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擼小奶貓(養娃如擼貓擼夠100遍後)
2023-05-22 04:25:04 2
#頭條群星8月榜#
養娃如養貓,有的溫潤如玉,有的瞎跑亂叫……
搞好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像貓一樣,求摸頭求抱抱。
作者 | 牧青野
開學了,娃終於回歸學校了。
真是件普天同慶的大喜事。
畢竟,經過一個暑假,我倆的關係已經發展到勢同水火、橫眉冷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可這新學期開始了,老母親也不禁發愁:
親子關係「破裂」了,娃不聽話了,這還怎麼管學習?怎麼催作業?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中曾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親子感情是基礎。
和孩子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比採用所有的『正確』的技巧來得更為重要。」
也就是說:
想要管娃,得先讓娃聽得進去老母親的話,而想讓娃「聽話」,就先得和娃「關係好」。
可是,孩子這種生物,天天綻放著不一樣的煙火。
想讓他「聽話」,哪有那麼容易?
老母親不得不薅了一把頭髮,再次陷入沉思……
直到家裡的貓在我手下逃無可逃,被我擼到「無邊落毛蕭蕭下」後,我突然頓悟了:原來養娃和養貓是一樣一樣的。
貓這個「逆子」,像極了那個時時要叛逆,日日跟你對著幹,你不搭理他,他反而非要湊過來讓你摸,你一搭理他,立馬上房揭瓦給你看的熊孩子。
想到這一點,老母親心中瞬間瞭然了:
養孩子這件事,不能硬碰硬。
得像養貓一樣,先了解他們的「習性」,然後對症下藥把關係搞瓷實。
等關係鐵了,娃願意聽媽媽的話了,老母親教育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每隻貓每個娃
都有他的雷區
傳說,貓身上有兩大不能摸的雷區:
這塊不能摸,那塊不能摸。
傳說還說,娃身上,也有很多雷區不能碰:
比如:
不能使用語言暴力;
不能一時手欠想揍就揍;
不能不分場合批評孩子;
不能一罵娃就使勁翻舊帳;
不能老拿別的孩子和自己的糟心娃做比較;
不能……
雷區太多,老母親差點一口氣沒順過來。
既然雷區不能碰,那就找找解決方法。
深呼吸10000次後,我露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告訴自己以後遇到這些情況,可以這麼做:
罵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能忍就忍;
在外面給娃護好面子,回去再教育;
娃做錯事了,就事論事,就當下說當下;
娃比別人差勁了,先肯定他的優點,再提他的進步空間……
果然,在老母親的迷魂湯下,娃越來越愛媽,也越來越願意上進。
貓是順毛貓,娃是順毛娃。
逆毛而擼,毀天滅地,順毛而擼,還能商量。
和娃相處,只要避開雷區,每隻貓,每個娃,最終都逃不過老母親的手掌心。
每隻貓每個娃
都有顆脆弱敏感的心
本以為忍下一時氣,教娃還有力,從此媽笑娃樂,一團和氣。
可是,還是一個不注意,就又傷了娃那顆脆弱的心。
記得有次,我陪女兒玩骨牌,老母親趴在地上哼哧哼哧搭了多半個小時,熊孩子一出手,就毀得徹徹底底。
我順口就發了個火:「你就不能小心點嗎?」
結果女兒變得悶悶不樂,之後也是一直出錯。
電石火花間,老母親猛拍大腿:我一句無心的話,竟給了她這麼大的心理壓力。
我連忙開始安慰:
「沒關係的,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不該批評你,是媽媽的錯,下次我們注意一點就好了。
做錯事情不要怕,我生氣的是這件事,不是不愛你了,媽媽是永遠愛你的。」
邊說心裡邊想: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們很在意爸媽的情緒,和爸媽對自己的態度,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給予充足的安全感。
不過,方法雖好,就是後勁兒有點大。
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孩子脆弱的心靈了,娃倒是徹底放開了。
無論做錯什麼事,老母親還沒來得及發火,娃就開始安慰我:
「媽媽,不要緊張,沒關係的,我又不是故意的。」
聽聽,這都什麼邏輯。
這不禁讓我想起:想當初,我家貓剛來的時候,但凡家裡的聲音超過30分貝,都能把它嚇到炸毛。
而如今……鼾聲吵不醒,雷聲打不動。
女兒現在也是,在我各種愛的肯定下,她從敏感脆弱的嬌滴滴,變成心理素質超強的娃。
這180度的轉折,太值得擁有了。
有時候想想,是不是女孩大多數心思都比較細膩敏感,男孩就會比較糙。
直到採訪了一圈男娃的媽後,才發現:再糙的漢子,也有顆需要被呵護的心。
唉,任重道遠。
每隻貓每個娃
都需要獨處的空間
最近,女兒特喜歡抱著她的貓躲到衣櫃裡,一問就說是她的秘密基地,不許大人進來。
每次老母親一打開衣櫃:一娃一喵,齊齊整整。
想罵都不知道先罵誰。
我還發現,女兒越長大,就和我越不「親」。
小時候她掛我身上,長大了我追她屁股後邊。
和渣貓一模一樣:我追,她逃。我追得越快,她逃得越遠。
而且,小秘密也越來越多,有些話也不願意跟媽媽說了,有些事也不願意讓媽媽知道了。
還美其名曰:「媽媽不要煩我,我需要獨處的空間。」
果然孩子越長大,老母親越失落。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
強擼的貓不香,強拽的娃會犟。
每個貓都有不願被擼的那一刻,每個娃都有想逃離老母親的那一時。
就像那句話說的:
「孩子的長大,從逃離父母開始。」
娃要自己的空間,就給娃空間,遠香近臭的道理,我還是懂的。
爭取做一個懂得放手,不時時黏著娃,不處處管控娃,給他們的成長以空間的智慧父母。
反正,他們又沒錢,還能跑多遠?
每隻貓每個娃
都有他的脾氣
自此用養貓的方式養娃後,對娃的了解多了很多,我倆的親子關係也開始重修舊好。
眼看勝利就在前方,可老母親卻發現,這一套方法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我娃這種容易放飛型的,你給的空間越大,她越放肆;
你小心翼翼給她安全感,她以為抓住了你的軟肋就開始耍賴;
你啥雷區都不碰,得嘞,她立馬「上天」給你看。
媽是克制了,娃不克制了。
想不到解決方法,實在無法靜心,那就繼續擼貓。
等把貓再擼禿100遍後,我又頓悟了:
不同的貓,有不同的脾氣,不同的娃,有不同的性格。
在《兒童性格心理學》中,把孩子分為表現型、思考型、指導型、親切型四大性格類型。
想讓不同性格的孩子「聽媽媽的話」,那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
比如:
表現型的孩子,性格自信熱情,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但是也要獎罰分明;
思考型的孩子,性格謹慎靦腆,父母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指導型的孩子,喜歡反抗權威,和他們相處,與其壓制不如多放權;
親切型的孩子,內向膽小慢性子,不催不罵,多點陪伴和鼓勵。
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處,要把握不同的度。
其實,這也就是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同脾性的孩子,用不同方法對待。
據說,每個老母親最大的心願,就是養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娃。
但養娃如同開盲盒,是驚喜還是驚嚇,全憑前世修來的運氣。
盲盒一開,倆眼一閉,是啥都認。
不過,連貓這種外星生物,都能被老母親養到逢人求摸摸,還會擔心搞不定熊孩子嗎?
從現在起,老母親要繼續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孩子培養好感情。
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做依託,再循循善誘,家庭教育這件事,實施起來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嗯,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