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為什麼是戰獸(戰力過硬的大熊貓)
2023-05-21 15:03:08 8
大熊貓如今已經享譽海內外了,作為我們的國寶,每次提到它們,總能引起很高的關注度,網上關於熊貓的討論話題有很多,一部分認為大熊貓外表憨厚,性格也是人畜無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大熊貓本質上還是一種猛獸,其本身更有不懼虎豹的實力。
在早些年我國還大量存在華南虎的時候,在大熊貓的棲息地裡面,是生活著老虎與豹子的,只是基於某種事實,三方之間處於一種動態平衡而已。
大熊貓
在經歷了「打虎」之後,我國的野生虎數量銳減,雖說仍有4個亞種的老虎,但曾經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了,目前來說,全國絕大多數的森林已經沒有老虎了,只有西南邊境及東北地區仍存在少量老虎。
如今在大熊貓的棲息地裡面,是見不到老虎蹤跡了,但豹子還在,早在2018年的時候,野生大熊貓所在地之一的臥龍自然保護區內,架設的紅外相機就拍到了金錢豹的身影,而後在另一個大熊貓保護區內,甚至拍下了大熊貓與金錢豹的「同框照」,它們先後出現在了同一處地方。
大熊貓與金錢豹出現在同一處
網傳大熊貓「戰力爆棚」,是真正的猛獸,能與虎豹一戰,擁有不下北極熊的咬合力,所以才能被稱為「食鐵獸」。網上的傳言多少誇張了一點,要知道咬力與體重、個體狀態有著很強的關係,大熊貓作為一種熊類,雖然有一定的戰力,但仍是無法與老虎、棕熊、北極熊等頂級猛獸相比的。
不過有一點倒是真的,大熊貓的確不怕豹子,在曾經、現在、乃至未來,它的棲息地都生活著豹子,可至今也沒有記錄下一例金錢豹捕食或者傷害熊貓的現象,所以與其用「戰力爆棚」來描述,不如換成「戰力過硬」更為恰當。
金錢豹
大熊貓與兩種大貓的「和平共處」我國西南一帶是野生動物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單單是新龍一個縣裡面,就生活著7種貓科動物,因此新龍縣也被稱為「七貓之地」。
四川最出名的當屬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不過你們知道嗎?這裡同時也生活著兩種知名的大貓,金錢豹和雪豹。歷史上金錢豹的分布範圍很廣,甚至超過了老虎,在我國絕大多數森林裡面都有它的蹤跡;雪豹在我國的分布範圍雖然不如金錢豹,但青藏高原及周邊輻射地區是它的主要棲息地之一。
20世紀80年代我國一些科學家對臥龍自然保護區裡面的大熊貓進行研究調查的時候,就發現了雪豹的蹤跡。
雪豹在四川境內的分布範圍主要以各山脈為主,從臥龍到貢嘎山,在沿著新龍到洛須,大熊貓的棲息地與雪豹、金錢豹都存在較大的重疊。
尤其是四川大渡河以東,岷江以西的地界上,更是金錢豹、雪豹與大熊貓棲息地高度重疊的地帶,據專家推測,它們可能在此地相處了百萬餘年,可就歷史記載而言,雖然三種動物都有相關的記錄,但為何不見它們爭鬥呢?
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和認知判斷,東北虎會捕食生境內的棕熊與黑熊,而大熊貓的體型比棕熊小,為何不見金錢豹捕食它?
另外,金錢豹與雪豹同屬貓科豹屬,在食性上極為相似,照理說兩種在生存資源上存在較大競爭的捕食者,其種間競爭激烈程度應該很高,可為何也不見這兩種大貓爭鬥呢?關於這點,其實我們可以在各自的微生境及習性上找到答案。
大熊貓與金錢豹都是低海拔林棲動物,而雪豹是高原物種,它們之間就像是生活在「下鋪」與「上鋪」的關係,雪豹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海拔3000-5000米左右的地方,裸巖地帶是它的主場,由於雪豹具備高度發達的血液分配和調節呼吸的技能,鼻腔很大一次能吸引大量的空氣,皮毛厚實能禦寒,所以即便是在高寒的地區,它也能很好地生活。
而無論是金錢豹還是大熊貓,在這種地貌上是無法生存的,所以雖然在大方向上看雪豹與它們二者的棲息地存在大量重疊,但在垂直微生境上卻有較大的差異,雙方見面的機會極少,自然不會產生多少衝突。
雪豹與大熊貓、金錢豹微生境的差異
再來看看金錢豹與大熊貓,兩者雖然在大環境及微生境上都存在一定的重疊,但生活在大熊貓地界的金錢豹,多為印支豹、華北豹,它們雖然均屬於花豹的亞種之一,但與波斯豹、遠東豹等較大的亞種相比,印支豹、華北豹體型普遍較小,多為30-50千克左右,而大熊貓長得膘肥體壯,成年之後體重多在100-115千克之間。
俗話說體型往往與戰鬥力掛鈎,當兩種動物體重差達到了30千克時,就具備了較大的優勢,當體重差達到了50千克時,就具備了絕對優勢,與大熊貓相比,此地的金錢豹只能算「小貓」了。
秦嶺大熊貓棲息地裡的金錢豹
另外,大熊貓雖然多以竹子為食,但依然保留了食肉動物的戰鬥系統和消化系統,大熊貓的犬齒咬力商為141.8,即一隻117.5千克的熊貓,其犬齒咬力可達1815.9N;而金錢豹的犬齒咬力商為94,即一隻43千克的花豹,其犬齒咬力大概在467N左右,在這方面,金錢豹與熊貓相比差的可不是一丁半點。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花豹即便是見到了熊貓,也無法像老虎捕食黑熊一樣拿下熊貓,只能繞道走了。而大熊貓自從進化為以竹子為主食之後,就變成了一種又「懶」,又「膽小」的「萌獸」了,有「竹林隱士」之稱,非護犢等必要情況下,是不會向其他動物發動攻擊的。
我們可以這樣想:金錢豹沒有本事去招惹大熊貓,而大熊貓雖然有實力,但它不敢也不會去招惹金錢豹,所以雙方能維持一種和平的狀態。
部分捕食者的犬齒咬力對比
「瘋狂拆家」,野豬和羚牛讓大熊貓很受傷如今我國絕大多數的森林都已經較「安全」了,即沒有多少中大型捕食者,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虎豹普遍消失的境況下,加上人們的環境保護、動物保護意識不斷覺醒,野生有蹄類動物數量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可不要小瞧了這些有蹄類,在森林中,它們甚至能「打敗」連豹子都無法打敗的大熊貓,而且還是從根源上的完敗!尤其是野豬與羚牛,甚至都不用與之見面,就能把熊貓「收拾」了。
野豬
野豬我們很熟悉,羚牛則是一種大型、暴躁、頭上帶有尖角的有蹄類動物,羚牛有多暴躁呢?從一些新聞報導裡面就可見一斑。
《成都商報》2008年曾報導了羚牛傷人的相關事件,稱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羚牛數量激增,常常下山、在路上攆人,其中秦嶺的羚牛10年共傷人高達150多起,造成20多人死亡。
平時它們就很暴躁,而處於發情期的公羚牛,更是容易被激怒,這對於熊貓來說,說沒有威脅是不可能的。
羚牛
2014年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助了一隻受傷的熊貓「坪坪」,專家們根據傷口判斷,不可能是同類爭鬥導致,也不像是從樹上摔下來所致,極有可能是被其他動物攻擊的,而懷疑對象就有黃喉貂和羚牛。
當然,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就是羚牛幹的,這只是一種猜測,不過羚牛的另一個習性,卻實打實的讓大熊貓「很受傷」,它與野豬一道磨蹭樹幹,造成林中喬木毀壞。
大熊貓「坪坪」
羚牛與野豬都有這麼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用身體磨蹭樹幹,或者打磨自己的牛角,在野豬、羚牛密度較高的區域裡面,大量喬木樹皮被毀,進而引發蟲害,導致樹木枯萎或者攔腰截斷。
大熊貓愛吃竹子沒錯,但它喜歡的是擁有較多大型喬木分布,且竹子較多的森林環境,不喜歡有大量倒木的環境,而羚牛與野豬的這一行為,無疑是「拆熊貓的家」,長此以往,大熊貓只能往更高的山區走。
如果只是「拆家」那也就罷了,更嚴重的問題還在後頭。眾所周知,大熊貓的繁殖能力是比較低的,無論是在野生狀態還是人工飼養狀態下,受孕都比較難,而野外環境中,大熊貓能夠交配的前提是雌雄兩隻熊貓能夠相互找到對方,並進行信息交流,然後才是交配受孕。
整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其中信息的傳遞與交流,主要依賴於它們將氣味標記在樹幹上,而野豬與羚牛的磨蹭樹幹行為,無疑是將大熊貓的標記給毀掉了。
大熊貓做氣味標記
後面的事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了,大熊貓之間的信息傳遞受阻,勢必會影響整個交配的過程,那麼羚牛與野豬從根上就將大熊貓打敗了,畢竟對於動物來說,繁衍是重中之重,例如雄獅,一生都為爭奪交配權而戰鬥。
(關注我,了解野生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