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蓄電池打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16:01:4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密鉛酸蓄電池製造行業,尤其是涉及一種蓄電池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鉛酸蓄電池外殼塑料大部分採用ABS材質、汽車電池較多為PP材料,電動車、UPS、摩託車等電池外殼也大部分採用ABS材料。
市場上對電池的外觀的要求極為嚴格,電池外觀也體現了企業生產過程管控和管理水平,各個公司生產過程、周轉搬運、市場退貨等電池在外觀上都要處理,目前對於包裝絲印有字體模糊、標示不清、商標更改等等的問題,現在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是對電池外觀不佳的產品進行降級處理,從而對公司的收益造成損傷,減少了收入。
另外,如果塑料外殼劃傷或沾有不易擦拭的汙漬,不進行外觀修復,用戶就不滿意,影響企業信譽。現有採用一般的平面拋光工具處理後,塑殼外觀已經沒有光澤,並且外殼的表面已經不是平整的,凹陷的地方也沒有打磨到。最終有的企業就只能採取更換電池外殼的辦法,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費。目前我國每年生產的小型閥控密封鉛蓄電池數量就有上百億隻,需要外觀處理的就有幾億隻以上,更換一隻塑殼的材料費用平均按4元/只計算,浪費極為嚴重。
雖然目前已經有採用打磨的方式對電池盒進行修復,但是一般都是人工來拿著打磨機對電池進行打磨,產生的粉塵不僅危害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而且加工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現有電池殼修復/打磨或拋光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蓄電池打磨裝置,採用全自動化操作對電池盒體的兩對側面進行修復處理,減少人工成本,拋光處理速度快,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蓄電池打磨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內設有輸送輥,底座上部設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內安裝有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
所述的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均包括:活動的打磨臺,其上安裝有打磨輪和驅動電機;位置可調的支撐板,位於所述打磨臺的一側;以及安裝在支撐板上的打磨臺驅動氣缸;
所述的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之間設有配合兩支撐板的位置調節機構。
本實用新型中,輸送輥用於輸送放入的蓄電池並在打磨後將其輸出,此處的輸送輥可包括輸送輪、輸送鏈、流利條或板鏈式輸送線等。
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用於同時對電池盒的兩相對側面進行打磨處理,針對長方形的電池盒,可分三次完成所有面的打磨;在電池盒到位後,升降架的高度降低,使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的打磨輪就位於電池盒的兩側面,打磨臺驅動氣缸推動打磨臺,驅動電機帶動打磨輪打磨電池側面。
本實用新型中,為滿足不同尺寸的電池盒或同一電池盒的多面打磨需要,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之間的距離可通過位置調節機構進行調整,通過位置調節機構推動位置可調的支撐板來實現。
優選的,所述輸送輥為間隔設置的兩排,即兩排輸送輥間留有間隙,便於下部的夾持推動機構伸出並夾緊推動電池盒。
作為優選的,所述輸送輥的下方設有夾持推動機構,用於夾持並推動輸送輥上的電池盒進入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所處位置。夾持推動機構用於夾緊固定電池盒,便於對其進行打磨,還用於推動電池盒進入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所處位置,在完成打磨後釋放,由所述輸送輥輸出。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的夾持推動機構包括:升降臺,由安裝在底座上的支撐氣缸驅動升降;L型夾座,滑動配合在所述的升降臺上;位於L型夾座內並與之配合夾緊電池盒的夾持板,驅動夾持板的夾持氣缸固定在所述L型夾座內;以及固定在升降臺上並作用於所述L型夾座的推動氣缸。
作為優選的,所述升降臺的頂面設有配合L型夾座的第一滑軌,所述L型夾座內安裝有與夾持板配合的第二滑軌。
作為優選的,所述升降架由安裝在底座上的升降氣缸驅動,升降架的底部設有插入底座的導向杆。
作為優選的,所述的升降架內安裝有與配合打磨臺移動的第三滑軌。
作為優選的,所述的位置調節機構包括:設置在升降架上的轉盤,由轉盤帶動的傘齒輪,位於傘齒輪下部且兩端分別與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內的支撐板螺紋配合的正反牙絲杆,以及固定在正反牙絲杆中部並與傘齒輪嚙合的錐齒輪。
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採用全自動化操作對電池盒體的兩對側面進行修復處理,減少人工成本,拋光處理速度快,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蓄電池打磨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圖2為升降架以及第一打磨機構和第二打磨機構的結構圖;
圖3為位置調節機構的結構圖;
圖4為夾持推動機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的蓄電池打磨裝置,包括安裝有地腳的底座500,整體採用鋼架結構或鋁合金框架。底座500內設有輸送輥501,兩排輸送輥501之間留有間隙,輸送輥501用於承載放置在其上的待打磨處理的電池盒522,輸送電池盒至指定位置並輸出打磨完成的電池盒,具體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塑料鏈板輸送線。
底座500的頂部安裝有升降架519,該升降架519由安裝在底座上的升降氣缸520驅動,升降架519的底部設有插入底座500的導向杆521,導向杆521為四根,分布在升降架的底部四角,用於引導升降架519的升降活動。
升降架519內安裝有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分布在輸送輥501的兩側,用於同時對電池盒522的兩相對側面進行打磨處理。
輸送輥501的下方設有夾持推動機構502,用於夾持並推動輸送輥上的電池盒522進入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所處位置。夾持推動機構502一方面用於夾緊固定電池盒,便於對其進行打磨處理,另一方面還用於推動電池盒522進入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所處位置,在完成打磨後釋放,由輸送輥501輸出。
本實施例中,夾持推動機構502包括:升降臺505,由安裝在底座500上的支撐氣缸506驅動升降;L型夾座508,滑動配合在升降臺505上;位於L型夾座508內並與之配合夾緊電池盒522的夾持板509,驅動夾持板509的夾持氣缸510固定在L型夾座508內;以及固定在升降臺505上並作用於L型夾座508的推動氣缸507。升降臺505的頂面設有配合L型夾座508的第一滑軌523,L型夾座508內安裝有與夾持板509相適應的第二滑軌524。在光電開關感應到電池盒522的位置後,升降臺505在支撐氣缸506的驅動下上升,帶動L型夾座508和夾持板509就位於電池盒522所處的位置高度,而後由夾持氣缸510驅動夾持板509向電池盒522貼近,即將電池盒522夾緊在L型夾座508內,最後由推動氣缸507推動L型夾座508並帶動電池盒就位於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的下方進行打磨處理,在打磨完成後,夾持推動機構502釋放,電池盒經輸送輥501輸出。
本實施例中,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504構均包括:活動的打磨臺512,其上安裝有打磨輪511和驅動電機513,升降架519內安裝有與配合打磨臺512移動的第三滑軌526;位於打磨臺512一側且位置可調的支撐板515;以及安裝在支撐板515上的打磨臺驅動氣缸514。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用於同時對電池盒522的兩相對側面進行打磨處理,針對長方形的電池盒,可分三次完成所有面的打磨。在電池盒到位後,升降架519的高度降低,使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的打磨輪511就位於電池盒的兩側面,打磨臺驅動氣缸514推動打磨臺512,驅動電機513帶動打磨輪511打磨電池盒側面。
為滿足不同尺寸的電池盒或同一電池盒的多面打磨需要,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之間設有配合兩支撐板515的位置調節機構525。也就是說,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之間的距離可通過位置調節機構525進行調整,通過其推動位置可調的支撐板515來實現。位置調節機構525包括:設置在升降架519上的轉盤517,由轉盤517帶動的傘齒輪518,位於傘齒輪518下部且兩端分別與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內的支撐板515螺紋配合的正反牙絲杆516,以及固定在正反牙絲杆516中部並與傘齒輪518嚙合的錐齒輪528。轉動轉盤517,由傘齒輪518帶動錐齒輪528和正反牙絲杆516,使得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內的支撐板515同時沿第三滑軌526相向移動,以調整兩支撐板515間的距離,實現第一打磨機構503和第二打磨機構504的位置調整,以滿足不同寬度/長度電池盒的打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舉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