堂」二維碼,遊客用手機掃一下就可以看到列車功能車廂的介紹視頻及短視頻課程,將長三角鐵路的《青馬課堂》引入列車,帶來《長三角鐵路革命史話》《建黨精神》等現場課堂,且根據實際需求將不定期更新微課內容。
一些紅色旅遊產品不僅帶領遊客參觀革命聖地,新農村建設風貌也倍囊括在內,如春秋旅遊的「一路向黔進」,在國慶期間組織遊客,來到貴州黔北地區,參觀的紅色景點既有婁山關、遵義會址,還有新農村建設的代表花茂村,使遊客真切體驗「一切為了人民」在鄉村振興過程的實踐。
沉浸式體驗,讓紅色旅遊立體起來
紅色景點也與時俱進,不再是遺址、遺蹟、博物館的老三樣。在營銷手段上引入智能技術,融合流行元素。在旅遊體驗上,藉助全息技術、VR、AR等現代科技,突出沉浸式體驗,提高遊客參與度與互動性。正是紅色景點讀懂了遊客的「心」,紅色旅遊才成功俘獲了遊客的「心」,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假期出遊時選擇了紅色旅遊。
說起「沉浸式體驗」,不要以為只能玩劇本殺,它也是現下紅色旅遊的熱門新玩法。江西便是第一批試水者,多地立足紅色資源優勢,以這種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營造現場感,讓紅色旅遊進一步「圈粉」年輕人。
位於南昌市中心城區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如今是江西首部革命舊址沉浸式實景劇《那年八一》的演出地,10月1日剛剛正式面向公眾演出。為吸引年輕人了解紅色歷史,《那年八一》以八一南昌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將劇目創作與歷史發生地江西大旅社的實景演繹相結合,利用投影、燈光、舞美、造型、大型裝置等,增加遊客多重體驗。
江西首部革命舊址沉浸式實景劇《那年八一》的表演現場(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鄔慧穎 攝
在觀演中,遊客要換上專門準備的服裝,成為劇中角色;與演員零距離接觸,甚至直接搭戲,參與表演。「遊客不僅是遊客,還是劇中人,每個人都能融入情景,聆聽那時的中國青年告別家鄉、參加革命的感人故事。」導演熊偉說。
在井岡山的青少年AR教育基地紅色文化體驗館,館方採用「環繞式AR」場景體驗式教學,讓「黃洋界保衛戰」真實戰鬥場景再現,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更能體驗到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新生活的不易。
在主題公園備受追捧的今天,位於贛州的方特東方欲曉主題公園將主題公園遊與紅色主題結合在一起,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室內舞臺表演項目《巾幗》,節目運用全息影像,為遊客「現場還原」趙一曼、劉胡蘭、秋瑾等先輩的生平事跡。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紅色地標採用了這一方式,吸引年輕遊客。在貴州赤水的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依託紅軍「四渡赤水」歷史遺蹟,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遊客抽取隨機角色卡,高度還原1935年真槍實彈的真實場景。遊客可以高度參與四渡赤水真實戰役的演繹,過一把演員癮。而寫實的藝術演繹及炮火技術、加上真人演出陣容,使遊客身臨其境,恍若置身於當年戰火硝煙的戰鬥現場。實景體驗分為情報戰、物資戰、殲滅戰三種戰爭體驗,更有大型實景實戰演出。通過這種方式,景區將紅色旅遊與體驗旅遊深度融合,為遊客帶來水陸空全方位的旅遊體驗。
在甘肅張掖高臺縣,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在互動參觀區域融入VR和掃碼參觀展物等體驗,開發了數字虛擬體驗、智能語音廣播等系統,帶遊客回望崢嶸歲月。通過這些創新玩法,紅色旅遊可以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徵程,讓紅色火種不斷撒播。
責任編輯:徐穎
校對:丁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