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烹調器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9:24:36 3
專利名稱:食物烹調器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壓力烹調器具的一般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壓力鍋類型的家用壓力烹調器具,例如這樣的器具,其包括容器和設計為鎖定於容器上的蓋,以形成基本密封的烹調包圍體,並使容納於容器內的食物能在壓力下被烹調。本發明更特別涉及一種食物烹飪器具,其包括:容器和蓋;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移動的鎖定/解鎖裝置,其在被鎖定位置上將蓋相對於容器鎖定,在被解鎖位置上將蓋相對於容器釋放;以及用於控制上述鎖定/解鎖裝置的移動的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本身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移動,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分別對應上述鎖定/解鎖裝置的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控制元件與鎖定/解鎖裝置相配合,使得當所述控制元件被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鎖定/解鎖裝置的瞬時位置以第一關係根據控制元件的瞬時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背景技術:
己知壓力烹飪器具包括容器和蓋,該蓋被設計為通過鎖定/解鎖裝置鎖定於容器上,該鎖定/解鎖裝置適於在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之間移動。上述鎖定/解鎖裝置在彼鎖定位置上將蓋鎖到容器上,上述鎖定/解鎖裝置在被解鎖位置上將蓋相對於容器釋放;反之亦然。例如,這種鎖定/解鎖裝置實現將多個鉗口固定於在蓋上徑向布置、並在安裝於蓋上的控制元件的控制下移動的驅動臂。這樣,用戶可驅使控制元件將鉗口向內或向外徑向移動,以將其分別定位於解鎖位置或鎖定位置。特別地,已知這樣一種壓力烹調器具,其鎖定/解鎖控制元件由中心旋鈕構成,該中心旋鈕安裝為在蓋上圍繞與蓋的平均延伸平面垂直的旋轉軸轉動。這樣,用戶可通過將中心旋鈕順時針或逆時針地手動旋轉來使鉗口向內或向外徑向移動。由於能夠使用戶利用相同的控制元件將蓋相對於容器鎖定和解鎖,因此這種設計特別有利。這種現有技術的高壓鍋通常是令人滿意的。然而,其還可進一步改進。 已知器具格外簡易的設計可能引起某些用戶的錯誤使用。這些錯誤尤其可能源於用戶鎖定蓋和解鎖蓋的操作動作之間的非常接近。用於鎖定現有技術器具的鎖定驅動動作與解鎖驅動動作之間完全對稱。這樣,大約45°的順時針旋轉行程可使鉗口逐漸向外徑向移動,直至其到達解鎖位置;而鎖定蓋同樣如此,單獨的中心旋鈕通過相同旋轉角度行程(不過是逆時鐘旋轉),由此,將鉗口逐漸向內徑向移動,直至到達其鎖定位置。鎖定驅動動作和解鎖驅動動作之間相當接近,因而可能導致用戶的混淆,儘管具有適當可見的標識符,用戶仍然可能認為器具已經鎖定,然而其實際上已經解鎖;反之亦然。此外,正確鎖定和解鎖蓋直接依賴於在其整個行程轉動的單一控制元件。換言之,例如如果用戶旋轉單一控制元件40°,而不是充分鎖定所述器具所必需的45°角度行程,那麼該器具可能未被完全鎖定,因而阻礙了烹飪周期的正常進行。
最後,應該注意到,不管用戶鎖定或沒有鎖定蓋,用戶對操作單獨控制元件經歷的感覺除旋轉方向之外完全相同。
對於用戶而言,這就可能構成困惑和憂慮的因素,因為用戶可能就期望的鎖定或解鎖是否已經真的實現有疑慮(不論有沒有根據)。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陷,並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具有非常簡單、緊湊和低價的構造,使用容易、可靠、安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能以精確控制的方式使所述蓋相對於容器解鎖。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降低了不完全鎖定的風險,並且在其中的鎖定操作讓用戶放心。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可使用戶使用時僅需施加最小的體力。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使得所述蓋可相對於容器以明確的方式鎖定。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其具有特別簡單、緊湊和耐用的設計。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的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當蓋相對於容器鎖定時,其給用戶一種非常明確的操作感覺。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特別實用的新穎食物烹調器具,尤其是新穎的壓力鍋。
本發明的這些目的通過這樣一種食物烹調器具來實現,所述食物烹調器具包括:
容器和蓋;
鎖定/解鎖裝置,安裝為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之間在所述蓋上滑動,在所述被鎖定位置,所述蓋相對於所述容器鎖定,在所述被解鎖位置,所述蓋相對於所述容器被釋放;
控制元件,用於控制所述鎖定/解鎖裝置的移動,所述控制元件本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在所述蓋上旋轉,所述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分別對應於所述鎖定/解鎖裝置的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
所述控制元件被安裝為在所述蓋上圍繞樞軸線旋轉,所述樞軸線沿著主要平行於蓋的平均延伸表面的平均方向延伸,所述鎖定/解鎖裝置被安裝為沿滑軸線在所述蓋上滑動,所述滑軸線基本上平行於所述樞軸線。
作為進一步改進,控制元件與鎖定/解鎖裝置相配合,使得當所述控制元件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鎖定/解鎖裝置的瞬時位置以第一關係根據所述控制元件的瞬時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所述器具的特徵在於,控制元件與鎖定/解鎖裝置相配合,使得當所述控制元件從其解鎖位置向鎖定位置移動時,鎖定/解鎖裝置的瞬時位置以不同於第一關係的第二關係根據所述控制元件的瞬時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在參照附圖閱讀了以下說明之後,本發明的其它特徵和優點將更詳細地表現,以下附圖通過非限制性的示例給出,其中:圖1為本發明的壓力食物烹調器具的整體透視圖,其鎖定/解鎖裝置位於被鎖定位置,其控制元件位於鎖定位置;圖2為關於鎖定/解鎖裝置如何安裝到圖1所示的器具的蓋上的實現細節的透視圖;圖3為圖1所示器 具的實現細節的透視圖;圖4為圖3的實現細節的俯視圖;圖5為圖3的實現細節中控制元件離開其鎖定位置並向其解鎖位置移動時的透視圖;圖6為圖5的實現細節的俯視圖,為清楚起見省略了控制元件;圖7為圖1至圖6的器具的整體透視圖,其中控制元件處於其解鎖位置;圖8為圖7所示出器具的實現細節的透視圖;圖9為圖8的實現細節的俯視圖,為清楚起見省略了控制元件;圖10為圖8的實現細節的截面視圖;圖11為圖8至圖10的實現細節中控制元件離開其解鎖位置並向其鎖定位置移動時的透視圖;圖12為圖11的實現細節中控制元件將要到達其鎖定位置的側視圖;圖13為圖12的實現細節的俯視圖,為清楚起見省略了控制元件,以及;圖14為示出關於用於與圖1-13中的器具相類似的器具的鎖定/解鎖裝置的瞬時位置如何隨著控制元件的瞬時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的圖形顯示。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食物烹調器具I被設計為烹調各種食物,優選地,在大於大氣壓的壓力級別下進行烹調,在這種情況下,其構成壓力烹調器具並且優選地為壓力鍋。為簡潔起見,以下說明專門集中於這樣的壓力烹調器具;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還涉及用於在大氣壓力下烹調的器具。有利地,本發明的烹調器具I被設計為僅在熱源作用下(不論該熱源是是集成的還是外部的)受壓,而無需任何外部壓力。優選地,器具I為家庭用器具,應該理解,本發明還可涉及專業或半專業的器具。因此,本發明的器具I有利地為具有便攜性(即,可手動移動)和獨立性的烹調器具。按照傳統方式,本發明的烹調器具I包括容器2,容器2形成烹調容器並有利地圍繞軸線X-X』圓周對稱。下文中,形容詞「軸向的」是指上述對稱軸線X-X』延伸的方向,當烹調器具I正常使用時(換言之,烹調器具在水平面上放置時),該方向為垂直方向。按照傳統方式,容器2由例如不鏽鋼的金屬材料製成,並且設有例如熱傳導底部2A,熱傳導底部2A以任意適當的技術(例如,以熱衝壓技術)固定於容器2上。容器2還可具有可握持元件,例如鍋柄2B、2C,該容器優選地有兩個可握持元件並且其緊固於容器2的側壁2D,例如以直徑相對的方式。本發明的烹調器具I還包括蓋3,其被設計為安裝和(通過上述的方法)鎖定於容器2,使得與之配合以形成基本密封的烹調包圍體,換言之,容器2足夠密封使得器具I能夠受壓。蓋3的總體形狀有利地為盤形,並且當蓋3安裝並鎖定到上述容器2上時,其有利地在與容器2的底部2A延展的平均平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上延展。本發明的烹調器具I還包括用於將蓋3相對於容器2鎖定/解鎖的鎖定/解鎖裝置4,蓋3可通過鎖定/解鎖裝置4在容器2上鎖定或解鎖。將蓋3鎖定於容器2上使烹調包圍體能夠受壓,而不存在蓋3在壓力作用下脫離的任何風險。鎖定/解鎖裝置4被安裝為在被鎖定位置(圖1和圖2所示)和被解鎖位置(圖7所示)之間移動,鎖定/解鎖裝置4在被鎖定位置上將蓋3相對於容器2鎖定,在被解鎖位置上將蓋3相對於容器2釋放,換言之,蓋3被解鎖並可自由地離開容器2。鎖定/解鎖裝置4被有利地安裝為沿滑軸線Z-Z』在蓋3上滑動。換言之,鎖定/解鎖裝置4被有利地安裝為在蓋3上平移,並且優選地在蓋3上相對於對稱軸線X-X』徑向平移。鎖定/解鎖裝置4優選地具有鉗口或扇形片(segment),應該理解,本發明決不局限於特定類型的鎖定/解鎖裝置4。在附圖中示出的優選變體中,用於將蓋3相對於容器2鎖定/解鎖的鎖定/解鎖裝置4包括兩個鉗口 4A、4B,其安裝為通過相應的驅動臂4C、4D相對於蓋3徑向平移,驅動臂4C、4D相對於器具I的對稱軸線X-X』以直徑相對的方式延伸。這樣,鉗口 4A、4B被安裝為通過驅動臂4C、4D在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被鎖定位置上,每一個鉗口 4A、4B都夾緊蓋3和容器2的上卷邊;被解鎖位置是通過將鉗口 4A、4B從其被鎖定位置向外移動而獲得,在所述被解鎖位置上,鉗口 4A、4B不再與容器2的上卷邊相接合,從而使蓋3能夠被用戶從容器2自由地釋放。優選地,被鎖定位置是返回位置,這種返回效果通過例如插入彈簧4E來獲得,彈簧4E使驅動臂4C、4D互連並促使它們相互分開。精確地,每個驅動臂4C、4D被設計為在與控制元件6 (下文將更詳細地解釋)協作的內端40C、40D和承載相應鉗口 4A、4B的外端41C、41D之間移動。每個鉗口 4A、4B有利地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U形金屬板的形式。然而,每個扇形片4C、4D的外端很可能不能承載任何鉗口 ;而是被設計為以插銷-插座的方式簡單地插進容器2中提供的相應槽中。稱為「扇形片鎖定系統」的這種插銷-插座類型的鎖定系統(圖中未示出)本身是公知的,因此不必再進一步詳述。本發明的用於烹調食物的器具I有利地包括壓力調節裝置5,其安裝為與蓋3內的對應孔5A氣密地聯繫,並被設置為將在包圍體中佔優的相對壓力(即,大於大氣壓的壓力)維持為基本恆定的預定值或「工作」壓力。這種壓力調節裝置5的一般工作原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因此不必在此詳細描述。有利地,壓力調節裝置5具有設置系統,其使用戶能通過壓力選擇元件(例如根據器具I中的食物類型)從多個工作壓力級別中選擇預定的工作壓力。有利地,壓力調節裝置5被設計為使工作壓力在基本從10千帕(kPa)到90kPa的範圍內變化。 如上所述,本發明的食物烹調器具I還具有控制元件6,其用於控制用於將蓋3鎖定/解鎖的鎖定/解鎖裝置4相對於容器2的移動。換言之,控制元件6是用於控制蓋3相對於容器2的鎖定/解鎖的元件。
為此,控制元件6被設計為由用戶以這樣的方式操作,即,使用戶能控制鎖定/解鎖裝置4,優選地能直接、手動操作,換言之,在附圖中示出的變體中,控制驅動臂4C、4D和相應鉗口 4A、4B的徑向移動。
有利地,控制元件6被設計為使用戶能夠控制蓋3相對於容器2的鎖定和解鎖,即用戶可使用單一共用的控制元件將蓋3相對於容器2鎖住和解鎖。利用單一的控制元件6控制鎖定和解鎖使得簡化器具I的設計與構造成為可能,同時也使得器具用起來更為容易。
控制元件6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可見圖1和圖3)與解鎖位置(可見圖7至10)之間移動,上述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分別相對應於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換言之,控制元件6被設計為適合於用戶將其從其鎖定位置手工移動到其解鎖位置,反之亦然。控制元件6與鎖定/解鎖裝置4相配合,使得當控制元件6在其解鎖位置時,鎖定/解鎖裝置4處於被解鎖位置,即,蓋3可自由地安裝在容器2上和從其上移除;然而,當控制元件6在其鎖定位置時,那麼鎖 定/解鎖裝置4佔據其被鎖定位置,以防止蓋3從容器2上釋放。
控制元件6被優選地安裝為在蓋3上在其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樞軸線Y-Y』旋轉。更精確地,控制元件6被有利地安裝為圍繞樞軸線Y-Y』在其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樞軸線Y-Y』旋轉。
樞軸線Y-Y』本身優選地向主要平行於蓋3的平均延伸表面的平均方向延伸。因而,上述樞軸線Y-Y』有利地垂直於軸線X-X』,並優選地基本平行於鎖定/解鎖裝置4沿其滑動的滑軸線Z-Z』。上述樞軸線Y-Y』和上述滑軸線Z-Z』有利地均位於基本平行於蓋3的平均延展平面的平面。
有利地,為了使蓋3能夠被平衡地握持並為了簡化器具I的整體設計,控制元件6在蓋3上居中,以使樞軸線Y-Y』有利地與對應於垂直方向的對稱軸線X-X』相交。然而,控制元件6的樞軸線Y-Y』很可能以不同於附圖中示出的方向延伸;例如,上述樞軸線Y-Y』可能平行於對稱軸線X-X』而延伸,甚至可能與之重合。
有利地,控制元件6被設計為在摺疊位置和打開或展開位置之間移動通過大致等於90°的角行程;摺疊位置對應於鎖定位置,在該位置處蓋3的平均延伸平面與控制元件6的平均延伸平面之間形成的角度基本為零;打開或展開位置對應於解鎖位置,在該位置處蓋3的平均延伸平面與控制元件6的平均延伸平面之間的角度基本為90°
控制元件6有利地包括提柄6A,即優選地為弓形環狀件,其有利地設計為由用戶牢固握持和提起。提柄6A有利地被設計為在展開位置從蓋3突出,並在收起位置靠著蓋3摺疊,如附圖所示。
使用提柄6A形式的控制元件6是特別優選的,這是因為用戶能特別牢固並特別有保障地將其握住,並容易將其收起。優選地,控制元件6基本具有圓周弓形的輪廓,如附圖所示。在這種情況下,提柄6A有利地在第一端60和第二端61之間繞基本半圓形輪廓延伸,樞軸線Y-Y』基本通過上述兩端,因而第一端60和第二端61被設置為繞對稱軸線X-X』基本直徑相對。也就是說,提柄6A基本為拱形,其有利地對應於這樣的半圓,S卩,直徑選擇為用戶能將至少兩個手指(例如,食指和中指)放入由該拱形和蓋3限定的孔6B中,優選地至少能放入二個手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足夠插入四個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空間更為優選。按照本發明,控制元件6和鎖定/鎖定裝置4相配合,使得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以第一關係根據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而變化。換言之,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移向和移至其解鎖位置使得鎖定/解鎖裝置4以特有的運動模式從其被鎖定位置移向和移至其被解鎖位置,所述特有的運動模式可由將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與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相關聯的數學表達式來表示。這意味著,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是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的函數,該函數與上述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移向解鎖位置時的第一關係相對應。上述第一關係有利地將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與其被鎖定位置之間的距離限制為隨著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與其鎖定位置之間距離的增加而增加。換言之,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移向解鎖位置使得鎖定/解鎖裝置4同時從其被鎖定位置移至其被解鎖位置。因而,當控制元件6向其解鎖位置移近時,鎖定/解鎖裝置4逐步向其被解鎖位置移近。第一關係因而有利地為單調函數,更準確地說是將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作為先發的、自變量)與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作為數學意義上的後發的、因變量條件)關聯的單調增函數。第一關係有利地將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與其被鎖定位置之間的距離限定為隨著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與其鎖定位置之間距離成比例地變化。換言之,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與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通過線性函數相關,所述線性函數在附圖14中通過由單箭頭確定的直線I示出,該箭頭示出了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的方向。在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逐漸移動的作用下,實現鎖定/解鎖裝置4向其被解鎖位置的這種逐步移動本身是公知的,例如可通過用於將控制元件6和鎖定/解鎖裝置4機械聯結在一起的機械聯結裝置來獲得,該聯結裝置是公知的,並在下文中將詳述。按照本發明,控制元件6和鎖定/解鎖裝置4相配合,從而使得當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向鎖定位置移 動時,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以不同於第一關係的第二關係根據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而變化。換言之,當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移動到鎖定位置移動時,其將移動傳遞到鎖定/解鎖裝置4,該移動不同於其向相反方向(B卩,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傳遞的移動。對應第二關係將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與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關聯的數學函數不同於對應第一關係的數學函數。換言之,從這點來看,本發明在於在鎖定/解鎖裝置4和控制元件6之間建立一種機械聯結,其依賴於控制元件是被驅動為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還是相反地從其解鎖位置向鎖定位置移動而不同。這意味著,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和相反移動時,其通過至少一個中間位置,該中間位置與鎖定/解鎖裝置4的至少兩個不同位置相對應;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到達這些位置中的第一位置;當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向鎖定位置移動時,到達第二位置。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中,控制元件6的這種中間位置的一個實例為在解鎖方向對應於鎖定/解鎖裝置4從其被鎖定位置向被解鎖位置移動時經過的中間位置,並且在鎖定方向上對應於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解鎖位置。從這點來看,本發明可被這樣限定為涉及食物烹調器具1,其包括:鎖定/解鎖裝置4,其安裝為在被鎖定位置與被解鎖位置之間移動,其在被鎖定位置將蓋3相對於容器2鎖定,在被解鎖位置將蓋3相對於容器2釋放;以及
控制元件6,其用於控制鎖定/解鎖裝置4的移動,控制元件6本身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移動,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分別對應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控制元件6在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經過中間位置,且反之亦然;
控制元件6和鎖定/解鎖裝置4相配合,使得當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到達上述中間位置時,鎖定/解鎖裝置4位於第一位置;而當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到達上述中間位置時,鎖定/解鎖裝置4位於不同於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
因而,本發明使得鎖定/解鎖裝置4的行程可依賴於其是被驅進至被鎖定位置還是被解鎖位置而不同,由此為用戶提供操作指示並方便其使用器具,而無需使用兩個不同的元件來控制鎖定和解鎖。換言之,鎖定/解鎖周期呈現滯後。
有利地,如附圖14所示,上述第二關係將鎖定/解鎖元件4限制為只要控制元件6沒有實際到達其鎖定位置,鎖定/解鎖裝置4就保持在被解鎖位置;僅當控制元件6實際到達其鎖定位置後,鎖定/解鎖裝置4才返回到其鎖定位置。該第二關係通過附圖14的曲線II和曲線III示意性地示出,曲線II和曲線III分別由示出控制元件6的移動方向的雙箭頭和三箭頭來確定。
這樣,通過上述第二關係限制鎖定/解鎖裝置4受到的驅動移動,器具I以明確的和基本非漸進的方式鎖定(與其有利地漸進的解鎖不同),從而使用戶可清楚地感覺到鎖定操作已經正確地生效。這種明確的關閉說明鉗口 4A、4B被突然收回到被鎖定位置,還可有聲地告知用戶其被鎖定,即突然鎖定有助於產生表徵鎖定的碰撞聲,例如,鉗口 4A、4B與蓋3的側邊緣相靠發出的聲音。
當然,本發明絕對不僅僅局限於附圖14示出的實現鎖定/解鎖移動驅動的器具I。例如,直線I很可能被任意形狀的曲線所代替,對於直線II和直線III可同樣如此。
有利地,鎖定/解鎖裝置4由控制元件6通過傳動部件14引發移動,傳動部件14置於鎖定/解鎖裝置4和控制元件6之間,傳動部件14被安裝為相對於鎖定/解鎖裝置4和控制元件6在對應於鎖 定/解鎖裝置4的被解鎖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對應於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鎖定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因而,傳動部件14有利地與鎖定/解鎖裝置4和控制元件6都不同,並被功能性地與鎖定/解鎖裝置4和控制元件6聯結,以便於傳遞控制元件6的運動,並優選地便於將其轉換為鎖定/解鎖裝置4的運動。
使用這種中間部件尤其有利,因為其有助於本發明的一般基礎原理的使用,即實現隨著控制元件6的運動方向改變而改變鎖定/解鎖裝置4的運動的關係。使用這種由傳動部件14構成的中間部件,還可使其獲得減小力的效果,從而使用戶操作器具I變得更容易。
傳動部件14優選地由主要在平均延展面上延展的中間控制板構成,所述平均延展面平行於蓋3的平均延展面,上述平均延展面本身平行於例如繪製附圖13的平面。
傳動部件14優選地被安裝為在蓋3上沿平移軸線W-W』平移,平移軸線W-W』優選地基本垂直於樞軸線Y-Y』。因而,滑軸線Z-Z』、平移軸線W-W』和樞軸線Y-Y』在各自平面上有利地延伸,這些平面相互平行並可任選地相互重合,在這種情況下,軸線W-W』、Y-Y』和Z-Z』是共平面的。
有利地,對應於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鎖定位置的、傳動部件14的第二位置(附圖3和附圖4中示出)為返回位置。這意味著,傳動部件14有利地被連續不斷地驅使並有彈力地返回其第二位置,該位置構成穩定的平衡位置。這種用於促使傳動部件14返回其第二位置的返回行為,通過例如不斷推動傳動部件14返回其第二位置的返回彈簧19獲得(從附圖4、6、9和13的俯視圖中可見)。更精確地,傳動部件14被有利地安裝為在緊固於蓋3的板10上沿平移軸線W-W』移動,返回彈簧19被置於板10和傳動部件14之間以便於連續推動上述傳動部件返回其第二位置。傳動部件14的第一位置有利地為不穩定的平衡位置,在該位置之外傳動部件14被促使移入其第二位置。換言之,器具I具有使傳動部件14可固定地保持在第一位置的裝置。相反,當傳動部件14在適當驅動下從其第一位置移開時,其將不會自然返回自第一位置,而是被驅使回到其第二位置,例如,在返回彈簧19的驅動下。有利地,控制元件6和傳動部件14相配合,使得當其從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附圖14的圖中的直線I)時,控制元件6對傳動元件14施加力將傳動部件從其第二位置驅動至第一位置,傳動部件14自身則驅動鎖定/解鎖裝置4從其被鎖定位置返回到其被解鎖位置。為此,如附圖所示,控制元件6優選地具有至少一個凸輪(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中具有兩個凸輪12、13),當傳動部件14不在其第一位置時,其被不斷地促使返回並緊靠所述凸輪。控制元件6有利地具有兩個凸輪12、13,分別安裝於形成控制元件6的提柄6A的兩端60、61。傳動部件14有利地通過同樣的返回彈簧19返回並靠向凸輪12、13,即返回彈簧19促使傳動部件14返回到其第二位置。眾所周知,促使驅動臂4C、4D返回到被鎖定位置的彈簧4E也可用於對傳動部件14施加返回力。凸輪12、13被有利地設計為,在控制元件6向其解鎖位置移動的作用下,凸輪12、13推動傳動部件14向其第一位置移動。圖中示出的實施例中,每個凸輪12、13隨著提柄6A圍繞樞軸線Y_Y』的旋轉而轉動,每個凸輪12、13的轉動使得上述凸輪可通過其非對稱地圍繞樞軸線Υ-Υ』在控制元件6從其收起位置向展開位置移動的作用下而推開傳動部件14向其第一位置移動而起作用。一旦傳動部件14已經到達其第一位置,通過任何適當的方法例如通過下文詳述的方法,上述傳動部件14就在第一位置保持不動。有利地,控制元件6和傳動部件14相互配合,使得:
當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向鎖定位置移動時,並且只要其沒有到達鎖定位置,控制元件6就基本不向傳動部件14施加任何可能驅動傳動部件離開其第一位置的力;以及一旦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到達鎖定位置,控制元件6就對傳動部件14施加足夠使其離開第一位置的力,使傳動部件14有利地自動返回其第二位置,如上所述,從而同時突然地地使蓋3被鎖定到容器2上。這種操作通過控制元件6和傳動部件14來有利地獲得,控制元件6和傳動部件14僅通過相互倚靠聯結在一起,從而使得傳動部件14能夠被推回其第一位置,並且一旦到達上述第一位置,就允許控制元件6返回其鎖定位置而無需向傳動部件14施加任何的力,控制元件6和傳動部件14僅通過自由倚靠而連接。
下面按時間順序描述附圖所示的特定變體的操作。
首先,器具I處於烹調配置,即,蓋3通過鎖定/解鎖裝置4安裝並鎖定在容器2上。
在這種配置下,如圖1-4所示,控制元件6 (包括本實施例中的提柄6A)發現其自身處於鎖定位置。
在烹調周期結束時,一旦器具I通過任意已知方法來解壓,用戶則可根據允許器具I被打開的打開安全裝置,通過將提柄6A繞樞軸線Y-Y』旋轉通過90°的角行程將提柄6A移動回其解鎖位置。圖5和圖6示出了從鎖定位置到解鎖位置的路徑。被從鎖定位置旋轉到解鎖位置的提柄6A使一對凸輪12、13隨之轉動,這對凸輪分別安裝在提柄6A的第一端60和第二端61。這樣,每個凸輪12、13同時推動起初在第二位置的傳動部件14。在施加的驅動力的作用下,通過自由壓在傳動部件14的凸輪12、13,傳動部件14沿基本垂直於樞軸線Y-Y』和對稱軸線X-X』的平移軸線W-W』在板10上平移。為了保證凸輪12、13和傳動部件14 (傳動部件14與凸輪12、13之間僅通過相互倚靠而聯結在一起)之間的連續接觸,使該傳動部件14受到返回彈簧19的作用,該返回彈簧19連續將傳動部件14推向上述凸輪12、13。
控制部件14有利地設有槽14A、14B,槽14A、14B以傾斜的方式並對稱地圍繞平移軸線W-W』延伸。上述傾斜的槽14A、14B與分別連接在驅動臂4C、4D內端的接線片15、16相互配合。
因而,通過槽 14A、14B,平移的傳動部件14作用為使接線片15、16徑向向外移動,並使得分別附接接線片15、16的驅動臂4C、4D徑向向外移動。控制驅動臂4C、4D的徑向移動的這種原理本身是公知的,並例如己在文獻FR2863849A1中描述,該文獻的內容通過引用併入本文。
因而,在通過提柄6A從其鎖定位置旋轉90°到解鎖位置而獲得解鎖的期間,傳動部件14把提柄6A圍繞驅軸線Y-Y』的旋轉運動轉變成驅動臂4C、4D的徑向向外運動,由此將鉗口 4A、4B從容器2卷邊上移離。提柄6A沿其路徑繼續移動,直至到達支座位置(abutment position)(例如圖7、8和10所示),在支座位置,提柄6A在蓋3上方垂直延伸。該位置與鉗口 4A、4B最大程度地相互隔開相對應,對應於解鎖位置。圖14中的直線I示出了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的移動,以及鎖定/解鎖裝置4相應地從其被鎖定位置向被解鎖位置的移動,示出了當提柄6A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旋轉時,鉗口 4A、4B逐漸打開。一旦提柄6A處於其解鎖位置,鎖定/解鎖裝置4本身到達其被解鎖位置。控制元件6的解鎖位置有利地為穩定位置,例如通過可滑動地安裝的垂直螺栓17、18朝向相應的端60、61穿入提柄6A中提供的適當的互補形狀中。
為此目的,每個螺栓17、18被安裝在板10上垂直平移,並受到相應的返回彈簧17AU8A的作用,返回彈簧17A、18A將螺栓17、18分別向提柄6A推動,並且將上述提柄6A保留在其解鎖位置。例如,為了便於裝載蓋3或將其放在洗碗機中,用戶可將提柄6A摺疊,即使其返回鎖定位置。為此目的,用戶將提柄6A從其解鎖位置逆時針旋轉90°至其鎖定位置。圖11和圖12、以及和圖14中的直線II和III示出了該路徑。只要提柄6A離開其鎖定位置,凸輪12、13與傳動部件14之間的接觸就停止,如圖11中特別可見。在圍繞驅軸線γ-γ』旋轉的作用下,每個凸輪12、13的活動部分移離傳動部件14,該傳動部件被固定在其穩固平衡的第一位置。通過槽14A、14B的適當外形,傳動部件14被有利地固定在其第一位置,所述槽14A、14B形成小彎片140、141,從而可通過與彈簧4E對螺栓15、16施加的返回作用相互配合,而使傳動部件14保持固定。用於使傳動部件14保持固定的槽14A、14B的這種外形本身是公知的,在此無需再詳述。當提柄6A靠近其鎖定位置時,如圖12所示,提柄6A變為抵靠在觸發器上,在本實施例中觸發器由與傳動部件14 一體形成的兩個圓形肋條14C、14D構成。通過抵靠在上述肋條14C、14D上,提柄6A推動傳動部件14沿平移軸線W-W』平移離開其非穩定平衡的第一位置,使得在返回彈簧19的作用下和任選地在促使驅動臂4C、4D相互返回的彈簧的作用下,傳動部件14被突然推進其對應於蓋3被鎖定到容器2上的位置。圖14中的基本垂直的直線III示出了這種突然的鎖定移動。因而,有利地,本發明的器具I對於解鎖是漸進的,對於鎖定是雙穩定的。從而,通過將提柄6A轉動四分之一圈,可使各種元件從穩定的鎖定狀態移動到穩定的解鎖狀態,從而實現上述的漸進和伺服控制方式的鎖定/解鎖機構,通過如上所述的鎖定的自動觸發,提柄6A向相反方向的移動僅在角行程結束時觸 發從被解鎖狀態到被鎖定狀態的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物烹調器具(I),包括: 容器(2)和蓋(3); 鎖定/解鎖裝置(4),安裝為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之間在所述蓋(3)上滑動,在所述被鎖定位置,所述蓋(3)相對於所述容器(2)鎖定,在所述被解鎖位置,所述蓋(3)相對於所述容器(2)被釋放; 控制元件(6),用於控制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的移動,所述控制元件(6)本身安裝為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在所述蓋(3)上旋轉,所述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分別對應於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的被鎖定位置和被解鎖位置; 所述器具(I)的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元件(6)被安裝為在所述蓋(3)上圍繞樞軸線(Y-Y』)旋轉,所述樞軸線(Y-Y』)沿著主要平行於蓋的平均延伸表面的平均方向延伸,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被安裝為沿滑軸線(Z-Z』)在所述蓋(3)上滑動,所述滑軸線(Z-Z』)基本上平行於所述樞軸線(Y-Y』)。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元件(6)包括提柄(6A),其被設計為被用戶握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提柄(6A)為弓形環狀件或者基本為拱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提柄(6A)和所述蓋(3)限定的孔(6B)可使用戶插入至少兩個手指。
5.如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提柄(6A)被設計為在解鎖位置從所述蓋(3)突出。
6.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解鎖位置,所述蓋(3)的平均延伸平面與所述控制元件(6)的平均延伸平面之間的角度基本為90度。
7.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鎖定位置,所述蓋(3)的平均延伸平面與所述控制元件(6)的平均延伸平面之間的角度基本為O度角。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提柄(6A)在第一端(60)與第二端(61)之間繞基本半圓形輪廓延伸,所述樞軸線(Y-Y』)基本上通過上述兩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2)圍繞對稱軸線(X-X』)圓周對稱,當所述蓋被鎖定在所述容器上的時候,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被設置為繞對稱軸線(X-X』 )基本直徑相對。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2)圍繞所述對稱軸線(X-X』 )圓周對稱,所述控制元件(6)被居中設置在所述蓋(3)上以便於當所述蓋被鎖定在所述容器上時,所述樞軸線(Y-Y』 )與所述對稱軸線(χ-χ』)交叉垂直。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當所述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解鎖位置移動時,所述控制元件(6)和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相配合使得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以第一數學函數關係(I )根據所述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函數而變化;當所述控制元件(6 )從其解鎖位置向其鎖定位置移動時,所述控制元件(6 )與所述鎖定/解 鎖裝置(4)相配合為使得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的瞬時位置以不同於所述第一數學函數關係(I )的第二數學函數關係(I1、111)根據所述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函數而變化。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數學函數關係(I )將所述鎖定/解鎖位置(4)的瞬時位置與其被鎖定位置之間的距離限制為,隨著所述控制元件(6)的瞬時位置與其鎖定位置之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數學函數關係(II >111)將所述鎖定/解鎖位置(4)限制為,只要所述控制元件(6)沒有充分到達其鎖定位置,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就保持在解鎖位置。
14.如權利要求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由所述控制元件(6)通過置於兩者之間的傳動部件(14)的驅使而移動,所述傳動部件(14)被安裝為相對於所述鎖定/解鎖位置(4)和所述控制元件(6)在對應於所述被解鎖位置的第一位置和對應於所述被鎖定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部件(14)的第二位置是返回位置,而所述第一位置是非穩定平衡位置,所述傳動部件(14)在所述第一位置之外時,被驅使返回至其第二位置。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元件(6)和所述傳動部件(14)相配合,使得當所述控制元件(6)從其鎖定位置向其解鎖位置移動時,所述控制元件(6)在所述傳動部件(14)上施加力,將所述傳動部件(14)從其第二位置驅動至其第一位置。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元件(6)設有至少一個凸輪(12、13),所述傳動部件(14)只要不在其第一位置時都被不斷地驅使向所述凸輪(12、13),所述凸輪(12、13)被設計為在所述控制元件(6)向其解鎖位置移動的作用下,將所述傳動部件(14)向其第一位置推動。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元件(6)和所述傳動部件(14)相互配合,使得: 當所述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向其鎖定位置移動時,只要其沒有到達所述鎖定位置,所述控制元件(6)就不會向所述傳動部件(14)施加任何可能驅動所述傳動部件離開其權第一位置的力;以及 當所述控制元件(6)從其解鎖位置到達其鎖定位置後,所述控制元件(6)向所述傳動部件(14)施加足以使所述傳動部件離開其第一位置的力。
19.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器具(I),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部件(14)被安裝為沿基本垂直於所述樞軸線(Y-Y』 )的平移軸線(W-W』)在所述蓋(3)上平移。
20.如權利要求1-4和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其構成壓力鍋。
21.如權利要求1-4和1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器具(1),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2)圍繞所述對稱軸線(X-X』 )圓周對稱,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被安裝為沿所述滑軸線(Z-Z』 )在所述蓋(3)上滑動,其包括兩個鉗口(4A、4B),該兩個鉗口(4A、4B)被安裝為通過相應的驅動臂(4C、4D)相對於所述蓋(3)徑向平移,該驅動臂(4C、4D)相對於所述對稱軸線(X-X』 )以直徑相對的方式延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物烹調器具,其包括鎖定/解鎖裝置以及用於控制鎖定/解鎖裝置的移動的控制元件(6);所述控制元件(6)被安裝為在所述蓋(3)上圍繞樞軸線(Y-Y')旋轉,所述樞軸線(Y-Y')沿著主要平行於蓋的平均延伸表面的平均方向延伸,所述鎖定/解鎖裝置(4)被安裝為沿滑軸線(Z-Z')在所述蓋(3)上滑動,所述滑軸線(Z-Z')基本上平行於所述樞軸線(Y-Y')。
文檔編號A47J27/08GK103211491SQ2013101308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30日
發明者埃裡克·沙默魯瓦, 米歇爾·皮埃爾·卡爾蒂尼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