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1 20:03:46
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其中,食用調和油由牡丹籽油40-70%、葵花籽油25-42%、香椿提取物2-7.5%、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8%和水解植物蛋白0.5-2.5%組成,製備方法為採用一定量的香椿提取物、蜂膠液、水解植物蛋白、牡丹籽油和葵花籽油經混合攪拌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本發明的食用調和油,未添加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其穩定性比單一的牡丹籽油或單一的葵花籽油的氧化穩定性更好,利於儲存,其製備方法簡單,可實現工業化生產。
【專利說明】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油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牡丹屬毛茛科芍藥屬,落葉灌木,廣泛分布於河南、山東、安徽、陝西、四川、浙江等地,尤以洛陽、菏澤兩地種植最多。長久以來,各地栽種的牡丹主要以觀賞和苗圃銷售為主,牡丹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利用卻顯得滯後,生產附加值低,沒有形成產業鏈。據資料顯示,我國牡丹的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牡丹籽年產量高達3萬噸,而牡丹籽中只有少量用於育種,每年大量的種子被廢棄,資源浪費嚴重。牡丹籽出油率為27-33%,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的含量佔22.19%,亞麻酸佔35.70%,油酸佔27.14%,亞油酸和亞麻酸是兩種對人體健康特別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其中,亞油酸有抑制膽固醇合成,調節血壓等功能;亞麻酸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和促進脂肪代謝、肝細胞再生及增強免疫、抗過敏反應、延緩衰老等作用;油酸能夠預防冠心病。目前在國外已將亞麻酸及其衍生物作為藥物或食品強化劑,用來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提取牡丹籽油的方法一般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超臨界CO2萃取法,超臨界CO2萃取法因設備設計製造成本和運行成本較高,處理原料量有限,生產成本高,主要用於萃取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工業化生產中不適宜處理生產大宗原料。
[0003]常見的食用油中亞麻酸含量都不高,如棉籽油亞麻酸含量為2-3%,大豆油為6%,菜子油為0.3-1.3%。因此,利用牡丹籽油與常見油源進行合理調配,開發具有高營養能改善人體生理功能的調和油,將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調和油作為一種食用油品種,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多年,銷量也逐年增加。調和油由兩種及其以上的單品種的食用油調和而成,中國市場上的調和油基本上是以植物油為原料油調和而成,植物調和油在貯存的過程中會因為氧化而出現品質下降的缺陷,油脂氧化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氧化物質,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提高食用油的穩定性,延緩食用油的氧化過程,對於保證食用油產品的品質,保護人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目前調和油營養不均衡和穩定性低等問題,提供了一種食用調和油及其製備方法,該食用調和油,存在營養均衡、保質期長的特點,該製備方法存在設備成本低、工藝流程簡單及生產成本低的特點。
[0005]本發明為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食用調和油,由牡丹籽油、葵花籽油、香椿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組成,各原料加入量的質量百分比為:牡丹籽油40-70%、葵花籽油25-42%、香椿提取物2-7.5%、水解植物蛋白0.5-2.5%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8%。
[0006]一種食用調和油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取乾燥、未變質的牡丹籽,去殼後將其粉碎至40-70目,然後將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並按牡丹仁粉:四氟乙烷為1:2-5的重量比加入四氟乙烷開始萃取,萃取溫度為55-65°C,萃取壓力為1.45-1.8MPa,萃取時間為70-80min,接著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分離溫度為55-70 V,分離壓力為
0.7-0.8MPa,分離時間為40_60min,分離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備用;
步驟二、將步驟一製得的牡丹籽毛油過濾,將過濾後的牡丹籽毛油加熱至80-90°C,然後加入重量為牡丹籽毛油重量5-8%的醋酸,繼續加熱並以100-120r/min的速率攪拌35-60min,去除浮沫,然後添加與所述醋酸同等重量的黃瓜汁,繼續加熱並以100-120r/min的速率攪拌50-80min,自然冷卻後過濾沉澱,然後利用管式離心機進行油水分離,備用;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後的牡丹籽毛油倒入間歇式脫臭罐中,脫臭的溫度為220-245°C,壓力為0.65-1.5KPa,時間為3_8h,然後抽真空後自然冷卻至50_60°C,製得牡丹籽油,乾燥儲存,備用;
步驟四、取乾燥香椿葉片並將其粉碎至10-20目,然後將其放入萃取釜中,以四氟乙烷為萃取劑,萃取溫度為35-40°C,壓力為1.3-1.5MPa,萃取時間為55_70min,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再次加入到萃取釜中重複萃取3-5次,然後在分離釜分離,分離壓力為0.6-0.7MPa,分離溫度為40_50°C,製得香椿提取物,備用;
步驟五、取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8%、水解植物蛋白0.5-2.5%和步驟四製備的香椿提取物2-7.5%混合後加入到容器中,然後加入步驟三所製備的牡丹籽油40-70%,在50-70°C溫度下攪拌40-80min後過濾,然後加入葵花籽油25-42%,攪拌40-60min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
[0007]上述步驟一至步驟三牡丹籽油的製備方法不同於傳統牡丹籽油製備時的高溫或高壓條件,能夠確保製備出油中的熱敏成份不損壞,出油率高且油質好,確保牡丹籽油的保質提取。
[0008]本發明中,在牡丹籽油萃取的毛油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醋酸和黃瓜汁,醋酸能夠使毛油中的有害物質浮至油麵形成浮沫,黃瓜汁可消除毛油中存在的醋酸;牡丹籽油萃取步驟三對步驟二製備的牡丹籽油進行脫臭處理,能脫除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及其分解產物和熱敏性色素,除去小分子量的多環芳烴及殘留農藥,使之降至安全範圍內,還可以消除牡丹籽油中的臭味物質,能使油的穩定度、色度和品質有所改善。該萃取方法製備的牡丹籽油色澤清亮,長時間貯存無黏液,不變質,無異味。
[0009]本發明中,水解植物蛋白可以是市場上銷售的水解植物蛋白,例如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豆水解蛋白、玉米水解蛋白等,只要是食品中應用的水解植物蛋白應用於本發明調和油的製備中都能夠得到本發明的效果,也可以是通過常規方法製備得到的水解植物蛋白;本發明中使用的蜂膠液為市場上銷售的食用蜂膠液。
[0010]有益效果:
1、本發明調和油的製備方法簡單,可實現工業化生產;本發明中牡丹籽油的製備方法可克服傳統製備工藝如冷榨所存在的出油率低、工藝流程長、成本高及營養成分損失大等缺點,該製備方法存在流程短、萃取壓力低、溫度低、設備成本和能耗低等特點,所使用的萃取劑在常壓下為氣態,能夠揮發無殘留,推廣應用前景好;
2、本發明在食用調和油中添加香醇提取物、蜂膠液和水解植物蛋白,其中,香醇提取物不僅能夠對食用調和油中的亞油酸脂質的過氧化反應起到抑制作用,還具有保肝、抗疲勞和提高免疫力的保健作用,同時能夠提高調和油的保鮮期,香醇提取物為淡黃色油狀液體,還含有香椿素等芳香族有機物,能夠改善調和油的色澤及抑制異味,同時,香醇提取物還能夠減少食用調和油在使用時所產生的油煙,餘味刺激性降低;蜂膠液可以延長調和油酸敗的誘導期,延長調和油的保質期,蜂膠液的攝入能夠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植物蛋白能夠提供人體所必須的胺基酸;
3、本發明中製備的食用調和油,不僅色澤清涼、氣味芳香,未添加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齊U,食用安全放心,其穩定性比單一的牡丹籽油或單一的葵花籽油的氧化穩定性更好,利於儲存;本發明的食用調和油在使用時餘味刺激性較小,所產生的油煙量少。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2]實施例1
一種食用調和油,由牡丹籽油、葵花籽油、香椿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組成,各原料加入量的質量百分比為:牡丹籽油70%、葵花籽油25%、香椿提取物2%、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和水解植物蛋白0.5%。
[0013]一種食用調和油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取乾燥、未變質的牡丹籽,去殼後將其粉碎至40-70目,然後將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並按牡丹仁粉:四氟乙烷為1:2的重量比加入四氟乙燒開始萃取,萃取溫度為55°C,萃取壓力為1.8MPa,萃取時間為SOmin,接著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分離溫度為55 °C,分離壓力為0.8MPa,分離時間為40min,分離爸中得牡丹籽毛油,備用;
步驟二、將步驟一製得的牡丹籽毛油過濾,將過濾後的牡丹籽毛油加熱至80°C,然後加入重量為牡丹籽毛油重量5-8%的醋酸,繼續加熱並以120r/min的速率攪拌35min,去除浮沫,然後添加與所述醋酸同等重量的黃瓜汁,繼續加熱並以120r/min的速率攪拌50min,自然冷卻後過濾沉澱,然後利用管式離心機進行油水分離,備用;
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後的牡丹籽毛油倒入間歇式脫臭罐中,脫臭的溫度為220°C,壓力為1.5KPa,時間為8h,然後抽真空後自然冷卻至50°C,製得牡丹籽油,乾燥儲存,備用;
步驟四、取乾燥香椿葉片並將其粉碎至10-20目,然後將其放入萃取釜中,以四氟乙烷為萃取劑,所述四氟乙烷的量為淹沒萃取釜中的香椿葉片為準,萃取溫度為35°C,壓力為1.5MPa,萃取時間為70min,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再次加入到萃取釜中重複萃取3-5次,然後在分離釜分離,分離壓力為0.7MPa,分離溫度為40°C,製得香椿提取物,備用;
步驟五、取上述步驟四所製備的香椿提取物2%、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和水解植物蛋白0.5%混合後加入到容器中,然後加入上述步驟三所製備的牡丹籽油70%,在50°C溫度下攪拌40min後過濾,然後加入葵花籽油25%,攪拌40min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
[0014]實施例2
一種食用調和油,由牡丹籽油、葵花籽油、香椿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組成,各原料加入量的質量百分比為:牡丹籽油40%、葵花籽油42%、香椿提取物
7.5%、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8%和水解植物蛋白2.5%。
[0015]一種食用調和油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取乾燥、未變質的牡丹籽,去殼後將其粉碎至40-70目,然後將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並按牡丹仁粉:四氟乙烷為1:5的重量比加入四氟乙燒開始萃取,萃取溫度為65°C,萃取壓力為1.45MPa,萃取時間為70min,接著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繼續加入到萃取釜中,重複以上的萃取操作2-5次,然後開始分離,分離溫度為70V,分離壓力為0.7MPa,分離時間為60min,分離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備用;
步驟二、將步驟一製得的牡丹籽毛油過濾,將過濾後的牡丹籽毛油加熱至90°C,然後加入重量為牡丹籽毛油重量8%的醋酸,繼續加熱並以100r/min的速率攪拌60min,去除浮沫,然後添加與所述醋酸同等重量的黃瓜汁,繼續加熱並以lOOr/min的速率攪拌80min,自然冷卻後過濾沉澱,然後利用管式離心機進行油水分離,備用;
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後的牡丹籽毛油倒入間歇式脫臭罐中,脫臭的溫度為245°C,壓力為0.65KPa,時間為3h,然後抽真空後自然冷卻至60°C,製得牡丹籽油,乾燥儲存,備用;
步驟四、取乾燥香椿葉片並將其粉碎至10-20目,然後將其放入萃取釜中,以四氟乙烷為萃取劑,所述四氟乙烷的量為淹沒萃取釜中的香椿葉片為準,萃取溫度為40°C,壓力為1.3MPa,萃取時間為55min,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再次加入到萃取釜中重複萃取3-5次,然後在分離釜分離,分離壓力為0.6MPa,分離溫度為50°C,製得香椿提取物,備用;
步驟五、取上述步驟四製備的香椿提取物7.5%、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8%和水解植物蛋白2.5%混合後加入到容器中,然後加入上述步驟三所製備的牡丹籽油40%,在70°C溫度下攪拌SOmin後過濾,然後加入葵花籽油42%,攪拌60min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
[0016]實施例3
一種食用調和油,由牡丹籽油、葵花籽油、香椿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組成,各原料加入量的質量百分比為:牡丹籽油60%、葵花籽油30%、香椿提取物4%、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4.5%和水解植物蛋白1.5%。
[0017]一種食用調和油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取乾燥、未變質的牡丹籽,去殼後將其粉碎至40-70目,然後將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並按牡丹仁粉:四氟乙烷為1:4的重量比加入四氟乙燒開始萃取,萃取溫度為60°C,萃取壓力為1.65MPa,萃取時間為75min,接著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分離溫度為66°C,分離壓力為0.75MPa,分離時間為55min,分離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備用;
步驟二、將步驟一製得的牡丹籽毛油過濾,將過濾後的牡丹籽毛油加熱至80°C,然後加入重量為牡丹籽毛油重量6%的醋酸,繼續加熱並以110r/min的速率攪拌50min,去除浮沫,然後添加與所述醋酸同等重量的黃瓜汁,繼續加熱並以llOr/min的速率攪拌70min,自然冷卻後過濾沉澱,然後利用管式離心機進行油水分離,備用;
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後的牡丹籽毛油倒入間歇式脫臭罐中,脫臭的溫度為235°C,壓力為1.05KPa,時間為6h,然後抽真空後自然冷卻至55°C,製得牡丹籽油,乾燥儲存,備用;
步驟四、取乾燥香椿葉片並將其粉碎至10-20目,然後將其放入萃取釜中,以四氟乙烷為萃取劑,所述四氟乙烷的量為淹沒萃取釜中的香椿葉片為準,萃取溫度為40°C,壓力為
1.35MPa,萃取時間為60min,在分離爸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再次加入到萃取爸中重複萃取3-5次,然後在分離釜分離,分離壓力為0.65MPa,分離溫度為45°C,製得香椿提取物,備用;
步驟五、取上述步驟四製備的香椿提取物4%、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4.5%和水解植物蛋白1.5%混合後加入到容器中,然後加入上述步驟三所製備的牡丹籽油60%,在50-70°C溫度下攪拌40-80min後過濾,然後加入葵花籽油30%,攪拌50min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
[0018]將實施例1、實施例2和實施例3所製備調和油對比分析,發現實施例1所製備的調和油色澤較深,對其進行GC-MS分析發現,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均低於實施例2和3所製備的調和油。採用油脂氧化穩定性測定儀來檢測調和油的誘導時間,採用儀器為瑞士萬通公司743型Rancimat儀,該儀器的測定原理為:油樣品在恆溫下,向油中恆定速率通入乾燥空氣,油中易氧化的物質被氧化成小分子易揮發的酸,揮發的酸被空氣帶入盛水的電導率測量池中,在線測量測量池中的電導率,記錄電導率對反應時間的氧化曲線,對曲線求二階導數,從而測出樣品的誘導時間。誘導時間越長,表明油的氧化穩定性越好,油越穩定。按照該儀器的標準檢測方法,設定的測定溫度120°C,進氣流量20L/h,分別取實施例1-3各調和油的樣品質量3g。實驗曲線採用儀器自動積分分析,以誘導時間突變點為反應終點。對實施例1-3所製備的調和油誘導操作重複測定3次,取平均值,結果發現,實施例1樣品、實施例2樣品和實施例3樣品的誘導時間分別為4.87h、6.55h和6.22h,實施例2和實施例3所配製調和油的穩定性較好。
[0019]本發明中牡丹籽油的製備方法,操作過程無高溫高壓機器壓榨,作業工序簡單、安全,油中的營養成分保存率高,與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相比,不使用可產生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綠色環保,設備成本和運行成本更低;本發明製備的調和油所用到的香椿提取物和蜂膠液,能夠對所配製的調和油起到保鮮保健的雙重作用;本發明對牡丹籽油的利用,不僅體現了其自身價值,還體現了其中蘊含的牡丹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牡丹籽的開發利用,能夠帶動牡丹加工品種的種植,完善牡丹種植產業鏈。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調和油,其特徵在於:由牡丹籽油、葵花籽油、香椿提取物、水解植物蛋白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組成,各原料加入量的質量百分比為:牡丹籽油40-70%、葵花籽油25-42%、香椿提取物2-7.5%、水解植物蛋白0.5-2.5%和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_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食用調和油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取乾燥、未變質的牡丹籽,去殼後將其粉碎至40-70目,然後將牡丹仁粉放入到萃取釜中,並按牡丹仁粉:四氟乙烷為1:2-5的重量比加入四氟乙烷開始萃取,萃取溫度為55-65°C,萃取壓力為1.45-1.8MPa,萃取時間為70_80min,接著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分離溫度為55-70°C,分離壓力為0.7-0.8MPa,分離時間為40_60min,分離釜中得牡丹籽毛油,備用; 步驟二、將步驟一製得的牡丹籽毛油過濾,將過濾後的牡丹籽毛油加熱至80-90°C,然後加入重量為牡丹籽毛油重量5-8%的醋酸,繼續加熱並以100-120r/min的速率攪拌35-60min,去除浮沫,然後添加與所述醋酸同等重量的黃瓜汁,繼續加熱並以100-120r/min的速率攪拌50-80min,自然冷卻後過濾沉澱,然後利用管式離心機進行油水分離,備用;步驟三、將經過步驟二處理後的牡丹籽毛油倒入間歇式脫臭罐中,脫臭的溫度為220-245°C,壓力為0.65-1.5KPa,時間為3_8h,然後抽真空後自然冷卻至50_60°C,製得牡丹籽油,乾燥儲存,備用; 步驟四、取乾燥香椿葉片並將其粉碎至10-20目,然後將其放入萃取釜中,以四氟乙烷為萃取劑,萃取溫度為35-40°C,壓力為1.3-1.5MPa,萃取時間為55_70min,在分離釜中進行分離,將分離出的萃取劑再次加入到萃取釜中重複萃取3-5次,然後在分離釜分離,分離壓力為0.6-0.7MPa,分離溫度為40_50°C,製得香椿提取物,備用; 步驟五、取質量濃度為1%的蜂膠液2.5-8%、水解植物蛋白0.5-2.5%和步驟四所製備的香椿提取物2-7.5%混合後加入到容器中,然後加入步驟三所製備的牡丹籽油40-70%,在50-70°C溫度下攪拌40-80min後過濾,然後加入葵花籽油25-42%,攪拌40-60min後,充氮灌裝,製得調和油。
【文檔編號】A23B9/04GK104026223SQ20131010455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楊永慶 申請人:洛陽春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