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救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4:51:41 1
專利名稱:多功能救生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救生、避難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
背景技術:
災難發生時,尤其是嚴重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救助過程中,擔架、 床、和帳篷是必不可少的救助工具,這些救助工具的功能及數量直接影響救助的效率和效 果。但是現有的救助工具存在救援工具短缺、功能單一、集成化程度不高的問題用於轉運 傷員的擔架基本上還停留於簡易擔架的種類;而用於安置災民的帳篷有的由於結構複雜、 體積大,非專業人員或單靠幾個人難以完成搭建任務;另外,在災區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床 位缺乏,有的傷員甚至不得不躺在地上治療。上述救助工具之間相互不能進行轉換,資源不 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影響了災民的救助和傷員後續救治率的提高。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能在救助擔架、床、和帳篷之間快速轉換的多功能救助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包括由擔架架體、擔架撐杆構成的擔架主體,其特徵在於 擔架架體和擔架撐杆均為可伸縮杆結構,每側擔架架體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杆,支撐杆的一 端與擔架架體鉸接,兩側的支撐杆對稱設置且之間設置有伸縮網。上述每側擔架架體上設置兩根可伸縮杆結構的帳篷撐杆,所述帳篷撐杆的一端通 過旋轉塊擔架架體連接,擔架架體兩側的帳篷撐杆對稱設置。上述伸縮網為鉸接平行四邊形放大行程機構。上述擔架架體、支撐杆、帳篷撐杆內伸縮杆設置定位彈簧銷。上述擔架架體中部設置有摺疊機構。上述擔架架體的把手端部上設置輪子。上述旋轉塊為U形旋轉塊,底部和兩側分別設置孔。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集成化程度高擔架功能可以用於救援;帳篷功能可以用於臨時安置災民;床 功能可以用於救治傷員;遇到突變情況,三功能之間可以快速轉變,能有效滿足在災區多變 環境下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和災民自救能力。便於統一生產、攜帶與運輸。2.手提式和手拉式兩種攜帶方式能適應災區複雜的地形,擔架還具有摺疊功能, 一方面可以節省空間,另一方面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快速打開。3.結構簡單,重量輕,操作簡便易掌握,可以反覆再利用。4.除了救災之用外,該實用新型還可用於幾個人的戶外旅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摺疊狀態金屬框架結構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打開擔架狀態結構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打開床狀態結構立體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打開帳篷狀態結構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滑塊結構立體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U形旋轉塊結構立體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彈簧定位銷結構立體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帳篷撐杆結構立體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擔架架體結構立體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架體連接件結構立體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帳篷腿(支撐杆)結構立體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擔架布結構立體圖;圖中,1-輪子,2-燕尾螺母,3-帳篷撐杆,4-架體連接件,5-U形旋轉塊,6_擔架 布,7-架體連接螺栓,8- U形旋轉塊連接螺栓,9-擔架撐杆,10-支撐杆連接螺栓,11-支 撐杆定位螺栓,12-擔架架體,13-平行四邊形鉸接螺栓,14-鉸接平行四邊形放大行程機 構,15-支撐杆,16-滑塊,17-架體內部伸縮杆,18-伸縮杆定位孔,19-平行四邊形連接孔, 20-筋板,21-支撐杆內部伸縮杆,22-地釘孔,23-架體內伸縮杆定位孔,24-定位合頁, 25-撐杆定位螺柱,26-帳篷撐杆連接螺栓,27-繞擔架架體履帶,28-魔術貼,29-固定支撐 杆履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4 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包括由擔架架體12、擔架撐杆9構成的擔架 主體,其特徵在於擔架架體12和擔架撐杆9均為可伸縮杆結構,每側擔架架體12上設置 有兩根支撐杆15,支撐杆15的一端與擔架架體12鉸接,兩側的支撐杆15對稱設置且之間 設置有伸縮網,所述每側擔架架體12上設置兩根可伸縮杆結構的帳篷撐杆3,所述帳篷撐 杆3的一端通過旋轉塊5與擔架架體12連接,擔架架體12兩側的帳篷撐杆3對稱設置,所 述伸縮網為鉸接平行四邊形放大行程機構14,所述擔架架體12、支撐杆15、帳篷撐杆3內伸 縮杆設置定位彈簧銷,所述擔架架體12中部設置有摺疊機構,所述擔架架體12的把手端部 上設置輪子1,所述旋轉塊為U形旋轉塊5,底部和兩側分別設置孔。本實用新型金屬框架主體採用型鋼,架體的連接通過架體連接件4採用螺栓連接 7 ;帳篷撐杆3與擔架架體12的連接靠U形旋轉塊5,撐杆左端孔與U形旋轉塊5兩側孔通 過螺栓連接,U形旋轉塊5下孔與擔架架體12通過U形旋轉塊連接螺栓8連接,這樣帳篷 撐杆可以在空間實現任意角度旋轉;支撐杆與擔架架體12的連接靠支撐杆連接螺栓10,變 成床或帳篷時,支撐杆的定位通過定位螺栓11與擔架架體12的夾緊實現;鉸接平行四邊形 放大行程機構14上端與支撐杆15上端平行四邊形連接孔19連接,下端和套在支撐杆上滑 塊16的側耳孔連接;為增大帳篷體積和擔架架體的剛度,故在支撐杆內、擔架架體內採用 伸縮杆,伸縮杆的定位全部採用彈簧定位銷來實現,類似雨傘結構。擔架撐杆9此時起到穩 固架體的作用,輪子1可以實現以手拉方式行進,方便省力。
4[0032]工作過程及轉換過程1、由摺疊狀態變成擔架使用狀態的過程參見圖1、圖2、圖3、圖12 ;首先,將上下架體12打開,使之水平放置,鬆開燕尾螺 母2,此時擔架撐杆9 一端處於自由狀態;然後將架體左右拉開,拉開寬度與擔架撐杆9長 度一樣即可,同時鉸接平行四邊形14也隨之打開,現在將擔架撐杆9自由端套在撐杆定位 螺柱25上,再將燕尾螺母2擰在撐杆定位螺柱25上即可;最後將擔架布四周纏住擔架架體 12和內側帳篷撐杆3,擔架布在架體上粘合靠繞擔架架體履帶27下面的魔術貼觀,支撐杆 15在擔架架體12下的固定靠固定支撐杆履帶四和魔術貼觀的粘合。2、由擔架使用狀態轉變成床使用狀態的過程參見圖2、圖3、圖12 ;首先,將擔架布下面魔術貼觀揭開,支撐杆會自動下落,支 撐杆與擔架法線夾角為18度,符合黃金分割,2sinl8=0. 618。然後將魔術貼重新粘合;最後 將支撐杆定位螺栓U擰緊,使其夾緊架體即可。3、由床使用狀態變成擔架使用狀態的過程參見圖3、圖4、圖8、圖10 ;支撐杆位置不動,將擔架布6、擔架兩端撐杆9從擔架 架體12上去掉,鬆開四個燕尾螺母2即可,再次向兩端拉擔架架體12,鉸接平行四邊形放大 行程機構14繼續伸長,同時滑塊16沿支撐杆15向其上端滑動,當滑到極限位置時,彈簧定 位銷會自動卡住滑塊16的側孔,起到定位作用,此時鉸接平行四邊形放大行程機構14形狀 固定,不再發生變化,同時擔長度固定。這時將架體連接件4上的定位合頁M放平,頂住擔 架架體12根部,使之保持一定的夾角,從而使帳篷頂部呈現三角形狀;之後,將4根帳篷撐 杆3內伸縮杆拉出,將末端孔用螺栓連接;最後,將架體12和支撐杆15內伸縮杆全部拉出 即可,伸縮杆的定位全部由其內部的定位銷實現。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包括由擔架架體(12)、擔架撐杆(9)構成的擔架主體,其特徵 在於擔架架體(12)和擔架撐杆(9)均為可伸縮杆結構,每側擔架架體(12)上設置有兩根 支撐杆(15),支撐杆(15)的一端與擔架架體(12)鉸接,兩側的支撐杆(15)對稱設置且之間 設置有伸縮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側擔架架體(12)上設 置兩根可伸縮杆結構的帳篷撐杆(3 ),所述帳篷撐杆(3 )的一端通過旋轉塊(5 )與擔架架體 (12 )連接,擔架架體(12 )兩側的帳篷撐杆(3 )對稱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網為鉸接平行 四邊形放大行程機構(1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擔架架體(12)、支撐杆 (15)、帳篷撐杆(3)內伸縮杆設置定位彈簧銷。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擔架架體(12)中部設置 有摺疊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擔架架體(12)的把手端 部上設置輪子(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救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塊為U形旋轉塊 (5),底部和兩側分別設置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救生、避難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現有的救助救助工具存在救援工具短缺、功能單一、集成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資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影響了災民的救助和傷員後續救治率的提高。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救生裝置,包括由擔架架體、擔架撐杆構成的擔架主體,其特徵在於擔架架體和擔架撐杆均為可伸縮杆結構,每側擔架架體上設置有兩根支撐杆,支撐杆的一端與擔架架體鉸接,兩側的支撐杆對稱設置且之間設置有伸縮網。本實用新型集成化程度高,便於統一生產、攜帶與運輸,三功能之間可以快速轉變,能有效滿足在災區多變環境下的使用。
文檔編號A61G1/013GK201861853SQ201020621409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劉波, 千學明, 崔躍玉, 趙宏 申請人:西安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