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
2023-05-08 12:53:26 4
專利名稱: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生產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發明於1725—1735年,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喜樂嶺雲濤」。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鑑於如上特點,鐵觀音茶備受消費者青睞。目前鐵觀音的製作方法已經有了國家標準,該標準把鐵觀音細分為清香型和濃香型鐵觀音兩種。但是目前鐵觀音產品大多只是單一的青茶茶品,香氣還不夠濃鬱。為了提升茶葉的香味,市面上也存在著帶有特殊花香的鐵觀音。然,這些帶有花香的鐵觀音,不同廠家採用不同的生產方法,所得具有特殊花香的鐵觀音,有的影響了口感,有的花香味太濃,失去了鐵觀音的韻味,有的則花香味基本沒有,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能保留了鐵觀音的韻味,又帶有花香且口感好的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採摘鐵觀音鮮葉; b、曬青:將採摘來的鮮葉放在陽光柔和地板上,曬青20-40分鐘;
C、搖青:將曬青後的鮮葉進行手工搖青,第一次3-7分鐘,間隔50-70分鐘後,搖青18-22分鐘,再間隔50-70分鐘,搖青30-60分鐘;
d、炒青:將搖青後的茶葉進行炒青3-8分鐘,一次4-7kg,鍋溫控制在150-200°C;
e、揉烘:通過包揉和烘焙交替的方式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交替5-10次;
f、烘乾:將溫度控制在55°C至65°C之間,對茶葉進行烘乾,1-2小時;
g、精選:去除烘乾後茶葉中的茶梗、黃片、雜物、細茶、碎片及其他輕質夾雜物;
h、炭火烘焙:將茶葉放入烘乾爐內,並將溫度控制在90-105°C,烘焙3-4小時,然後將溫度控制在100-105°C,文火烘焙3小時,接著再將溫度控制在110-130°C,烘焙2小時。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步驟a中的鮮葉採摘於海拔在650-1200m、茶樹樹齡在5-7年且與桂花樹間歇種植的茶樹。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步驟a中的鮮葉採摘時間為晴天下午1-4點,且選取茶樹
的一芽一葉。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步驟h中,烘焙時採用橄欖枝為木材。本發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醇香型鐵觀音生產方法,首先從鮮葉的採摘上嚴格限制了鮮葉的質量,其次結合了傳統的烘焙特點,再利用特有的炭火烘焙工藝,使用橄欖枝為木材,從而製成了具有明顯桂花香的幹茶,該幹茶泡製的茶湯既保留了鐵觀音的韻味,又帶有花香,香氣斂藏,使得口感不僅限於濃香的醇厚,更增添了清香的雅韻。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一
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採摘鐵觀音鮮葉:鮮葉採摘於海拔在650-1200m、茶樹樹齡在5_7年且與桂花樹間歇種植的茶樹,晴天下午1-4點,且選取茶樹的一芽一葉。b、曬青:將採摘來的鮮葉放在陽光柔和地板上,曬青20分鐘。C、搖青:將曬青後的鮮葉進行手工搖青,第一次3分鐘,間隔50分鐘後,搖青18分鐘,再間隔50分鐘,搖青30分鐘;
d、炒青:將搖青後的茶葉進行炒青3分鐘,一次4kg,鍋溫控制在150°C;
e、揉烘:通過包揉和烘焙交替的方式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交替5次;
f、烘乾:將溫度控制在55°C,對茶葉進行烘乾I小時;
g、精選:去除烘乾後茶葉中的茶梗、黃片、雜物、細茶、碎片及其他輕質夾雜物;h、炭火烘焙:將茶葉放入烘乾爐內,烘焙時採用橄欖枝為木材,並將溫度控制在90°C,烘焙3小時,然後將溫度控制在100°C,文火烘焙3小時,接著再將溫度控制在110°C,烘焙2小時。
具體實施方式
二
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採摘鐵觀音鮮葉:鮮葉採摘於海拔在650-1200m、茶樹樹齡在5_7年且與桂花樹間歇種植的茶樹,晴天下午1-4點,且選取茶樹的一芽一葉。b、曬青:將採摘來的鮮葉放在陽光柔和地板上,曬青30分鐘。C、搖青:將曬青後的鮮葉進行手工搖青,第一次5分鐘,間隔60分鐘後,搖青20分鐘,再間隔60分鐘,搖青40分鐘;
d、炒青:將搖青後的茶葉進行炒青5分鐘,一次6kg,鍋溫控制在180°C;
e、揉烘:通過包揉和烘焙交替的方式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交替8次;
f、烘乾:將溫度控制在60°C,對茶葉進行烘乾1.5小時;
g、精選:去除烘乾後茶葉中的茶梗、黃片、雜物、細茶、碎片及其他輕質夾雜物;
h、炭火烘焙:將茶葉放入烘乾爐內,烘焙時採用橄欖枝為木材,並將溫度控制在98°C,烘焙3.5小時,然後將溫度控制在103°C,文火烘焙3小時,接著再將溫度控制在120°C,烘焙2小時。
具體實施方式
三
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採摘鐵觀音鮮葉:鮮葉採摘於海拔在650-1200m、茶樹樹齡在5_7年且與桂花樹間歇種植的茶樹,晴天下午1-4點,且選取茶樹的一芽一葉。b、曬青:將採摘來的鮮葉放在陽光柔和地板上,曬青40分鐘。C、搖青:將曬青後的鮮葉進行手工搖青,第一次7分鐘,間隔70分鐘後,搖青22分鐘,再間隔70分鐘,搖青60分鐘;
d、炒青:將搖青後的茶葉進行炒青8分鐘,一次7kg,鍋溫控制在200°C;
e、揉烘:通過包揉和烘焙交替的方式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交替10次;
f、烘乾:將溫度控制在65°C,對茶葉進行烘乾2小時;
g、精選:去除烘乾後茶葉中的茶梗、黃片、雜物、細茶、碎片及其他輕質夾雜物;
h、炭火烘焙:將茶葉放入烘乾爐內,烘焙時採用橄欖枝為木材,並將溫度控制在105 °C,烘焙4小時,然後將溫度控制在105 °C,文火烘焙3小時,接著再將溫度控制在130°C,烘焙2小時。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僅以上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換和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採摘鐵觀音鮮葉; b、曬青:將採摘來的鮮葉放在陽光柔和地板上,曬青20-40分鐘; C、搖青:將曬青後的鮮葉進行手工搖青,第一次3-7分鐘,間隔50-70分鐘後,搖青18-22分鐘,再間隔1-2小時,搖青30-60分鐘;d、炒青:將搖青後的茶葉進行炒青3-8分鐘,一次4-7kg,鍋溫控制在150-200°C; e、揉烘:通過包揉和烘焙交替的方式使茶葉形成緊結的外形,交替5-10次; f、烘乾:將溫度控制在55°C至65°C之間,對茶葉進行烘乾,1-2小時; g、精選:去除烘乾後茶葉中的茶梗、黃片、雜物、細茶、碎片及其他輕質夾雜物; h、炭火烘焙:將茶葉放入烘乾爐內,並將溫度控制在90-105°C,烘焙3-4小時,然後將溫度控制在100-105°C,文火烘焙3小時,接著再將溫度控制在110-130°C,烘焙2小時。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的鮮葉採摘於海拔在650-1200m、茶樹樹齡在5-7年且與桂花樹間歇種植的茶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的鮮葉採摘時間為晴天下午1-4點,且選取茶樹的一芽一葉。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h中,烘焙時採用橄欖枝為木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生產方法,特別涉及一種醇香型鐵觀音的生產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採摘鐵觀音鮮葉、曬青、搖青、炒青、揉烘、烘乾、精選及炭火烘焙。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醇香型鐵觀音生產方法,首先從鮮葉的採摘上嚴格限制了鮮葉的質量,其次結合了傳統的烘焙特點,再利用特有的炭火烘焙工藝,使用橄欖枝為木材,從而製成了具有明顯桂花香的幹茶,該幹茶泡製的茶湯既保留了鐵觀音的韻味,又帶有花香,香氣斂藏,使得口感不僅限於濃香的醇厚,更增添了清香的雅韻。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222514SQ20131019694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4日
發明者張偉 申請人:福建清雅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