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壓切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03:10:42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切機,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切邊並完成整理。
背景技術:
書本裝訂完成後,需要對裝訂本進行切邊處理,保證裝訂本的切邊整齊。現有裝訂本切邊採用的方法是,人工將裝訂本疊起來,用於壓住裝訂本的裝訂側,利用液壓切刀對一疊的裝訂本進行切邊。由於人工力量有限,切邊過程中裝訂本容易出現跑偏,同時,裝訂本在裝訂後也未進行壓平,造成切邊的整齊度下降。
為此,人們設計有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切邊的自動壓切機。在對裝訂本進行切邊的過程中,具體包括了進紙、送紙、切邊和出紙的工序,對應地,在自動壓切機上必須配備用於將裝訂本送入機箱內的進紙機構、用於將裝訂本從進紙機構輸送至切刀下方的送紙機構、實現對裝訂本進行切邊的切紙機構以及用於將切邊完成後的裝訂本輸送至機箱外的出紙機構,在現有的自動壓切機中,由於自動壓切機包括了多個組成機構,每個組成機構同時配備驅動電機,整個自動壓切機內設置有多個驅動電機,自動壓切機內的各個傳動鏈相互獨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自動壓切機,其只需配備一個驅動電機,即能完成自動壓切機內的各個機構進行的相互傳動,同時,在對裝訂本進行切邊時,其能夠防止裝訂本跑偏,同時實現對裝訂本進行壓平,實現裝訂本壓切的一體化操作。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壓切機,包括機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將裝訂本送入機箱內並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送壓機構、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切邊的切紙機構、用於將裝訂本從送壓機構輸送至切紙機構處的送紙機構、用於將裝訂本從切紙機構輸送至機箱外的出紙機構以及設置在機箱內的傳動系統;其中,
所述送壓機構包括用於裝訂本輸送的進紙軸以及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壓紙輥組,該壓紙輥組包括壓紙輥和壓紙輔助輥;
所述切紙機構包括刀架和設置在該刀架上的切刀,刀架上沿切刀的運動方向設置有第一導向柱,第一導向柱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壓板,該第一壓板和刀架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刀架上沿輸送方向設置有連接杆,該連接杆上設置有壓紙組件,該壓紙組件包括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第二壓板,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高度平齊;
所述送紙機構包括用於將裝訂本從壓紙輥輸送至刀架下方的送紙軸;
所述出紙機構包括出紙軸、設置於該出紙軸上輸送帶以及驅動該出紙軸轉動的出紙電機;
所述傳動系統包括一驅動電機和設置在機箱內的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一端通過第一皮帶與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連接,驅動軸的中部設置有用於實現刀架上下移動的刀架輪,驅動軸的另一端依次設置有用於實現裝訂本進入機箱內的進紙輪以及用於實現裝訂本送出機箱外的出紙輪,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該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通過一離合器連接,該第一傳動軸通過第二皮帶與刀架輪連接,所述刀架與帶動其上下移動的滑杆連接,該第二傳動軸上設置有一驅動滑杆上下移動的偏心件;所述進紙輪與所述壓紙輥之間通過第三皮帶連接,所述壓紙輥與所述進紙軸之間通過第四皮帶連接;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第一轉動軸、第二轉動軸、第三轉動軸和第四轉動軸,該第一轉動軸與出紙輪通過第五皮帶連接,所述第一轉動軸與第二轉軸通過第六皮帶連接,所述第二轉動軸上設置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三轉動軸上設置有與該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所述第四轉動軸上設置有與第二齒輪嚙合的第三齒輪,所述第四轉動軸上設置有將裝訂本輸送至出紙機構的輸送帶,所述送紙軸與第四轉軸通過第七皮帶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壓紙組件還包括設置在連接杆上的連接板,連接板上設置有與第二壓板相連的第二導向柱,在該第二導向柱上設置有第二彈簧,通過設置第二彈簧,使得第二壓板在接觸裝訂本的裝訂邊時,第二壓板緩慢壓緊,提高壓平效果。
再改進,所述壓紙組件還包括設置在連接板上方的滑動框,所述機箱相對內側壁上形成有導向槽條,所述滑動框相對兩側形成有滑條,滑條滑動設置於導向槽條內,所述滑動框上設置有指示標,所述機箱的一內側壁上設置有與指示標相對的標尺,所述連接板滑動設置於連接杆上,所述連接板上設置有用於對連接板與連接杆鎖緊的鎖緊螺栓,將連接板滑動設置於連接杆上,在鬆開鎖緊螺栓後,連接板可以根據具體的裝訂本大小在連接杆上滑動,同時滑動框跟著運動,利用滑動框上的指示標,標示連接板移動的距離,從而使得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之間的距離根據不同裝訂本的大小可調。
再改進,所述壓紙組件沿輸送方向一側設置有擋紙組件,該擋紙組件包括位於第二壓板外側用於對裝訂本進行阻擋的擋板、與該擋板連接的拉杆以及設置於該拉杆頂部用於將拉杆拉起的電磁鐵,所述擋板的兩側轉動設置於滑動框上,在輸送臺將裝訂本輸送至切紙機構處時,裝訂本有可能發生傾斜,通過設置擋板,如果裝訂本處於傾斜狀態,則裝訂本的一端先接觸至擋板,同時,隨著輸送臺的繼續輸送,裝訂本的另一端也跟著接觸至擋板之上,從而使得裝訂本的裝訂邊一側完全貼合於擋板側壁上,實現了裝訂本在切邊前位置進行了微調,保證了切邊的整齊,最後,在切邊完成後,電磁鐵得電,拉杆在電磁鐵的作用下被向上運動,拉杆帶動擋板在滑動框上發生轉動,擋板阻擋裝訂本的一側被掀起,裝訂本向外輸送,之後,電磁鐵失電,擋板重新復位。
再改進,所述第一壓板上設置有用於對裝訂本進行觸壓的壓舌片,通過在第一壓板上設置壓舌片,壓舌片的一端壓緊於裝訂本的中部,有效防止了裝訂本發生跑偏。
再改進,所述壓舌片的數量為兩個,每個壓舌片的前端為鋸齒形,將壓舌片的前端設置成鋸齒形形狀,使得壓舌片與裝訂本實現多點接觸,提高了防止跑偏的能力。
再改進,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第五轉動軸,所述第四轉動軸上設置有第四齒輪,所述第五轉動軸上設置有與該第四齒輪嚙合的第五齒輪,所述第五轉動軸上設置有與所述輸送帶相對布置的輔助帶,利用第四齒輪和第五齒輪相互嚙合傳動,使得輸送帶和輔助帶反向運動,更加便於裝訂本通過輸送帶和輔助帶之間,提高了裝訂本出紙效果。
再改進,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第六轉動軸,該第六轉動軸位於刀架與壓紙輥之間,在該第六轉動軸上設置有用於壓緊裝訂本的壓緊件,所述第六轉動軸與送紙軸通過一交叉皮帶進行連接,利用交叉皮帶傳動,使得第六轉軸上的輸送帶與送紙軸上輸送帶傳動方向相反,通過在送紙過程中,布置壓緊件,提高裝訂本的送紙效果。
再改進,所述機箱內設置有壓紙輔助輥,該壓紙輔助輥與壓紙輥對稱布置,所述壓紙輥的外端設置有第六齒輪,所述壓紙輔助輥的外端設置有與該第六齒輪嚙合的第七齒輪,利用第六齒輪和第七齒輪嚙合傳動,使得壓紙輔助輥和壓紙輥反向旋轉,實現吸紙壓紙的效果。
再改進,所述機箱的外側壁上設置有一刀架緩衝機構,該刀架緩衝機構包括第八齒輪、固定杆、拉簧和鏈條,固定杆和第八齒輪設置於機箱的外側壁上,拉簧的一端與固定杆連接,拉簧的另一端與鏈條的一端連接,該鏈條的另一端與刀架連接,鏈條與第八齒輪嚙合,通過設置拉簧和鏈條,有效緩衝了刀架向下運動的速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利用一個驅動電機帶動驅動軸轉動,在驅動軸上分別設置刀架輪、進紙輪和出紙輪,從驅動軸上分離出三條傳動鏈,第一條傳動鏈是刀架輪利用第二皮帶以及離合器帶動刀架根據需要上下運動,驅動軸上的動力傳遞至第一傳動軸,離合器分離時,第一傳動軸的動力不能傳遞給第二傳動軸;第二條傳動鏈是進紙輪利用第三皮帶帶動壓紙輥轉動,實現對裝訂本的壓平工藝,同時,利用第四皮帶壓紙輥帶動了進紙軸的轉動,具有對裝訂本的進紙功能,使得裝訂本進入機箱後進行了壓平;第三條傳動鏈為出紙輪通過第五皮帶帶動第一轉動軸轉動,同時,利用三個相互嚙合的三個齒輪,保證了第四轉動軸的轉動方向與進紙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同時,利用第七皮帶將送紙軸與第四轉動軸連接,保證了送紙軸的轉動方向與第四轉動軸的轉動方向相同,從而滿足裝訂本在進紙、送紙和出紙過程中同向輸送要求。本發明利用一個驅動電機,實現了多條傳動鏈的傳動功能,完成了自動壓切機內的各個機構進行的相互傳動的功能。同時,在裝訂本進入切紙機構中時,刀架向下運動,刀架通過連接杆帶動壓紙組件,刀架和壓紙組件實現聯動,在對裝訂本進行切邊前,第一壓板和第二壓板同時先將裝訂本的兩側進行壓緊,接著,在第一彈簧的作用下,切刀繼續向下運動,實現對裝訂本進行切邊,同時,在切邊完成後,第一彈簧將切刀彈起,切刀與裝訂本分離,完成裝訂本的切邊工藝,實現裝訂本壓切的一體化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的整體外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一側的傳動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另一側的傳動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中切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圖5在另一個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5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自動壓切機中切紙機構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9所示,本實施中的自動壓切機101,包括機箱1、用於將裝訂本送入機箱1內並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送壓機構、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切邊的切紙機構、用於將裝訂本從送壓機構輸送至切紙機構處的送紙機構、用於將裝訂本從切紙機構輸送至機箱1外的出紙機構以及設置在機箱1內的傳動系統。
其中,送壓機構包括用於裝訂本輸送的進紙軸13以及用於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壓紙輥組,該壓紙輥組包括壓紙輥10和壓紙輔助輥11。
切紙機構包括刀架46和設置在該刀架46上的切刀49,刀架46上沿切刀49的運動方向設置有第一導向柱411,第一導向柱411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壓板410,該第一壓板410和刀架46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412,刀架46上沿輸送方向設置有連接杆47,該連接杆47上設置有壓紙組件,該壓紙組件包括對裝訂本進行壓平的第二壓板62、設置在連接杆47上的連接板65和設置在連接板65上方的滑動框61,第一壓板410和第二壓板62高度平齊;連接板65上設置有與第二壓板62相連的第二導向柱64,在該第二導向柱64上設置有第二彈簧63,通過設置第二彈簧63,使得第二壓板62在接觸裝訂本的裝訂邊時,第二壓板62緩慢壓緊,提高壓平效果;機箱1相對內側壁上形成有導向槽條68,所述滑動框61相對兩側形成有滑條613,滑條613滑動設置於導向槽條68內,所述滑動框61上設置有指示標611,所述機箱1的一內側壁上設置有與指示標611相對的標尺,所述連接板65滑動設置於連接杆47上,所述連接板65上設置有用於對連接板65與連接杆47鎖緊的鎖緊螺栓612,將連接板65滑動設置於連接杆47上,在鬆開鎖緊螺栓612後,連接板65可以根據具體的裝訂本大小在連接杆47上滑動,同時滑動框61跟著運動,利用滑動框61上的指示標611,標示連接板65移動的距離,從而使得第一壓板410和第二壓板62之間的距離根據不同裝訂本的大小可調。
另外,壓紙組件沿輸送方向一側設置有擋紙組件,該擋紙組件包括位於第二壓板62外側用於對裝訂本進行阻擋的擋板66、與該擋板66連接的拉杆67以及設置於該拉杆67頂部用於將拉杆67拉起的電磁鐵,擋板66的兩側轉動設置於滑動框61上,在輸送臺將裝訂本輸送至切紙機構處時,裝訂本有可能發生傾斜,通過設置擋板66,如果裝訂本處於傾斜狀態,則裝訂本的一端先接觸至擋板66,同時,隨著輸送臺的繼續輸送,裝訂本的另一端也跟著接觸至擋板66之上,從而使得裝訂本的裝訂邊一側完全貼合於擋板66側壁上,實現了裝訂本在切邊前位置進行了微調,保證了切邊的整齊,最後,在切邊完成後,電磁鐵得電,拉杆67在電磁鐵的作用下被向上運動,拉杆67帶動擋板66在滑動框61上發生轉動,擋板66阻擋裝訂本的一側被掀起,裝訂本向外輸送,之後,電磁鐵失電,擋板66重新復位。
此外,第一壓板410上設置有用於對裝訂本進行觸壓的壓舌片48,通過在第一壓板410上設置壓舌片48,壓舌片48的一端壓緊於裝訂本的中部,有效防止了裝訂本發生跑偏;優選地,壓舌片48的數量為兩個,每個壓舌片48的前端為鋸齒形,將壓舌片48的前端設置成鋸齒形形狀,使得壓舌片48與裝訂本實現多點接觸,提高了防止跑偏的能力。
送紙機構包括用於將裝訂本從壓紙輥10輸送至刀架下方的送紙軸87。
出紙機構包括出紙軸、設置於該出紙軸上輸送帶以及驅動該出紙軸轉動的出紙電機。
傳動系統包括一驅動電機102和設置在機箱1內的驅動軸103,該驅動軸103的一端通過第一皮帶31與驅動電機102的輸出端連接,驅動軸103的中部設置有用於實現刀架46上下移動的刀架輪71,驅動軸103的另一端依次設置有用於實現裝訂本進入機箱1內的進紙輪72以及用於實現裝訂本送出機箱1外的出紙輪73,所述機箱1內設置有第一傳動軸41和第二傳動軸42,該第一傳動軸41和第二傳動軸42通過一離合器43連接,該第一傳動軸41通過第二皮帶32與刀架輪71連接,所述刀架46與帶動其上下移動的滑杆45連接,該第二傳動軸42上設置有一驅動滑杆45上下移動的偏心件44;所述進紙輪72與所述壓紙輥10之間通過第三皮帶33連接,所述壓紙輥10與所述進紙軸13之間通過第四皮帶34連接;所述機箱1內設置有第一轉動軸81、第二轉動軸82、第三轉動軸83和第四轉動軸84,該第一轉動軸81與出紙輪73通過第五皮帶35連接,所述第一轉動軸81與第二轉軸82通過第六皮帶36連接,所述第二轉動軸82上設置有第一齒輪91,所述第三轉動軸83上設置有與該第一齒輪91嚙合的第二齒輪92,所述第四轉動軸84上設置有與第二齒輪92嚙合的第三齒輪93,所述第四轉動軸84上設置有將裝訂本輸送至出紙機構的輸送帶,所述送紙軸87與第四轉軸84通過第七皮帶37連接。
另外,機箱1內設置有第五轉動軸85,第四轉動軸84上設置有第四齒輪94,第五轉動軸85上設置有與該第四齒輪94嚙合的第五齒輪95,第五轉動軸85上設置有與輸送帶相對布置的輔助帶,利用第四齒輪94和第五齒輪95相互嚙合傳動,使得輸送帶和輔助帶反向運動,更加便於裝訂本通過輸送帶和輔助帶之間,提高了裝訂本出紙效果。另外,機箱1內設置有第六轉動軸86,該第六轉動軸86位於刀架46與壓紙輥10之間,在該第六轉動軸86上設置有用於壓緊裝訂本的壓緊件12,第六轉動軸86與送紙軸87通過一交叉皮帶38進行連接,利用交叉皮帶38傳動,使得第六轉軸96上的輸送帶與送紙軸87上輸送帶傳動方向相反,通過在送紙過程中,布置壓緊件12,提高裝訂本的送紙效果。
此外,機箱1內設置有壓紙輔助輥11,該壓紙輔助輥11與壓紙輥10對稱布置,壓紙輥10的外端設置有第六齒輪96,壓紙輔助輥11的外端設置有與該第六齒輪96嚙合的第七齒輪97,利用第六齒輪96和第七齒輪97嚙合傳動,使得壓紙輔助輥11和壓紙輥10反向旋轉,實現吸紙壓紙的效果。
最後,機箱1的外側壁上設置有一刀架緩衝機構,該刀架緩衝機構包括第八齒輪54、固定杆51、拉簧52和鏈條53,固定杆51和第八齒輪54設置於機箱1的外側壁上,拉簧52的一端與固定杆51連接,拉簧52的另一端與鏈條53的一端連接,該鏈條53的另一端與刀架46連接,鏈條53與第八齒輪54嚙合,通過設置拉簧52和鏈條53,有效緩衝了刀架向下運動的速度。
綜上,本發明利用一個驅動電機102帶動驅動軸103轉動,在驅動軸103上分別設置刀架輪71、進紙輪75和出紙輪73,從驅動軸103上分離出三條傳動鏈,第一條傳動鏈是刀架輪71利用第二皮帶32以及離合器43帶動刀架46根據需要上下運動,驅動軸103上的動力傳遞至第一傳動軸41,離合器43分離時,第一傳動軸41的動力不能傳遞給第二傳動軸42;第二條傳動鏈是進紙輪72利用第三皮帶33帶動壓紙輥10轉動,實現對裝訂本的壓平工藝,同時,利用第四皮帶34壓紙輥帶動了進紙軸13的轉動,具有對裝訂本的進紙功能,使得裝訂本進入機箱1後進行了壓平;第三條傳動鏈為出紙輪73通過第五皮帶35帶動第一轉動軸81轉動,同時,利用三個相互嚙合的三個齒輪,保證了第四轉動軸84的轉動方向與進紙軸13的轉動方向相同,同時,利用第七皮帶37將送紙軸87與第四轉動軸84連接,保證了送紙軸87的轉動方向與第四轉動軸84的轉動方向相同,從而滿足裝訂本在進紙、送紙和出紙過程中同向輸送要求。本發明利用一個驅動電機102,實現了多條傳動鏈的傳動功能,完成了自動壓切機內的各個機構進行的相互傳動的功能。在裝訂本進入切紙機構中時,刀架46向下運動,刀架46通過連接杆47帶動壓紙組件,刀架46和壓紙組件實現聯動,在對裝訂本進行切邊前,第一壓板410和第二壓板62同時先將裝訂本的兩側進行壓緊,接著,在第一彈簧412的作用下,切刀49繼續向下運動,實現對裝訂本進行切邊,同時,在切邊完成後,第一彈簧412將切刀49彈起,切刀49與裝訂本分離,完成裝訂本的切邊工藝,實現裝訂本壓切的一體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