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23:48:11 1
專利名稱::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基於衛星通信傳輸的虛擬撥號網絡裝置,屬於無線網絡通信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由於現晚段我國不少地區地面通信帶寬資源不夠,無法完全支持流媒體傳輸,而同時網際網路營運商們為了防止網絡廣播風暴,施行限制性網上廣播業務;同時運營商為了防止帶寬被少數流媒體應用佔用,設置了許多策略限制視頻應用。但是一些如遠程課煽教學的特徵是其網絡下行信息量大,且大多是以圖像和聲音為主。顯然現存的地面網際網路是不能很好地支持的,而通過衛星信道則恰好可以解決上述問題遠端節點可以與中心建立直接的連接,大容量的多媒體數據直接傳輸到位;交互中的聲音、文字等信息上傳,由於信息量相對較小,一般的地面網際網路還是能很好地支持。基於衛星通信具有距離遠且覆蓋面寬的特點,非常適合我國幅員遼闊,特別是地面通信不發達的偏遠地區,上述特點同時彌補了大範圍遠距離使用地面長途寬帶通信的成本問題,使得基於IP(網際網路協議)的衛星廣播同時也可以傳輸所有的多媒體l!t裾。現有的技術分為兩種,一種是使用雙向的衛星數據機,如Advantech公司的S4100F型IE星數據機,可達到遠端節點和中心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的傳輸,但是從遠端節點對中心進行回傳同樣需要依靠衛星來傳輸,使用成本太高。另一種方式是使用單向的衛星數據機,如經天通信公司的PCVSAT型衛星數據機,該產品的遠端節點只能接受來自中心的衛星信號,不能實現回傳,使用成本雖低,卻給遠端節點與中心的信息交流帶來諸多不便,於是現階段急需一種具備低成本並能提供高速下載的實用裝置。
發明內容技術問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具有成本低廉、覆蓋面廣、下行傳輸速度快,通信質量高的優點。技術方集本實用新型通過不對稱信息傳輸進行雙向通信,並採用下行信道直接構網模式達到高速數據傳輸的目的。所謂不對稱信息傳輸是指上下行傳輸速率不同,具體是指單陶小站下行傳輸數據採用電磁波方式,其特點是速率可達到幾十兆比特每秒,而從單向小站上行傳輸數據採用網線連接的方式,其傳輸速率較小且受容易受地面網絡連接壤度的限制,最多只有幾兆比特每秒;所謂直接構網模式是指從衛星下來的電磁波通過衛星接收單元轉換成能夠在網絡上傳輸的普通數據。本發明中數據流,即IP數據包,經由主站端轉換為DVB-S標準(中國廣電行業信息傳輸的標準,即DigitalVideoBroadcasting—Satellite,數字衛星廣播系統標準)的數據,經調製後以電磁波形式發送至衛星,然後由衛星接收單元將接收到的電磁波去噪放大並還原成原始IP數據包。本發明包括主站單元、衛星接收單元、地面回傳單元和輔助單元;其中主站單元向衛星接收單元進行衛星信號傳輸,地面回傳單元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網線分別與主站單元和衛星接收單元連接,同時衛星接收單元通過電纜及分配器與輔助單元相連接。所述的主站單元包括通訊衛星、衛星發送中心和虛擬撥號接收設備;通訊衛星接收從衛星發送中心發出的無線電衛星信號,並將該無線電衛星信號發送至衛星接收單元;衛星發送中心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通過普通網線連接。所述的衛星接收單元包括室外天線及其饋源及變頻器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該三者通過有線信號饋線依次串聯連接。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是一臺加裝了標準室內衛星接收卡,準計算機終端。所述的埯面回傳單元包括地面網絡連接以及地面計算機終端,兩者通過網線互連,地面網,接還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地面網絡連接分別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相連。地面計算機終端是一臺包括虛擬撥號網絡裝置和虛擬撥號程序的標準計算機終端。所述的糖助單元包括視頻一音頻轉接設備和多媒體設備,通過複合線或s端子線互連並最終與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通過電纜及分配器連接。有益效象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衛星下行傳輸速度快最高可達到幾十兆比特每秒;^*低廉所使用的硬體都是現有環境下標準硬體,無須改裝;覆蓋面廣衛星和網線可S蓋到的區域都可以適用本發明方法;天地環網的通信方式,是不對稱信鷹傳輸中最經濟的雙向通信產品;下行信道直接構網模式,使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更僂捷,效率更高。圖1是*^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具體爽施例結合技術方案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際應用進一步詳細描述。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主站單元l、衛星接收單元2、地面回傳單元3和輔助單元4;其中主站單元l向衛星接收單元2進行衛星信號傳輸,地面回傳單元3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網線分別與主站單元1和衛星接收單元2連接,同時衛星接收單元2通逸電纜及分配器與輔助單元4相連接。所述的主站單元1包括通訊衛星11、衛星發送中心12和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通訊衛星11接收從衛星發送中心12發出的無線電衛星信號,並將該無線電衛星信號發送至衛雖接收單元2;衛星發送中心12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通過普通網線連接。所述的:a星接收單元2包括室外天線21及其饋源及變頻器22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該三者通過有線信號饋線依次串聯連接。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是一臺加裝了標準蜜內衛星接收卡231的標準計算機終端。所述的遞面回傳單元3包括地面網絡連接31以及地面計算機終端32,兩者通過網線互連,地面網絡連接31還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地面網絡連接分別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相連。地面計算機終端32是一臺包括虛擬撥號網絡麴置321和虛擬撥號程序322的標準計算機終端。所述的輔助單元4包括視頻一音頻轉接設備41和多媒體設備42,通過複合線或S端子線互連並最終與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通過電纜及分配器連接。本實用新型實際應用硬體環境如下-主站單元1具體為Alcatel公司的A9780主站單元,該單元與衛星之間採用Ku波段的電載波,遵照DVB-S的協議進行通信,同時該單元和信息傳輸中心之間用網際網路,遵魔TCP/IP協議進行通信;通訊衛星ll:亞洲四號衛星;衛星發送中心12:—套基於DVB-S的衛星傳輸設備;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CISCO公司的PIX525信號接收裝置;室外天線21及其餓源及變頻器22:成都新星1.8米天線及其中衛11300饋源變頻器;地面計算機終端23:是標準的計算機終端,內置中央處理器為Celeron1.7Ghz,內存為256MB,硬碟為40GB;標準室內衛星接收卡231:Technisat公司的SkyStar衛星接收卡;地面網絡連接31:普通ADSL撥號連接;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32:是標準的計算機終端,內置中央處理器為Celeron1.7Ghz,內存為256MB,硬碟為40GB;輔虛擬撥號網絡裝置321:Technisat公司的SkyStar虛擬撥號網絡裝置;虛擬撥號程序322:視窗軟體自帶的虛擬撥號程序;視頻一音頻轉接設備41:採用LANBE公司的MAX804AV視音頻矩陣;多媒體設備42:採集卡使用0sprey-100,攝像機SonyD100P。將上述硬體連接之後通過普通虛擬撥號軟體進行傳輸達到,具體效果如下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權利要求1、一種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主站單元(1)、衛星接收單元(2)、地面回傳單元(3)和輔助單元(4);其中主站單元(1)向衛星接收單元(2〉進行衛星信號傳輸,地面回傳單元(3)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網線分別與主站單元(1)和衛星接收單元(2)連接,同時衛星接收單元(2)通過電纜及分配器與輔助單元(4)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主站單元(1)包括通訊衛星(11)、衛星發送中心(12)和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通訊衛星(11)接收從衛星發送中心(12)發出的無線電衛星信號,並將該無線電衛星信號發送至衛星接收單元(2):衛星發送中心(12)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通過普通網線連接。3.根據權剎要求l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衛星接收單元(2)包括室外天線(21)及其饋源及變頻器(22)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該三者通過有幾信號饋線依次串聯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是一臺加裝了標準室內衛星接收卡(231)的標準計算機終端。5.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地面回傳單元(3)包括地面網絡連接(31)以及地面計算機終端(32),兩者通過網線互連,地面網絡連接(31)還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地面網絡連接分別與虛擬撥號接收設備(13)和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相連。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地面計算機終斕(32)是一臺包括虛擬撥號網絡裝置(321)和虛擬撥號程序(322)的標準計算機終端。7.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輔助單元(4)包括視頻一音頻轉接設備(41)和多媒體設備(42);其中的視頻一音頻轉接設備(41)通過複合線或S端子線互連並最終與衛星接收計算機終端(23)通過電纜及分配器連接。專利摘要衛星通信中的虛擬撥號裝置包括主站單元(1)、衛星接收單元(2)、地面回傳單元(3)和輔助單元(4);其中主站單元(1)向衛星接收單元(2)進行衛星信號傳輸,地面回傳單元(3)通過地面虛擬撥號傳輸和網線分別與主站單元(1)和衛星接收單元(2)連接,同時衛星接收單元(2)通過電纜及分配器與輔助單元(4)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包括下行傳輸速度快最高可達到45兆比特每秒;成本低廉所使用的硬體都是現有環境下標準硬體,無須改裝;覆蓋面廣衛星和網線可覆蓋到的區域都可以適用本實用新型。文檔編號H04B7/185GK201039175SQ200720036778公開日2008年3月19日申請日期2007年4月27日優先權日2007年4月27日發明者瑋李,堅石,捷顧申請人:南京中網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