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及其控制裝置和專用納米材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6:50:01 1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及其控制裝置和專用納米材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及其控制裝置和專用納米材料,該醫療器械涉及熱療領域。
熱療則是除手術之外的治療腫瘤的另一有效途徑。自古以來,人們從實踐中就懂得了用熱來治療疾病。我國古代醫生曾用「乏石」和火來治療疾病,並創造了用熱治病的灸術。而在國外,1866年Busch(外國人名)發表了一例長於面部的惡性腫瘤,在感染丹毒發熱40℃以上後腫瘤消退的報告。1918年Rohdenbury(外國人名)報告腫瘤自然消退的病例,即在166例癌中有72例腫瘤消退者曾有嚴重感染伴高熱或有使用熱療的歷史。這些事實表明,高熱會對腫瘤治療起著某些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腫瘤組織在體內生長過程中,血管生長畸形、結構紊亂、毛細血管受壓並有血竇形成。腫瘤組織的血液供應比正常組織明顯減少,腫瘤內血流速度慢,血流量低,僅為正常組織的1%-10%。腫瘤的這個特性為「熱療」提供了條件。腫瘤組織在高熱作用下引起即時性代謝反應導致其血流量更加減少,熱量更加聚集並伴有PH值降低、氧缺乏及能量缺乏,從而引起腫瘤細胞的損傷。高熱可抑制腫瘤細胞的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即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高熱時,腫瘤細胞許多重要功能受損,如溶酶體、線粒體破壞導致細胞死亡。高熱還可影響腫瘤細胞生物膜的狀態和功能,使膜通透性增加,低分子蛋白外溢,膜內ATP酶消失,此時腫瘤細胞難以抵抗放射線及化療藥物的進攻,容易被殺傷殺滅。另外,局部熱療還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起到限制癌細胞擴散的作用。
基於以上理論,現有技術中已經發展出了幾種熱療方法(又稱微創療法),其優缺點如下所述1)微波固化熱療利用微波的熱效應使腫瘤組織凝固壞死,近年發現微波還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但由於穿透度淺,只能做淺表加熱,多用於淺表腫瘤。
2)射頻熱療這是一種有效安全的高溫物理方法。在超聲引導下,將單極或多極探針經皮肝穿刺定位於腫瘤組織,輸出射頻,使癌組織壞死固化,達到治療目的。這種療法可導致腫瘤組織周邊臟器的熱損傷,造成嚴重後果。
3)超聲波聚焦熱療此法無創,是一種既能定位又能瞬間產生高溫(可達90℃以上)的低創傷新技術。其穿透力強,可治療深部腫瘤。但由於超聲波本身的限制,不能穿透含氣的組織,也不能穿透骨骼,因此難以治療胸部的肺癌、食道癌及受肋骨遮擋的肝癌。由於超聲波還必須依靠水作介導,故人體腫瘤部位的體表必須與水接觸,才能透入超聲波,病人體位受到很大限制。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及其控制裝置和專用納米材料。
所述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包括控制裝置、專用納米材料和導入裝置;所述專用納米材料是具有超順磁性的納米級Fe3O4粒子,在特定的交變磁場作用下,具有可控的發熱效應,這種發熱效應能夠使病灶區域的腫瘤細胞或組織升溫,造成區域性病變組織壞死。
所述控制裝置的特徵是該控制裝置可發射出能使專用納米材料升溫的電磁場。
所述專用納米材料的特徵是該專用納米材料是具有超順磁性的納米級Fe3O4粒子,在特定的交變磁場作用下,可實現局部精確可控的發熱效應,該發熱效應能夠使病灶區域的腫瘤細胞或組織升溫,造成區域性病變組織壞死。
由於採用了以上的方案,只需通過導入管道將專用複合納米材料置入癌腫病灶局部,在控制裝置作用下,使複合納米材料固定在病灶局部升溫(比如升至45-48℃),對癌腫組織細胞進行殺滅。而正常組織在受熱時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可充分散熱,從而受到較少的損傷或不受損傷,達到無血手術切除癌腫的目的,實現「無血外科手術」的新境界。
圖2是本發明控制裝置操作平臺的結構示意3是本發明導入裝置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導入裝置注射針頭示意圖。
以下將本發明的新型醫療器械形象地稱為「納米生物刀」,又稱「納米刀」,它包括控制裝置(如
圖1、圖2)、專用納米材料和導入裝置(如圖3、4);所述專用納米材料可在電磁場的作用下升溫;所述導入裝置用於將專用納米材料置入病灶局部;所述控制裝置用於發射電磁場使置入病灶局部的專用納米材料升溫以殺死腫瘤組織細胞。
為了對該新型醫療器械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下面先介紹納米刀的作用原理。
一、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該迴路中有感應電流產生。感應電流的大小,與穿過該迴路的磁通量變化率成正比。
即I感應=KΔΦ......(1)ΔΦ=ΔBS ......(2)ΔB ∝ΔIB ......(3)ΔIB ∝f......(4)B∝NIB ......(5)式(1)中,I感應為迴路中的感應電流;K為比例係數;ΔΦ為穿過閉合迴路中的磁通量變化率。
式(2)中,ΔB為垂直穿過閉合迴路內的磁感應強度的變化率;S為垂直於B的閉合迴路的截面積。
式(3)中,ΔIB為產生磁場B的通電螺線管中的電流的變化率。「∝」讀作正比於式(4)中,f為IB的變化頻率。
式(5)中,N為通電螺線管單位長度上的匝數;IB為流過通電螺線管中是電流值。
由式(1)到式(5)可進一步得知,當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迴路中感應電流的大小與流過產生磁感應強度B的通電螺線管中的電流大小、變化頻率成正比,與通電螺線管單位長度上的匝數成正比。
二、從物理學又知,當電流流過純電阻電路時,電能會變成焦耳熱能,且P=I2R ......(6)Q=Pt ......(7)式(6)中,P為功率,單位為瓦;I為流過電路的電流,單位為安培;R為電路所具有的電阻,單位為歐姆。
式(7)中,Q為熱量,單位為焦耳;t為作用的時間,單位為秒。
可以推論,當通過具有一定截面積的鐵磁物質的金屬板材、塊材、棒材的磁通過量發生變化時,同樣會產生感應電流。因為鐵磁物質的金屬板材可以等效為無數個閉合迴路,每一個迴路均會有環狀感應電流產生。利用積分方法推論,金屬物體中必然感應出強大的環狀電流,通常被稱之為「渦流」。金屬物體在「渦流」的作用下急劇發熱升溫。其原理是電流通過歐姆電路(迴路)時,產生熱量,電能轉化為熱能。
三、納米Fe3O4屬超順磁物質。在高頻磁場作用下,粉末顆粒產生渦流電現象,造成材料顆粒本身發熱升溫。在特定區域注射該種納米材料製劑,在高頻設備的磁場作用下,製劑不斷發熱升溫,導致其所在區域位置周圍的細胞或組織相應升溫。對這一升溫過程進行精確控制,利用不同細胞組織對熱的耐受性差異,可針對性地選擇「殺死」癌變細胞,致使病灶區域壞死而「切除」。這項新技術可以實現腫瘤細胞或組織的壞死、縮小和被吸收,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緩解與治療。
據此,本新型醫療器械中至少需要一個感應加接器。
四、加熱器(尤其是其線圈)的設計原則感應加熱器中的核心部分為LC串聯諧振電路部分。串聯諧振電路由電感L、電容C串聯組成。由電路理論得知,串聯諧振電路有一個固有頻率f0,f0=1/(LC)1/2
上式中,L串聯諧振電路中的電感,即感應加熱裝置的感應線圈的電感量,C為電容,兩者均為儲能元件。
串聯諧振電路中的振蕩能量在L、C之間儲能、釋能輪流轉換,轉換的頻率就是感應加熱器的輸出頻率。當電路的實際振蕩頻率f與f0相等時,就稱作電路處於串聯諧振狀態,此時效率最高,L中得到的能量最大,感應加熱裝置輸出功率最大。加熱裝置輸出功率最大時,稱作感應線圈處於匹配狀態。因此感應加熱線圈的設計原則是感應加熱線圈參數的選取應使感應線圈處於匹配狀態。當為非匹配狀態時,在裝置消耗功率相同的情況下,效率降低,輸出功率減小,加熱效果變差,加熱時間變長。
五、控制裝置及其中感應加熱(治療)器的結構形態見圖1,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控制裝置除包括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其中包括有上述感應加熱器)外,還包括可活動治療床(2)、支架(3)及啟動開關(4),啟動開關(4)用於啟動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所述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放置於支架(3)上,可活動治療床(2)可活動至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的電磁場區域內。
見圖1、2,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溫控系統(5)、生命體徵及心電監護監控系統(6)、溫度控制按鈕(7)、心電監護控制按鈕(8)、頻率調節按鈕(9)和電流調節開關(10);生命體徵及心電監護監控系統(6)用於在治療時對病人進行實時監測;溫控系統(5)受溫度控制按鈕(7)控制,用以根據監測的結果或根據治療計劃設定在治療時所需要的局部升溫量;頻率調節按鈕(9)和電流調節開關(10)用於根據監測和結果或治療計劃調節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的頻率和電流。這裡講的溫控系統(5)、生命體徵及心電監護監控系統(6)、溫度控制按鈕(7)等。
本發明控制裝置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包括可控渦流發射儀1中的感應加熱器的結構形態,應根據的病灶特點與位置來加以確定。對不同的病灶,應採用不同的結構形態的治療器。
1、探頭式(1)平面圓板式探頭(2)棒式空心探頭(3)集磁式圓柱式探頭2、弧型拱罩式探頭(1)半球式拱罩(2)版式拱罩(3)廊式拱罩3、C臂式加熱(治療)器加熱治療器是納米刀系統中的一個關鍵部分,被稱之為「刀柄」。六、系統的其他部分整個納米刀治療系統,還包括以下幾大部分1、三維運動系統三維運動系統用來調節治療器的空間位置,使強磁場中心與待治療病灶區對準,得到最佳的加熱治療效果。三維運動系統受PLC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PLC受上位機、控制臺、無線介入語音控制器之一的控制。
2、無線接入語音控制系統無線接入語音控制系統能夠識別特定的語音命令,實現對三維運動系統的調節。語音控制能更加體現科技以人為本,為人類服務的本質,更加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3、智能低溫循環冷卻控制系統納米刀感應加熱器在加熱過程中,感應線圈內流過的電流達千安培左右,感應加熱器的冷卻問題必須很好地考慮。智能低溫水循環冷卻控制系統是用來準確測控冷卻液的溫度的。該系統具有冷卻溫度設置、檢測、控制、顯示、超限報警功能。
4、圖象監視系統圖象是一是用來診斷出病變組織的所處位置,二是用來監視治療過程病變組織的變化情況。納米刀感應加熱器是利用不同細胞組織對熱變化與溫升的耐受性差異,可針對性地選擇「殺死」癌變細胞,導致病灶腫塊區域壞死「切除」的。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通過多種手段監視病灶加熱的程度。圖象監視系統是通過病灶反映出的圖象的變化來監控治療過程,以確保病變組織的切除,而健康組織不受或最少受到損害。至於具體的圖象狀態,由臨床應用決定。
5、病灶溫度測控系統除了用圖象手段監視治療過程外,還要通過測控溫度手段來監視治療效果。假設正常組織的耐受溫度定值為T正常,病變組織的耐受溫度為定值T病變,且T正常>T病變,實際加熱溫度為變量T,則應嚴密監視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變化,使T病變<T<T正常,這樣可有效的殺死病變組織,保護健康組織。溫度測控手段有以下幾種5.1微創傷溫差電偶測溫裝置(表淺部位)5.2非金屬測溫傳感器檢測裝置5.3研究所用納米材料,得出其受到感應加熱狀態下唯一特徵,對這一特徵進行測控,實現無創測控溫度。
6、病員監護系統病員監護系統用來治療過程中,監視患者的其它數據。如心率,血壓等。
7、感應加熱裝置參數測控系統感應加熱裝置有幾個參數直接與加熱效果有關振蕩輸出電流。振蕩輸出頻率,加熱時間。通過對這些參數的測控、調節,可有效控制加熱過程。而這些控制調節要通過溫度、圖象的反饋來實現閉環控制。
8、數據管理系統用來存儲患者個人檔案,病歷,治療記錄等。
9、列印系統
10、磁聚集導航系統納米製劑注射進病區後,分布模型不確定。利用該納米製劑的超順磁性及強磁場聚集導航系統,使病區內的製劑得到聚集,改善聚集狀態,以有利於加熱。
11、治療系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這一系統為治療系統中各系統的中心控制系統,實施對各實時的監控。
七、納米材料所述專用納米材料的組分可表示為WaYb,其中W為鐵氧體納米粒子,平均粒徑為25nm,粒徑範圍0-60nm,松裝密度0.10-0.25g/cm3,比表面積40-60m2/g,純度99.9%(範圍99-100%),比飽和磁化強度1477.0Am2/kg,內秉矯頑力23.8KA/m,作為升溫主要材料;Y為33%泛影葡胺作為溶媒,並可在X線透視下進行納米材料分布病灶的定位指示。a、b分別為W、Y、的質量百分比,取值分別為a∶b=1-2.5∶97.5-99。
由於材料尺寸是納米量級,具有超順磁性,又可以擴散入細胞內部,對腫瘤細胞的殺滅作用更強。
八、導入裝置見圖3,所述導入裝置包括針頭(21)、注射針管(22)、壓力管(23)、擴散手柄(24)和控制環(25),所述針頭(21)安裝於注射針管(22)的一端,壓力管(23)安裝於注射針管(22)的另一端,控制環(25)和擴散手柄(24)安裝於注射針管(22)側邊,分別用於操作者握拿和控制壓力管(23)的開關,以便將注射針管(22)內的專用納米材料注射入病灶局部。圖3中,還包括壓力調節器(26)、螺旋擴散針(即針頭)接口(27)。其針頭的結構見圖4,其中輸入部(31)、擴散部(32)、刺入部(33)。當扳動控制環(25)時,壓力管(23)會對注射針管(22)施加壓力,從而將管中的納米材料注入到病灶區。(少量擴散到正常組織中的納米材料可在正常代謝下排出體外。)
應當指出,導入裝置不應限於此,任何能將所述納米材料置入病灶的裝置原則上都可用,比如用介入導管、窺鏡等。
九、其治療過程是用導入裝置將專用納米材料(1-2.5%鐵氧體納米粒子乳化液1-5ML[根據腫瘤大小和類型而定)置入腫瘤部位,然後立即用控制裝置發射特定頻率、強度的電磁波,並持續1-1.5小時,使鐵氧體納米粒子發熱升溫到45-48℃,從而可將腫瘤組織細胞殺死。在發射電磁波之前,可以事先根據腫瘤組織的特點和大小、納米材料量和濃度、電磁波的頻率及強度等指標,計算好發射所持續的時間(劑量),做成個體化治療計劃,然後按照治療計劃進行發射。正常組織在受熱時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可充分散熱,而腫瘤組織局部溫度升高時,由於散熱機制障礙,可高於鄰近正常組織的5%-10%。當高熱作用使得腫瘤細胞處於殺傷溫度(43℃)時,正常組織仍處於較低溫度而不受損傷。
在治療過程中,還可以根據情況隨時利用溫控系統(5)調整所需的溫度值。其調整的依據可以是通過生命體徵及心電監護監控系統(6)(比如心電儀等現有儀器)所監測的結果。
同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可以在X射線透視下,根據泛影葡胺作為溶媒的定位指示,對準納米材料有方向地發射電磁波。
納米刀的治療範圍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腫瘤類別於病灶區域相對體表的距離。一般而言,病灶位置越深,治療器的強磁場中心就越難於靠近治療區域。由於治療器的磁感應強度隨距離加大而衰減,渦流效應變弱,納米Fe3O4的發熱作用越難於出現。為了達到治療效果,治療時間則必須延長。同時,整機參數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但是,如果調整範圍超過了設備的性能指標,則必須考慮採用輔助措施,例如可在治療器上加裝集磁裝置,進行局部磁場強化。
上述實施例中控制裝置(其中主要是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的基本參數列舉如下1、功率納米Fe3O4注射量通常為5-20g,在5-10ml液體製劑種呈良好分散狀態。加熱器對納米Fe3O4的加熱過程種,加熱器主機基本上是處於空載狀態,整機的功率消耗極低。就目前應用於動物實驗或臨床而言,專家建議該類設備的最高輸出功率數值為10KW。
2、頻率根據感應加熱原理,在加熱裝置輸出功率一定,輸出電流一定的條件下,設備的輸出頻率越高,加熱效果越明顯。因此加熱裝置的輸出頻率應儘量提高,以利於納米材料的加熱。加熱裝置的輸出頻率依賴於所選用的電子元器件。目前所採用的電子器件,最高工作頻率可達到400KHZ。
3、電流設備的電流調節範圍一般為500-1000A,但常用範圍在500-800A以內。
4、電壓市電220V或380V AC,50HZ,均可作為設備的輸入電壓。
5、冷卻水出口溫度通常15℃-25℃為宜。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包括控制裝置、專用納米材料和導入裝置;所述專用納米材料是具有超順磁性的納米級Fe3O4粒子,在特定的交變磁場作用下,具有可控的發熱效應,這種發熱效應能夠使病灶區域的腫瘤細胞或組織升溫,造成區域性病變組織壞死;所述導入裝置用於將專用納米材料置入病灶局部;所述控制裝置用於發射電磁場使置入病灶局部的專用納米材料升溫以殺死腫瘤組織細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可活動治療床(2)、支架(3)及啟動開關(4),所述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放置於支架(3)上,可活動治療床(2)可活動至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的電磁場區域內,啟動開關(4)與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相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所述控制裝置還包括三維運動系統,用來調節控制裝置的空間位置,使強磁場中心與待治療病灶區對準,得到最佳的加熱治療效果;所述三維運動系統受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可編程控制器受上位機、控制臺、無線接入語音控制器之一的控制,所述無線接入語音控制系統能夠識別特定的語音命令,實現對三維運動系統的調節;智能低溫循環冷卻控制系統,用來準確測控冷卻液的溫度,該系統具有冷卻溫度設置、檢測、控制、顯示、超限報警功能;圖象監視系統,用來診斷出病變組織的所處位置,以及用來監視治療過程病變組織的變化情況,它通過病灶反映出的圖象的變化來監控治療過程,以確保病變組織的切除,而健康組織不受或最少受到損害;病灶溫度測控系統,用於通過測控溫度手段來監視治療效果,它包括以下裝置中的至少一種1)微創傷溫差電偶測溫裝置;2)非金屬測溫傳感器檢測裝置;3)溫度特徵監控裝置,它是通過事先研究所用納米材料,得出其受到感應加熱狀態下唯一特徵,然後對這一特徵進行測控,實現無創測控溫度;病員監護系統,用於在治療過程中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徵和其它數據,包括心率,脈搏、血壓及其心電變化;感應加熱裝置參數測控系統,用於監控直接與加熱效果有關的參數,包括振蕩輸出電流、振蕩輸出頻率、加熱時間,通過對這些參數的測控、調節,有效控制加熱過程;數據管理系統,用於存儲包括個人檔案、病歷、治療記錄的患者數據;磁聚集導航系統,用於使病區內的製劑得到聚集,改善聚集狀態,以有利於加熱;治療系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實施對各實時操作時的監控。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所述專用納米材料的組分可表示為WaYb,其中W為鐵氧體納米粒子,平均粒徑為25nm,粒徑範圍0-60nm,松裝密度0.10-0.25g/cm3,比表面積40-60m2/g,純度99%-100%,比飽和磁化強度1477Am2/kg,內秉矯頑力22.8-23.8KA/m,作為升溫主要材料;Y為3%重量百分比泛影葡胺作為溶媒,並可在X線透視下進行納米材料分布病灶的定位指示;a、b分別為W、Y的質量百分比,取值分別為a∶b=1-2.5∶97.5-99。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其特徵是所述導入裝置包括針頭(21)、注射針管(22)、壓力管(23)、擴散手柄(24)和控制環(25),所述針頭(21)安裝於注射針管(22)的一端,壓力管(23)安裝於注射針管(22)的另一端,控制環(25)和擴散手柄(24)安裝於注射針管(22)側邊,分別用於操作者握拿和控制壓力管(23)的開關,以便將注射針管(22)內的專用納米材料注射入病灶局部。
6.一種用於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的控制裝置,其特徵是該控制裝置可發射出能使專用納米材料升溫的電磁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它包括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可活動治療床(2)、支架(3)及啟動開關(4),所述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放置於支架(3)上,可活動治療床(2)可活動至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的電磁場區域內,啟動開關(4)與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相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三維運動系統,用來調節控制裝置的空間位置,使強磁場中心與待治療病灶區對準,得到最佳的加熱治療效果;所述三維運動系統受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可編程控制器受上位機、控制臺、無線接入語音控制器之一的控制,所述無線接入語音控制系統能夠識別特定的語音命令,實現對三維運動系統的調節。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冷卻系統,用於冷卻可控磁渦流發射儀(1);還包括智能低溫循環冷卻控制系統,用來準確測控冷卻系統中冷卻液的溫度,該系統具有冷卻溫度設置、檢測、控制、顯示、超限報警功能。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圖象監視系統,用來診斷出病變組織的所處位置,以及用來監視治療過程病變組織的變化情況,它通過病灶反映出的圖象的變化來監控治療過程,以確保病變組織的切除,而健康組織不受或最少受到損害。
11.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病灶溫度測控系統,用於通過測控溫度手段來監視治療效果,它包括以下裝置中的至少一種1)微創傷溫差電偶測溫裝置;2)非金屬測溫傳感器檢測裝置;3)溫度特徵監控裝置,它是通過事先研究所用納米材料,得出其受到感應加熱狀態下唯一特徵,然後對這一特徵進行測控,實現無創測控溫度。
12.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病員監護系統,用於在治療過程中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徵和其它數據,包括心率,脈搏、血壓及其心電變化。
13.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感應加熱裝置參數測控系統,用於監控直接與加熱效果有關的參數,包括振蕩輸出電流、振蕩輸出頻率、加熱時間,通過對這些參數的測控、調節,有效控制加熱過程。
14.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數據管理系統,用於存儲包括個人檔案、病歷、治療記錄的患者數據。
15.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磁聚集導航系統,用於使病區內的製劑得到聚集,改善聚集狀態,以有利於加熱。
16.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控制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治療系統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實施對各實時操作時的監控。
17.一種用於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的專用納米材料,其特徵是該專用納米材料是具有超順磁性的納米級Fe3O4粒子,在特定的交變磁場作用下,可實現局部精確可控的發熱效應,該發熱效應能夠使病灶區域的腫瘤細胞或組織升溫,造成區域性病變組織壞死。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醫療器械專用納米材料,其特徵是所述專用納米材料的組分可表示為WaYb,其中W為鐵氧體納米粒子,平均粒徑為25nm,粒徑範圍0-60nm,松裝密度0.10-0.25g/cm3,比表面積40-60m2/g,純度99%-100%,比飽和磁化強度1477Am2/kg,內秉矯頑力23.8KA/m,作為升溫主要材料;Y為3%重量百分比泛影葡胺作為溶媒,並可在X線透視下進行納米材料分布病灶的定位指示;a、b分別為W、Y的質量百分比,取值分別為a∶b=1-2.5∶97.5-99。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新型醫療器械及其控制裝置和專用納米材料。所述新型醫療器械包括控制裝置、專用納米材料和導入裝置;所述專用納米材料是具有超順磁性的納米級Fe
文檔編號A61B18/00GK1380044SQ02115249
公開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5日
發明者王先明, 羅蘭 申請人:王先明, 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