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9:46:11 1
專利名稱: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中,包括與截面骨接觸的金屬假體,所述的金屬假體上設有螺釘孔,金屬假體上設有萬向卡槽,還包括固定結構,所述的固定結構通過螺釘孔固定金屬假體與截面骨,或者固定結構通過萬向卡槽連接金屬假體。本實用新型以患者術前計劃的切除範圍為基礎,採用個性化訂製設計製造。其輪廓符合壓配原則,並在假體?骨界面處覆蓋多孔結構,採用生物固定為主,配合螺釘固定。
【專利說明】
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正常人體重由腰椎向下傳遞到骶骨,由骶骨經過骶髂關節向兩側傳遞到髂骨,然後經左右髂骨分別經左右側髖關節傳遞到左右側股骨。
[0003]在完成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原發灶的切除後,往往伴隨大量的組織結構缺損,包括骶骨、髂骨、髖白、股骨等結構的破壞。如不進行外科修復重建,術後必然伴隨骨性支撐功能的缺陷和運動功能的喪失。良好的修復重建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對於四肢的運動系統腫瘤,有多種類型的腫瘤型假體用於重建手術,這些假體主要採用模塊化設計。
[0004]對於中軸骨的腫瘤,尤其是骨盆部位的腫瘤,其局部解剖和生物力學情況複雜,重建結構並恢復功能的手術難度高。理想化的重建是促使腰椎、骶骨與髂骨間的融合。對於切除了骶髂部的病例,目前可供選擇的重建方法有採用金屬內固定重建殘餘腰椎骶骨與髂骨間的連接,並給予植骨融合。結果顯示,傳統的內固定加植骨融合的技術用於恢復骶髂關節穩定性,其術後功能恢復和併發症發生率甚至不及無重建的對照組。
[0005]另一方面,拋棄植骨融合的思路,科學家發現個性化的假體設計可以有效的提升假體生存率。基於術前CT和CAD技術製作的金屬假體,以多根螺釘固定。該訂製假體表現出較好的早期生存率,在術後3年仍有69%可繼續使用。因此,依據術前計劃的切除範圍訂製的個性化假體能達到滿意的結構重建和恢復早期功能。然而對於中晚期的假體生存率,單純的內固定設計無法獲得長期穩定。
[0006]基於壓配和生物學固定的人工關節假體可以實現長期穩定性和假體生存:利用特定的輪廓和植入時的壓力提供假體與骨界面的早期穩定性;利用假體表面的多孔結構促進骨長入,已獲得後期生物學固定,最終結果顯示術後20年僅有5.6%的假體因鬆動而翻修。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所述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以患者術前計劃的切除範圍為基礎,採用個性化訂製設計製造。其輪廓符合壓配原則,並在假體-骨界面處覆蓋多孔結構,採用生物固定為主,配合螺釘固定。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中,包括與截面骨接觸的金屬假體,所述的金屬假體上設有螺釘孔,金屬假體上設有萬向卡槽,還包括固定結構,所述的固定結構通過螺釘孔固定金屬假體與截面骨,或者固定結構通過萬向卡槽連接金屬假體。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固定結構包括固定棒和螺釘,所述的螺釘穿過螺釘孔(8)固定金屬假體與截面骨;
[0010]固定棒通過萬向卡槽固定連接金屬假體。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金屬假體為3D列印的金屬假體。所述的金屬假體的一面表面含多空塗層。
[0012]本實用新型中,採用鈦合金雷射3D列印的方式實現這種具有壓配功能的訂製假體。雷射3D列印金屬技術目前已應用在牙科、骨科、模具,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等領域。
[0013]3D列印的金屬假體,其一面表面含多空塗層,可以和截骨面接觸,使新骨長入多空塗層中,腰5椎體/髂骨和假體實現生物學固定。金屬假體上開螺釘孔,並提供萬向卡槽供安裝內固定棒。
[0014]螺釘,可以在3D列印金屬假體與截骨面實現生物學固定前給予早期的穩定性,創造骨長入的力學環境,促進生物學固定的實現。
[00?5]固定棒,用於連接3D列印金屬假體,其固定在萬向卡槽上。
[0016]手術中,切除腫瘤後,首先安裝3D列印金屬假體,並用螺釘提供早期穩定性。然後將內固定棒安裝在萬向卡槽上,收緊卡槽後即形成穩定的支撐。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以患者術前計劃的切除範圍為基礎,採用個性化訂製設計製造。其輪廓符合壓配原則,並在假體-骨界面處覆蓋多孔結構,採用生物固定為主,配合螺釘固定。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正常人體骨骼示意圖。
[0019]圖2是生長骶骨腫瘤示意圖。
[0020]圖3是骶骨切除後示意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設置金屬假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附圖僅用於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為了更好說明本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並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圖中描述位置關係僅用於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0023]如圖1所示,正常人體骨骼包括腰5椎體1、骶骨2、髂骨3、坐骨4、恥骨5,如圖2所示,在骶骨上生長了骶骨腫瘤6,如圖3所示,表示將骶骨切除後的狀態。
[0024]如圖4所示,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中,包括與截面骨接觸的金屬假體7,金屬假體7上設有螺釘孔8,金屬假體7上設有萬向卡槽9,還包括固定結構,固定結構通過螺釘孔8固定金屬假體7與截面骨,或者固定結構通過萬向卡槽9連接金屬假體7。
[0025]固定結構包括固定棒10和螺釘11,螺釘11穿過螺釘孔8固定金屬假體7與截面骨;
[0026]固定棒10通過萬向卡槽9固定連接金屬假體7。
[0027]具體的,金屬假體7為3D列印的金屬假體。金屬假體的一面表面含多空塗層。
[0028]本實施例中,採用鈦合金雷射3D列印的方式實現這種具有壓配功能的訂製假體。雷射3D列印金屬技術目前已應用在牙科、骨科、模具,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等領域。
[0029]3D列印的金屬假體7,其一面表面含多空塗層,可以和截骨面接觸,使新骨長入多空塗層中,腰5椎體/髂骨和假體實現生物學固定。金屬假體7上開螺釘孔8,並提供萬向卡槽9供安裝內固定棒。
[0030]螺釘11,可以在3D列印金屬假體與截骨面實現生物學固定前給予早期的穩定性,創造骨長入的力學環境,促進生物學固定的實現。
[0031 ]固定棒10,用於連接3D列印金屬假體,其固定在萬向卡槽上。
[0032]手術中,切除腫瘤後,首先安裝3D列印金屬假體7,並用螺釘11提供早期穩定性。然後將內固定棒10安裝在萬向卡槽9上,收緊卡槽後即形成穩定的支撐。
[0033]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主權項】
1.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與截面骨接觸的金屬假體(7),所述的金屬假體(7)上設有螺釘孔(8),金屬假體(7)上設有萬向卡槽(9),還包括固定結構,所述的固定結構通過螺釘孔(8)固定金屬假體(7)與截面骨,或者固定結構通過萬向卡槽(9)連接金屬假體(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結構包括固定棒(10)和螺釘(11),所述的螺釘(11)穿過螺釘孔(8)固定金屬假體(7)與截面骨; 固定棒(10)通過萬向卡槽(9)固定連接金屬假體(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假體(7)為3D列印的金屬假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骨盆周圍惡性腫瘤切除後的局部組織結構個性化重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金屬假體的一面表面含多空塗層。
【文檔編號】B33Y30/00GK205698132SQ20162037792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明人】李浩淼, 侯昌禾, 雷紫雄, 陸明, 戴雙武
【申請人】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