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柱及其滑移保持套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22:17:01
專利名稱:轉向柱及其滑移保持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轉向柱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轉向柱及其滑移保持套。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轉向系統中普遍採用的轉向柱為可調式轉向柱。由於可調式轉向柱同時具有角度調節功能和軸向調節功能,所以其應用越來越廣泛。可調式轉向柱一般包括上管柱體、下管柱體以及套設在下管柱體上,且位於上管柱體和下管柱體之間的滑移保持套。為了滿足轉向柱的角度調節功能和軸向調節功能,既要保證裝配零件之間留有一定裝配間隙以確保往復滑移順暢,又要保證裝配間隙不能過大,否則容易造成異響。所以結構上對裝配零件的配合精度要求較高,甚至於部分零件必須進行選配加工。目前亟需一種對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能夠滿足轉向柱的角度調節功能和軸向調節功能的滑移保持套。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轉向柱及其滑移保持套,以實現對加工精度要求低, 且能夠滿足轉向柱的角度調節功能和軸向調節功能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種滑移保持套,包括滑移套本體,該滑移套本體上開設有若干個窗口,所述窗口上設有彈性片體,該彈性片體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外圓直徑,其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所述窗口為沿所述滑移套本體圓周方向分布的2-6 個。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各個所述窗口沿所述滑移套本體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所述彈性片體為2-4個,且沿所述滑移套本體的軸向分布。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所述彈性片體包括兩側分別與所述滑移套本體相連的過渡部,以及與兩過渡部相連的滑移部,所述滑移部的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所述滑移部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過渡部的外圓直徑,所述過渡部內圓直徑與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的內圓直徑相等。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兩個過渡部與所述滑移套本體的過渡角為90 160° ;所述滑移部與兩個過渡部的過渡角為90 160°。優選的,在上述滑移保持套中,所述彈性片體與所述滑移套本體為一次注塑成型結構。
一種轉向柱,包括下管柱體、套設在所述下管柱體上的上管柱體以及設置在所述下管柱體和上管柱體之間滑移套,所述滑移套為如上所述的滑移保持套;所述滑移套本體與所述上管柱體過盈配合,與所述下管柱體間隙配合;所述下管柱體與所述彈性片體過盈配合。優選的在上述轉向柱中,所述下管柱體沿其軸向設有滑槽;所述上管柱體設有與所述滑槽相對應的圓孔;還包括穿過所述圓孔伸入所述滑槽內的擋銷。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滑移保持套在滑移套本體上開設若干個窗口,並在窗口上設置彈性片體。將該彈性片體的外圓直徑設計為小於滑移套本體的外圓直徑,確保彈性片體受下管柱體擠壓時,具有向外圈膨脹的空間;將彈性片體的內圓直徑設計的小於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可使得下管柱體與彈性片體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導致下管柱體能夠在滑移保持套內能克服彈性片體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本發明提供的轉向柱,其滑移套本體與上管柱體過盈裝配後,滑移保持套在上管柱體內不能自由移動。下管柱體與滑移套本體間隙配合,與彈性片體過盈配合,下管柱體與彈性片體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使得下管柱體在滑移保持套內能克服彈性片體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本發明由於藉助了彈性片體的彈性變形功能,既能保證了上、下管柱體滑移順暢, 又因為接觸式滑移實現了無間隙配合,避免了異響產生。本發明裝配可靠,結構穩定,對裝配零件的配合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進行大批量的工業化生產,適用於各種具有滑移調節功能的轉向柱裝置。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滑移保持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滑移保持套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沿A-A線的剖視圖;圖4為圖3中B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轉向柱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轉向柱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轉向柱及其滑移保持套,以實現對加工精度要求低,且能夠滿足轉向柱的角度調節功能和軸向調節功能的目的。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
4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請參閱圖1-圖4,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滑移保持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滑移保持套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沿A-A線的剖視圖;圖4為圖3中B的局部放大圖。本發明提供的滑移保持套,包括滑移套本體11,其中,該滑移套本體11沿其圓周方向開設有若干個窗口 111,所述窗口 111上設有彈性片體12,該彈性片體12的外圓直徑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直徑,其內圓直徑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彈性片體12 的外圓直徑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直徑,可使的彈性片體12的內圈受擠壓時,有向圓周方向延伸的空間。彈性片體12的內圓直徑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保證彈性片體 12的內圈能夠與轉向柱的下管柱體過盈接觸,確保轉向柱的上、下管柱體間無間隙。下管柱體與彈性片體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12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使得下管柱體在滑移保持套內,能克服彈性片體12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窗口 111為沿所述滑移套本體11圓周方向周向分布的2-6個,各個窗口 111沿所述滑移套本體11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在本實施例中,滑移套本體11圓周上有三個均勻分布的窗口 111,每個窗口在圓周方向呈120°分布,每個彈性片體12與圓心夾角為30 60°, 在本實施例中為45°,該角度可通過控制窗口 111的寬度實現。彈性片體12為2-4個,且沿滑移套本體11的軸向分布。即窗口 111內的彈性片體12數量為2-4個,分別沿著窗口 111的長度方向分布,即滑移套本體11的軸向分布。彈性片體12包括兩側分別與滑移套本體11相連的過渡部121,以及與兩過渡部 121相連的滑移部122,所述滑移部122的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優選的,滑移部122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過渡部121的外圓直徑,所述過渡部121 內圓直徑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的內圓直徑相等。為了減小變形接觸點,即每個彈性片體12分為三段,位於中間的滑移部122下凹。彈性片體12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為一次注塑成型結構。為了確保注塑脫模順利,每段階梯的過渡角均為90 160°,即兩個過渡部121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過渡角為90 160°,滑移部122與兩個過渡部121的過渡角為90 160°。優選的彈性片體12每段階梯的過渡角為120°。請參閱圖5和圖6,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轉向柱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轉向柱的剖視結構示意圖。本發明提供的轉向柱,包括下管柱體2、套設在下管柱體2上的上管柱體3以及設置在所述下管柱體2和上管柱體3之間的如上所述的滑移保持套1,滑移套本體11與上管柱體3過盈配合,與下管柱體2間隙配合,下管柱體2與所述彈性片體12過盈配合。滑移保持套1整體過盈壓入上管柱體3,然後下管柱體2穿入滑移保持套1內。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尺寸略大於上管柱體3的內圓尺寸,過盈裝配後滑移保持套1在上管柱體3內不能自由移動。下管柱體2的外圓尺寸略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尺寸,又略大於彈性片體12的下凹部分滑移部122的內圓尺寸,下管柱體2與彈性片體12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12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使得下管柱體2在滑移保持套1內能克服彈性片體 12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在彈性片體12與下管柱體2過盈配合時,下管柱體2對彈性片體12施加圓周方向的膨脹力,致使性片體12發生沿圓周方向向外膨脹的彈性形變,由於彈性片體12的外圓直徑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直徑,隨意能夠為彈性片體12的彈性形變提供膨脹空間。當彈性片體12由兩個過渡部121和一個滑移部122等三段組成時,與下管柱體2過盈配合的部分僅為滑移部122,其接觸面積更小,摩擦力也最小,很容易通過施加軸向力實現上、下管柱體的軸向調整。由於滑移保持套1分別與上、下管柱體過盈配合,且配合的兩者之間無間隙,避免了調整時異響的弊端,而且通過將彈性片體12採用三段結構設計,滑移順暢,且裝配零件的配合精度要求不高。如圖5所示,下管柱體2沿其軸向設有滑槽21,上管柱體3上設有與所述滑槽21 相對應的圓孔,當然,滑移保持套1設有與上管柱體3上圓孔相應的圓孔,擋銷4穿過所述圓孔伸入所述滑槽21內。擋銷4穿過上管柱體3和滑移保持套主體1的圓孔後,進入到了下管柱體2的滑槽21內,這樣既限制了下管柱體2的圓周方向轉動,又對下管柱體2的軸向滑移距離加以限制,軸線滑移距離與滑槽21的長度相等,起到了防止脫出的功能。本發明提供的滑移保持套在滑移套本體11上開設若干個窗口 111,並在窗口 111 上設置彈性片體12。將該彈性片體12的外圓直徑設計為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直徑, 確保彈性片體12受下管柱體2擠壓時,具有向外圈膨脹的空間;將彈性片體12的內圓直徑設計的小於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可使得下管柱體2與彈性片體12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12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導致下管柱體2能夠在滑移保持套1內克服彈性片體 12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本發明提供的轉向柱,其滑移套本體11與上管柱體3過盈裝配後,滑移保持套1 在上管柱體3內不能自由移動。下管柱體2與滑移套本體11間隙配合,與彈性片體12過盈配合,下管柱體2與彈性片體12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12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使得下管柱體2在滑移保持套內能克服彈性片體12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本發明由於藉助了彈性片體12的彈性變形功能,既能保證了上、下管柱體滑移順暢,又因為接觸式滑移實現了無間隙配合,避免了異響產生。本發明裝配可靠,結構穩定,對裝配零件的配合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進行大批量的工業化生產,適用於各種具有滑移調節功能的轉向柱裝置。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 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滑移保持套,包括滑移套本體(11),其特徵在於,該滑移套本體(11)上開設有若干個窗口(111),所述窗口(111)上設有彈性片體(12),該彈性片體(12)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外圓直徑,其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所述窗口(111)為沿所述滑移套本體 (11)圓周方向分布的2-6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各個所述窗口(111)沿所述滑移套本體(11)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片體(12)為2-4個,且沿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軸向分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片體(12)包括兩側分別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相連的過渡部(121),以及與兩過渡部(121)相連的滑移部(122),所述滑移部(122)的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所述滑移部(122)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過渡部(121)的外圓直徑,所述過渡部(121)內圓直徑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的內圓直徑的內圓直徑相等。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兩個過渡部(121)與所述滑移套本體 (11)的過渡角為90 160° ;所述滑移部(122)與兩個過渡部(121)的過渡角為90 160°。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保持套,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片體(12)與所述滑移套本體(11)為一次注塑成型結構。
9.一種轉向柱,包括下管柱體(2)、套設在所述下管柱體(2)上的上管柱體(3)以及設置在所述下管柱體(2)和上管柱體(3)之間滑移套,其特徵在於,所述滑移套為如權利要求 1-8任意一項所述的滑移保持套(1);所述滑移套本體(11)與所述上管柱體(3)過盈配合,與所述下管柱體(2)間隙配合;所述下管柱體(2)與所述彈性片體(12)過盈配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轉向柱,其特徵在於,所述下管柱體(2)沿其軸向設有滑槽 (21);所述上管柱體(3)設有與所述滑槽(21)相對應的圓孔;還包括穿過所述圓孔伸入所述滑槽(21)內的擋銷(4)。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滑移保持套,包括滑移套本體,該滑移套本體上開設有若干個窗口,所述窗口上設有彈性片體,該彈性片體的外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外圓直徑,其內圓直徑小於所述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本發明在滑移套本體上開設若干個窗口,並在窗口上設置彈性片體。將該彈性片體的外圓直徑設計為小於滑移套本體的外圓直徑,確保彈性片體受下管柱體擠壓時,具有向外圈膨脹的空間;將彈性片體的內圓直徑設計的小於滑移套本體的內圓直徑,可使得下管柱體與彈性片體的過盈接觸導致彈性片體自身產生彈性變形,這就導致下管柱體能夠在滑移保持套內能克服彈性片體的摩擦力進行接觸式滑移。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滑移保持套的轉向柱。
文檔編號B62D1/18GK102167073SQ20111006218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5日
發明者萬強, 張濤, 楊渝民, 王恆裕, 陳超 申請人:四川綿陽三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