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2:40:5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黏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 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 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 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採用中藥治療,包括外用和內服兩種,外用的中藥貼劑,從外皮滲透,也沒有副作 用,效果不錯。內服中藥根據中醫對慢性蕁麻疹的認識機理進行組方,無論是在緩解症狀還 是治療效果上都取得不俗的表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現有技術中治療慢性蕁麻疹不同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 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合物組成荊芥5-15,防風10-20甘草5-10,丹 皮5-15,茯苓10-20,全蟲5-10,蜈蚣1-3,當歸10-20,蟬蛻5-15,白蘚皮10-20,知母10-20, 何首烏15-25,紫草5-15,柴胡10-20,香附10-20,桃仁5-15,紅花5-15。本發明所提供的原料藥物中荊芥,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用於感冒,麻疹透發 不暢,便血、崩漏、鼻衄。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可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主治外感 表證,風疹瘙癢,風溼痺痛,破傷風。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丹皮,性寒,味苦;涼;微寒。歸心;肝;腎;肺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全蟲,辛,平;有毒。歸肝經。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用於小兒^C風,抽搐 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痺,偏正頭痛,瘡瘍,瘰癧。蜈蚣,性味鹹、辛,溫。有毒。歸肝、脾、肺經。敗毒抗癌、息風解痙、退炎治瘡。當歸,其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護膚美 容作用;補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動脈硬化作用。蟬蛻,性味甘,寒。歸肺、肝經。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於風熱感冒, 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白蘚皮,苦鹹,寒。入脾、胃經。祛風,燥溼,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癬,皮膚癢 疹,風溼痺痛,黃疸。知母,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
3
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紫草,性寒,味甘、鹹。歸心、肝經。可做止血藥;涼血藥;清熱解毒藥。柴胡,苦,微寒。歸肝、膽經。和解表裡,疏肝,昇陽。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 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 脘腹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於經閉,痛 經,癥瘕痞塊,跌扑損傷,腸燥便秘。紅花,性味性溫,味辛。活血通徑、散瘀止痛。用於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症瘕痞塊、 跌打損傷。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標 本兼治。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其中藥組合物中的各 種原料藥均為藥性平和的植物藥,無毒無害,安全可靠,並且配製簡便,藥源廣,成本低,療 效快,治癒率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陶某,男,13歲,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 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反覆發作。藥物內容為荊芥10g,防風15g,甘草6g,丹皮10g,茯苓15g,全蟲6g,蜈蚣2條, 當歸15g,蟬蛻10g,白蘚皮15g,知母15g,何首烏20g,紫草10g,柴胡15g,香附15g,桃仁 10g,紅花10g。以常規方式將其製成湯劑,5服一療程,每日1次。1個療程後痊癒。實施例2張某,女,21歲,自覺皮膚瘙癢,伴有腹痛、噁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有發 熱、關節腫脹現象。藥物內容為荊芥5g,防風20g,甘草5g,丹皮15g,茯苓10g,全蟲10g,蜈蚣1條, 當歸20g,蟬蛻5g,白蘚皮20g,知母IOg,何首烏25g,紫草5g,柴胡20g,香附IOg,桃仁15g, 紅花5g。常規方式將其製成湯劑,5服一療程,每日1次。4個療程後痊癒。實施例3方某,男,在接觸水和汗水後於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藥物內容為荊芥15g,防風10g,甘草10g,丹皮5g,茯苓20g,全蟲5g,蜈蚣3條,當 歸10g,蟬蛻15g,白蘚皮10g,知母20g,何首烏15g,紫草15g,柴胡10g,香附20g,桃仁5g, 紅花15g。常規方式將其製成湯劑,5服一療程,每日1次。2個療程後痊癒。實施例4張某,女,3歲,冬春季節,除臉部外,腳、手、背、腹到處都長滿了紅疙瘩,等紅疙瘩 成熟後,就形成水泡,水泡蔫了後,紅疙瘩就消失了,然後留下一處處的烏疤。藥物內容為荊芥7g,防風18g,甘草5g,丹皮13g,茯苓12g,全蟲8g,蜈蚣1條,當
4歸18g,蟬蛻6g,白蘚皮18g,知母12g,何首烏23g,紫草6g,柴胡18g,香附12g,桃仁12g,紅 花6g。常規方式將其製成湯劑,5服一療程,每日0.5次,2個療程後痊癒。實施例5錢某,女,23歲,風團發生於暴露部位的皮膚,有癢和針刺感,畏寒、乏力。藥物內容為荊芥13g,防風13g,甘草8g,丹皮13g,茯苓13g,全蟲9g,蜈蚣2條,當 歸13g,蟬蛻13g,白蘚皮12g,知母18g,何首烏17g,紫草13g,柴胡12g,香附18g,桃仁7g, 紅花12g。常規方式將其製成湯劑,5服一療程,每日2次,3個療程後痊癒。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經過150例蕁麻疹患者的服用,有效率達95%以上。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合物組成荊芥5 15,防風10 20甘草5 10,丹皮5 15,茯苓10 20,全蟲5 10,蜈蚣1 3,當歸10 20,蟬蛻5 15,白蘚皮10 20,知母10 20,何首烏15 25,紫草5 15,柴胡10 20,香附10 20,桃仁5 15,紅花5 15。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組合物組成荊芥5-15,防風10-20甘草5-10,丹皮5-15,茯苓10-20,全蟲5-10,蜈蚣1-3,當歸10-20,蟬蛻5-15,白蘚皮10-20,知母10-20,何首烏15-25,紫草5-15,柴胡10-20,香附10-20,桃仁5-15,紅花5-15。其中藥組合物中的各種原料藥均為藥性平和的植物藥,無毒無害,安全可靠,並且配製簡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快,治癒率高。
文檔編號A61K36/8964GK101985009SQ20101022213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日
發明者李蕾蕾 申請人:榮成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