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相聲的鼻祖(相聲鼻祖東方朔)
2023-05-08 09:17:05 1
有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江湖上的各個行當,一般都要供奉個祖師爺。
比如商人以陶朱公範蠡為祖師爺、工匠以魯班為祖師爺、教育行業以孔子為祖師爺……
這樣一是顯得這份職業有本有源,二是可以規範職業操守。
而相聲界泰鬥馬三立先生回憶說,他當年拜師的時候,也給一位「相聲祖師爺」行了跪拜之禮。
馬三立先生跪拜的這位「相聲祖師爺」,正是漢武帝時期的弄臣東方朔。
詼諧滑稽、言辭敏捷的東方朔,在「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武帝時期常伴皇帝左右,除了「說相聲」讓武帝開心之外,也沒少用自己的機智和幽默給武帝化解難題。
雖然東方朔在世人眼裡,只是個滑稽的「狂人」,但是細看之下卻不難發現,這樣的外表下,卻隱藏著東方朔為人處世的高明智慧。
公車上書,滑稽不窮
你見過的最誇張的自薦信長什麼樣?漢武帝表示:我有發言權!
當時漢武帝剛即位,廣徵賢才,讓天下有才之士公車上書,主動投自薦信。
有一天,兩個人哼哧哼哧地抬著三千多片竹簡來到漢武帝面前,一臉凝重地說:
陛下,這三千多片竹簡的自薦信,全是一個人寫的。
能夠寫出這樣自薦信的人,肯定不一般。於是武帝哼哧哼哧讀了兩個月,把這一擔子竹簡讀完了。
這封自薦信的大意是:
「劉老闆您好,我叫東方朔。我年幼時期父母雙亡,兄嫂把我拉扯大。
十三歲開始,我努力讀書,還會擊劍和兵法。
我今年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眼睛明亮,牙齒整齊,勇敢敏捷,廉潔信義,請給我一個工作機會吧。」
武帝看後雖然立刻把東方朔傳喚到了中央,但是不知道武帝是不喜歡自嗨的人,還是不爽這份自嗨耽誤了自己兩個月,總之,他只給了東方朔一個閒職。
東方朔原本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施展抱負,可是時間久了,根本得不到武帝的召見,每天只有一群養馬的侏儒在自己面前走來走去。
為了引起武帝的注意, 他嚇唬這群侏儒說:「你們沒什麼才智做官,更沒有力氣耕地或者臨陣殺敵,對國家沒有一點貢獻,只是在浪費食物。陛下現在要殺你們!」
侏儒們跑去找漢武帝求饒,武帝一問就知道這是東方朔在刷存在感。
來到了武帝面前,東方朔依然振振有詞:
「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陛下您看,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三寸,可是我和這群侏儒拿一樣的俸祿。
陛下您就給個痛快話吧,您要是不打算用我,就放我回去,我也不在長安浪費錢糧了。」
漢武帝大笑,把東方朔留在了身邊。
由於東方朔機敏又會說話,還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所以非常得武帝歡心。
陪武帝吃飯,東方朔會把剩下的肉揣懷裡帶走。弄髒了衣服沒關係,反正會賞新的。
而武帝賞賜的錢和衣料,都被東方朔用來迎娶長安城的美麗少女了。
這些少女也都是年拋,感情淡了立刻離婚,換下一個。
一眾大臣和武帝隨從對東方朔這些行為深惡痛絕,他們稱呼東方朔為「狂人」,但是武帝樂在其中。
在一群中規中矩的大臣中間,另類又討喜的東方朔成功吸引了武帝的注意。
但是他的抱負,絕對不止於此。
察言觀色,直言切諫
伴隨武帝左右的日子,東方朔並沒有恃寵而驕,反而讓他摸清了武帝的脾氣。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會觀帝王之色,知道如何進諫。
比如,有一段時間漢武帝沉迷於微服打獵。但是一出去就是三五天,有的時候跑進農田裡還有可能被農民大罵,武帝便萌生了想法:
修一個上林苑,專供自己打獵。
有人立刻給武帝規劃了草圖,還計算好了該給那些農田被侵佔的農戶賠多少銀子。
可是東方朔卻立刻向武帝進諫說不應該修建上林苑:
「陛下您想要修上林苑的地方,原本物產豐饒、地勢險要。如果要把這個地方用來打獵,對國家和對農民都沒有好處。
而且您要把那裡變成獵場,一旦裡面的野獸去附近的農舍擾民就不好了。
所以修建上林苑,實在是不恤農時的舉動啊。」
武帝聽後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但是我不聽。
雖然武帝還是修建了上林苑,但是他還是感念東方朔直言進諫。不但拜東方朔為太中大夫,還賞賜了黃金。
當然,東方朔的耍寶也有起作用的時候。
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有一個喜歡惹是生非的兒子,公主一直怕他犯下什麼死罪,於是在死前把千斤黃金、千萬錢幣上交國家,希望用這筆巨額財產為兒子買一張免死金牌。
後來公主之子果然醉酒殺人,讓漢武帝陷入了兩難:
如果依法處決,那就是對不起已故的公主;如果真的免他一死,則對不起百姓。
漢武帝在左右為難之中選擇了前者,隨後卻陷入了自責之中。
身邊的隨從也跟著武帝一起掉眼淚,東方朔卻舉著酒杯跳出來要為武帝祝壽:
「沒有什麼比酒更能消愁了。臣想借著祝壽來顯明陛下的剛正不阿,也為陛下消愁。」
一句話,把漢武帝從內疚的情緒中解救了出來。
真正的幽默,不在於有抖不完的機靈,而在於會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知道在恰當的時機說恰當的話。
不僅如此,東方朔還具備直言進諫的勇氣。他敢於做那個與眾不同的人,也能夠用自己的機智化解一切危機。
所以,東方朔才能夠長期陪伴在武帝左右。雖然他並沒有什麼名垂青史的功績,但在這樣的潛移默化之中,他也對武帝的一些行為和決策產生了影響。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除了詼諧幽默的性格,東方朔也有不少豐富的知識,使得他可以做武帝的智囊。
據說有一次,建章宮裡出現了一隻酷似麋鹿的動物,但是全國沒有人知道是什麼。
武帝叫來東方朔詢問,東方朔胸有成竹地說:「臣知道這是什麼。不過陛下要賞賜臣美酒美食,我吃飽了才說。」
武帝只好依東方朔。可是吃飽喝足,東方朔又開始耍賴:「有個地方有公田、魚池、蒲葦,陛下把那個地方賞給我,我才說。」
武帝無可奈何,只好繼續滿足東方朔。東方朔這才肯說:
「這種動物叫騶牙,當遠方有人來歸降時就會出現。」
果然,過了一年,匈奴王帶領十萬人來歸降漢朝。
東方朔的一生大多都是這樣難得正經,但是他去世之前,卻情真意切地向武帝進言說:
「《詩經》上說: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只會讓四方不得安寧。
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
武帝最初還感到奇怪:「為什麼今天東方朔這么正經?」
可是沒過幾天,聽到東方朔去世的消息,武帝低下了頭。
他知道,即使還有人在他身邊逗他開心,卻未必有人能三言兩語讓自已轉憂為喜;
即使還有人能力排眾議直言進諫,卻未必再有詼諧幽默的真知灼見。
東方朔作為漢武帝的大夫,卻總是以滑稽幽默或者出格的舉動火出圈。這雖然讓朝堂上下很多人不滿,但是東方朔本人卻不以為然。
在他看來,自己是「大隱隱於朝」,在「伴君如伴虎」的日子裡,他依然活出了隱士的自由風範。
這樣的東方朔,讓一千多年後的李白為之痴迷。他寫詩誇讚東方朔說: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在李白心中,東方朔才是真正的「謫仙」。可是世人大多看不見他的瀟灑,只記住了他這個「相聲鼻祖」。
司馬遷在《史記》中,把東方朔列到了《滑稽列傳》裡,只把他當成了武帝身邊的一個弄臣;
吳承恩寫《西遊記》時,也把東方朔寫成了一個和孫悟空拌嘴的小仙童;
甚至在民間傳說中,東方朔死後成了王母的侍衛,還偷過王母的蟠桃。
可就算是東方朔真正看到了這些,瀟灑自由的他,也未必在意這些評價。
對於他來說,最開始滑稽只是吸引武帝,為自己謀取功名的手段;
而後來,滑稽是他委婉勸諫、表現自己無拘無束的方式。
他不需要遵循朝堂之上的法則,所以他也不在意旁人對自己的評價。
而正是秉承著這樣的態度,東方朔才能夠如魚得水,在朝堂上遊刃有餘。
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怪裡怪氣地作詩說:「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而對於東方朔來說,也是一樣。
即使生前身後他都飽受非議,但是世俗冷眼無法拘束他的瀟灑自由。
他又自己的詼諧幽默,也有自己的博學多才。
他要的不是認同,而是爭取自己的利益,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作為朝臣,他也努力有一份熱,發一分光。
不求世人理解,但求問心無愧。
願我們都能擁有這樣的心境,可以陪伴我們經歷一切讚譽和批評,從而享受極致自由。
作者 | 靈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傳道人。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