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指向性可變天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3:05:01

專利名稱:指向性可變天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利用微波、毫米波等高頻電磁波的裝置中使用的指 向性可變天線。
背景技術:
搭載於行動電話的鞭狀天線等線狀天線,通常,被設計為在通話 時立起保持終端的情況下使得天線相對於大地垂直。此時,相對線狀 的供電導體在垂直的平面(水平面)內具有各向同性的指向性。在圖
14中表示該狀態。相對大地直立的終端1021的天線輻射指向性1031 相對大地(水平面)為平行的方向,由此能夠在寬廣範圍內得到輻射 增益,因此便於和基地局1001連接。
但是,在將行動電話用作信息終端的情況下,常將終端放倒加以 使用。這樣相對大地放倒的終端1022的線狀天線的供電導體的方向近 似水平,獲得輻射增益的方向傾斜,因此擔心不能夠得到朝向基地局 1001的方向的輻射增益,通信靈敏度下降。
為了解決該問題,需要使天線的輻射增益在包括天線的較長方向 的平面(垂直面)內變化的輻射指向性(1033所示)。
此外,當為主要在房屋中使用的無線LAN時,人的來往會妨礙電 波,或由於多路徑(multi-path)的衰減產生通信難以確立的場所。因 為當通信所利用的頻率上升時電磁波的繞射會變弱,所以在此情況下 該傾向尤其顯著。因此,在利用更高頻率的通信方式被一般化時成為 較大的問題。
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方法,存在下述方法提高能夠接收直 接到來波然後確立通信的方向的天線的輻射增益,降低妨礙波到來的 方向的增益,從而抑制幹涉,提高通信的靈敏度。為此,需要能夠根 據電波傳送的狀況變更輻射指向性的天線。
另一方面,利用單極天線、偶極天線(dipole antenna)等線狀導體的天線相對於旋轉對稱軸(較長方向)具有軸對稱的輻射指向性。對 於這樣的天線,關於與無供電導體元件並用並使水平面內的指向性改 變的天線提出有很多方案,例如專利文獻1等。
這樣的天線為了使設置在供電元件的外側的無供電無件和供電元 件的耦合度最佳化並加以利用,必須相隔從半波長到四分之一波長左 右的距離,因此存在天線整體的佔用體積容易大型化的問題。
作為改善這種問題的技術的一個例子,存在專利文獻2。在圖16 中表示該技術。該發明是一種天線裝置,除了線狀的供電導體元件163 以外,在以供電導體元件163為中心的圓周上至少配置有兩根以上的 線狀導體,該線狀導體為通過開關元件165至少連接有兩個長度不同 的線狀導體164和166的結構,該天線裝置還具有用於驅動開關元件 165的與控制部連接的連接單元(169和160),控制部設置有驅動任意 的上述開關元件從而開關該開關元件的單元。
根據專利文獻2,在通過無供電的線狀導體元件的開關設定規定的 長度從而作為波導器起作用的情況下,能夠使輻射指向性朝向設置有 波導器的方向,能夠控制水平面內的輻射特性。
此外,不使用的無供電線狀導體通過開關能夠成為對規定的電磁 波不造成影響的長度,因此具有能夠使無供電線狀導體接近供電導體 元件配置,從而能夠使天線在供電導體元件的周圍佔用的空間小型化 的優點。
假設將這樣的天線搭載於行動電話等可攜式無線通信終端,則即 使保持的姿勢改變或通信狀態改變時,通過控制輻射指向性,也能夠 改善天線的增益,能夠期待提高通信靈敏度的效果。
但是,根據專利文獻2所述的技術,存在只能實現水平面內的輻 射指向性控制,不能夠進行垂直面內的輻射指向性控制的問題。為了 使垂直面內的輻射指向性改變,通過在其較長方向上排列多個供電元 件,形成陣列(共線陣列),能夠實現控制元件間的相位。該技術的一 個例子公開在專利文獻3中。以下參照圖18說明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技術。
圖18所示的天線包括夾著電介質181且配設成同心圓狀的一對 圓筒導體189、 180;在上述一對圓筒導體189、 180中的外側的圓筒導
體189上以不足0.7波長的間隔周期性設置的多個環狀槽縫182;在該 多個環狀槽縫182的周圍分別夾著各槽縫對稱配設的由圓筒形裙形件 (skirt)形成的多個半波長偶極天線元件183;和同軸供電線184,該 同軸供電線184以貫通上述一對圓筒導體中的內側的圓筒導體180的 內部的方式設置、且具有與上述一對圓筒導體的內側和外側的圓筒導 體189、 180分別導通的外導體和內導體。
通過周期性排列的環狀槽縫182,能夠以在鄰近的天線元件183 間產生一定的相位差的方式進行供電,因此能夠實現垂直面的波束傾 斜。
但是,在專利文獻3公開的技術中,除了不能夠控制水平面內的 輻射指向性之外,還多層縱向排列天線元件,因此與排列的層數相應 地天線裝置大型化,不適於搭載在要求小型化的可攜式無線通信終端上。
作為解決該問題的其他技術,存在專利文獻4。在圖17中說明該
發明。該發明是一種線狀天線,其特徵在於,包括線狀輻射元件(供 電元件)170;以與供電元件平行且保持一定的距離的方式配置的、一 個即具有所期望的送信頻率的半波長的長度或兩個以上的元件通過開 關172連接而具有長度的至少一個線狀無供電元件173;和與上述線狀 輻射元件170的一端靠近配置且具有相互平行的兩個臂部的U字型供 電元件171,上述U字型無供電元件171在從與包括上述兩個臂部的 平面垂直的方向看時,配置為上述線狀輻射元件170的一端從該腕部 的端部一側插入上述兩個臂部之間。
根據專利文獻4,通過將線狀無供電元件173分割為多個並通過開 關172連接,能夠在垂直面和水平面這兩面內改變與供電元件相互作 用的無供電元件的位置。
因此,能夠實現在垂直面內的輻射指向性的變化。其中,U字型 無供電元件171是為了獲得匹配而設置的部件,與作為本發明的課題 的輻射指向性的控制沒有本質上的關係。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1 — 02443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 — 12754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05 — 16063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3491682號公報

發明內容
如專利文獻4所述,作為反射器使用的無供電元件必須具有大致 半波長的長度,即使是作為波導器使用的無供電元件,為了與供電元 件相接近地進行使用,也需要實質上半波長左右的長度。
為了使輻射指向性在垂直面內變化,必須使作為波導器或反射器 起作用的無供電元件的中心位置從供電元件的中心位置向較長(長軸) 方向(即相對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偏移。在圖15中表示這樣的設計例。
相對於供電元件對10的長度D2,直線型供電元件20的長度L2 為大致相同的長度。為了在垂直面內使輻射指向性在仰角方向上變化, 必須使直線型無供電元件的中心在供電元件對10的較長方向偏移。在 圖15中設該長度為L1。
但是,僅使相互的中心位置偏移的長度即使得天線整體變長。因 此,天線的佔用體積增大,存在不適於應用在要求小型化的可攜式無 線通信終端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天線裝 置,能夠在包括供電元件的平面(垂直面)和與供電元件垂直的平面 (水平面)內控制偶極天線等線狀天線的輻射指向性,並且不會由於 無供電元件而使天線整體的較長(長軸)方向的長度變長。
本發明提供一種指向性可變天線,其為具有由與Z軸平行的線狀 導體構成的供電元件(11、 12)和無供電元件(2)的指向性可變天線 (1),其中,上述無供電元件(2)具有與上述Z軸平行的n根線狀(n 為3以上的自然數)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上述無 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以包圍上述供電元件(11、 12) 的周圍的方式配置,上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分 別具有與上述z軸平行排列的多個元件片(211a 211h、 212a 212h、 213a 213h、214a 214h);和能夠使上述元件片(211a 211h、 212a 212h、 213a 213h、 214a 214h)之間導通的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元件(51、 52、 53、 54),而且,上述無供電元件(2)還具有將上述n根無供電元件 主體(21a、 21b、 21c、 21d)中鄰近的兩個在導通時電連接,在斷開
時電絕緣的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元件(55、 56、 57、 58),通過切換上述 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元件(51、 52、 53、 54)和上述至少一個第二開關 元件(55、 56、 57、 58)的導通、斷開使得指向性發生變化。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 和上述供電元件(11、 12)之間的距離為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的1/4以 下。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 均比供電元件(10)的長度短。
在優選實施方式中,上述無供電元件(2)還具有安裝有上述第一 開關元件(51、 52、 53、 54)和/或第二開關元件(55、 56、 57、 58) 的平面基板(31、 34),上述平面基板(31、 34)的位置由上述供電元 件(11、 21)被保持。
根據本發明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不會由於無供電元件而使天線的 較長(長軸)方向的尺寸變大,且能夠使輻射指向性在包括供電元件 的較長方向的平面("垂直面")內和與供電元件垂直的平面("水平面") 內變化為期望的方向。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立體圖。
圖2 (a)和(b)均是表示安裝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上 的平面基板的平面圖。
圖3 (a) ~ (c)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中,無供 電元件的元件片間和分支元件部間的連接的立體圖。
圖4 (a)和(b)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中,供電 基板的供電方法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中,開關的安裝方式 的示意圖。
圖6 (a)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中導體部分和開 關的原理性的結構的立體圖,(b)是無供電單位元件的立體圖。
圖7 (a)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中的無供電單位 元件的連接和開關的開閉的無供電元件的二維示意圖,(b)是具有(a)所示的無供電元件的天線的立體圖。
圖8是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實施例的YZ平面的截面圖。
圖9 (a)是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實施例中與長軸方 向垂直的截面圖,(b) ~ (e)是各平面基板的導體圖案的圖。
圖IO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指向性可變天線與規定的方位角的方 向的垂直面的關係的示意圖。
圖11 (a) ~ (d)是表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實施例 中,無供電單位元件的排列和開關的幵閉的無供電元件的二維示意圖。
圖12 (a) ~ (d)是在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實施例中, 與圖10的各個無供電元件設計相對應的輻射指向性增益的圖案圖。
圖13是定義正交坐標系和方位角、仰角的方向的示意圖。
圖14是表示將行動電話用作信息終端的情況下的線狀天線的問題 的示意圖。
圖15是使用作為現有技術的線狀無供電元件的天線裝置的平面圖。
圖16 (a) ~ (c)是現有技術中的開關切換型扇形天線的說明圖。 圖17是現有技術中的垂直面輻射指向性切換型天線的說明圖。 圖18是現有技術中的共線(collinear)、陣列天線的說明圖。 符號說明
1指向性可變天線
2無供電元件
10供電元件對
11、 12供電元件
21無供電元件的無供電元件主體
211~214無供電元件的元件片
31第一平面基板
310、 410 貫通孔
321導體圖案
324、 424 導通孑L (via hole)
41 第二平面基板
42~44無供電元件的分支元件部
51~58 開關
60 供電基板
61發送接收機
62、 63 供電線路
70 PIN 二極體
71、 72電容器
73 直流電源
710、 720控制線路
711、 721 低通濾波器
712、 722控制引線
713、 715、 723、 725 電感器(inductor) 81 84、 800 無供電單位元件
101、 102供電元件上的貫通孔
163 套筒天線(sleeve antenna)
164無供電元件(尺寸較長的線狀導體)
165 二極體開關電路
166追加元件(尺寸較短的線狀導體)
167 電介質基板
168 天線罩(radome)
169 RF阻止用線圈 170線狀輻射元件
171 U字型無供電元件
172 開關
173線狀無供電元件
181 電介質
180、 189 圓筒導體
182環狀槽縫
183半波長偶極天線
184 同軸供電線
1001 基地局
1021、 1022 行動電話
1031、 1032、 1033 輻射指向性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
其中,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耦合"、"連接"、"導通"的用語作 為具有不同意義的詞語分別進行使用。兩個要素間的"耦合"意味著 這些要素間的電磁耦合,在要素間有能量的交換,但是在外觀上沒有 連接。兩個要素間的"連接"在沒有特別地與其他修飾語組合使用的 情況下,意味著兩個要素在外觀上連接。但是,"電連接"能夠使用為 與以下的"導通"相同的意思。兩個要素間的"導通"表示兩個要素 間流過直流電流的狀態,與"短路(short)"或"電連接"為相同意義。 (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和圖2,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最初,在圖13中表示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XYZ坐標系、仰角e 和方位角0的關係。在三維空間中存在任意點P時,點P的方向相對
於原點o如下所述由仰角e和方位角(/>表示。
從在Z軸上位於正方向的任意點A開始定義的角P-O-A是仰角e , 當令點P在XY平面上的正投影的點是Pl時,藉助相對原點O在X 軸上位於正方向的任意點B,從Z軸的正方向看,以原點為中點從點B 開始逆時針旋轉而定義的角Pl-O-B為方位角0 。
在本說明書中,以天線的較長(長軸)方向為z軸,因此仰角e 表示在包括天線的較長(長軸)方向的面內(稱其為垂直面)從z軸
的正方向開始測得的角度,方位角0相當於在與天線的較長(長軸)
方向垂直的面內(此處稱為水平面)從x軸的正方向開始測得的角度。
在本說明書中,在參照符號的末尾添加有小寫字母(a、 b、 c、 d……) (例如"元件片211a"等)。在使用多個相同部件的情況下,用於嚴格 地區別各個部件。當僅是參照符號而沒有添加小寫字母時(例如"元 件片211"等),該參照符號包括所有的多個相同部件。
圖1是利用基板的多層化而形成的本發明的指向性可變天線l(以 下有簡稱為"天線l"的情況)的立體圖。
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1包括供電元件對io和無供電元件 部2。
供電元件對10由作為貫通天線的中心的線狀或棒狀的導體的一對 供電元件ll、 12構成的一根偶極天線起作用。在本實施方式中,供電 元件11和供電元件12這兩者配置在Z軸上。
無供電元件2包括由與供電元件對10平行的棒狀導體構成的無 供電元件主體21;以及以使得其主面的法線方向與供電元件對10平行 的方式配置的多個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
無供電元件主體21與Z軸平行地配置,由相互絕緣的四根棒狀導 體21a 21b構成。這四根棒狀導體21a 21b作為整體以包圍供電元 件對10的方式配置。各個棒狀導體21通過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 面基板41分割為各自具有較短長度的多個棒狀導體(此處稱為"元件 片")。即,無供電元件主體21a由元件片211a、 211b、 、 211h構
成,無供電元件主體21b由元件片212a、 212b、……、212h構成。其 他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c、 21d也與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同樣, 由多個元件片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的無供電元件2中使用有五塊第一平面基板31a 31e,以使得各自的主面法線朝向Z軸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同樣的,在 本實施方式的無供電元件2中使用有四塊第二平面基板41a 41d,以 使得各自的主面法線朝向Z軸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平面基板31 上分別形成有導體圖案321 352等,安裝有開關51 54。在第二平面 基板41上分別形成有導體圖案42 45等,安裝有開關55 58。
供電元件11、 12依次貫通這些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 41的中央。多個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相互不直接接觸, 相互隔開距離,沿著供電元件對10排列。
而且,在圖1中,表示了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沿 著供電元件對10交替排列的例子。但是,並非必須交替排列,例如也 可以是多個第一平面基板31在中間不夾著第二平面基板41地連續排 列。此外,在圖1中,雖然記載為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 的間隔全部相等,但平面基板31、 41的間隔並非必須恆定。第一平面 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的各自的塊數也不限定於圖1所示的塊數(各自為5塊和4塊)。
圖2 (a)和(b)分別表示第二平面基板41和第一平面基板31的 平面布局。在第一平面基板31上分別設置有相互相同的導體圖案,在 第二平面基板41上也分別設置有相互相同的導體圖案。圖2表示代表 它們的第一平面基板31b的導體圖案和第二平面基板41a的導體圖案。
圖2 (a)所示的第二平面基板41的平面形狀為正方形,其中心位 於Z軸上。四邊朝向與X軸和Y軸的任一個平行的方向。在第二平面 基板41上,形成有沿著其四角的四個L字型的導體圖案42 45,和供 電元件對的貫通孔410。 g口,位於方位角45度的方向的導體圖案42, 通過與X軸平行的長條形的導體圖案422和與Y軸平行的長條形的導 體圖案421以共有接近平面基板的頂點一側的相互的端部(點A)的 方式連接,從而形成為L字型。
該L字型的導體圖案42位於相對上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垂直的 面內,如後所述,與無供電元件主體21a導通,作為無供電元件2的 一部分使用。這樣,L字型的導體圖案42為從無供電元件主體21分支 的形狀,因此稱為無供電元件2的分支元件部(以下簡稱為"分支元 件部")
同樣的,位於方位角135度的方向的導體圖案43,通過與X軸方 向平行的長條形的導體圖案431和與Y軸方向平行的長條形的導體圖 案432以共有接近平面基板的頂點一側的相互的端部(點D)的方式 連接,從而形成為L字型的導體圖案43。
作為分支元件部的導體圖案422和431離開相比於輻射的電磁波 的波長極短的一定的距離而絕緣,在其間的導體圖案422側的端部(點 B)和導體圖案431側的端部(點C)之間由開關55連接(圖l)。
同樣的,位於方位角225度的方向和方位角315度的方向的導體 圖案,分別通過與X軸方向平行的長條形的導體圖案和與Y軸方向平 行的長條形的導體圖案以共有接近平面基板的頂點一側的端部(點G 和點J)的方式連接,從而形成為L字型的導體圖案44和45。
各個L字型的導體圖案間離開相比於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極短的 一定的距離而絕緣,由開關(符號未圖示)連接(圖1)。
接著,說明圖2 (b)所示的第一平面基板31的導體圖案。第一平
面基板31具有與第二平面基板41相同的形狀和大小,其中心位於Z 軸上。以供電元件對10的貫通孔310為中心,在方位角45度、135 度、225度、315度的方向上形成有導體圖案,但因為它們相互相對於 X軸和Y軸為鏡面對稱的形狀,所以對方位角45度的方向的形狀進行 特別說明。
在方位角45度的方向上有兩個導體圖案321、322,它們相互絕緣。 它們是為了通過開關使作為連接平面基板31、 41的棒狀導體的元件片 212間導通而形成的。例如在為第一平面基板31b的情況下,元件片 211b和元件片211c之間通過開關51b電連接。
導體圖案321b在基板的頂點的附近具有一個端部(點M),在點 M上與元件片211b連接。令導體圖案321b的另一個端部為點N。如 用點P表示導體圖案322上的點,則點P和點N之間由幵關51b連接 (圖1)。導體圖案321和導體圖案322等平面基板31上的導體圖案是 根據開關的安裝上的需要而形成的部分,只要不增大損失,則優選其 尺寸相比于波長極小。
這樣的兩種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上的導體圖案不 與供電元件對10電接觸。但是,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 在結構上與供電元件對IO接觸。具體而言,供電元件對10所貫通的 貫通孔310、 410設置在各個平面基板31、 41的中央,通過與該貫通 孔310、 410的接觸固定平面基板3K 41。結果是,相對於供電元件對 10的平面基板31、 41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平面基板31、 41的相對的 間隔和方向被決定。
在本實施方式中,貫通孔310、 410位於無供電元件2的分支元件 部(42、 43、 44、 45)形成的多邊形(此處為正方形)的內部,供電 元件對10如上所述貫通這些貫通孔310、 410並固定。
在本實施方式中,平面基板31、 41分別沿供電元件10等間隔地 配置。並且,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的四角的方向以朝 向相同方向的方式(即,平面基板的四角的方向例如成為方位角45度、 135度、225度、315度方向)設置。
接著,參照圖3 (a) (c),說明平面基板31、 41上的導電圖案 與無供電元件主體21的連接。
首先,參照圖3 (a)。圖3 (a)是第二平面基板41a的方位角45 度方向的放大立體圖。在第二平面基板41a的上表面設置有作為分支 元件部的L字形的導體圖案42a,在其背面設置有導體圖案423a。導 體圖案423a以包括位於作為上表面的L字型的導體圖案42a的彎曲部 的點A的正下方的點A2的方式設置。
作為棒狀導體的元件片211a和211b與第二平面基板41a的圖示的 點連接。即,元件片211a與基板的上表面側的點A連接,元件片211b 與背面的點A2連接。進而,在第二平面基板41a上設置有在基板內連 接點A和點A2的導通孔424a。因此,元件片211a、 211b以及導體圖 案42a、 423a、導通孔424a全部相互電連接。
上述結構與後述的圖6 (b)所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電等價。 因此,元件片211a、 211b不需要是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將這些元件片 211a、 211b由一體的棒狀導體形成。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在平面基板 41a上設置通過點A和點A2的貫通孔,使上述棒狀導體通過該貫通孔, 使導體圖案42a、 423a電接觸。在此情況下,也可以不再需要作為導 通孔形成用的導體圖案而起作用的導體圖案423a。
圖3 (b)是第一平面基板31a的方位角45度方向的放大立體圖。 在第一平面基板31a的上表面設置有兩個導體圖案321b、 322b,在其 背面設置有導體圖案323b。導體圖案321b的一端包括第一平面基板 31b的頂點的附近的點M,在點M與元件片211b連接。導體圖案321b 的另一個端部(點N)與導體圖案322b (包括點P)之間由開關51b 連接。導體圖案322b上的點P和位於點P的正下方的背面的點P2 (包 括在背面的導體圖案323b中)之間通過導通孔324b連接。背面的圖 案323b成為從點P2到基板的頂點附近的點M2 (位於點M的正下方) 的形狀,在點M2與作為棒狀導體的元件片211c連接。
當開關51b為導通狀態時,元件片211b和元件片211c導通,當開 關51b為打開狀態時,元件片211b和元件片211c之間斷開。
圖3 (c)是第二平面基板41a的方位角90度方向的放大立體圖。 在第二平面基板41a的上表面上,兩個導體圖案422a、 431a以各自的 端部(點B、點C)接近的方式設置,利用開關55a連接點B —點C 之間。因此,當開關55a為導通狀態時,導體圖案422a和導體圖案431a
導通,當開關55a為打開狀態時,導體圖案422a和導體圖案431a這間斷開。
將這兩種平面基板31、 41以供電元件對10為中心軸依次排列, 並且以作為棒狀導體的元件片211、 212、 213、 214連接鄰近的平面基 板31、 41之間,由此能夠實現圖1的指向性可變天線1。
其中,作為平面基板的材料, 一般優選在高頻電路中使用的低損 失的基板材料。例如,能夠使用玻璃環氧樹脂基板、陶瓷基板、半導 體基板等。使用銅、鋁等通過印刷技術、電鍍加工而形成導體圖案。
作為開關,可以是手動式的開關,也能夠由PIN二極體、FET等 半導體開關實現。
參照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向天線的供電方法。圖4表示配置在 一對供電元件ll、 12之間的平面基板60。該平面基板60在圖1中表 示為第一平面基板31c。
在平面基板60的兩面上,在相對的位置上設置有長條形的供電線 路62、 63。供電線路62和63分別以在基板中央部與供電元件11和 12連接的方式從基板端向基板中央部延伸。供電線路62和63在平面 基板60的端部與發送接收機61電連接。如圖4 (b)所示,通過在供 電線路62、 63上設置匹配用短截線(stub) 621等,能夠改善天線的 匹配。
在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雖然使用第一平面基板31c作為供電 用平面基板60,但是作為供電用的平面基板60,能夠使用其他的平面 基板31、 41中的任一個,也能夠在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 41之外追加導入僅設置有供電線路對的基板並加以使用。此外,供電 用平面基板60的大小和形狀也可以不與上述其他平面基板相同。
接著,參照圖5,詳細說明圖3的開關的安裝方式。圖5是與開關 55的安裝相關的第二平面基板41的示意圖。
此處,對選擇第二平面基板41,使用PIN 二極體70作為連接設置 為導體圖案的分支元件部422和分支元件部431之間的開關55的例子 進行說明。此處說明的內容,既能夠同樣地應用於其他平面基板、其 他位置的開關上,也能夠應用於使用FET等三端子元件作為開關的情 況中。
本實施方式的供電元件對10是中空圓筒狀的導體,表面上設置有 微小的貫通孔101、 102。而且,供電元件對IO的結構並不限定於這樣 的例子。
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平面基板41上,作為導體圖案的分 支元件部422、 431以各自的端部(點B和點C)相對的方式設置。此 外,以連接分支元件部422、 431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安裝有開關55。
在開關55上連接有兩根控制線路710和720。控制線路經由低通 濾波器711或721中的任一個到達供電元件對IO的內部,與直流電源 73連接。
幵關55由電容器71、 72和PIN二極體70構成,分支元件部422、 431的端部之間通過串聯連接的電容器、PIN二極體和電容器而相契合。
位於開關55的兩端的電容器71、 72的外側的端子與第二平面基 板41上的導體圖案的點B和點C分別連接。電容器71、 72起截斷直 流電流的作用,相對於分支元件部422和431, PIN二極體70被直流 阻斷。
其中,點B和點C僅是表示分支元件部422、 431的端部的符號, 安裝是利用倒裝(flipchip)、引線接合等技術而實施的。
在開關55中,控制線路710 (點C2—點C5間)從連接電容器71 和PIN 二極體70的線路的中途分支,另一個控制線路720 (點B2 —點 B5間)從連接電容器72和PIN二極體70的線路的中途分支。各個控 制線路形成為平面基板上的導體圖案(未圖示),與低通濾波器711或 721的端子(點C2和點B2)連接。
作為低通濾波器的另一個端子的點C5和點B5與通過供電元件對 10內部的控制引線712或722連接。控制引線712和722例如在供電 基板60上到達供電元件對10的外部,進而與末端的直流電源73連接。
各個低通濾波器為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的T型電路的結構。低 通濾波器711的具體的結構由與開關側串聯連接的電感器713、並聯連 接的電容器714、直流電源側的電感器715構成。低通濾波器721和未 圖示的其他低通濾波器也能夠採用同樣的結構,因此省略對這些低通 濾波器的詳細說明。
作為低通濾波器,能夠使用貫通電容器等EMI濾波器,能夠使其通過設置在供電元件對10上的貫通孔101而進行安裝並加以使用。在 貫通孔101的部分,並聯電容器714的接地側端子與供電元件對10連 接。這些貫通孔101的直徑相比於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極小。
在利用帶引線的貫通電容器的情況下,能夠利用引線本身作為電 感(inductance)。通過供電元件對10的內部的引線712也使用具有感 應性的線路,由此,能夠將從作為開關的控制線路端子的點B2和C2 直到直流電源的控制線路的末端作為整體構成為低通濾波器。如果以 使供電元件對101的內部的中空的區域作為波導管起作用,並使得輻 射的頻率為截斷頻率以下的方式進行設計,則能夠使得從天線輻射的 電磁波不在供電元件對10的內部的中空部分傳播。
通過採用上述結構,通過圖5所示的外部的直流電源73的操作, 能夠切換開關55的導通/斷開。
以下,參照圖6和圖7(a)、 (b),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無供電元件 2的結構。圖6和圖7 (b)是用於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天線的原理的結 構的三維示意圖,圖7 (a)是與圖7 (b)對應的二維示意圖。
在圖6 (a)和圖7 (b)中,僅等價地記載有圖1的指向性可變天 線1的導體部分的主要形狀和開關。即,圖1的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 二平面基板41的電介質部分、圖3 (b)所示的導體圖案(導體圖案 321b等)、圖4所示的供電線路62和63、圖5所示的控制線路710這 樣不是用於實現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最低構成要素的部分 在圖示中省略。剩餘部分是與本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輻射特 性相關的主要的構成要素。即,供電元件對IO、作為與供電元件對IO (即供電元件11和12)平行的棒狀導體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位於 與供電元件對IO垂直的平面上且作為從無供電元件主體分支的導體圖 案的分支元件部421a等、和開關55a、 51b等是本實施方式的主要的 構成要素。
在圖中,以四角柱表示無供電元件主體21和分支元件部421等, 以長方體表示開關。構成圖6 (a)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的導體部分具 有排列有多個圖6 (b)所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的結構。
由元件片211a、 211b和分支元件部42a (即分支元件部421a和分 支元件部422a)構成無供電單位元件81a。同樣的,由元件片212a、212b和分支元件部43a (即分支元件部431a和分支元件部432a)構成 無供電單位元件82a。
而且,在圖6 (a)中,因為導通/斷開的切換的效果較小,所以省 略位於圖1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兩端的第一平面基板31a、 31e上安裝 的開關51a 54a等。
在圖6 (a)中,在與圖6 (b)所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為電等 價的形狀的多個無供電單位元件規則地以規定的朝向排列而形成的 "格子"中,收納有供電元件對10。無供電單位元件800,從作為棒 狀導體的元件片801的中心起,在垂直於元件片801的面內,以相互 成90度的角度連接有作為兩根等長的棒狀導體的分支元件部802和 803。幵關連接鄰近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之間,通過切換開關的開閉, 能夠變更鄰近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間的電連接。
通過上述結構決定應該控制的電磁波的頻率和輻射指向性。以下, 進一步詳細說明無供電單位元件形成的"格子"的形狀。
當作為直線狀或棒狀導體的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軸在Z軸上時, 設定無供電單位元件81a的元件片211a和211b與Z軸平行,分支元 件部422a與X軸平行,分支元件部421a與Y軸平行。同樣的,對於 無供電單位元件82a,也設定元件片212a和212b與Z軸平行,分支元 件部431a與X軸平行,分支元件部432a與Y軸平行。此時,令分支 元件部422、 431位於與供電元件對IO垂直的同一XY平面上。
分支元件部422a和分支元件部431a在與X軸平行的同一直線上 離開一定的距離相向配置,由開關55a連接。通過分支元件部421a、 422a、 431a和432a的連接形成〕字型,令該〕字的開放部朝向供電元 件對10的方向(此處是Y軸的負方向)。同樣的,使用無供電單位元 件83a和無供電單位元件84a,在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的同一平面上, 這些分支元件部形成〕字型,令〕字的開放部朝向供電元件對10的方 向(Y軸的正方向)。
使這兩個〕字型在同一 XY平面上相對並利用開關56a、 58a將其 連接,作為整體,分支元件部形成口字型的閉環,在該環的內側包括 供電元件對IO。此時,使得從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的方向看指向性可 變天線1時,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4a不會露出在供電元件對10的
兩端的外側。即,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4a收納在由與供電元件對10 垂直且包括供電元件對10的兩端部(供電部分不看作端部)的任一個 的兩個平面夾持的區域中。此外,令由鄰近的無供電單位元件間的開 關連接的分支元件部的端部間的距離相比於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極短。
這樣決定了位置和方向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4a為相同的方 向,沿著供電元件對10排列無供電單位元件。具體而言,以使得無供 電單位元件81a與無供電元件主體平行、且分支元件部的方向相同的 方式排列無供電單位元件81b。此時,以使得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1b 的元件片位於同一直線上的方式使用開關51b連接元件片之間。同樣 的,沿供電元件對10依次排列無供電單位元件81c、 81d,利用開關 51c、 51d連接各個元件片之間。
分別以無供電單位元件81b、 81c、和81d為起點,與上述已說明 位置關係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4a同樣地排列無供電單位元件,使 得無供電單位元件81b 84b、 81c 84c和81d 84d的各自的分支元件 部在供電元件對10的周圍形成閉環。
進而,在鄰近的分支元件部之間,利用開關連接元件片之間。結 果是,成為供電元件對IO貫通無供電單位元件組所形成的四角柱狀的 格子的中心的配置。
使得從與供電元件對IO垂直的方向看指向性可變天線1時,任一 個無供電單位元件均不露出供電元件對10的兩端的外側。g卩,使得所 有無供電單位元件收納在由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且包括供電元件對 10的兩端部(供電部分不看作端部)的任一個的兩個平面夾持的區域 中。
這樣,形成在無供電單位元件81形成的格子結構的中央插入有供 電元件的圖6的形狀。
以下,利用圖6所示的原理上的模型,研究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形 狀、大小、配置的個數。結果是,反映圖1所示的物理上可能的結構 的模型,能夠設計一種得到期望的特性的天線。
沿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的平面配置在供電元件對10的周圍的無 供電單位元件的個數並非必須如圖6 (a)所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
81a 84a所示那樣為四個,可以是三個,也可以多於四個。例如,也能 夠使用6個無供電單位元件,由分支元件部形成正六邊形的閉環。在 此情況下,圖6 (b)的分支元件部間所成的角度a不是90度,而是 120度即可。
沿著供電元件對10排列的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個數並非必須如圖6 (a)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1a 81d那樣為四個,也可以更多或更少。 根據沿著Z軸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個數,調整圖6 (b) 的無供電單位元件800的元件片801的長度X4即可。
根據無供電單位元件81、 82、 83、 84的元件片211、 212、 213、 214的中心軸與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軸的距離、以及排列在供電元件 對10的周圍的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個數,必須調整圖6 (b)中的分支元 件部802和803的長度X2。無供電元件主體的長度X4限制在供電元 件對10的長度以下,與此相對,分支元件部802、 803的長度X2不受 限制。但是,當分支元件部的長度X2比無供電元件主體的長度X4更 長時,由於連接分支元件部間的開關的開閉而導致無供電元件的共振 頻率大幅改變,因此,無供電元件的共振頻率變得難以調整。
與此相對,分支元件部的長度X2越短,通過連接分支元件部間的 開關的開閉,形成的無供電元件的共振頻率的調整有越容易進行的傾 向。但是,因為無供電單位元件接近供電元件,所以與供電元件的電 磁耦合變強。結論是,從輻射頻率和指向性的控制的觀點出發,最優 選以使得無供電元件主體的長度X4與分支元件部的長度X2為相同程 度的方式進行設計。
無供電元件主體和供電元件之間的距離能夠在引起電磁耦合的範 圍內遠離。越遠則特定的頻率的輻射指向性的控制效果越小。
在以下所示的實施例中,相對於輻射的中心頻率4GHz (波長 75mm),將無供電元件主體和供電元件的距離(3.2mm)設定為二十分 之一波長左右,但即使更遠離也能夠得到指向性的變化。為了充分地 得到輻射指向性的控制的效果,優選無供電元件主體與供電元件間的 距離為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的八分之一左右以下。此外,從無供電元 件的頻率調整的觀點出發,優選較短地設定無供電單位元件800的元 件片的長度X4,沿供電元件排列的個數較多。但是,考慮到能夠進行利用分支元件部的無供電元件的設計的情況,以及當排列的個數變多 時開關的個數增多、控制信號的數目增大等問題,不需要使元件片過 短。從而,根據必要的輻射頻率的變更的精度進行設計即可。
在4GHz帶中,在i00MHz左右的頻率精度即可的情況下,如以 下的實施例那樣,能夠以無供電元件主體的長度為1/20波長、分支元 件部的長度為1/24波長左右的方式實施。在僅使用棒狀無供電元件的 情況下,如果按每1/20波長分割無供電元件以進行無供電元件的設計, 則在4GHz帶中,僅能夠在400MHz的精度下進行無供電元件的共振 頻率的變更,但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lOOMHz左右的精度,這是因為 利用了分支元件部。
在其他的頻率帶中也相同,通過利用分支元件部,能夠提高無供 電元件的共振頻率的變更的精度。從而,通過決定無供電元件的共振 頻率和相對於供電元件的相對位置,作為與供電元件的電磁耦合的結 果,能夠在規定的頻率控制輻射指向性,其中,該無供電元件的共振 頻率是通過開關的控制切換無供電單位元件間的導通或斷開狀態而形 成。
在現有的指向性控制天線中,使用與供電元件平行的直線形狀的 無供電元件,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圖1所示的供電元件42a等與 供電元件為不平行的方向的導體圖案(分支元件部)作為無供電元件 的構成要素導入,能夠使得無供電元件主體間導通。在現有的使用直 線形狀的無供電元件的情況下,由於垂直面內的波束傾斜,為了錯開 配置無供電元件而使得指向性可變天線變長變大,但是在本發明中能 夠以指向性可變天線不變長大的結構實現同等的輻射指向性的變化。 因此適於要求小型化的可攜式無線通信終端。並且,根據本發明,只 要是供電元件的輻射帶域,就能夠通過無供電元件的共振頻率的設計 選擇、變更控制輻射指向性的電磁波的頻率。
使用圖7 (a)、 (b)說明表示這些效果的無供電元件的設計。圖7 (a)是二維表現圖6 (a)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無供電單位元件和開關 的連接的排列的圖。圖中陰影線的十字型的圖形是無供電單位元件。 圖的橫方向是Z軸方向,縱方向表示沿方位角0排列的順序。即,沿 以十字型表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的橫方向延伸的臂部表示無供電元件主體S (元件片),沿縱方向延伸的臂部表示分支元件部。並且,塗白 的長方形表示打開狀態的開關,塗黑的長方形表示導通狀態的開關。
圖7 (b)是具有圖7 (a)所示的無供電元件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 立體圖。在圖7 (b)中,僅描繪處於導通狀態的開關,不圖示打開狀 態的開關。圖7 (b)三維表現供電元件對10和圖7 (a)表示的無供 電元件2的位置關係。
圖7 (a)和(b)表示的無供電元件2,通過使連接無供電單位元 件81b、 81c、 81d、 82d各自之間的開關51c、 51d、 55d為導通狀態而 形成。該無供電元件2在規定的共振頻率與供電元件對10進行電磁耦 合,具有改變輻射指向性的效果。具體而言,關於無供電元件2,無供 電單位元件81b、 8k和81d導通,它們的元件片被筆直地導通而形成 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a與構成無供電元件2的其他無供電元件主體相 比最長。因此,無供電元件主體21a與供電元件對10的電磁耦合最強。 稱這樣的無供電元件主體為主軸部。在該情況下,輻射指向性的變化 在包括供電元件對10和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的平面內產生。 此外,當將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在Z軸上投影時,投影像的 中心相對原點位於Z軸的負方向,因此,如下述的實施例所示,在無 供電元件2作為波導器工作的頻率下,在從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看的 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的中心的方向,即仰角為90度 180度 的方向內輻射指向性改變。
同樣,在無供電元件2作為反射器工作的頻率下,在從供電元件 對10的中心看的與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的中心相反的方向, 即仰角為0度 90度的方向內,輻射指向性改變。
進而,通過使介於分支元件部之間的開關55d導通,從無供電元 件主體的主軸部21a連接有無供電單位元件82d。這與無供電單位元件 82d未導通的狀態相比,具有使無供電元件2的共振頻率下降的效果。
通過採用利用分支元件部的具有彎曲部的形狀,與具有相同的共 振頻率的直線形狀的導體的部件相比,具有縮短沿供電元件對10的方 向的無供電元件2的長度的效果。
即使連接分支元件部間的開關55d等沒有導通而是打開的狀態, 利用無供電單位元件原來保持的分支元件部(例如無供電單位元件81a的分支元件部42a),與具有相同的共振頻率的直線形狀的導體的部件 相比,具有縮短無供電元件2的長度的效果。
進而,通過打開開關55d,導通開關55b,或使開關55d與開關58d 同時導通,能夠使無供電元件2的共振頻率稍微變化。利用該效果, 能夠改變控制輻射指向性的頻率。
在圖17所示的現有的技術中,在以具有同樣的頻率選擇性的方式 製作棒狀導體的無供電元件的情況下,需要沿供電元件的方向的多個 無供電元件的分割和開關。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連接分支元件部間的開關, 能夠減少用於具有同樣的頻率選擇性的無供電元件的分割的次數,即 必需的開關的個數。進而,即使設定的無供電元件的個數是多個,也 能夠在該情況下使組合有多個無供電元件的效果的輻射指向性發生變 化。
(實施例)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實施例的截面圖, 表示包括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軸的平面中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截面。 在圖8中,以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軸為Z軸,YZ平面為與紙面平行 的平面。
在該天線中被使用的平面基板是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 41,各自交替排列。供電元件11或12貫通除了第一平面基板31e以 外的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的中心。位於平面基板31、 41的排列的中央的第一平面基板31e設計為供電基板60。即,供電元 件ll、 12不貫通第一平面基板31e,第一平面基板31e具有圖4 (a) 所示的供電線路62、 63。供電線路62、 63在平面基板31e的兩面上與 供電元件ll和12連接。
圖9 (a)是與圖8所示的指向性可變天線的Z軸垂直的平面AE 的截面圖,圖9(b)是第二平面基板41的Z軸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圖, 圖9 (c)是第一平面基板31的Z軸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圖,圖9 (d) 是第一平面基板31的Z軸的負方向的面的平面圖,圖9 (e)是具有作 為供電基板60的功能的第一平面基板31e的Z軸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 圖。
供電元件對10由作為兩根中空圓筒狀導體的供電元件11和12構 成,它們在Z軸上相對原點對稱相向。供電元件11和12的長度DZ1 是5.0mm,夕卜徑DRl是0.6mm,內徑DR2是0.3mm,供電元件間的 間隔DZ2與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板41的基板厚度SZ1相等。 即,DZ2=SZl=0.3mm的關係成立。而且,第一平面基板和第二平面基 板的間隔SZ2為1.5mm。
如圖8所示,由無供電元件主體和分支元件部構成的無供電單位 元件包括在被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且包括供電元件11、 12的兩端的 任一個的兩個平面所夾的區域中。因此,使元件片間的開關全部導通 時形成的無供電元件的沿供電元件的方向的長度(在圖8的設計中, 與第一平面基板31a和31i間的距離大致相等),不會比供電元件對整 體的長度(與供電元件的長度DZ1的兩倍的長度大致相等)長。而且, 使無供電單位元件間的開關全部導通時形成的無供電元件的中心與供 電元件對的中心(位於原點) 一致。
首先,參照圖9 (a),對與供電元件對IO垂直的截面中的供電元 件11與無供電元件的元件片211a 214a的位置關係進行說明。
供電元件ll的中心位於連接元件片211a 214a的中心之間而形成 的正方形的中心,當以供電元件ll的中心為坐標原點時,無供電平行 元件211a 214a的中心位置在圖8的平面AE內的XY坐標分別表示 為(士PDX1、 士PDY1)。此處,PDXl=PDYl=2.5mm,無供電元件主 體的半徑PR1為0.2mm。
接著,參照圖9 (b) (e),說明第一平面基板31和第二平面基 板41的導體圖案形狀。
第二平面基板41的形狀是正方形,如圖9(b)所示,關於其大小, SXl=SYl=5.8mm成立。如圖9 (c)所示,關於第一平面基板31, SX2-SY2-5.8mm也成立。其中,圖9 (b)是第二平面基板41的Z軸 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圖。關於作為第二平面基板41中的L字型的導體 圖案的分支元件部42 45的較長方向的長度,PAYl=PAXl=2.5mm成 立,關於鄰近的導體圖案間的間隔,PAY2=PAX2=0.4mm成立,關於 圖案的寬度,PAY3-PAX34.4mm成立。艮口,由圖9 (a)和圖9 (b) 可知,在圖9 (b)的分支元件部42 45的L字型圖案的彎曲部的附近,
能夠與無供電元件主體連接。
圖9 (c)是第一平面基板31的Z軸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圖。在第 一平面基板31中,關於在Z軸的正方向的面與無供電元件主體21連 接的導體圖案321、 331、 341、 351的位置,PBXl=PBYl=1.5mm, PBX2=PBY2=1.2mm,以及導體圖案的寬度PBY3=PBX3=0.4mm成立, 由此,上述一系列的導體圖案和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位置關係以如圖3 (b)所示的配置相互連接。此外,關於開關連接用的圖案322等, PBY4=PBY5=PBX4=PBX5 = 0.4mm成立。
圖9 (d)是第一平面基板31的Z軸的負方向的面的平面圖。在第 一平面基板31中,關於在Z軸的負方向的面與無供電元件主體21連 接,並且,通過圖3 (b)所示的導通孔324等與設置在上述Z軸的正 方向的面上的開關連接用的導體圖案322等連接的導體圖案323、 333、 343、 353的位置,PBX6=PBY6=2.7mm、 PBX7=0.4mm、 PBY7二 1.2mm 成立。
圖9 (e)是具有作為供電基板60的功能的第一平面基板31e的Z 軸的正方向的面的平面圖。與其他第一平面基板31的不同點是,在中 心設置有與供電元件對10的直徑相對應的圓形的電極622,以及從電 極622到基板邊緣設置有為長條形的導體圖案的供電線路62。
在基板的背面也同樣,在基板的中心設置有圓形電極632,以及從 電極到基板邊緣設置有為長條形的導體圖案的供電線路63。因此,通 過在基板邊緣的供電線路62、 63間輸入輻射的信號,信號在供電線路 62、 63中以平行平板模式傳播,通過電極622、 632輸入供電元件對 10。
接著,說明無供電元件的設計例和此時的輻射指向性的例子。 以與圖7相應的形式在圖11中表示無供電單位元件的排列和元件 間的導通、斷開的設計。在圖11中,與圖7同樣,陰影線的十字形的 圖形是無供電單位元件。圖的橫方向表示Z軸方向,縱方向表示沿方 位角^排列的順序。沿以十字形表示的無供電單位元件的橫方向延伸 的臂部表示無供電元件主體(元件片),沿縱方向延伸的臂部表示分支 元件部。此外,連接鄰近的無供電單位元件之間的長方形中,塗白的 長方形表示打開狀態的開關,塗黑的長方形表示導通狀態的開關。
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具有與圖6 (b)的無供電單位元件 800電等價的形狀的無供電單位元件與供電元件對10平行地排列有8 個。此外,與圖6 (a)所示的例子同樣,沿著與供電元件對10垂直的 平面,使四個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分支元件部之間接近並包圍在供電元 件對的周圍。此時,各個無供電單位元件的元件片相對於供電元件對 位於方位角0=45度、135度、225度、315度的任一個方向。
圖11 (a)表示所有開關均為打開狀態的情況。與此相對,在圖11 (b)中,表示無供電單位元件81e、 81f、 81g、 81h、 82f、 82g、 84g 通過連接它們各自的開關51f、 51g、 51h、 55f、 55g、 58g為相互導通 的狀態。圖11 (c)和(d)也相同。
而且,在以下所示的試製例中,開關的打開位置為保持圖9所示 的導體圖案被打開的狀態,開關的導通位置設定為將導體圖案保持相 同寬度(截面積)地延長而使其導通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圖11 (b)和(c)所示的設計例中,從無供電單位 元件81e到81h中在與供電元件平行的方向上筆直排列的多個無供電 單位元件導通,由此,它們形成的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對輻 射指向性的變化造成很大影響。即,在作為包括供電元件對10和無供 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的平面的方位角45度方向的垂直面內,產生 輻射指向性的變化,主波束方向與此相一致。該方位角45度方向的垂 直面是由圖10的點AA-AB-AC-AD連結而形成的平面。
另一方面,在圖11 (d)所示的例子中,涉及無供電單位元件81e、 81f、 81g和81h的方位角45度方向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a、以及涉及 無供電單位元件84e、 84f、 84g和84h的方位角315度方向的無供電元 件主體21d均為相等的長度,是最長的無供電元件主體,因此,無供 電元件主體21a和21d均作為主軸部工作。在該設計例中,在設定頻 率(4.3GHz)下兩個無供電元件均為相同形狀,作為同等的反射器工 作,因此,在距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21a和21d為相等距離的平 面的方位角為0度的方向的垂直面內,輻射指向性發生改變。
在圖12 (a) (d)中表示與這些圖11 (a) (d)所示的無供 電元件的設計對應的垂直面上的輻射指向性增益。圖12 (a) (d) 與圖11 (a) (d)的各個連接例相對應。圖12 (a) (c)是在方
位角45度的垂直面內的輻射指向性增益,圖12 (d)是在方位角0度 的垂直面內的輻射指向性增益。
圖12 (a)表示頻率4.1GHz下的測定結果。因為是在垂直面內的 輻射指向性增益,所以產生作為半波長偶極天線的本來的特性的朝向 仰角90度和270度的方向的指向性。
圖12 (b)表示頻率4.4GHz下的測定結果,圖12 (c)表示頻率 3.7GHz下的測定結果。在設定了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的方位角45 度的垂直面內,從位於供電元件對10的中心的供電點(原點)看,輻 射指向性朝向形成的無供電元件的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的中心的方 向(即從仰角90度到180度的方向)改變。在圖12 (b)中得到30 度的輻射指向性的變化,在圖12 (c)中得到20度的輻射指向性的變 化。
圖12 (d)是在頻率4.3GHz下,在為距兩個無供電元件的無供電 元件主體的主軸部為相等距離的平面的方位角0度的垂直面內,朝向 與設置有無供電元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從仰角270度到0度的方 向),得到30度的輻射指向性的變化。
因此,在圖12 (b)和(c)的結果中,無供電元件作為波導器起 作用,從供電元件的中心看,輻射指向性向存在無供電元件的方向改 變。此外,在圖12 (d)的結果中,作為兩個無供電元件作為反射器起 作用的效果的合成,從供電元件的中心看,輻射指向性向與存在無供 電元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改變。
圖12 (a) (d)表示在不同頻率下的測定結果。為了實現它們, 必須控制無供電元件的共振頻率。此時,不僅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 部的長度的設計有用,利用分支元件部的無供電元件的設計也有用。
圖11 (a) (d)中,無供電元件主體的主軸部大致為相同結構, 但是利用分支元件部的形狀設計不同,由此能夠控制無供電元件的共 振頻率。
在以圖17所示的直線狀的無供電元件的多段分割進行無供電元件 的共振頻率的精密調整的情況下,必須將直線狀的無供電元件分割為 非常多個,但在利用本發明的這種分支元件部的情況下,能夠通過選 擇使分支元件部導通的位置而使共振頻率改變,因此,如圖11和圖12
所示,不僅能夠設計使輻射指向性變化的方向,還能夠包括電磁波的 頻率在內進行設計。
最後,對無供電元件的設計的概念和背景進行說明。
無供電元件通過與供電元件對10的電磁耦合被供電,從而進行輻 射。因此,必須與供電元件對10—定程度上接近配置,並且必須是包 括與供電元件對IO輻射的電場的方向相一致電流能夠流動的方向的導
體部分的結構。
因為流過供電元件對10的電流在z軸的方向,所以輻射的電磁場 的電場的方向僅具有包括Z軸的面內(即與XY平面垂直的平面)的 成分。因此,與XY平面平行的(線狀的)導體不與供電元件對10耦 合。 一般地,選擇強烈產生供電元件對10和無供電元件的電磁場的耦 合的配置,如圖16、圖17所示,無供電元件形成為與供電元件平行的 方向。
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將無供電元件構成為與供電元件平行的線 狀導體,則在希望使輻射指向性在垂直面內變化的情況下,必須使作 為波導器或反射器的無供電元件在與供電元件平行的方向(Z軸方向) 偏移。此時,無供電元件具有與供電元件大致相等的共振頻率(即長 度),因此,該偏移的距離大體上會使無供電元件從供電元件的端部向 外側伸出,很明顯天線的整體長度變長。
無供電元件並非必須僅由與供電元件平行的方向的導體構成。無 供電元件的一部分也可以從與供電元件平行的方向的導體部分向與其 垂直的方向分支,而且,通過採用這樣的形狀能夠降低無供電元件的 共振頻率。這樣能夠縮短無供電元件的與供電元件平行的方向的長度。 因此,能夠對使輻射指向性在垂直面內變化的偶極天線進行設計,使 得其較長(長軸)方向的長度不變長。
為了在偶極天線等線狀天線的垂直面內(包括供電元件的面內) 使輻射指向性大幅變化,在使用現有的直線狀的無供電元件的情況下, 如圖15所示,必須使無供電元件20相對供電元件IO在長軸方向偏移。 因此,僅偏移的長度即使天線裝置長大化。
在本發明中,通過進行利用分支元件部的無供電元件的設計,能 夠縮短無供電元件的長軸方向的長度。因此,從圖8明顯可知,在不使無供電元件向供電元件的長軸方向伸出的條件下,如圖12(b) (d) 所示,能夠使輻射指向性大幅變化。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指向性可變天線能夠使偶極天線等線狀天線的輻射指向 性在包括供電元件的面內和與供電元件垂直的面內變化,因此能夠使 輻射指向性朝向標的物的方向,抑制妨礙波的接受的情況,從而不僅 能夠改變通信品質,還能夠使天線在較長方向不長大化,因此,非常 利於應用在可攜式無線通信終端、屋內無線通信終端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指向性可變天線(1),其特徵在於,具有由與Z軸平行的線狀導體構成的供電元件(11、12),和無供電元件(2),所述無供電元件(2)具有與所述Z軸平行的n根線狀(n為3以上的自然數)無供電元件主體(21a、21b、21c、21d),所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21b、21c、21d)以包圍所述供電元件(11、12)的周圍的方式配置,所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21b、21c、21d)分別包括與所述Z軸平行排列的多個元件片(211a~211h、212a~212h、213a~213h、214a~214h),和能夠使所述元件片(211a~211h、212a~212h、213a~213h、214a~214h)之間導通的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元件(51、52、53、54),所述無供電元件(2)還具有將所述n根無供電元件主體(21a、21b、21c、21d)中鄰近的兩個在導通時電連接,在斷開時電絕緣的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元件(55、56、57、58),通過切換所述至少一個第一開關元件(51、52、53、54)和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開關元件(55、56、57、58)的導通、斷開,使得指向性發生變化。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指向性可變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和所述供電元件(11、12)之間的距離為輻射的電磁波的波長的1/4以下。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指向性可變天線,其特徵在於 所述無供電元件主體(21a、 21b、 21c、 21d)分別比供電元件(10)的長度短。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指向性可變天線(1),其特徵在於 所述無供電元件(2)還具備有安裝有所述第一開關元件(51、 52、53、 54)和/或第二開關元件(55、 56、 57、 58)的平面基板(31、 34),所述平面基板(31、 34)的位置由所述供電元件(11、 21)保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指向性可變天線,該指向性可變天線具有包圍供電元件(10)且與Z軸平行的三根以上的線狀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無供電元件主體(21)由分別與Z軸平行的二根以上的元件片(211)等和第一開關元件(51)等構成,無供電元件(2)還具有在導通時使鄰近的兩根無供電元件主體(21)導通,在斷開時使鄰近的無供電元件主體(21)電絕緣的一個以上的第二開關元件(55)等,通過切換上述一個以上的第一開關元件(51)等和上述一個以上的第二開關元件(55)等的導通、斷開,使得指向性發生變化。由此,能夠實現使線狀天線的輻射指向性在垂直面變化,並且不會由於無供電元件而使得天線整體的較長(長軸)方向的長度變長的指向性可變天線。
文檔編號H01Q9/16GK101341630SQ20068004837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21日
發明者寒川潮, 崎山一幸, 菅野浩, 藤島丈泰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